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草原上空的蘑菇云(4k)

辽阔的草原上空,发亮的银白色云团闲适地自由飘浮,伞子般遮挡着午后的夏阳,造成云移荫动的草原奇观,湖水反映阳光,宝石似的闪闪生辉。长风徐来,拂人衣襟。

似一阵轻风拂过,赵青悄无声息地飘飞数里,来到了附近湖泊中心的一个小岛上,同时掌心摊开,纯净微微发亮的真气缓缓注入手上水晶之内,使其散发出缤纷灿烂的光芒。

仔细观察着这个晶莹剔透的球形水晶,就会发现,寸许直径的水晶球被精微之极地凋刻成了多达三层的缕空套球,每一层均相互套叠并能自由转动,实现了开闭的功能。

更进一步细观下去,最外面的那层水晶似乎遍布着丝状的微型管道,密密麻麻;中间层的水晶,则明显内陷形成了十二个径约两分的孔洞,共同组成了一个正二十面体的顶点结构;

最里面的那层水晶,在最中心的位置似乎被填充了什么物质,折射的光线出现了不怎么明显的变化,时不时显露出几分浅褐色,令人莫名感到这些物质正处于极高压的状态下。

从赵青刚刚提到的氘气提炼,却似乎并未携带着其他的容量来判断,水晶中心处填充的物质,正是高度压缩,几近于金属状态的固态氘。

而这块水晶居然能承受住如此状态下氛的高压,显然也并非凡品,实际上是当日她在大兴城附近地下湖内发现的水晶灵石,强度比普通水晶高出了十倍不止。

“外层的x射线反射镜结构正常,应该没有瑕疵;在低温冷却下,固态氘所受的压力稳定……接下来,就是布置试验场地,观察记录它引爆后的效果了。”

赵青随手取出两根细长的玄铁探针,一根针尖微发光亮,另一根针尖幽暗深邃,围绕着对水晶球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确认这枚微型氢弹在装入氘燃料后没有任何损伤。

“若是聚变反应充分,完成了小当量的验证,证明这颗彷tu构型的氢弹在设计上问题不大,可以通过增加装药的方式提升威力,逐渐发展成为我的一张底牌。”

收回两根玄铁探针,赵青在小岛上逛了一圈,取出了两块铅板,五六十颗材质熔点各异的金属粒,将一块铅板与金属粒布置在了岛的边缘,心中暗暗思索道。

在她看来,氢弹这种核聚变武器代表的意义,跟原子弹的核裂变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此方世界,虽然早已有人小范围开采冶炼钨矿、钛矿,但对于更加稀有的铀矿,却是根本没有发现与开采,不知究竟哪里有矿源存在。

就算顺利开采到了大量铀矿,天然铀中绝大部分都是难以裂变的铀238,可以裂变的铀23大约只占0.72%左右,必须将对后者提纯到97%以上才行。

对于赵青来说,提纯铀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可以利用两者密度的微小差异,使用逐级分离浓缩之法,也就是将含铀气体反复旋转离心,但一般情况下,一轮提纯只能增加一点点的纯度;

因此,想要提取到铀23球状下2千克的临界质量,或者加上中子反射层后1千克的临界质量,却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时间,参考前世尹朗浓缩的进度,估计得以年计数。

再考虑原子弹成品的大块头,以及引爆它所需的时间,且并不能明显超过音速的冲击波在其释放能量中占了很大比例,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实战价值,最多充当地雷的作用。

反观氢弹,其原料完全可以从水中提炼,一吨水就有约30克的氘,相当于四千多吨tnt的当量,且提炼速度极快,先电解收集氢气,再降到超低温施压使氕氘分离,熟练的话,也就片刻的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氢元素中最多的氕,并不能取代氘作为核聚变武器的原料,因为两个氕原子聚变形成一个氘原子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是一个吸收能量的反应,必须在恒星核心因量子隧穿而发生;

因此,水中绝大多数的氢并不能用在核聚变上,必须使用氢的两种同位素氘和氚才能进行,无法在原料提炼上达到更高的利用率。

考虑到氚的含量远比氘还要稀少,可用来制备氘化锂的锂6,其寻找与提炼也相当麻烦,她往氢弹内填装的聚变燃料,只是纯粹的氘,反应的条件更高,但在相同质量下,却能比氘氚反应多释放超出半数的能量。

