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楠兴奋地问道:“名侦探就是不同凡响,一下子就看穿了那家伙的内心。但你是如何洞悉他被上司欺压的?”
“这不是你告诉我的吗?”陈云回应道:“教育界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在这个年纪通常已经是社会的支柱。想象一下,一个工作日都能回家享受幸福的人。
在工作单位会受到欺负吗?而且,电表还在走,说明家里有电器在运行,可能是录音机或电视。现在的人,谁还会在家认真待着呢?工作真有那么忙吗?”
“一环扣一环,真是扣人心弦啊!”吴家楠激动地拍手,“我一定要写一篇关于你如何侦破案件的报道。”
陈云瞥了他一眼,戏谑地问:“你们报纸有版面登这种长篇大论吗?”
在这个文艺气息浓厚的时代,报纸上连载长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是家常便饭。人们热衷于阅读报纸,这种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远胜于后世沉迷于短视频和各种信息流的我们。
吴家楠愣了一下,然后说:“你说得对,我太激动了。侦探故事确实篇幅长,可能不适合报纸。即使是副刊也嫌短,如果有杂志愿意刊登就好了。”
陈云建议道:“你可以尝试投稿给金盾杂志,它专门刊登警务相关内容。”
“唉,我了解金盾杂志!”吴家楠摇头道:“他们的文风太直接,不适合我。我想写得更传奇一些,加入一些艺术
加工,但目前好像没有合适的杂志。”
当陈云邀请他一起破案时,他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尽管吴家楠的某些方面让陈云不太感冒,但他的调查能力出众,且文风与陈云计划推出的新杂志非常契合。
如果运用得当,他将成为新杂志的一把利剑,为其披荆斩棘。
陈云笑着说:“我认识一个正在筹备新杂志的朋友,她的杂志可能更适合你。你可以尝试投稿,不过我建议聚焦张泰铭的心路历程,深入剖析凤凰男的心理变化,这绝对能引发社会关注。”
吴家楠听得双眼放光:“真的有这样的杂志吗?那我一定要投稿!”
“你认识金盾杂志的记者曹玲吗?就是我说的那个人。想投稿就联系她,但要快,不然赶不上第一期了。”
吴家楠备受鼓舞,连声道谢后匆匆离开,打算先去采访张太宏,挖掘更多素材。
与此同时,在济春刑侦所,局长段凌正在与刑侦大队开会。
队员们个个面露难色,情绪低落。
段凌品了口茶,缓缓开口:“同志们的心情我理解,但不接受上级指导就是错误,落后就要承认,挨打就要站起。陈云同志不愧是全国知名的侦探,我们还在做尸检,他们就抓住了罪犯”
这时,刑警陆志安不满地说:“段局长,这案子其实并不复杂,我们自己也能解决。陈云他们这么远来抢功,似乎不太合适吧?”
段凌瞪眼,
重重地放下茶杯:“什么叫抢功?他们审完犯人就走,你怎么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且,我说这案子不难破,并不是贬低陈云,而是说我们自己也能行。你怎么就不服呢?”
陆志安环顾四周,寻求支持。确实,有些同志也有类似想法,觉得陈云是个麻烦。
段凌看向沉默的刑侦大队长牛勇贵:“老牛,你怎么看?”
牛勇贵虽年仅四十有余,却已是老刑侦。他平时寡言,但感觉敏锐,说话总是一针见血:“说实话,这案子要是没他们,我们还真破不了。”
陆志安闻言再次激动地说:“牛队,你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
牛勇贵没有反驳陆志安,只是平静地说:“这案子看起来简单,但我们掌握的线索太少。凶器是块大石头,抛尸地点在南湖。案发时南湖行人稀少,没有目击者。
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排查南湖周边的小区。你知道这小区有多少人吗?十五六万,谁能看出凶手是大学毕业生?你吗?反正我看不出来。”
牛勇贵的话很有道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备受尊敬,大学毕业生更是天之骄子,这起案件的特殊性确实增加了侦破的难度。
调查,这一行为,理论上应该是冷静且客观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的数据收集。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设想一下,如果你面临一个选择,一个是受人尊敬
的人民教师,另一个是漂泊无依的盲人,你更愿意相信谁是潜在的罪犯?
大多数人或许会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后者。
因此,调查结果的整理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那个名叫太明的罪犯,还犯下了因情欲而起的杀人罪,只要他隐姓埋名,停止作恶,那么无论警方如何神通广大,也难以觅得其踪迹。
陆志安心中不平,他压低声音坚称:“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掌握主导权,而非任由他们插手我们的案子。”
段凌闻言,猛地一拍桌子,严词驳斥:“你这是何等的意气用事,案件就是我们的军令,迅速破案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记住,你首先是人民的公仆,然后才是一名警察。
这不是个人荣誉和利益的较量,而是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我叫你来,并非为了指责你,而是希望你能从陈云同志那里学习一些破案的理论知识。”陆志安听后,满脸不屑地表示不愿接受这种安排。
环顾四周,陆志安惊讶地发现,他的同事们竟然都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甚至有人主动请缨,要求参与这次学习。
这让陆志安惊愕不已,仿佛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些平日里并肩作战的伙伴。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他们都背弃了自己?
段凌将目光转向了牛勇贵,示意他做出人员安排,同时强调人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案件的侦破进度。
牛
勇贵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终停留在了陆志安的身上:“陆志安,你去吧。朱雨南,你也去。还剩一个名额别争了,我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