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节气和施粥

一场雪让世界变了颜色,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刺骨的寒冷。

不过天再冷,也冻不坏人心。

后面几天等雪化的差不多后,李长山找人帮着陈弘家又盖了两间茅草屋,还让自己儿子帮着买了口锅回来。

附近的几家邻居有的来帮了忙,有的给陈弘送了木料或茅草,说先让他家把房子盖起来再说。

陈弘和许氏被村里人的举动而温暖,也终于不再为了吃饭而发愁了。

一进入腊月,天就更冷了,不过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迎接新年了,天是冷的,人们心里却是高兴的。

腊月初一是咬灾节,他们这边这一天是要吃炒豆子或炒米的。

俗话说‘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说的就是不吃炒豆子或炒米,来年会不顺。

吃这些东西时嘴里劈里啪啦的像放鞭炮,老人说这样能把厄运嘣走,寓意着来年无病无灾,不受厄运侵害。

除了这几样外,还有咬灾三宝,鸡蛋、大蒜和花生。

鸡蛋煮好后圆圆滚滚白白嫩嫩的,寓意团圆美满。

大蒜又称腊月蒜,蒜和算谐音,很多人说蒜代表能写会算,又说初一吃了蒜,来年一定赚,寓意着来年能够发大财。

花生又称为长寿果,有着健康长寿,消灾避祸的意思。

而且这天还有两个不要做的忌讳,就是不吵架,不打破东西,以免被灾祸缠上。

腊月初二是祭百神。传说这天天上的神灵会下凡,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祭品,祈求神灵能保佑自己家宅平安,五谷丰登,不过乡下人穷,弄些东西意思一下就成了。

腊月初三接神皇。传说这天是神仙中的老大下凡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他的莅临。

这天的讲究会更多,什么不能动刀剪,不能见血吃荤腥之类的,说是神皇不喜这些东西,省的被对方见到了生气。

后面还有腊月初四的尾牙祭,这是商家犒劳家里伙计的节日,一般乡下人是不过的。

初五是五豆节,这是千年前一个皇帝抓人修筑城墙,大部分人都饿死了,剩下的人在这天把自己带的干粮放在一个锅里煮着吃,然后得以活命,所以这天被称为五豆节。

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熬五豆粥,来祈求后世子孙平安富足。

初六是吾惜节,初七是驱傩节,都是些庆祝或驱除灾厄的节日,不过乡下人没那么讲究,好多人家都不过这类的节日。

一直等到腊月初八这天,顾安泽一家早早的就开始忙碌了。

昨天路没有那么泥泞后,顾安泽自己拉了一只鹿和半车菜,还有一些冻的梆硬的鸡鸭给秦澈送了去,回来时还买了好些杂粮豆子和红糖,为的就是今天煮腊八粥准备的。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

他们这边的慈云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寺院门口施腊八粥,附近村里的穷人都会去吃。

顾安泽之所以买这么多东西回来,是因为他也想施粥祈福,为舒文,为孩子,更是为那只神兽麒麟,这也是温萍和常云香要求的。

他家是从舒文来后才开始富起来的,常云香对乖巧的舒文很是喜欢,更是看重二房的第一个【在在】,所以前几天就来和温萍说了。

顾安泽今年差点喜事变丧事,温萍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也愿意花点钱为舒文和孩子祈福,所以常云香一来说,她自然是连连答应的。

他们这边煮腊八粥不忌有几样东西,一般是大米、小米、薏米、玉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有些还会加芝麻、核桃、榛子、松子、杏仁这类的进去,反正是一个杂烩粥。

有些人家有钱的,最少都会凑足八样,穷苦些的弄个样的是那个意思就算了,反正是吃进自己肚子里,也没什么人在意。

顾安泽要施粥,顾家大房自然是会来帮忙的,最后直接在顾安泽家门口支了两口大锅,里面熬了满满两大锅的粥。

顾安泽东西买的全,锅里的各种杂粮有十来种,此外还有红枣花生莲子等,光红糖都往每个锅里倒了一大包,熬粥又是用的空间里的泉水,这粥还没完全熟,老远就能闻到甜香味了。

温萍和常玉梅几人,几天前就开始和村里人说了,说今天顾安泽要给舒文和孩子祈福,想喝粥的只管去就行了。

村里人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富裕,听到有免费的粥喝,有好多人早早的就来等了。

等他们看到大锅里那香甜黏稠的腊八粥时,好些人都后悔没端个大些的碗来了。

慈云庵每年也会施粥,不过他们离那边远,再加上天冷不好走,去的人就少。

不过去过的人都知道,那边的粥虽然凑够了八样杂粮,却不是很稠,排队的人又多,喝一碗粥还不够路上来回消耗的呢。

顾家这粥熬的又稠又香,甜味还浓,一看就是真材实料的。

顾安泽见粥熬的差不多了,笑着对众人道:“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们,今年是我和文哥儿成亲的第一年,自从文哥儿嫁过来,我家就喜事不断,当然我也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大家。今天中午晚上两顿,大家都能来喝腊八粥,以后的每年,只要我在家,也会施腊八粥,只求大家喝粥时念叨一句我家文哥儿的好,我在这里拜谢了。”

众人听了下午和以后每年的这一天还有粥喝,连连说着一定一定。

等到前两个等粥的上前,温萍和常玉梅都给对方盛了满满一大碗,两人见顾家人这么实在,连连对着她们说着吉祥话。想起顾安泽是给舒文祈福的,又对舒文也说了一些喜乐无忧,平安顺遂的话。

顾家施粥上午来的人不算多,两个大锅里还余下一些,刚好够他们一家人吃。

等下午时来的人就多了,因为好些人都听说了,顾家的粥稠的快赶上干饭了,而且每个锅里都放了一大包红糖,光那包糖都值个好几十文了。

不光有本村的人来,连离的近的几个邻村也有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