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唇枪舌剑(二)

看这气势,天子不愧是天子,无论是再怎么不堪,终究是比一般人还是有水平有头脑的多,说话有威慑力的多。

电视剧那种皇帝除了秦皇汉武康熙大帝以外,其它皇帝动不动跟蠢夫草包白痴似的,啥也不会啥也不懂,那终究是戏说。

受影视影响,后世的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历史上旦凡是做皇帝的,除了几个屈指可数的皇帝英明了得外,大多数皇帝都是低能昏庸水平低下,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其实真实中的大多数皇帝虽没有秦皇汉武那般杀伐决断、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可许多皇帝其实各方面都比一般人要优秀的多,影视剧中演的那种草包皇帝在历史上其实也是凤毛麟角。

杨云再看看下方的金使。只见那金使听到这话,也是面色急变,更加毕恭毕敬地道:“回大皇帝陛下话,大宋乃天下万国之尊,华夏正统,我国主深知,幽云十六州素来为华夏国土,及至李唐之世,人伦崩乱,纲纪不在,天下匪寇四起,有不识天命者,竟枉自窃国。

幽云之地,自后晋鼠辈石敬瑭行不忠之事,妄坐天下,擅割幽云之州于契丹辽人,幽云之州从此沦为胡虐之属。大宋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重整华夏,再定纲纪乾坤。自贵国太祖皇帝设封桩库,大宋历代天子无不殚精竭虑,日夜忧思幽云之地再回华夏。

我国国主对此无不心生敬意,幽云本为华夏之土,大宋为当今华夏正朔,幽云自当归还于大宋,乃天经地义之事。下臣以项上人头保证,归还幽云之事,我国国主绝无半分虚与委蛇。

归还之事,兹因事大,理当派重臣商谈,以显庄重,绝无它意。大皇帝陛下请明鉴!

下臣只区区数言幽云之事,亦别无他心。只因下臣深知,幽云之事,将由大宋贵使亲赴我国后,另有我国君臣与贵使详谈,下臣朝堂之上只言我国特向大皇帝陛下呈贡的两只神物,实乃神物非同一般,下臣效古人卞和献和氏美玉之美行,表我国君臣上下之诚心。大宋天下之正统,天子万民之尊,天有祥瑞神物,理当敬万民之尊!

下臣请陛下,体恤我国君臣拳拳之心,贵国上下,万不可认为我国新皇登基,便不再与贵国永结万世同好!”

“既便如此,朕当体会你金国君臣上下诚诚之心,两国永结盟好,乃是天下苍生之福!”

看得出来,皇帝还是比较仁慈宽和的。从在算卦摊前遇到,再到青楼中,再到如今这金銮殿上,皇帝给自己这个穿越而来这个世上的人感觉,为帝较宽仁。智商、眼识到也是有的,至于史书上所说的昏庸、无能,任用奸臣,暂时还没感觉出来。

也许,许多事情,也许并非是像后世史书记载的那样,旦凡一个国家走到了末代,把国家的灭亡的主要原因,往往归因为皇帝昏庸、奸党乱朝,这其实也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

又或者是后朝的统治阶级故意这样编史,只有把前朝的末代皇帝写的昏庸不堪些,朝廷乌烟瘴气腐朽些,才能突显后朝统治者改朝代换的合法性与正义性。这也许未尝不是史书上只要是历朝最后一个皇帝,往往都昏庸无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信书不如无书。

杨云正用心总结皇帝给自己的感觉,凭心而论,这位徽宗皇帝给自己的感觉其实并不昏庸,并非做个君王不合格,看得出来徽宗皇帝好以仁治天下,即便对待外使也是如此,凡事以柔和宽仁为贵。

但皇帝非同其它之人,过于仁慈,的确能让四海之人赞为明君,但有时对于国家时政朝代兴亡来说,过于仁慈,其实有时往往并非是好事,毕竟皇帝不同于普通人。

一个皇帝,没有狠心,不能杀伐决断,由此导致国家衰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其实也是有的。

杨云记得前世看历史典故。西汉时,昔日汉元帝大兴仁政,柔仁好儒,一时仁心过度,便导致了汉朝由盛转衰。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可惜的是历代大多数的君王与名臣们只盯着秦皇汉武如何治理国家,就像后世的人们渴望成功,只盯着向成功者学习,却忘记了更应该研究失败者,从失败者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杨云一直认为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千万条,而且有些成功可能是由于偶然,但失败却没有偶然,与成功相比,失败的原因就只有那么几条,所有的失败都无一例外违背了规律。

与其研究别人如何成功,倒不如多花些心思和精力研究别人是如何失败的,避免了失败,也就等于接近了成功,杨云深以为然。

记得前世看史书,通鉴有载,汉元帝曾为皇太子时,性仁慈,见其父汉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常以刑罚惩治臣属,治理天下。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认为朝政过于暴虐严苛,缺乏温情仁义,于是便劝其父宣帝当行仁政,多用儒生,以仁德治天下,天下方能大治长治。

尊儒,行仁政,宽仁待民倒也没错,旦凡是国家,都应宽仁待民,都应该对自己国家的子民好点。

但一味地行仁义,奉行儒生所鼓吹的行仁政,罢黜百家,独行儒术,社会将会到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理想社会,那也将大错特错。

人性的复杂远非通过仁义礼仪教化便能调服,必要时,还需要通过律法来惩戒和震慑,人心才不得有狂妄,民有所畏,知有所为有所不能为,社会才能井然有序。

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敢打包票如此治理天下,天下就会长治久安,因为人世的发展与兴衰,远比我们想象的还更为复杂与难料。

杨云记得史书上记载元帝如此婉劝宣帝,宣帝见太子心性如此单纯,便语重心长地对元帝说:“汉自高祖定天下以来,王道与霸道兼而用之,天下才能大治,百姓免于战乱,国家不分崩离析。

周代所谓的德政不过是臆想的空中楼阁。俗儒庸吏不能洞察世事的变化,不能因天而变,因时而动,最好厚古薄今,区分不清理想与现实,单一一味地行儒术,家国必将遭大难!”

后来果不其然,宣帝驾崩,元帝登基,元帝在位十六年,大汉天下便由盛转衰。这位元帝,其实也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无不登峰造极,穷极奇妙,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