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出谋划策

得到使用许可,黄一鹤和邓在军自然是大喜过望。

接下来,筹备组的全体人员都看过了姜玉楼的三个剧本。看过后,他们是真被震惊得不轻,三个同样精彩的剧本,这真的是一个人写的吗?

面对众人的询问,姜玉楼云淡风轻地点点头,“嗯,是花了点时间。别看小品内容不多,但想要写得出彩,还是要费些功夫的。”

费些功夫……

他们挠破头皮都写不出来的内容,对姜玉楼来说只是费些功夫?

这一刻,许多人都破防了。

“这三个剧本谁都不准泄露出去,要是在晚会开始前被别人知道了……”黄一鹤恶狠狠地看向除姜玉楼以外的所有人,“你们将要面对什么,不需要我多说吧?”

众人咽了下口水,真有被他的吓到啊。

“黄导,我们肯定不会破坏纪律的。”

“是啊,这么好的剧本要是被泄露出去,对咱们都是损失。”

黄一鹤扫视一眼,又聊了几个话题,然后让除了姜玉楼以外的其他人都散会。

会议室内只剩下黄一鹤、邓在军和姜玉楼三人。

“姜老师,就像之前说的,剧本已经很完美,就不用再变了。接下来我们导演组会联系演员,争取尽快熟悉剧本然后开始排练。”

姜玉楼笑道:“黄导,邓导,我倒是有两个合适的人选可供二位选择。”

黄一鹤和邓在军二人见他有人选推荐,也愿意卖他个面子,便点头道:“不知道是哪里的才俊,入了姜老师的眼。”

“这两位也是演员出身,形象和气质都挺符合小品里的角色,我也是觉得特别合适,才想着推荐给二位,当然,他们到底适不适合还要看表演时的状态。”姜玉楼道。

“是这个理。”黄一鹤点了点头,旋即又有些担忧,“你说的两个演员,不会是成名演员吧?”

“算是新人演员吧。”姜玉楼笑了笑,给两人介绍起他提到的新人演员,“他们一个叫陈培斯,是八一厂的电影演员,两年前上映的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就是他主演的。”

《瞧这一家子》是那些年国内不可多得的喜剧电影,上映当月便广受好评。彼时,陈培斯的演技还很青涩,但谐星的潜质已经显露,他的形象也借此在观众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者,陈培斯还真不是无名之辈,他的父亲也是老一辈艺术家,黄一鹤和邓在军都是导演,又都是京城人,怎么会不认识。

黄一鹤回想了一下,陈培斯的外形和小品中的形象仿佛重合了一般。

适合,太适合了,那二流子形象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黄一鹤感叹道:“姜老师简直神了,看人也这么准。还别说,那个陈培斯我也认识,是故人之子,以前觉得拍戏有些灵性,没想到在这出小品剧本里却同角色如此契合。”

“我现在更好奇姜老师推荐的另一位人选,不知道会不会还有这种惊喜。”邓在军的神情也是充满了期待。

“哈哈,两位过奖了,我可没有那么神奇。只能说咱们国家优秀的演员太多,随便什么剧本都能找到合适的演员。”

谦逊两句后,姜玉楼继续道:“另一位演员也是八一厂的,他叫朱世茂,人称‘老茂儿’,去年主演的《牧马人》上映,并且有了些名气。”

邓在军眼前一亮,“《牧马人》,是那部谢导的电影吧?这部电影我知道,根据统计,当年可是有超过一亿人次去观影,还引起了好大一番讨论。”

在这部电影中,主角许灵均的讨论度非常高,就连她在当时也写了篇稿子发到了报纸上。

也因此,她对朱世茂的印象比较深刻,那一身正气的样子,还真的很适合小品里的另一个角色。

邓在军和黄一鹤商量一番后,决定接受姜玉楼的建议,向他推荐的两位演员发出邀请。

“黄导,节目名单里歌曲节目比较多,我有个建议,你看看行不行。”

黄一鹤和颜悦色道:“姜老师,你说。”

姜玉楼可是帮了筹备组大忙,他的建议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黄一鹤和邓在军都愿意考虑。

“黄导、邓导,二位知道李谷一老师吗?”

