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不是想搞就能搞的

星辰公司缺信得过的人手。

只能是大舅哥兼任着镁国分公司、日笨分公司的经理,还有即将设立的荷烂、瑛国分公司经理。

这次薪加坡分公司的陆瀚良回港城,娄晓娥准备征询他本人的意见,是否愿意去接手日笨分公司。

火星贸易的销售员也在加强培训,争取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能够接手一些管理工作。

这些业务员是跟随公司从零开始做起的,见证了公司的发展,也从中获得了高额回报,对公司的前景更为乐观,对公司的忠诚度会比外面招聘的人靠谱些。

例会开完,星辰公司的管理层一起去荃湾工地视察。

有一栋厂房已经装修好了,杯面的生产将会安排到这里,离葵涌的码头很近,十分合适出口。

手表工厂也提上了日程。

相比京城,港城的各项业务是突飞猛进。

这也是没辙的事情。

最简单的,内地生产的东西出口给谁?

苏国想骑在我们脖子上,我们好不容易才站起来,这是肯定不可能答应的,双方关系好不起来,出口数量有限。

镁国此时是全球最大市场,它要封锁一个国家,各大主要市场的企业基本会遵守封锁的规定。

日笨、四小龙的起飞全靠的是出口镁国市场。

也是这个时期,内地和四小龙逐渐拉开了差距。

虽说内因决定成败,但是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出口经济,不是想搞就能搞的!

几十年后,古巴、北朝藓也想搞好经济,镁国不给解除封锁,照样没辙。

经济规律摆在那里,国家的起步发展需要从国外赚取收益,又或者能借到钱来投入到国家建设上。

说到底,扯掉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谁实力强谁说了算。

有实力的人才能安稳赚钱,没实力的随时做好被收割的准备。

海淀。

八益学校的礼堂前面。

围了一圈小伙伴。

张海洋站在人群中间,“现在有个跑腿的任务,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参与。”

刘国平什么也没问,直接答应道:“肯定给你办得妥妥的。”

杨晓京小心思比较多,“有没有奖励的?”

张海洋得意道:“哥们儿这里向来没有白帮忙的说法。”

“出差补贴和自行车补贴都按标准的给,会不会垫钱进去那就看你们自己怎么花了。”

刘国平追问道:“是去乡下么?”

要用自行车,那就肯定不是外地,有出差补贴也不可能是城里。

张海洋仔细说道:“新研究出来了一款颗粒饲料机,想大规模生产被配件材料限制了。”

“想在原材料的分配上做文章,就需要借助一些力量。”

“现在打算在京城周边的农村收集一些支持的声音。”

“你们的任务是明天去乡下的公社,请他们写份材料支持颗粒饲料机的推广。”

杨晓京疑问道:“空口无凭,我们怎么能说服他们呀?”

“你别着急。”张海洋娓娓道来。

“酦酵饲料技术也研究出来了,到时候带上这份资料去乡下,生产队会热情招待你们的。”

“他们要是不信,汇总他们的信息,后续会发个参观邀请函给他们,让他们眼见为实。”

“他们要是信了,你们拿出模板给他们参考,请他们帮忙写一封支持的稿子。”

杨晓京随口道:“有底稿的,让他们抄一遍是吧?这个简单。”

张海洋立马否定道:“底稿只能参考,不能一模一样照抄,照抄的稿子没用。”

“而且底稿必须交回来,这个是报销的凭证。没有底稿的没得报销。”

秦淮茹写的底稿不能流落在外,同时也避免了其他人瞎凑热闹,没稿子的不算数可以避免其他麻烦。

杨晓京不太乐意的说:“这还不能弄丢了。”

“两人一组,能弄丢那也是奇葩。”

张海洋接着吆喝道:“愿意去的现在报名,然后分配公社名单,京城200多个公社,太远的不合适去,数量还是有限的。”

刘国平接话道:“算我一个。咱们办事总得有个名头吧?”

张海洋得意笑道:“颗粒饲料机推广小队,这次鄙人是小队长。”

刘国平乐呵呵道:“海洋,你这次算出头了呀!没有再当副手了。”

张海洋嘻笑道:“你们这帮骄兵悍将,个个自认为能耐大。这个队长不是我来当,还有谁能当!”

