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宅十余亩[系统] 分节阅读 118

,小郁大夫想如何对待那二人,无需顾忌。”

郁容颔首,他知道聂暄是好意,想必对方一时没多想,现在回过味便觉得冒昧了。

对聂暄之所为,郁容不至于介怀。

若真如郎卫说的那样,便是聂暄这回没将人带到旵城,日后自己总得归家,怕也迟早会遇到这上门寻亲的“失散亲人”。

届时,完全没个心理准备,恐是比现在更觉措手不及。

不过……

郁容还是觉得奇怪:“二公子可查证了他二人的身份?”

按理说,聂暄再冲动,也不可能不经核查,就将来历不明的人带在身边罢?

郎卫顿了顿,道:“只因那二人与小郁大夫您,面貌有些相像……”

郁容微讶:“真的假的?”

骗子的准备工作做得挺到位啊。

郎卫稍有犹疑,才说:“确有一两分形似。”

就算心知世界之大,总不乏容貌相像者,郁容仍是被吊起了好奇心,偏头看向聂昕之,笑吟吟道:“兄长,待会儿你可得看清楚了,看看我和他们到底有多少肖似。”

聂昕之神态平静如常,没有半点儿兴致的样子,漫声道:“此间唯一,何人能与容儿相媲美?”

郁容默然,半晌后,无奈一笑——

兄长就可劲儿吹吧!

交谈之间,几人抵达了前厅。

然而,郁容只看到聂暄。

他迫不及待想见一面的“亲人”却不知在哪。

寒暄了两句,郁容疑惑地看向病弱的青年:“二公子不是说,有对父子想跟我认亲吗?”

聂暄咳嗽得厉害,苍白的面容上泛出不健康的红晕,好似有几分尴尬:“肯定弄错了,还是别见了。”

郁容:“……”

也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哪有这样玩的?

纯粹吊人胃口。

聂昕之像是知晓某人难受得抓心挠肝,以命令的口吻,道:“聂暄,将人带过来。”

聂暄一脸心虚的表情,弱弱地开口:“可……可他们是因罪籍没的官奴。”

郁容眨了眨眼,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是纳闷,官奴怎么了?

聂昕之闻言,冷肃地盯着自己的胞弟。

聂昕之连忙解释:“我,咳咳,我也不是故意的……昨儿看到那对父子带着一个小孩儿,那小孩长得和小郁大夫特别像,病歪歪的样子很可怜。他们说是寻亲的,我一时没查就……”

聂昕之淡淡道:“耳食任目,然则目大不睹。”

郁容以手掩嘴,轻咳了声,忍不住想笑。

听兄长说话,有时候忒有意思了,譬如此刻,说聂暄拿耳朵吃饭,眼睛大却看不见东西……好像略毒舌?

聂暄看着特别怂的样子,小声道:“确是我昏头搭脑了。”

郁容敛起纷杂思绪,忙出声安慰:“二公子本是好心。”

在这两兄弟的对话间,他已经回过味了。

为什么认亲的人尚未碰到面,聂暄果断表示弄错了。

问题就在于,那对父子“因罪籍没”官奴的身份。

按理说,旻朝已经没了所谓“贱籍”的存在。

唯一例外的是,获罪被剥夺良籍……说句难听的,罪奴的地位,只比得上畜产,无身份、地位可言。

根据律法,一般罪行严重落到籍没的地步,基本上是三代亲族以内,逃不开刑罚牵连。

意味着,若那对父子是郁容的至亲,郁容便是从没做过犯法的事,按律也可能被剥夺良籍,从而变身为奴。

听起来挺无理取闹的。

其实相对前朝,旻朝的律法在连坐方面,已经把控得相当严格了。

若非罪大恶极的,或是涉及谋逆之类,一般的刑罚,不至于连带亲族籍没。

——当然,律法规定如此,执行者毕竟是人,其间总有些猫腻不可避免,所以在事实上,因罪籍没的情况不算稀少。

回归当下。

聂暄的意思很明显。

不管那对父子是不是郁容的亲人,既然对方是罪奴,无论如何,最好不与之有牵连。

尽管,以郁容的情况,就算真有至亲是罪奴,他也不会真的被剥去良籍。

麻烦却必然难免,至少会严重损伤到声誉,加之其大小是个有品级的官,这件事的影响还真说不太准。

聂暄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这才选择“包庇”,让郁容直接不要“认亲”。

虽说,原是他做事不周,将人带到了这里。

郁容心宽得很。

心知这个时空,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亲人,所以十分淡定。

正因此,他愈发想弄明白,这凭空冒出的“认亲”,到底有什么隐秘……才不信,仅凭面貌的相似,那对父子就贸然登门,想与自己“相认”。

郁容遂看向聂昕之:“此中定有蹊跷,我想见那对父子一面。”