“知道啊,她现在可是非常出名,每年要参加的演出也是国内歌唱家里最多的。”

提到李谷一,两人也是连连点头。

他们不仅听过李谷一的名字,还见过她的人,更喜欢她的歌。

姜玉楼提议道:“我的意思是这次的迎新春晚会可以请李老师出马,尤其是她的那首《我和我的祖国》非常适合这场面对全国观众的晚会直播。”

邓在军道:“这首歌我非常喜欢,而且就是近两年的作品。”

“姜老师也喜欢听歌吗?”黄一鹤笑道。

姜玉楼道:“这首歌也有我的一份辛苦在里面。”

“咦?”

两人很是好奇,一首爱国歌曲和姜老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姜玉楼便解释了一番这首歌创作的过程。听完后,两人都非常佩服他的天赋和才情。他们真的很好奇,到底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不过,邓在军有些顾虑,“姜老师,李老师一年到头能安心在家的时间不多。过年本是李老师和家人团聚的好时候,咱们要是邀请她参加晚会估计有些难度。既然你和李老师有这层关系,不知道您能不能代替我们筹备小组,出面邀请她?”

黄一鹤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显然他也有此顾虑。

姜玉楼点头道:“这个好办,我会尽力邀请李老师参加晚会的。”

“太谢谢你了,姜老师。”邓在军感激道。

姜玉楼笑着摆手道:“太见外了,我既然当了顾问总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是?”

他的谦虚使得黄一鹤心情大好,觉得邀请姜玉楼参加筹备组真是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姜老师要是还有这么好的提议尽管告诉我们,只要节目符合要求,都能进入备选节目列表里。”

黄一鹤算是从和姜玉楼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

“好说,只要有合适的节目,我肯定不会忘了咱们晚会。”姜玉楼笑道。

他一口一个咱们,拉近了双方距离,两人也是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姜玉楼离开后,邓在军感慨道:“老黄,咱们这次邀请姜老师当顾问这步棋真是走对了。”

“是啊,要不是有姜老师为我们梳理节目编排,裁剪雷同的节目,我们估计还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一共六十多个节目,晚会直播的时候难保不会出现问题的。”黄一鹤赞同道。

“姜老师是有才华的人,他能提出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不像有些人,只会找茬,给我们的工作增添麻烦。”

两人这么一番交谈,越发觉得姜玉楼的存在,是有多么弥足珍贵。

“不说别的,这次晚会后,一定要给姜老师请功。”

只是请功也是后话了,现阶段,还是以凑够节目单为主。

黄一鹤所代表的导演组和姜玉楼分开行动,也很快有了成效。

就说黄一鹤他们,在会议后就联系了陈培斯和朱世茂。

当迎春文艺晚会的邀请送到陈培斯的手上时,他是非常惊喜的。

他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尽然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观众,是他没有料到的。他自从拍完《瞧这一家子》后,再也没有当过主演。他知道,这是由于他演技稚嫩的原因。

他对此并没有抱怨,只是无时无刻不在磨炼自己的演技。他想要证明自己,他陈培斯是个实力派,不是谁谁的儿子。

现在,一个机会摆在他的面前,虽然只是一个小品演员的邀约,在他看来也是对他的认可。他想试一试,他有种感觉,能在这个文艺晚会上露脸,说不定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这种感觉非常强烈,以至于让他当场答应。

等陈培斯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央视大楼后,见到了导演黄一鹤。

他是认识黄一鹤的,但此时此刻,他还是恭敬地喊了一声,“黄导,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小陈啊,这次你可谢错人了。你真正要感谢的,其实是姜老师。”黄一鹤笑着道。

“姜老师?”

黄一鹤将事情原委告诉了他,陈培斯立刻明白了过来,心里也对那个未曾谋面的大作家产生了好感和感激。

“黄导,我一定会用心扮演这个角色,不会辜负姜老师和您对我的期望。”

“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具体能不能行,还要看你对这个角色的理解。”黄一鹤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递给他小品《主角和配角》的剧本,“这是小品剧本,你先熟悉一下。等你的搭档演员到了,在按照剧本过一遍。”

“好的。”

陈培斯怀着虔诚之心接过剧本,然后才翻看起剧本中的内容。

这一看,他彻底被这个小品剧本所征服。

那个一出场就是主角的角色他不喜欢,但是那个抖包袱,充满笑料的角色出乎意料的适合他。陈培斯有种预感,这个角色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黄导,这个配角角色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