杨晓京突然说道:“你们慢慢闲聊,我先挑公社,附近的四季青、万寿山这些都归我了哈。”

有了开头的人,一窝蜂的都想挑离城近的公社,笑闹成一团。

年轻人精力充沛想做事,还不需要发工资。

轧钢厂的人最近都比较忙,没空下乡去折腾。

这也是李铭启用这些人的缘故。

港城。

傻强在九龙挺了几天,还是过海去了港岛谭臣道。

人在湾仔街市的阿海听闻此事,让手下人把傻强带到社团的新驻地。

有神龛,有供桌,有太师椅,很典型的港城帮派风格的布局。

话事人阿海和阿荣分坐两边。

阿海亲自问道:“李董介绍你来这的?”

身上又有新伤口的傻强点头道:“是的,李董说我要是在九龙待不下去了,可以到港岛来投奔你。”

阿海好奇问道:“我也听说‘水果坚’被他侄子掀翻了,不过好像很平和的过渡好了,你是怎么回事?”

傻强一五一十的诉说完自身遭遇。

阿海答应傻强会给他安排一份差事,让人带傻强先去处理身上的伤势。

看着远去的傻强,阿海摇头道:“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确实有点傻乎乎的。”

阿荣问道:“那就留下他了?”

阿海反问道:“难道你有什么想法?”

阿荣直言道:“我是在想,李董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想法?”

“是不是想把我们吞了?”

阿海没忍不住,噗呲一声,嘴里的茶水全喷了出来。

“你在讲什么笑话呢!”

“我还巴不得李董吞了我们。你问问手底下的人,要是换李董当大哥,是不是双手双脚赞成。”

“人家看不上我们。”

好不容易动一回脑子,还被好兄弟嘲讽,阿荣郁闷道:“那他安排人过来是做什么?”

阿海也说不清楚,“可能看这人傻乎乎的,顺手救下了吧。”

“就是没有李董的介绍,我都有点想收留傻强,这种讲义气的小弟多多益善。”

阿荣征询道:“那就给傻强一条街让他管着?”

阿海已经有了腹案,“先让他养伤,找机会让他立两次功,再让他管街。”

“我们也不能寒了手下人的心。”

阿荣砍人还有两下子,这样的帮派事务搞不来,“你脑子好使,都听你的。”

“也不知道老黄说的大生意是什么生意?”

阿海有琢磨过,“黄福义经常帮李董处理私事,应该是知道了李董的新计划,提前给咱们卖个人情。”

阿荣叹气道:“地盘是抢到了,手下人也更多了,吃饭各种花销,每天都要花钱。”

“没有大的进项,咱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来投奔的人太多了,导致一时之间资金有点紧张。

阿海也跟着唉了一声,“现在这种捉襟见肘的日子是不好过。”

隔壁房间的电话铃声响起。

心腹小弟迅速跑了过来,“大哥,是黄福义顾问的电话。”

阿海起身对阿荣说道:“我去接。”

黄顾问邀约喝茶。

茶楼包间。

黄福义和阿海、阿荣正在密谈。

阿荣惊讶道:“运人去澳洲?”

“偷渡去南洋、去海峡东岸的我听过,澳洲?挺远的吧?”

黄福义轻轻吹了吹茶沫,“没错。”

“李董打算在澳洲买大农场、大矿场,需要人手干活。”

“可是澳洲的政策不让我们的人去那打工。”

“有人给李董出了个主意,可以变通的运人进去。”

“李董让我找路子,我立马想到了你们兄弟俩。”

“你们俩最近资金紧张,我也是有所耳闻的,多的帮不上,有生意就先问问你们愿不愿接手。”

农场要的人不多,最多也就几百人;矿场要的人那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好几千甚至几万。

黄福义的身份今非昔比,能说是大生意,数量肯定不少,白捡的一门长期买卖。

阿海面露感激的说:“我们兄弟俩能有今天,多亏了李董和黄顾问的照顾。”