聂昕之浅声道:“不出一日,我会查明真相,无需容儿费神。”

明显,他是不想让郁容见到那对父子的。

郁容心领了自家兄长的好意,但……

他神色坚持:“毕竟说是我的‘亲人’,不去看一看他们,难免觉得心神不宁。”

听了聂暄的说明,让他觉得这事愈发诡异了。

郁容觉得,定有“幕后黑手”在对付自己……可不是“被害妄想”。

想想,首先是那对父子的身份,罪奴啊,如果真的成了自己的亲人,可想而见麻烦有多少;另一方面,既是罪奴,行动原不该如此自由的。

且,除却行医出门,作为一只家里蹲的宅,名声传得再远,罪奴如何知晓他的面貌,又怎么敢肯定自己是他们失散的亲人?

当然了,也不是没法解释。

或许罪奴无意间看到他一面,才知他的长相,或许纯粹是胆大妄为,想攀个官亲。

猜测归猜测,种种谜题,看到那父子二人,许是即可发现什么蛛丝马迹,进而抽丝剥茧,弄清楚真相。

聂昕之拗不过他家容儿,最终默许了他的做法。

遂传人,将那对父子带到厅内。

看面相接近五十岁的男人,饱经风霜,已是两鬓斑白。

其子乍一看挺老气的,至少也在三十以上。

郁容仔细观察着两人的面目,心里推定,长者也就四十出头,其子可能只有二十岁上下。

一看就知,这二人长年做重体力活的。

再端详他们的面貌,父子二人长相如出一辙,尽管气色不好,又黑又老,从脸部轮廓、眉形与眼睛,倒真与郁容有起码三分的相像。

就在郁容暗自打量这二人时,其中长者的那位也看到郁容的脸了,一瞬间没了诚惶诚恐,痛声道:“大……大侄子!我是你伯伯……”

情不能自已,潸然而泪下。

单看这激动到热泪盈眶的长者,真真的感人至深。

郁容:“……”

有点囧。

得承认,自己与这家人长得有些像,但……他那管生不管养的生父,在他穿越时,还活得好好的,在天朝某农场经受劳动改造教育呢!

何况他这副长相,大部分是遗传自母亲的。

场面霎时有些不尴不尬。

惹出这一遭的聂暄,眼观鼻鼻观心,目光偶尔轻飘,不敢看向他家老大。

聂昕之气势镇压全场,简短说了两个字:“噤声。”

情绪激昂的长者顿时打了个哆嗦,当真噤若寒蝉。

郁容稍松了口气,思维纠结成一团乱麻——

怎么感觉,这两人不像骗子,似乎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他们亲人?

“这位……老先生,”郁容想不通,干脆直接问,“不知您为什么觉得晚辈是你失散的侄子?”

被问话的长者压抑着一丝激切,急声道:“你爹是不是叫郁大宝?他原本是不是住在东岭白山村?那年大灾,他跟着村子上的人一起逃去了外地,我就没再见到过他的面了。”

郁容默了默。

真是不巧,他爹……错了,是生父,名叫郁大发。

不对。

郁容扶额,差点想左了,他是穿越、穿越的!

长者继续说:“后来我老父,就是你爷爷打听到了,大宝随船上了海。”语气带着悲痛,“听说那艘船一直没回来,我们都以为他……”

郁容:“……”

被这一提,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当初编造身份时,给官方的说法就是,他是流落海外的旻人之后,因心慕故土,历经千难万险,渡海回了国。

虽然挺扯淡吧,有里长和乡官作保,户籍身份办得比较顺利。

这长者的一通说辞,如不是谎言,也忒巧了。若他不是当事者,搞不好真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

“够了。”聂昕之忽地开口,“你们认错人了。”

长者住了嘴,眼神却明显带着不相信。

聂昕之语气平淡:“容儿是御笔亲封的保宜郎,恶意冒充官亲,重者当处以极刑。”

长者闻言急了,不管不顾地说:“我、罪奴不敢说谎,大人你明察啊,他、保宜郎大人真的跟罪奴小弟小时候长得一个样!”

