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不说,能在华夏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自己名声的,果然不是易于之辈。当然,像他这样文采斐然的确实不多,能被自己招揽到,也是运气使然。
姜玉楼捏着手中的稿子久久无言,直到于华变得茫然无措,他才开口道:“小于,看来你这回真是用功了,稿子改得很不错。”
“姜老师,那我等稿子能用吗?”于华喜形于色道。
姜玉楼目视宋文,见他点头,便直接道:“应该没问题,下一期就能发表。”
"太好了!
"于华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脸色因此变得通红,仿佛被烈火点燃。
如果说发表第一篇作品时,他心中尚存疑虑,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走上作家这条路。那么现在,当他的第二篇作品也即将发表,他对今后的道路再无迷茫。
姜玉楼看他这么开心,也替他高兴。要是莫唁和于华因为他的关系,更早扬名文坛,成为大作家,他也会很有成就感。
他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轻轻拍了拍于华的肩膀,嘴角挂着温暖的笑容,转头对旁边的宋文调侃道:“看看小于同志,这次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别的不说,他这写作速度,简直快赶上我了。”
宋文笑着迎合,“社长您真是眼光独到,独具慧眼啊。”
于华聪明伶俐,立刻接上话茬,“都是姜老师指导得好,没有您,我可能还在迷雾中摸索呢。”
紧接着又是一堆溢美之词被他安在了姜玉楼身上,让他都有些脸皮发红。
姜玉楼很喜欢他这股机灵劲,不过要说功劳吗,他自己是有一些的,但大功臣还得是宋文这个主编。
宋文站在一旁不吭声,这时候和社长抢功可不是好事。再说了,只要社长记得自己的好就成。
不过,宋文看了眼于华,觉得自己貌似看走眼了。眼前这个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年轻人,没想到这么能说会道。
不可限量啊!
眼见于华说个没完,也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多夸人的话,姜玉楼却不想听下去了。
“小于同志啊,接下来几天你先在燕京城转一转,等《最文学》第三期印刷好后,你再带着样刊和稿费回去。”
于华正说得起劲,被姜玉楼打断却也不恼,实在是姜老师的安排让他喜出望外。
“姜老师,我听您的。”
“于华,改稿后,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
“什么?我……”于华愣住了,脑筋不停地转,却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姜玉楼笑了笑,问道:“你最初写《星星》,是受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影响吧?”
“姜老师,您看出来了?”于华大惊失色。
宋文也不由侧目,他能发现问题,但却没意识到于华这篇小说有着模仿痕迹。
姜玉楼只是笑着看着他。
于华敬佩于姜玉楼的知识储备,没想到姜老师能从他的习作中发现源头。
这种能力……太可怕了!
姜老师的阅读量一定是他望尘莫及的。
想了想,于华挠头道:“我想走细腻敏感的路子,所以《星星》才会是那么一种写法。”
姜玉楼直言不讳道:“小于同志,我觉得你不是一个心思特别细腻的作家,如果顺着川端康成的路子写,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
呀,怎么能说得这么明白呢?宋文心里一紧,紧紧盯着于华,生怕对方嫉恨社长的快言快语。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于华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认真思索着姜玉楼的话。
他经过这次改稿,其实也感觉出来了一些东西,但并没有这么直观。直到姜老师这一番话,他才发现真正的问题。
原来,他是走错路了。
只是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后,他又陷入到了迷茫中。
他的情况就和莫唁差不多,只不过莫唁在姜玉楼的指导下,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而于华……他很机灵,很快知道该怎么做。
只见他立刻鞠躬,诚恳求教道:“还请姜老师教我!”
“读过卡夫卡的小说吗?”姜玉楼不吝赐教道。
卡夫卡的小说?
