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夺位

同一个日升日落间, 炀陵度过了宫乱的一夜。

这一夜间,整个内阁当值的大多数魏国官场的都被押在宫中,四面宫门都被禁军死死地封锁起来。

起初, 宫中还严防死守, 贺家率领的新禁军以“有刺客残党”的名义把控了起来,等到了天亮,宫禁还是把手森严, 连轮值的阁臣都不得入。

到了午时,一封军报随着快马从炀陵城北门送入兵部。

“报!陛下五万水军在帝江彼岸失去音信!帝江关曾派艨艟前往, 却被冰凌阻隔于中流,只见得大江彼岸隐有火光冲天……”

兵部的几个留守的老将差点没吓得坐在地上,好不容易定下神来,连忙勒令兵部上下缄口,带着军报匆匆向宫门奔去。

而到了宫门前, 才看到羽林营统领跟在李太师为首的一帮文官后,将宫门前的大街堵得水泄不通。

而本来因背痈复发正在家里调养的李太师正站在马车上叫骂——

“姓贺的老鬼,汝这老匹夫!谁给你的底气敢夺宫篡位!老夫受陛下之令镇守炀陵,待陛下凯旋之前,必将尔头吊于城门之上!”

“……”太师那李家的脾气还是这么暴躁。

兵部尚书忙推开众人,挤到李太师跟前,道:“太师, 前线不妙啊, 请看此军报。”

李太师终于歇了嗓子, 火速将那军报看罢, 登时脸上从青至红、从红发白, 一阵变幻之后, 不由得悲愤大吼:“大魏将亡于小人之手也!”

喊完这一句, 李太师整个人昏倒过去。

宫城门口的大乱并未影响到宫中宣政殿里上演的荒唐一幕。

“……诚如先前所言,大魏八世皇帝封逑第十九子封琰,矫诏夺位,实为谋逆,念其抵抗北燕贼子薄有寸功,不予追究。而今昌宗之嫡子、八世帝封逑重归大统,当速还朝,今后朝中上下当同心戮力……”

宣政殿上的宫宴已冷,下面坐着的魏国大小官吏们看着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影,满肚子不是滋味。

封逑,这可是封逑,这辈子唯一的建树就是因其事迹过于昏聩,以至于和他相关的话本养活了不少书铺。

“贺公!”终于有年轻人还是气不过,道,“陛下领重兵远赴帝江北岸迎接太上皇,如今我等却在京中说这等还朝之事,下官以为不妥!”

他也不是胡乱开口找死,“领重兵”这三个字就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就如今来看,封逑身边能依仗的就是以贺公为首的世家贵胄们,能动用的不过万余,哪怕是当真控制了炀陵城,只要封琰能班师回京,随便让中州大营围个城,那这伙乌合之众就散了。

第一个人质疑了,接二连三的便有更多人站出来。

“下官也以为不妥!”

“岂有天子在位,而太上皇自诏得位的!”

“陛下以忠勇治世,虽偶有出人意表之举,但人望匪浅,天下子民自陛下得承天统以来,未见寸土失地,却不知太上皇有何建树!”

最后一句骂得极凶,平日里这些当言官的承袭夏大人的风范,只要我占理,骂圣不要命,反倒叫一直盯着睚眦的封逑回过神来。

不待贺公说话,封逑便厉声道:“汝是哪路世家!安敢口出狂言!”

出言的年轻官吏昂首道:“臣等皆是寒门白身,而臣乃启明三年进士榜首,御赐面斥圣人之权。”

这是封琰称帝后,改年号启明后的规矩——为了广招贤能,定了春闱当状元的可以面斥圣人而不死。

年轻人根本挡不住这种诱惑,是以春闱的场面一年热烈过一年,能当状元郎的都是随时随地准备骂皇帝的狠人。

而一听此人是“白身”,多年未回大魏的封逑甚至愣了愣。

“这些年来,贱民竟也能压过世家一头了?”

这一句话刚好问到贺公的痛处,他道:“然也,贱民血统低劣,焉能与我世家英才相较,偏偏越王殿下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要废除世家蒙荫,如此岂不是自毁长城?”

“确实,此次朕从燕地还朝,只有尔等世家亲迎。”封逑眼神阴鸷,在他眼中这人不过一贱民而已,“大魏,是我封氏的大魏,而朕是封十九之父,他的生身性命皆由朕所赐予,现在收回,岂不是天经地义?”

