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废除官员世袭制

U“陛下,俗话说谷贱伤农,只要咱们通过大明商帮,把收购粮食的单价提高,还会怕农民不积极耕田吗?”

张居正拱了拱手,提议道。

姚广孝也很赞同张居正的话语,但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时值寒冬,农民们耕作热情不高也能理解,即便是在金陵这气候温暖的地方,冬天耕种也会有许多作物冻死。”

“不如先对内改革,实施新政,废除前朝一些不合理的制度,避免出现像大乾那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情况?”

姚广孝的提议更为切实,听得江策把头重重一点。

“之前刚定都金陵,朕总担心江山不稳,现在想来是朕想太多了。”

“即便江山不稳,只要朕的大军还在,江山就在,而朕居然还担心前朝官员福利待遇不够优厚?”

江策摇头哂笑,笑容微冷。

通过王湘一案,他发现他是对这些前朝官员,太过温柔了!

“废除官员世袭制,此乃新政改革第一步,你们认为如何?”

江策思忖片刻后才开口问道。

张居正眼前一亮,他早就有这种想法了,但此举无异于得罪所有官员,将他们子孙后代应该享有的世袭爵位等权力,尽数剥夺。

“此法虽好,就怕官员们会心生怨气懈怠政务,或是懒散干活混朝廷俸禄。”

江策的新政若是能一直实施下去,固然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世家贵族的形成,但也有不小的可能,会因官员交替速度太快,使得朝堂不稳。

毕竟,官员们经过科举选拔后,还得经过一系列培养,才能上任干活,而且大多是从小官干起,即便状元及第,也得老实跟着前辈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世袭制必须要废除,等第一步走出后,再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政绩优秀的官员大大有赏,政绩平庸的官员朕也不克扣其俸禄,只针对想要出头的官员,谁想上位,朕便给他机会上位!”

江策微笑道。

按前朝的官员世袭制度,官员的晋升通道基本都被堵死了,生来如何死后也是一样。

许多九品官员,干一辈子也就是个地方芝麻官,而皇亲国戚的子孙后代,一出世便是从四品官起步,这极大打击了没有背景的官员晋升热情。

也让真正胸有才学的官员,无法为平民百姓做的更多,只能守着那抹三分地,一生郁郁不得志。

这两个新政的实施,可以说是彻底泯灭了有心人想要再建立起世家豪族的想法。

只是,新政的实施难度并不小,江策正在考虑是大刀阔斧地改革,还是采取温和手段,润物细无声般改革。

“陛下,老臣认为改革就当雷厉风行,震慑群臣!”

张居正面色一正,提议道。

他身为大明第一大政治家,最是知晓新政改革必须要快,万不能给官员们反应时间,不然势必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更何况江策这两道可以说是触犯了官员们最大利益的新政?

“而且,改革并非只针对官员,我们还得做给百姓看,只有百姓看到改革的成效,民心才会向着陛下您。”

张居正再次开口,躬身劝道。

江策闻言,点点头没有多想,

“就依你说的做,后天的早朝前,拟一份详细的国策草书给朕,朕要当着早朝向群臣宣读!”

“是,陛下!”

......

金国草原,可汗大帐。

大明金陵城正热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政改革,可汗大帐内却是死气沉沉一片。

羊皮大椅上正襟危坐的可汗,面容已苍老了许多,沟壑纵横的老脸上,透着一股沧桑。

他一口接一口地叹着气,如今垂暮老人的模样,像极了金国目前的境况。

原本的金国坐拥近百万金军,到头来,几乎都折损于江策手中,使得金国从一个大国,沦落到比之燕国都不如的境地。

“可汗,咱们不能就这么等死啊!”

“江策那厮性子恶劣,睚眦必报,他刚建国不久,还没能腾出手北伐咱们金国,等他腾出手来,咱们拿什么抵挡大明军?”

金国大祭司忧虑不已,上前几步走到羊皮大椅旁,单膝跪着握紧可汗的右手痛心道。

明知江策迟早会带军北上,还不未雨绸缪,提前做出应对之策,就这么啥也不干地等死?

他们可是金人,是草原上最勇猛的战士!

“如你所说,咱们拿什么抵挡大明军?”

可汗惨笑一声,本就沟壑纵横的脸上,被这一抹惨笑弄的皱纹更深,仿佛一下子便老了十岁不止。

“咱们就只剩下十万大军了,这十万大军,怎么打江策七十万大军?”

“你们以为江策手下的兵马都是弱旅不成?他们装备精良、战术素养极佳,其主将更是天生将才,远非完颜洪盛这等废物能比,这场仗就不该打!”

可汗深深叹出一口浊气,苍老的脸上写满了后悔。

他确实悔!

就因为一座玄武关出了个江策,让他金国沦落到这个地步,早知如此便不去打他们了!

“可汗,你觉得现在后悔还有用吗?”

“江策不会放过我们的,再这么干坐着也是等死,不妨再找唐国商量商量?”

“沦为唐国的附属国,咱们还能活命,可要是江策真北伐到脸上了,那咱们别提什么振兴大金了,怕是尸体都没有个完整的。”

大祭司的话说到了可汗心里。

可汗托着下巴沉思许久之后,才重重一点头,

“南人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屈服。”

“金国当了大唐附属国不算丢脸,那些早就死在历史汪洋中,连名字都未曾留下的国家,才叫丢人!”

可汗想通之后,老脸一扫之前的颓废,精神奕奕地从羊皮大椅上站起,

“来人,拿笔墨来!”

一士卒很快呈上羊毫大笔与宣纸。

没多久,一封国书便写好,命人用火漆封了口后,可汗点名选出十来个人,组成一支使团,立刻向大唐帝都出发!

“快去快回!”

“务必将国书交到大唐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