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兴五年冬,龙暄前往太庙祭祀告罪,言大宁气数衰微,人心不在龙氏,为天下苍生计,主动禅位于齐王萧恪,望大宁列祖列宗顺从天意,切勿怪罪自已。
从太庙出来之后,龙暄便乘坐御辇来到北邙山,在身边宦官的搀扶下上了圜丘。
此时大将军萧恪已经站在圜丘的高台上等候,而一众文武大臣则围在高台的四周,依照官阶品级的高低依次站好。
龙暄深吸一口气,在一名老宦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登上了高台,每一步都如同有千钧般沉重。
就如同龙暄每登高一步,大宁的江山社稷就沉沦一分。
符宝郎赵延则跟在龙暄的右后方,手中捧着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和禅位诏书。
待龙暄走到萧恪面前后,身边的宦官便从符宝郎赵延手中拿过禅位诏书,缓缓展开,随即高声宣读道:“天命无常,只归于有德之人。宁室国运衰微,以至于天下纷乱,国将不国,幸有齐王英明神武,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于未倒,使神州清平,百姓安居乐业。皇天有灵,使朕知天命在萧氏,愿顺应天意将皇位禅让于齐王,还望齐王以天下苍生为念,切勿推辞,以顺承天命。”
萧恪上前一步,一脸庄重从宦官手中接过禅位诏书,躬身道:“既是天命,恪安敢不从。”
随后,龙暄从符宝郎手中拿过传国玉玺,一步步捧到萧恪面前。
在数百官员的亲眼见证下,萧恪从龙暄手中接过传国玉玺,自此完成了皇权的交接。
随后,便有宦官扶着龙暄下了高台,象征属于宁朝的纪年自此终结。
待龙暄下了高台之后,中书令王淳代表百官踏上高台,身后则一左一右跟着两名宦官,手中分别捧着天子冠冕和衮服。
王淳从宦官手中的案盘上拿起衮服,亲手将它披在萧恪身上,随后又拿起天子冠冕为萧恪戴上。
王淳为萧恪穿戴好天子衮冕后便下了高台,重新回到了百官的队列。
而后,轮到门下侍中薛浦上了高台,身后还跟着一名捧着即位诏书的宦官。
薛浦走到萧恪面前,看着眼前的新天子,心情不由一阵激荡。
当初他们薛家有意将嫡女薛翎嫁给萧恪,只是因为他是大将军萧恒的弟弟,想通过这门亲事将薛家与萧家紧紧捆绑在一起。
可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取大宁而代之的人并不是萧恒,而是他们薛家的女婿萧恪。
他们薛家也借此一跃而成为新王朝的外戚,地位凌驾于其他世家大族之上。
不过此时登基大典还未结束,薛浦便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从身后的宦官手中拿过即位诏书,微微躬身交到萧恪手中,随即下了高台。
萧恪当着众多大臣面缓缓展开诏书,对着天地高声念道:“臣皇帝恪,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宁历世二十有二,践年二百一十有三,天下纷乱,王纲不振,苍生困顿,天下人咸以为命数已尽。然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恪畏天之威,奉承天命,故升坛受禅,告类上天,以应民意。惟明德是飨。”
诏书念罢,高台四周的官员便一齐跪下,对着高台上的萧恪稽首三拜,山呼万岁。
四周也适时响起了钟鼓奏乐之声,庆贺新君的诞生。
萧恪看着高台下跪成一片的文武大臣,心情不免一阵激荡,但还是很快平复好心情,轻轻一抬手,沉声道:“众卿家平身。”
“谢皇上!”
众大臣一齐拜谢过新君,起身而立。
祭天礼毕,萧恪便率领文武百官下了北邙山回到洛阳城,前往新的太庙,祭告萧家列祖列宗。
从太庙出来,萧恪便率文武大臣进到宣政殿,端坐到龙椅上,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在宣政殿接受文武百官的三叩九拜大礼。
之后,萧恪命身旁的宦官宣读诏书,定国号为齐,年号天始,大赦天下。
同时追封其父萧儁为帝,庙号太祖,谥为襄武皇帝。
追封其兄萧恒为帝,庙号世宗,谥为孝昭皇帝。
封其正妻薛翎为皇后,执掌后宫。
封柳氏为德妃,封叶氏为淑妃,封楚氏为贤妃。
立其嫡长子萧翊为太子,是为大齐储君。
封其长女萧婉为长乐公主,次女萧妍为长宁公主,次子萧竑为秦王,三子萧竬为楚王。
至于养子萧琰封为赵王,过继给世宗皇帝为子,以延续世宗一脉的香火。
封王淳为中书令,薛浦为门下侍中,柳乾为尚书令,杨济为御史大夫,四人皆入内阁为相。
封苏璘为尚书左仆射,赐爵宋国公,封申屠延为中书舍人,赐爵凉国公,两人皆加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内阁为相。
封秦冲为骠骑将军,燕国公,开府仪同大将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司隶校尉。
封孟恭为车骑将军,韩国公,开府仪同大将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豫州大都督。
封程朗为卫将军,平乐侯,开府仪同三司,领雍州大都督。
封霍恂为征南将军,武昌侯,开府仪同三司,领凉州大都督。
封江宁为水军大都督,历阳侯,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大齐水师。
其余有功之臣,更有封赏,满朝文武皆大欢喜。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主动禅位的小皇帝龙暄,萧恪同样没有亏待他,封他为安乐公,在临近京畿的弘农郡划出了一万户作为他的封国,准许他在封国内继续使用宁朝的历法和年号,以及使用天子的仪仗,以示对这位旧主的尊敬。
……
萧恪在洛阳称帝的消息传到成都,龙璟当即以自已皇长子遇害为由,下令罢朝三日,三军举哀,誓要北伐中原,以报杀子之仇。
而建业这边,孙鸾得知萧恪取大宁而代之,便也效仿萧恪,在一众官员的联名上表劝进下,逼迫自已亲手拥立的龙瑀让位给自已,改国号为越,改元建兴,立其妻吴氏为后,立其长子孙寅为太子,广置百官,大赦天下。
自此,原本一统天下的宁朝偏安巴蜀之地,天下自此进入了齐、越、宁三朝并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