内阁不少年轻阁臣们气得眼前发黑,今日这变故熬到现在,也不知他们在等些什么,正要再行驳斥时,有禁军来报。

“兵部有人来报,陛下……越王于帝江北岸受朱明二十万大军包围,如今已失去音信。”

这一句话像是重锤一样砸得所有人脑中空白。

刚才还挺直脊背的年轻言官一阵眩晕,混混沌沌中,他终于明白过来。

“贺贼!尔要亡我大魏!!”他崩溃大喝,却被禁军拖了下去。

眼前封逑还朝的这一幕终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他们这帮看起来乌合之众的人,其实就在等这个消息——等封琰的死讯。

大魏朝廷没有选择,封琰若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们就只能选择封逑。

或许还可以有能人谋反,但封琰军中威望极盛,暂时还没有哪个将领有谋反的意图,他们可能比文官还顾忌宫里那个襁褓里的中宫皇子。

这皇子来得时间点极难受,他们都不想封逑当皇帝,但想一想,只要熬下去等到这个皇子大约成年了,还能把封逑一脚踹开,扶立新主,如此看来忍一忍也是看得到希望的。

恶心!谁想的招数!掐得人半死又不让人死个痛快!

“越王殿下也算骁勇,只可惜一时冲动,断送了我数万将士的性命。”贺公老脸皮厚,无惧下面阁臣们复杂的目光,道,“事已至此,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定大局,也为防范北燕南下,诸位阁臣还请在此联名书上签下大名吧。”

几乎没有一个阁臣脸是正常的,一个个气得五官扭曲。

他们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贺公和封逑要压住他们这帮阁臣了,为的就是逼迫他们联名让封逑名正言顺地继位。

“我乃读书人,读圣贤书,知忠义之道!断不可能为亡国之辈添柴加瓦!”

一片骚乱声中,细碎的铃铛声从侧殿传来,一个轻灵的女声不期然地飘入。

“可倘若……有圣贤第一个留名呢?”

众阁臣诧异地望去,只见朱瑶兮领着一道须发花白、眼神空无的灰衣人影走入宣政殿里。

每个读书人脸上都显而易见地出现了恐惧。

“乐相……不,不可能……您不能这样,不能为虎作伥啊!”

“老师。”朱瑶兮侧目看着乐修篁,道,“有我在,封逑只会是个傀儡,老师从今以后自可实现心愿,以证大道。”

乐修篁抬眼看向宣政殿里那一张张错愕的、惊怒的……甚至恐惧的年轻面孔。

这些都是读书人,都是进春闱前,说在他家门口拜上一拜,以正心志的少年人。

——读的什么废书!做的什么废人!

夏洛荻的声音言犹在耳,其实再难听的话乐修篁也听过,但他不在意,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这建立在一家一朝的天下,终将毁于那天家血脉的诅咒。

帝王终死,圣人永生,这是他毕生的志愿。

“都这么多年了,这是最后一步了。”朱瑶兮挽袖递笔,她的嘴角还挂着笑,但眼底却是一片冰冷,好似只要乐修篁有所犹疑,马上就会把笔刺进他的喉咙似的。

良久,乐修篁点了点头,在联名请立封逑为皇的请愿书上第一个落下了自己的大名。

这是封逑能回朝最强有力的背书。

尽管还有阁臣宁死不屈,但贺公却终于把心放了下来,得意洋洋地将写得稀稀落落的请愿书珍而重之地一一阅览,扭头问——

“闻人清钟,你的呢?”

“下官今日人在这儿,冒险放了恩师,已是再诚恳不过的投名了。”闻人清钟随意扫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睚眦,道,“既然都签了,往后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了,那各位阁臣是否可以放回去了?”

“且慢,父亲。”一个披着甲胄的中年人走进来,道,“李太师又醒过来了,正纠集了大批朝臣和羽林卫在外面准备闯宫。”

“哼。”贺公似是早在意料之中,回身对封逑道,“陛下,太师李攸当年也是无诏拥立越王的贼首之一,他唯一的嫡孙女乃是德妃,眼下正在后宫之中,不妨押上宫门口,用以镇伏李攸。”

封逑这才堪堪想起,他儿子是娶了后妃的。

他冷笑连连,道:“朕在燕国饱受幽禁之苦,此逆子却在魏宫享乐,如今他既已回不来了,此后宫诸妃岂不浪费……”

