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嬴长生和章邯已经把军机处转移到这里。
每过两刻钟,章邯就派出斥候出去打探情报。
两人都非常期盼,李左车能死在秦军的夹攻下。
“报,蒙家军已经追上赵军。”
过了一会,另一路斥候回来禀报。
“报,我军俘虏三万赵军,敌方主将李左车率残部突围。”
听到这里,章邯的神色不免开始紧张起来。
“此人善知兵法,若被他逃出生天,今后将是我秦之大患。”
函谷关的情报,早已传到他俩这里。
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函谷关之战,要不是恰巧蒙犽率军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也不免让嬴长生吓出一身冷汗。
就在这时,情报再一次传来。
“报,我军已夺回平津关,再次俘虏赵军两万,敌将李左车重伤之下,被残部救走。”
闻听此言,嬴长生有些无语地闭上眼睛。
章邯则是一拳打在柱子上,愤恨道:“五路将士追杀,竟不能留其命,可恨!”
嬴长生再次睁开眼,无奈地说道:“说明,此人命不该绝。”
然后从坐榻上站起身,走到章邯身旁,宽慰道:“老天爷还是给将军留了个对手啊!”
章邯苦笑道:“殿下言重,论用兵之道,臣可没他这般让人出乎意外。”
嬴长生说道:“确实如此,孤都猜不中他竟然会以草人代兵,成功迷惑住孤与司马欣。”
“可见,此人不但善于兵法三十六计,还会借用天时气候。有这么一个对手活着,臣颇感压力倍增。”
嬴长生轻笑道:“将军不可缺失信心呐!有孤帮你看着后背,就算是李牧在世,咱们也不怕他分毫。”
章邯听罢,赶紧欠身作揖:“臣谨遵殿下之言。”
半天过后。
在外面打仗的将军们,此时都回来复命了。
他们骑着马,走在洛阳的街道上。
司马欣从进城的那一刻,心情就开始变得忐忑不安。
自己大意中了李左车的计,以致赵军长驱直入,差点丢了函谷关。
熟知大秦律法的司马欣,认为罪名要是真的追究起来,朝廷有足够的理由砍了自己脑袋。
见司马欣这一路上惶惶不安,蒙犽军就给他出主意。
“司马将军,鄙人认为,丢失关隘并不一定被治死罪。”
司马欣像是抓住救命稻草,挨着蒲将军问道:“将军有何高见?”
蒙犽看到道路旁边,有一群有个樵夫,挑着两捆柴火经过。
眼睛忽然一亮,便叫上司马欣下马。
上前叫住了樵夫:“这位大哥请留步。”
樵夫一看是两位将军大人物,诚惶诚恐地说道:“两位将军有何贵干?”
蒙犽从马背上的行囊里,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了樵夫。
很豪气地说道:“给,买下这捆柴。”
老实本分的樵夫根本不敢接,拱手说道:“将军若是要柴火,小人送您便就是,再说,小人的这点柴火,根本卖不到这么多钱。”
蒙犽无所谓地说道:“这位大哥且放宽心收着,在你看来,这点柴火或许卖不了几个钱。但如今,你这点柴火却能救人命。”
说完,就把钱袋硬塞给樵夫。
后者接下钱袋之后,对蒙犽一番感恩戴德称谢。惹得周围的百姓纷纷上前围观,都在说樵夫今日撞见了狗屎运。
司马欣不明蒙犽为何买下两捆柴,便好奇问道:“此举何意?”
蒙犽神秘一笑:“负荆请罪。”
司马欣一听秒懂。
接下来,蒙犽就跟司马欣说起了细节。
无非是让司马欣先端正态度,把罪责先揽下来,然后蒙犽再联合其他将领,给司马欣求情。
不多时,他们来到郡府门口。
司马欣把两捆柴火分给手下的副将,再让他们解下上衣,每个人还双手反绑。
镇守平津、孟津两关的主将和副将,一共十几人,就这样光着膀子、背着枯树枝,去面见嬴长生和章邯。
正在跟章邯商讨军务的嬴长生,一看司马欣一帮人这幅架势,顿时愣了一会。
司马欣带着手下,统统跪了下来。
“罪将镇守不力,以致平津关失守,差点酿出大祸。如今又让李左车逃出生天,罪将甘愿受罚!”
刚说完,他身后的十几名将官也齐声说道:“罪将甘愿受罚。”
司马欣是自己提拔的,章邯也不好贸然给出处理意见。
于是,章邯很为难把目光看向嬴长生。
嬴长生读懂了章邯求助的目光,轻叹一口气,心道:罢了!自个提拔的人,自个收拾。
再说,嬴长生本来就担任监军,掌管全军的赏罚条例,这件事也应该由他来处理,不必过问他人。
刚来到司马欣面前,正要宣判的他处理结果。
蒙颖就站出来说道:“启禀殿下,臣认为,罪责不全在司马将军身上,请殿下开恩。”
蒙犽也说道:“臣亦有同见,再说司马将军出事之后,率领将士奋勇杀敌,方能全歼八万赵军,也算功过相抵。”
蒲将军也站出来劝道:“末将也认为,罪不在司马将军。”
接下来,几个将领你一言我一句,挨个向太子求情。
最后,章邯也站出来说道:“启禀殿下,如若真要追究起来,臣身为主将,司马欣乃臣任命的副将,臣也有罪责。我等愿一同受罚。”
说完,跟着其他将领,一同向嬴长生躬身下拜。
嬴长生一看众将这幅架势,就清楚了怎么回事。
心说别看这群在沙场上讨生活的老爷们长得五大三粗,论政治觉悟,可不比酸儒逊色。
他们清楚司马欣是嬴长生的人,如今司马欣不小心犯了错,要是真被问斩的话,等于打了太子的脸。
可以说,他们是用分摊罪责或求情的方式,来维护太子的脸面。
嬴长生欣慰地点点头,接着顺水推舟地说道:“诸位所言也在理,不过此事毕竟危及京师安全,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关隘失守,以致敌寇长驱直入,却是事实。若不处罚,至大秦律法于何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