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要失望了,他们以为报纸上不报道,姜玉楼的作品便没有热度。
可实际上,《让子弹飞》这部土匪斗恶霸的故事还是火了起来。
这部小说,虽未追随时下风靡一时的时事潮流与风格风向,亦无那些炫目夺人的花哨写作手法与独特叙事方式,却以其朴实无华的笔触,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心。它不求华丽,但求真实,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在这部作品中,文笔老辣,故事刻画的入木三分。姜玉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主人公一同经历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正因为这部小说真实而深刻,所以在短时间内便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引人深思的艺术品。无论是对于文学的爱好者,还是对于社会制度的思考者,这部小说都将成为他们心中不可多得的珍藏。
该说不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能火,除了作家是姜玉楼外,还和时代有关系。
要知道,在这个时间点,建国也不过三十多年,很多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并没有老死,很多人都健在。正因为明白,他们才能从中读出内在的味道。
二月份,于华正式开始了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班的学习。
鲁院第二届进修班的学员不少,有名的作家除了于华外,还有迟子建、王刚、王宏甲、何首乌等人。
这些学生此时已崭露头角,是青年作家中的翘楚。
因为都是年轻人,于华很快和他们混熟了。
进修班的课程设置充满了包容与开放的精神,既注重科学性又兼顾艺术性,旨在为这些作家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和视野。
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创作美学》的深度剖析,《文学文化专题》的广泛涉猎,还有《西方文论专题》的细致解读。
此外,还有民俗学的探索、英语的磨砺,以及马列文论专题研究的深入,更有《文艺鉴赏初论》与《写作》的实践指导。
大家都是作家,课余的时候自然会聊到小说。而姜玉楼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家,自然会被提及。
这天下课后,于华几人聚在一起聊天。
聊天过程中,迟子建突然问道:“姜老师的《让子弹飞》你们看过了没有?”
“看过,看过,非常精彩的一部作品!”王刚眼前一亮,连忙说道。
“这部作品不流俗,很有味道。”
“故事情节很精彩,充满了悬疑和惊喜,即使对那个年代发生的事不熟悉,也不会影响阅读。”
于华听着同学们对姜玉楼这部作品的夸奖,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他仰着头,心里更是得意至极。
他干咳两声后,说道:“我觉得《让子弹飞》是继《百年孤独》后,又一部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迟子建愣了一下,有些意外,便开口询问道:“于大哥,你也知道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当然,姜老师家有很多书,我基本都看过。”于华在女生面前炫耀了起来。
迟子建非常惊讶,打量了于华一番,“于大哥,你认识姜老师?”
其他几人也是看向于华,眼神更是炙热无比。
对于普通读者们,甚至于一般作家来说,姜玉楼的影响力非常大,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可是他们想见偶像一面实在太难。
现在,同期学员中竟然有人是姜玉楼的朋友,大家自然会很好奇。
于华点点头,淡淡道:“我和姜老师关系很好,他还教过我写作,这次能来鲁院进修班学习,也多亏了姜老师帮忙。”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被唬住了。
关系这么好,难道于华是姜老师的弟子?
这么一想,大家对于华更是热切了几分。
“于大哥,快给我说说姜老师吧。”
“是啊,我也好奇的紧。”
“都说姜老师是文曲星下凡,是不是真的?”
“姜老师为人怎么样,是特别严厉的人吗?”
众人围着于华,他也不着脑,反而很享受这种感觉。
他挑着能回答的回答,然后又把姜玉楼一顿猛夸。在他的嘴里,姜玉楼就是那种玉树临风、才华横溢、待人和善的谦谦君子。
等他夸完后,众人流露出憧憬之情,在他们心里,姜玉楼就是那样的大作家,是他们这些新人作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迟子建感慨道:“于大哥,你真幸运啊!”
其他人没有反驳她的说法,在他们心里,于华真是走了狗屎运。否则他一个海盐县的新人作家,凭什么得到姜老师的青睐。
凭他长相老吗?
于华也情不自禁地感慨道:“我确实是挺幸运的。”
这时,王宏甲突然问道:“说起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报纸上关于《让子弹飞》的评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迟子建眼前一亮,兴奋地回应:“是啊,我早就发现了。这绝对是个好兆头,说明文学界开始真正认可和重视《让子弹飞》的文学价值了。”
何首乌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沉吟片刻后说道:“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大家开始逐渐领悟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隐喻。我并不是在夸大其词,但我真的觉得,《让子弹飞》这部作品还有许多可以深入挖掘和解读的地方。”
大家看着他,想听听他从这部小说中挖掘出了什么。
“这个武举人,你们觉得是谁?”何首乌问道。
王刚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这个武举人应该代表的是前清的那些官僚和军阀阶层,有武力、为人狡诈,同时又想四面讨好,谁都不得罪,心怀鬼胎,谁当权就为谁服务。”
他的分析让大家听得频频点头。
“那黄四郎呢?”
“这还用问吗?常凯申嘛!书里有写,黄四郎曾经是革命者,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
“不对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袁宫保。窃取革命果实,表面民主,实为专制。”
“我觉得袁宫保不太合适,常凯申能对上号的地方太多了,你看……”
说着说着,有两人就抬上杠了,其他人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
在《让子弹飞》发表后的这段时间内,这样的场面大家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也参与无数次了,只是进鲁院学习后还是第一次。
最后等两人都说累了,迟子建这才感慨道:“姜老师这部,真是越看越觉得博大精深啊!”
众人深有同感,在过个几十年,当得起第五大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