于华脑子里回忆了一番,确定没有印象后,连忙摇头。
姜玉楼轻声说道:“如此,你回去后,不妨深入研读他的《乡村医生》。若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解之处,随时来问我便是。”
于华带着心中的疑惑走后,姜玉楼把稿子递给了宋文,之后的编辑排版就交给他了。
这一幕也被编辑室的其他人尽收眼底,当事人离开后,他们便热烈地讨论起来。
马嘟嘟摸着下巴,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半晌后,他缓缓开口:“这个于华,绝非等闲之辈。”
刘振云点头附和,感叹道:“他的速度确实惊人,换做我,恐怕一个星期都难以完成那样的修改。”
“于华也许不凡。”赵子成微微一笑,神秘地道:“但我认为,咱们社长才是真正的高手。”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马嘟嘟更是迫不及待地问:“怎么说?”
赵子成咧嘴一笑,摇头晃脑道:“你们看过《星星》的初稿吗?”
众人闻言,齐齐摇头。
“《星星》初稿故事里,写的就是一个不合群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忧伤,这篇文章在咱们宋主编看来“矫情稚嫩”,是一则叙述直白的“习作”。”赵子成等众人消化了他所说的内容后,便继续道:“刚才你们也看了于华同志改过的稿子,是不是大不一样了?”
“确实。”
“不论是故事性,还是意境都高了不少。”
“可不是吗,刚才社长可是一眼就看出来,于华的小说是在模仿川端康成的路子。”
说着,说着,众人了然。
是啊,能让一篇叙述直白的“习作”,变成一部无论是故事性还是思想内涵都上佳的好作品,社长莫不是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先是莫唁,接着是于华,莫非社长有某种魔力不成?
否则,为什么先后两位年轻作家在受到社长的教导后会有如此明显的进步!
……
于华离开杂志社后,左思右想一番,下了决心。
他去了一趟新华书店,然后用杂志社发给他的补助,买了几本卡夫卡的小说。
掏钱的时候他是真心疼,只是想到姜玉楼的话,他还是狠下了心。
用他的话说,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至于有没有用,他还是将信将疑的。
回到临时住处后,于华翻到了那篇《乡村医生》的短篇小说。
通读小说后,他大感震惊。
他没想到卡夫卡的写作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随心所欲,里面的马或者跳蚤还有狗想出现就出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初读卡夫卡的小说,他感觉比较晦涩难懂,天马行空,荒诞性强。有那么一瞬间,他是想放弃的。可是想到姜老师的话,他还是耐着性子全部读完。
没明白,却大受震撼。
之后,他又读了几遍,渐渐意识到了卡夫卡小说的厉害之处,那就是残酷性。
卡夫卡描写乡村医生提着马灯,去看病人大腿上烂的一个碗口大的伤口。卡夫卡写得惊人的详细。过去,这都是非常丑陋、恐怖的东西,也是龌龊的东西,但卡夫卡却把它当作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花费这么多的笔墨去表现它。
“难道,这就是姜老师想让我学习的?”
于华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于是,第二天,他顶着个黑眼圈来到了姜玉楼的办公室。
“姜老师。”
姜玉楼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微笑道:“《乡村医生》看完了?”
“看完了。”于华老实地点头道。
“有什么感想?”
“天马行空的想象,违背常理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离奇、不合常规惯例,很难想象这些结合在一起,会产生荒诞、令人费解的艺术效果。当然,最重要的是……”说到最后,于华犹豫了起来。
姜玉楼微微一笑,悠然问道:“那么,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于华稍作沉思,随后皱眉道:“是故事的残酷性。”
“我不明白,姜老师,这就是你想让我学习的吗?”
姜玉楼赞叹道:“小于,你的观察很敏锐。”
“你觉得什么是真实?”
“啊?”于华不明白。
“车站在国际大厦对面,你路过马路,看到来回走动的人群,觉得他们是真实的吗?”
于华沉思良久,点了点头,“应该是真实的吧。”
“那你记住了路人的脸吗?”姜玉楼问道。
这回,于华毫不犹豫地摇头,“太匆忙了,没记住。”
“如果,刚才马路上有人被车撞死了呢?”姜玉楼的语气很冰冷,于华都被吓到了。
不过,他很快思考起姜玉楼的问题。
如果马路中央有一个人被车撞死了,那样肯定让他惊恐,会给他留下震惊印象的。
那一刻,他确定自己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是真实的。
于华身体一颤,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
“生命经验要和一种震惊联系在一起,要和心灵冲击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