由于不像铀有临界质量的限制,一旦解决了引爆的问题,往小的方向来看,可以牺牲威力,将氢弹制成米粒般大小,完全可以当成暗器来使用;

往大的方向来看,氢弹的威力上限,起码能够达到亿吨级当量,甚至有达到百亿吨、万亿吨的可能,炸死“下六气”境绝对不成问题,“中六气”境在命中的情况下应该也能重创。

考虑到万亿吨当量理论上只能炸出个上百里的大坑,似乎不及当初幻境中欧冶子的破坏力,但就算到了“上六气”境,在实力相近的交手中,扔出几颗万亿吨级氢弹,估计也能打对方一个错手不及。

当然,作为一种无差别范围攻击武器,氢弹的使用场景其实并不广泛,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果“六气”境有着某种未知的抵抗,又或许主世界的天地规则有所不同,说不定效果会降低不少。

更何况,虽然氢弹的当量据说没有上限,但观前世并没有开发出亿吨以上的设计,最高只是大尹万的三段式,没有威力更大的四层嵌套,便可知其中亦有着难题需要克服。

事实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赵青自己设计出的微型氢弹由于“丹霄”最长只能维持数百息的时间,必须留出通道令它能够紧贴最中心的氘气球引爆,只能是一段式的设计,当量有其极限。

比方说她此刻手中捏着的这枚尚未封装“丹霄”进入启动前置阶段的微型氢弹,只装入了约10克的固态氘气,完全充分核聚变的话,也就千余吨tnt当量而已。

就大范围的破坏力而言,其实并不会比她消耗一定时间可制造出的高强度雷暴、大型龙卷风强出多少;

不过在近距离内,上亿度的高温、巨量的光辐射与中子射流,在能级上则远超前者,且是瞬间爆发,速度奇快,让人难以抵御。

……

众所周知,氢弹必须由原子弹来引爆,但少有人知道,本质上,原子弹是通过x射线照射引爆的核聚变材料,并不是用裂变的高温高压引起核聚变。

因为如果利用高温高压使核材料聚变,那在核裂变高温等离子体到达核聚变材料时,核聚变材料已经被“吹”散了,充其量只能反应个百分之几。

任何高温物体都会向外辐射能量,要维持一定高的温度,就必须在物体内部产生或从物体外部传给物体以足够的能量,否则,物体将逐渐冷却。

在高温等离子体情况下,这种辐射主要是由电子与离子碰撞产生的,被称为轫致辐射,也就是x射线。

在发现氢弹应该用x射线引爆之后,美国的泰勒、乌勒苏采用了x射线反射层的方式,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x射线聚焦在聚变材料上,才成功研发出了氢弹,一般称之为tu构型。

参考这个原理,赵青使用精细度高到极点的微凋技术在水晶灵石外层内凋出了数十万根空心毛细管组成的管束,用以引导x射线,将其聚焦于最内层的固态氘上。

至于这些x射线的来源,自然正是将“丹霄”通过水晶球外层可旋转闭合的开口,封装注入中层专门留出的十二个孔洞内,然后通过一齐激发引爆,在将中心的氘压缩挤成一小团的同时,也释放出巨量的x射线。

而由于微型氢弹本身极小,直径只相当于光在百亿分之一秒内行进的距离,丹霄的爆炸稍有快慢之分,就会出现x射线的光压差距巨大,导致燃料散开、引爆散开的后果。

与这个极短的时间差相比,原子弹因为是由炸药激发,精度只需要达到百万分之一秒就够了,在难度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为了控制好时间保证同时激发,确保十二个微型丹霄爆炸的时间差在百亿分之一秒之内,她特地开发出了一种灵气脉冲激发的技术,凋出了一根扎入水晶球中心的探针,通过它来激发球内的灵气,以传输引爆的信号。

如果弹体不是由均匀高纯度的灵材制成,这个灵气脉冲必然受到阻碍出现不正常的折射反射,因此,这种灵石水晶,在该技术更新换代之前,可算是微型氢弹必需的原料之一。

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实际上,这么一个小巧的水晶球,却集成了无数深奥的技艺,堪称元气学、材料学与核物理的完美运用,复杂与精妙程度更胜于当世任何一门绝世神功。

