第590章 凉水

吴成有些无奈,他今日来观看操演、与阿拉特里斯德交流,也是为了看看大熙能否从西方军队里吸取一些经验,但如今听阿拉特里斯德这么一阐述,吴成甚至都怀疑如今的西方军队能不能打得过早期的流寇型农民军。

阿拉特里斯德扫了吴成一眼,说道:“殿下,您的军队纪律严明、素质优良,单单是全军配备盔甲和标准的武器这一条,就能碾压大部分的欧洲军队了,这个世界上……我想不出还有哪支军队能比您的军队更强大。”

阿拉特里斯德倒也不是吹捧,大熙军从建军开始就吸收了不少后世近现代军队的建设成果,虽然吴成是个半吊子,但他至少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是正确的,大熙军与尚处在军事近代化萌芽时期的欧洲军队比,确实先进了一大截。

“但终究还是有缺点的……”吴成叹了口气,问道:“上尉,在欧洲的军队里,步兵军团如何对付骑兵军团?”

阿拉特里斯德苦笑着,摇了摇头:“殿下,对付骑兵最有效的还是骑兵,但是在西欧战场上……西欧北欧的军队很少会受到大规模的骑兵冲击,所以他们的骑兵……很差。”

“还是以弗兰德斯军团为例,军团中将近十五个骑兵连队全是由贵族组成,这些贵族完全无法上阵,也常常不听指挥、不参与训练,大多只是为了得到一份体面的职务而已,甚至不少人只是挂职,只存在于名册上。”

“剩下的骑兵连队里,重装骑兵基本早已被解散,因为弗兰德斯军团面对的敌人主要是步兵为主的低地国家和德意志邦国,只有在对抗拥有一定骑兵力量的法国时,才会临时招募骑兵,但这些临时骑兵很不可靠,大部分上阵后在第一声枪响时就逃跑了。”

“一般来说,弗兰德斯军团只会保留几千轻骑兵,装备火绳枪或手枪,主要任务是用来巡逻,而且他们也经常被拖欠工资、面临装备不足和训练不足的问题,他们无法像东方的轻骑兵那样,勇敢的对敌人严整的军阵进行骚扰,也无法进行复杂的步骑协同战术。”

“而用步兵对抗骑兵……”阿拉特里斯德犹豫一阵,讨来了纸笔,细细的在纸上画了起来:“东欧国家的平戎万全也许能为殿下提供些想法,东欧国家面对的奥斯曼帝国,拥有庞大的轻重骑兵,而东欧又有着大片大片的平原,因此时任神圣罗马皇帝发明了这个‘平戎万全阵’,在平原上应对奥斯曼帝国的骑兵攻击。”

吴成和周围的官将都围拢上去,却见阿拉特里斯德在纸上写画了一阵,画出三个长枪阵集群,集群中间是重骑兵、外围是火枪兵,再外围则是轻骑兵,一个个大阵呈品字型布局,最后堆叠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大方阵。

吴成当即皱起了眉头:“如此大阵,行动必然不便,若是我,分一部骑兵抄掠其后,截断其粮草供应,此阵追无法追、走无法走,最后只能不战而自溃!”

“所以我说了,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骑兵…….”阿拉特里斯德双手一摊:“这只是面对敌军骑兵时的堂堂阵战,而拥有大量精锐骑兵的敌人,一般是不会给对手太多堂堂阵战和布置大阵的机会的。”

“更别说如今敌人不仅有骑兵,还有火炮!”吴成苦笑一声,这样庞大的军阵面对有大量重炮的东虏简直就是自杀,可大熙军用来对付火炮的小方阵又难以抵挡庞大骑兵集群的冲击。

步兵军团面对火炮加骑兵的军队,布阵被炮轰、躲炮被骑兵冲,这一点古今中外似乎都无解。

“而且如今火器时代的骑兵,实际上比以往的骑兵还要加强了!”阿拉特里斯德又泼了一盆冷水:“如北非、奥斯曼帝国那些伊斯兰骑兵,如今不少都装备了火绳枪,东欧的骑兵也大多装备了火绳枪,盔甲可以抵挡马弓的远距离射击,传统游骑兵必须逼近到很近的距离才能造成杀伤,这种战术很危险,而且需要很高超的箭术骑术和勇气,这样的骑兵大多需要从小就开始训练,训练成本很高。”

“而火枪骑兵不一样,火绳枪虽然射速远远不如弓箭,但胜在射程远、穿透力强,能够在很远的距离就对敌人进行打击,即便是配备重甲的重骑兵也挡不住火绳枪子弹的穿透,步兵方阵若是没有足够的火力输出,同样不堪一击。”

“在引发我们的母国葡萄牙灭国的马哈赞干河之战中,葡萄牙的重装骑兵就是遭到了北非国家摩洛哥的火绳枪骑兵的远距离轰击而溃散,失去骑兵保护的步兵方阵面对敌人的火绳枪骑兵的一轮轮回转射击连维持阵线都做不到,八千余长枪手毫无抵抗的就被屠戮一空,失去保护的火绳枪手和弩手在摩洛哥人的冲击骑兵的屠杀下连逃都逃不掉。”

“在火器时代之前,欧洲战场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标枪骑兵、弓骑兵、弩骑兵,如今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北非、奥斯曼等伊斯兰国家,几乎都集体朝着火枪骑兵的方向发展了,只有少数游牧民族,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弓骑兵。”

吴成双眼一亮,身子微微立直了:“上尉,在我中土,也能走火枪骑兵的路子吗?”

“那是自然!”阿拉特里斯德微微一笑,搁下手中的笔:“东方国家的产能远高于欧洲而武装成本却远远低于欧洲,在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凑出一支上万人全部装备制式盔甲的部队,东方国家有这样强大的产能,本来就应该迅速走向火器化的。”

“当然,训练一支火枪骑兵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有特制的骑兵火枪、短火绳、火药池,还要训练与之匹配的新式战术……”阿拉特里斯德露出一副得意的笑容,指向自己:“殿下,我正好对它们有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