他话未说完,某个安静的角落里,哗啦一声,酒桌被踹倒在地上。

封逑忙望过去,那个同朱明年少时有着七分相像的少年带着一脸不驯的样子,抬脚就往外走。

“小侄子。”朱瑶兮百忙之中,随口提醒道,“你到哪里不要紧,只需记得那便宜老父亲还在姑姑手里,你听话,她才能活命。”

“啧。”睚眦嘴角抽搐了一下,余光扫过闻人清钟,终究是忍了下来,“关我屁事。”

“关不关你的事不要紧,听话就行。”朱瑶兮道。

“哼。”

……

薄有德听到封琰真的被北燕二十多万大军包围之后,整个人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加上贺公把抓德妃李白霜的活交给了他,等到一支禁军到了手上,整个人便精神抖擞了起来。

“听说这太师府李家没有嫡系的男丁,只有这么一个金尊玉贵的嫡女,这老匹夫倒也不急。”

“尚书大人,他急什么,他指望着孙女能生个太子哩。”

“可惜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可惜了那份花容月貌。”

待到了丹华宫时,却只有几个扫地丫鬟太监,一问之下,才晓得后宫众嫔妃从闹刺客的那天开始,就去了重明庵。

薄有德这才严肃了起来。

“这群嫔妃,不、不会这么刚烈吧……约好了一起出家?”

他当然知道封逑是个什么德性,皇帝死了,这么多貌美如花的儿媳岂能放过,往后内阁能拦着便罢,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这些年轻妃嫔们就惨了。

倒还不如出家。

于是薄有德立即杀奔了重明庵,比起诸多宫门紧闭的宫室,重明庵此刻正门大开,薄有德径直带兵进去,一眼就看到德妃李白霜戴着尼姑帽,端坐在蒲团上正在敲木鱼。

“来人啊,把德妃带走!”薄有德想也不想,直接让到来的三十几个禁军动手。

可那三十几个禁军一踏入重明观正殿内,中间坐观的兰音师太便起身迎了上去。

“老贼尼,你敢抗旨?!上!”

“阿弥陀佛。”

出乎意料地,薄有德脸上张狂的神奇在那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兰音师太出手瞬间凝固了。

只见那师太手上佛珠甩得如灵蛇飞旋,腾挪间,三十几个壮汉禁军,转眼间被这师太一条佛珠抡倒在地上。

“诶咦!原来师太这么斯国一内……”后殿隐约传来年轻女人震惊的声音。

薄有德也震惊,他甚至失去了反应。

兰音师太捋平了袖子,道:“贫尼不才,指点过几回陛下武艺,陛下还未胜过。”

薄有德:“……”

兰音师太和颜悦色地接着问道:“居士是所来为何?若是找德妃的话,此地并无德妃,只有空门弟子白霜。”

李白霜抱着木鱼,从师太的身手里回过神来,不情不愿地“阿弥陀佛”了一声。

“其实,是陛下……太上皇他刚回朝,身体不适,需要儿媳尽孝。”薄有德咽了一下,“眼下皇后还在月子中,只有德妃身份最高。”

“你是说,太上皇?他还活着?”

这话却不是兰音师太说的,而是院子里不知何时围过来的尼姑们。

或者说,是前朝和崔太后同期的太妃们。

原本慈眉善目、整日里只会洒扫念经的出家太妃们一个个睁开了她们岁月静好的双眼,无名杀机从那一双双眼中溢出。

“……”薄有德感到自己好比被这些目光扎成了马蜂窝,一时间竟不敢说话。

“施主是说,陛下……太上皇回来了?”太妃们重复问道。

薄有德连连点头,甚至开始打诳语:“是啊、是啊,陛下一回来,就想着娘娘们。”

“那好,请尚书大人在观外稍待,贫尼等人梳个妆再随大人面圣。”

薄有德忙不迭地从一堆昏倒的禁军里跑出去。

等他走后,太妃们看向帐内,双手合十,道,“师父,弟子们有尘缘未了断。”

“去吧。”殿内的兰音师太道,“切记渡人时,戒嗔也戒杀,渡鬼时,戒嗔不戒杀。”

年轻的后宫菜狗子们抱成团,从殿后探出头,娇娇怯怯地看着这些太妃。

“太妃娘娘们,这是?”

太妃们岁月静好的脸上,各自出现了风情万种的笑,回眸道:“丫头们进禅房去,其他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