……

布置好了检测核爆效果的材料,赵青返回湖心岛的正中,取出了一根幽青色的寒铁细针,针尖微微颤动,在极小的范围内划出复杂的变化,凝聚出了一粒黄豆般大小的紫色光团。

在半个月前以剑尖施放出一个寸许直径的“丹霄”后,初步攻克丹霄压缩之法后,她经过多番试验,将长剑改换成了极细的长针,以此显着提升了操控剑招的精度。

由于丝状真水真火达到了更细的水平,丹霄也进一步被压缩到了最初十万分之一的体积,但单颗威力也不可避免地下降到了原先的一两成。

因此,在赵青的计算中,这样十二颗超微型丹霄的威力,处于恰当的方位同时激发爆开,大致只能引爆12克的氘燃料,留出了2克的余量。

只见她手中的寒铁长针在完成了一颗丹霄之后,针尖轻轻一振,将紫色光团推入了前方水晶球内的孔洞中,随着套层的旋动,被嵌入了中层的空间,紧接着,又是一颗新的丹霄凝聚而出。

就像转轮手枪一样,被依次装入了十二颗弹药,整颗水晶球通体笼罩着一片蓝紫色的幽光之下,内部却并未发生内壁被灼烧熔融的现象,显露出赵青高超的气场操纵技巧。

在增强了丹霄太阴气场的内敛效果后,十二颗紫色光团不再主动飘荡切割,且被特意设计削弱了它们抗干扰的能力,易于被调制过的水晶能量场激发引爆。

离这些丹霄的最大寿命还有三百息的时间,赵青最终检查了一遍晶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抽干了里面的空气,旋转封闭了各层之间的通道,像操控飞剑一般将水晶球缓缓送上了二十丈的低空。

手持厚重的铅板,退到了三十多丈外的岛屿边缘,她心中默默闪过倒计时的声音,待到“一”结束后的刹那间,立即在周围激发了强烈的灵气波动,朝着斜上方四十丈外、只是一个小点的弹体传去。

下一瞬距离最大寿命还有二百九十九息的时间,十二颗超微型丹霄提前走尽了它们短暂的生命,消散在一团极速膨胀的等离子体光焰中;

十二团炽白的光芒在小巧的水晶球内骤然亮起,看上去不分彼此,超音速的冲击波才刚刚形成撕裂了挡在前方的薄薄一层晶壁,包括x射线在内的巨量光辐射早已穿透射至外层;

然后,这些x射线冲入数十万根空心毛细管水晶外层,经过密集的反射折射,有相当一部分返回聚焦在了水晶内层中心的氘燃料处,令其在剧烈收缩与升温的瞬间克服了原子核间的库仑斥力;

不到一微秒的间隔,丹霄释放出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继x射线之后,进一步将中心的氘核压缩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凝聚度,方才刚刚被点燃一小部分的核聚变,迅速扩散到了全部的氘原子。

刹那间,伴随着巨量的中子射流,链式反应愈来愈快,愈发勐烈,无穷无尽的能量如同潮水涌出,从那渺小的氘原子核中被解放。

起初只是一个微小的光点,几微秒内就扩散成一个巨大的高温高压火球,亮度超过太阳上百倍,又用了几毫秒的时间,光球抵达二十丈的最大半径,触及岛屿的地面,将整座湖心岛化为了一片火海。

随后光球暗澹、破裂,释放强烈的超音速冲击波,其中形成的高温加热周围气体,使气体极速上升形成蘑孤头状云雾,同时,爆炸处生成的低气压将下方空气和尘埃上吸,形成柱状烟尘。

最终,柱状烟尘和顶部云雾将结合成一个巨大的蘑孤云,足以在数百里外看得一清二楚。

而冲击波随着距离变远慢慢衰减成声波,再经大气吸收、反射、折射、散射、频散等衰减,逐渐蜕化成次声波,足以在空中传播万里有余,方才衰减消失。

理论上来说,设计千吨当量的核弹,对常人的瞬间致死距离可达两百多丈,不过对于赵青来说,只要不是身处核火球之内,以她展开的多重防御屏障,就不会受到任何创伤。

在这距离核火球边缘只有的位置,展开对此次氢弹引爆效果的高精度观测,肯定比待在里许外要强出许多,能够收集到更多可靠的数据。

至于拿了一块铅板挡在身前,则是她担心加马射线与高能中子射流或许有损伤元神的效果,以防万一罢了;单纯的辐射受伤,凭借着强大的恢复能力与脱胎换骨之效,绝不会有半分长时间的影响。

然而,虽然事先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且置下了充分的防护,但当核爆真正发生的瞬间,赵青却忽然间发现了一个超出她预料之外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