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柳氏叹口气,“都是穷闹的!等盖好新房子,围墙垒高一些。”
乡野过日子就是这样,你家日子过不下去,大家都愿意搭把手,一旦日子有所起色,比别家强了,盯着你家的人就多了。换着花样打问你,这那的。
一个村子里住着,就是柳氏不爱交际,抬头不见低头见,又没有多大仇恨,见了面,总不能爱答不理。
你就说你烦不烦!
夏禾也是聪明姑娘,先头想不到这里,听了爹娘的话,哪还能不明白。不过还是小姑娘,心思浅,没有她爹娘那么多顾忌。
就抚掌笑道:“不行,咱全家都搬府城去,就像岁岁说的那样,离她近便,说不准她三天两头就能回家。”
小丫头单纯!
李三祝和柳氏流露出如出一辙的表情。
夏禾讪讪的摸着鼻子,试探道:“不然,等我哥和小四他们回来商量?”
李三祝趁机教导女儿,“你大哥和二哥读书天赋平平,能多认几个字,会写写算算了,就不算睁眼瞎,将来不拘做点什么,给人当账房也好,还是自己想法子做点营生,都比我和你娘出息。至于小四,听他先生的意思,读书上头天赋是有一点,咱家现在也不差银钱,哪怕供出个秀才呢,那也算有了功名,咱家的门楣就上了一个台阶。”
那咱家都这样厉害了,去府城生活有什么问题?
夏禾不解。
李三祝揉揉大闺女的头发,“那你说咱家就这样去了府城,李家村的人背后会怎么嘀咕咱?李氏族人又会怎么嘀咕?”
夏禾想也没想,哼了一声道:“见不得好的人多的呢!他们会说咱家岁岁出息,我们全家都跟着沾光的话。”
夏禾话一出口,人就明白过来,不说这是不是人家背后说的酸话,事实上就是如此。
他们举家一旦搬到府城,不说会不会给妹妹带去负担,就是对家里男丁的名声也有影响。
这样说,倒不是惧怕了流言,而是,你全家都要依靠一个小丫头,将来还谈什么给她依仗。
李秋岁被送去郑家冲喜那会,家里生计艰难,又有徭役那一档子事,爷奶也作难,同村不少这样的人家,大家感同身受,包括族里受了恩惠的人家,还会体谅你。
闲谈……说些都是被逼无奈的话。
可你家日子一日比一日红火,大家只看眼前,谁还愿意回想以前,只会说这家人贪得无厌,一味的扒着小闺女吸血。
你就先不说考不考功名吧,一家人想抬起头做人都难。
家里人没了好名声,她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又能置身事外!
爹娘的疼爱对待她们兄妹都是一样的!
夏禾恍悟了,学着妹妹的样子抱住李三祝的胳膊撒娇,“爹,您可真好!”
爹娘处处为她们兄妹想的周全,先前还吃妹妹的醋。
爹娘嘴里整日挂念妹妹,她安慰自己说,妹妹家里面最小,又有那样的遭遇。平日调皮撒娇真真是一把好手,不说爹娘,她看不到人,想起来也要哭上一阵,爹娘偏爱实属正常,她心里还暗骂自己矫情,不懂事。
李三祝突然被大闺女亲近,一愣,随即,叹口气,“我家夏禾聪明,要是个小子,我也送你念书,说不定比你两个哥哥还强些。”
小闺女是个磨人精,他们夫妻关注的多些。
大闺女自小乖巧懂事,一丁点大的人,跟她娘后头,里里外外的,也不缠着大人抱,等有了弟妹,不用人教,就知道帮着照顾弟妹。
“不过,在家里也不耽搁学认字儿,比爹强了可不止一点儿!”
李三祝扭头又说柳氏,“家里活计忙不过来,就去找大嫂搭把手,不拘是岁岁带回来的布料还是点心,你不要舍不得,只管给带回去。”
一家人,说开工钱就没法处了!
柳氏还能不懂,白了李三祝一眼,“这个还用你教。”
她们这边有了进项,日子一日好过一日,长山三兄弟早就穿上了棉布长衫,大闺女也做了几身新衣裳。老宅那边人口多,又有两老人在,大嫂就是不过来帮忙干活,还能不给送吃喝了。
自家当家的就是站在她一边,心里头也该不高兴了。
她也看出几分大闺女与以往的不同,家里的活计多亏有她,从不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当家的不说,真没注意到这茬。
排行在中间,性格老实的孩子吃亏,自家夫君就是个例子。
柳氏脾气直爽,说不来软和话,“我同你爹对你们兄妹是一样操心,那个小的脾气不好,不过是多挨几次揍罢了,当她占了多大便宜!”
夏禾想想,还真是这样。
也就是现在见面少了,妹妹说的话,爹娘好歹能迁就一下她,放以前那会,一天到晚唧唧哇哇,兄妹几个就她挨揍最多,偏她不长记性,抹干净眼泪还跟二哥后头胡闹,爬树掏鸟窝都算小事。
李长雷有回跟邻镇人打架,她不吭不声拿了块石头,差点把人家脑浆子敲出来。不是村里大人赶上,不定闯下多大的祸事。
这回听她刀口下救人,没看她爹娘没一个怀疑嘛!
自家妹妹就是那么个德行!
夏禾笑着给她娘出主意,“咱们现在见她一面都难,等她下趟回来,娘还是要让她长长记性,不然府城又不是三步两步远,有个什么事咱们鞭长莫及。”
柳氏赞同大姑娘的话,长那么大的胆子,还是收拾的少了,真当府城是自己村里了,人家那地界,你帮了这个,就是得罪了那个,真有人起了那坏心思,可怎么着是好!
……
……
李秋岁还不知道她姐正给她娘出主意,等着收拾她一顿呢,还说打发翠屏去问问大管家,信送走了没。
“姑娘,信前天就送出去了。”翠屏道。
李秋岁点头。
凭一封书信说动爹娘来府城,太难了!
再有两个月不到一点就该过年了,才从家里回来,现在张口不合适,再过一阵子,能回李家村过年最好。
郑夫人这人心思难猜,其行事作风令人费解,李秋岁不打算与郑家有太多纠缠,压根没有多接触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