郁容哑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尽管对方是口说无凭,但感觉,不像在撒谎……也说不准,许是他耳根子有些软。

于是……

就是这么一桩极偶然的巧合,恰恰被他撞上了麽?

与失踪了二十多年的人,不但长得相似,连姓氏都一样。

郁容不由得纠结。

仍是聂昕之开口,听不出喜怒的口吻,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

一句话决定了那对父子的结局。

“押下质审,如再有攀诬,刑以截舌。”

郁容瞬时回了神:“兄长稍待。”

一言不合就割人舌头……

未免太凶残了吧?

第143章

脑子有些乱,郁容嘴上劝着男人:“事情未明,还请兄长手下留情。”

作为一名现代人,出生、成长在和平年代,对“古代”的刑罚着实有些不适应。

就比如截舌,将人舌头截割,想象一下便觉血淋淋的,可怕之极。

故而……

他就“圣父”这一回罢。在没弄查明事实前,还是莫要急急地“定罪”。

郁容不蠢。

在他明明没有亲人的情况下,这对父子找上门认亲,肯定有猫腻。

但,撇开阴谋论不提,观这说话的长者,觉得对方也不似说谎。

所以不得不作了个还算合理的猜测:

这父子二人所言非虚,只是,“幕后黑手”蒙蔽了他们,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其侄子或堂兄弟。

且不提“幕后黑手”的目的,如果他的想法是对的,这对父子不过是被人利用,不当受截舌之酷刑。

当然了,郁容也清楚自己的一点“毛病”,就是想法略天真,有时候将人或事想得太简单。

兴许这对父子就是图谋不轨,居心叵测,想占他的便宜。

若是这样……

自有律法处置,他还不至于心疼意欲伤害自己的恶徒。

怀着如是心思,郁容劝起自家兄长。

聂昕之闻声,不再发话。

郁容瞥了他一眼,目光转回差点被拖下去的父子二人身上,斟酌了一番,寻了几个问题,一一询问着。

还好,长者看着情绪激动,倒也有问必答。

郁容先问,他如何知晓自己是他的“侄子”。

名叫刘根生的长者回:

说一个年轻人,拿着郁容的画像,告知其有一侄子的消息。

对方不仅说了“侄子”的姓名年岁,家庭职业等,还跟他说,“侄子”圣宠在身,如果认了亲,就能免了他们一大家子的刑罚,极可能恢复良籍。

可以说,刘根生认亲,确实存着别的心思。

但在主观上,他绝对没有要害“侄子”的想法。

他是真的认为“侄子”是亲侄子。

“侄子”当了官,一家人为此摆脱罪奴身份;根本没想过,“侄子”可能会反受他们牵连。

郁容又问那年轻人的身份。

刘根生说,年轻人是老熟人的后代。

这时就不得不提,为什么刘根生跟他的弟弟郁大宝,并不是一个姓。

据说,其实连郁大宝本人都不知,其亲生父亲是谁。

刘根生的老父当年干的不是正经事,在妻子难产而亡,为了让幼子不至于没奶水饿死,同时也考虑到其安全问题,就将才出生的孩子,送给隔乡的人家当儿子了。

久而久之,除了刘根生的老父,以及老父的生死交情,就只有刘根生知道郁大宝的真实身份。

他们与郁大宝没任何往来,私底下一直有悄悄关注。

没想,郁大宝尚未成家就遭到了意外。

刘根生的老父含恨而终。

再然后,官府查出了老父生前犯的事,刘根生一家子被剥了良籍。

在官窑做苦力,罪奴一当就是二十多年。

这一回通知刘根生他“侄子”下落的年轻人,正是其老父当年生死交情的孙辈。

他原不认识那年轻人,对他的说法也是怀疑得很。

结果对方将当年的种种,说得头头是道,其极伶俐的口舌将刘根生说服了。

乃至对其深信不疑。

刘根生迫不及待想认回“侄子”,另有一个原因,是他小孙儿打小长在官窑,环境恶劣,导致小小年龄,身体就不好了。

作为罪奴,有些本事的医者,没几个愿意给他们看病。

小病往往只能忍了;大病看运气,运气说不准找到个靠谱的、不坑钱的草泽之医;若是重病,就不治了,等死。

年轻人告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