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谁呈的奏折?!

感受到江策怒火的老太监,万分不敢怠慢,神色惊惧之中,几乎快要把肺跑炸一般,才将话语传达到位!

他不知陛下为何龙颜大怒,也不想知道,只知道若是不能第一时间通知朝廷百官上朝,那自己小命不保!

“上朝?”

“今日也没早朝要上啊?”

“而且这个点上早朝,制度改了吗?”

不少官员揉着惺忪的睡眼,他们都刚挨着床沿,正是睡意十足的时候,就被喊了起来上早朝。

不过有聪明人知道,陛下火急火燎地召集官员上朝,肯定有大事发生,当即穿好官服一路向皇宫狂奔而去。

半个时辰不到,太和殿内便站满了官员。

殿上,则是面无表情,负手而立的江策。

他冷冷看着下方群臣,甩出一张奏折,

“兵部郎中王巍,你给朕呈上这么一份狗屁不通的奏折,居心何意?”

江策找到人群中王巍的位置,用冰冷至极的目光直视着他。

奏折上,除了对他的通篇马屁之外,便是劝诫大军北上,北伐金国、收复燕云,而且还是举国之力,说什么速战速决,既能宣扬大明军队的威武,还能使国土疆域扩张。

通篇看下来,江策被这一份奏折气的恨不得当场扇王巍两个大嘴巴子。

北伐固然重要,但这是用两片嘴唇上下一碰就能解决的事吗?

其背后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这都是能在纸上计算出来的!

“陛下!臣知罪!”

王巍当即跪倒在地上,委屈地哭诉道!

他并非系统抽取的名将,只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官员。

只是江策念及王家父子虽然政绩平庸,好歹也没与大乾其他官员同流合污,留他们在朝廷继续当官,也是体现他仁心的一面。

却没想到这王巍的能力奇差,居然能呈上这一份狗屁不通的奏折!

江策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巍,

“杖责三十,贬为兵部员外郎,三年内俸禄减半,日后不得再向上奏本。”

“陛下,陛下!”

王巍叫苦不迭,很快便被锦衣卫捂着嘴拖到殿外挨揍去了。

听着殿外传来一声比一声高的惨叫声,群臣面面相觑,不知这王巍到底惹到了陛下什么。

江策深吸一口气,面色稍微缓和下来,沉吟片刻后向殿下百官问道,

“诸位爱卿可有本奏?”

“若无本奏,可退朝了。”

群臣沉默,还是张居正站了出来,

“禀报陛下,臣想看看王巍所呈的奏折,求陛下同意!”

“看吧。”

江策摆手道。

他本就是要拿王巍杀鸡儆猴,若是以后呈上的奏章都如王巍这份一样,除了马屁便是不切实际的建议,那他还处理个屁的政务,还不如关门和两妹子睡大觉。

“谢陛下!”

张居正深知江策的心思,捡起奏折来便是逐字逐句地大声念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传遍太和殿!

等张居正念完,百官也都听完了。

他们面色古怪至极,也知晓江策为何这般龙颜大怒了,纷纷收起了对王巍的同情心。

挨打属实是活该啊!

“陛下,王巍也是为了咱们大明好,只是思想过于虚浮。”

张居正身为文官集团之首,当然是要略微“护短”的,不过他只是出来打个圆场,调节气氛而已,并不是真要保下王巍。

“北伐之事,确实重要。”

“不论是前朝还是当今大明,金国一直对咱们虎视眈眈,且金国地理位置就在咱们大明的正北面,不得不提防他们随时派兵袭扰。”

“虽然边疆有一条千里长城帮忙抵御金军,但易守难攻,金军打了我们的大军就跑,我们也无可奈何。”

“连番几次下来,难受的还是我们。”

张居正劝道。

其实他心底也是不赞成北伐的,只是刚好借此事说开了,以免还有不长眼的再借北伐之事上奏折罢了。

江策看了眼张居正,故作面色愠怒之态,

“时值寒冬,大军北伐所要消耗的资源如同天文数字,立国大殿的建造本就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又要大军忍着寒冬腊月,年都过不了就得把人赶到北方苦寒之地打仗,居心何意?”

“...臣不敢!”

张居正当即惶恐躬身,求江策恕罪道!

“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咱们国内百废待兴,等政务吏治整顿好了,再去料理金国也不迟!”

“退朝!”

江策大袖一挥,双手背负在背后,从太和殿侧堂率先离开!

待百官出了皇宫后,张居正、姚广孝才匆匆赶到乾清宫,果然看到了正蹙着眉头处理奏章的陛下。

“陛下演技让老臣眼界大开。”

张居正笑道,调侃江策道。

江策闻言却没有欣喜之意,而是深深叹了口气,扬了扬手中正在处理的奏章,

“你们俩说说,这读书人怎么老喜欢把笔墨浪费在马屁上?”

江策头大无比。

一份奏章字数可不少,少的有几千字的,多的足有上万字的!

通篇的引经据典,无非就是引用古代帝皇的事迹来歌颂江策的伟大功绩,真正说实事重点的,连一百个字都没有!

“统统都是流水账!”

江策怒而拍桌道!

相比文官那稀烂的奏章,江策还是更喜欢武将传来的奏折。

简简单单的一张纸,表达了对陛下的敬意后,又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明重点。

一份奏章绝不会超过一百个字,主打的就是一个简洁明了!

他处理一份文官奏章的时间,都能处理完堆积三日的武将奏折了!

张居正和姚广孝对视一眼,彼此面露苦笑,他们也是深受其害啊!

但又不能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这些文官大多出身贵族大家,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若是禁止他们“畅所欲言”,便等同于堵天下读书人的嘴,会惹起民怨。

但若是不处理这种行为,他们大多数时间又会被浪费在这些流水账上。

江策沉思许久,拍板而定,

“朕要改国策,日后能呈本上奏的,只能是五品官员及以上。”

“且不论文臣武将,所呈奏章不得超过三百字,超一个字便杖责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