“这次事成之后,我们兄弟必有厚礼奉上。”

黄福义微笑道:“好说好说。”

“关键你们不能把事情搞砸了,事情办砸了,肯定没好果子吃。”

阿荣知道自己脑子转得慢,到了谈具体事情的时候不该开口乱问,陪着笑脸就行。

阿海表态问道:“李董他有什么要求?我们兄弟必定会完全照着要求去做,绝不敢马虎大意。”

黄福义伸出一根手指,“首先,运输途中不能死人。”

阿海肯定道:“我们肯定是不想的,死了人的话,我们也是白忙。”

黄福义接着再伸了根手指,“再来嘛,你们成立一家劳务外包公司。”

“去澳洲的人都算是你们的人,不能用骗的手段把人糊弄过去,你们要招募那种自愿去的人。”

阿海疑惑道:“黄顾问,恕小弟见识浅薄,这样操作是?”

黄福义一幅你们该懂的表情,“不是一锤子买卖,你们可以从工资里拿管理费呀!细水长流!”

旁边的阿荣掩不住的笑容,这和收保护费没啥区别。

阿海一针见血问道:“那可以收多久?”

黄福义犹豫道:“李董他没说,估计可以收个三五年吧。等那些人成为了正式的澳洲人,就不收了。”

阿海诧异道:“去的人连身份也要变么?”

黄福义理直气壮道:“管理费不能白收吧?港城收保护费都有提供清垃圾的服务。”

是这么个理,阿海、阿荣俩人很认同的点点头。

黄福义提点道:“再说了,这个身份也可以再收一份中介费。”

“你们俩现在首要的是去找一位律师,然后成立劳务公司,多学英文,到时候你们要和澳洲的人打交道。”

大字不认识几个的阿荣感觉头很大,“要学英文啊!”

阿海懂得‘打交道’的意思,要搞这种事肯定要收买澳洲官面上的人,不懂英文的话送钱都不好送。

“没问题,我们明天就开始学。”

“黄顾问您有没有熟悉的律师可以帮忙介绍的?我们兄弟俩都是土包子一个,不认识那些喝洋墨水的人。”

黄福义随口道:“李董之前律师的梁律师,我和他的交情不错。他的业务能力可以,办事也很认真。”

三人又凑一起商量了些更具体的步骤。

怎么招人,怎么运人,怎么收买,这些杂事李铭是不会去管的。

他只负责出钱和安排工作。

这些港城的人只是去打前站的,他真正要招募的是内地的人。

出国务工也不是不能谈,即使不能谈,也可以直接运人。

特别是粤东北、闽南、闽西、闽东、浙东南,这一片人口多耕地少的区域有出海的风俗习惯。

离海近的地方,此时此刻就有人在搞走私。

(参考于:一份检察院、法院、海关等多部门关于《查私联系配合办法》的文件。要是没有走私活动也用不着出这份文件。)

边防部队不论,1973年9月,第一支专门打击走私的海警成立,粤省治安厅海巡大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很正常。

耕地少吃不饱,人想往外跑是拦不住的。

一个公社总共也就5000人的劳动力,能有3000人外出通过弹棉花等方式赚钱,地方上不是睁一眼闭一眼,就是有直接参与。

这年头的人不傻。

有些事情为什么能发生呢?

他们只是看不惯那种官僚作风的干部。

老百姓有气,‘一个是官做大了,薪水多了,有事不跟人家商量,不平等待人,不民注,严重脱离群众,到处骂人、训人。’

‘有的官也不大,如支部书记,住房也不是很好,出去没有汽车,薪水也不多,就是要摆架子,动不动就训人。’

‘这样不行,老百姓不同意,也要批评你。’

‘可以做大官,薪水可以多一点,房子可以住好一些,坐汽车也可以,就是有一条,你不要摆架子。’

‘我只要求你一条,把官僚架子放下,跟老百姓、工人、农民、学生、战士、下级一起,平等待人。’

‘不要动不动就训人,有道理为什么要训人,可以解释嘛。’

要求应该不算很高。

即使几十年后,相信大多数人也是会支持这么一点点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