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房子建成

桂花挑拣出来去蒂,然后洗净晾干水份。先用水和黄糖熬糖浆,等糖浆熬煮的粘稠以后,把桂花倒进去再熬一会儿就成了。

上次顾安泽买的黄糖剩的多,桂花也多,足足熬制了大半锅。

常玉梅拿小罐子分装好,足足装了六罐子。

温萍说自家只要一罐子就行,常玉梅不愿意,说桂花和糖都是三小子弄来的,哪能只拿这么点。

温萍见两个侄媳妇不在,笑着道:“嫂子我还跟你客气?我们家里人少,上次熬的桃子酱还有大半罐子呢,再说了泽儿经常进山,说不定还能碰见桂花树,你让两个侄媳妇回娘家时一人带一罐子回去,好看又贴心。”

常玉梅一听,也点头道:“那好,还是你想的周全,回头我让安平给霜哥儿也送一罐子,三个儿媳不偏不倚。”

“哇,这个香。”

两人刚把桂花酱熬好,顾婷婷几人就跑了过来。

刚刚她们嫌热,熬果酱也用不了太多人,就全去门楼。

见顾婷婷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常玉梅笑骂道:“臭丫头一点不像个女娃子。”

说是这样说,她还是拿勺子挖了一点,直接给抹在了顾婷婷手里的枣泥糕上。

顾婷婷连忙咬了一口沾了桂花酱的枣泥糕,大叫道:“好吃,配着糕点吃特别的香。”

糕点刚刚就已经做好了,桂花、枣泥和豆沙三种口味的,这次常玉梅放的糖比以往多,众人都夸好吃。

这种蒸出来的糕点做法简单,做出来的糕点松软香甜,吃着甜而不腻,哪怕是这次做的多,还是被众人吃去了一半。

顾家人多,每个人这个口味吃一块,那个口味尝一尝,吃完都觉得有点撑了,连午饭都不用吃了。

常玉梅拿篮子每样给装了四块,怕他们一口气吃完了,等下温萍回去时就没的拿了,她还一直记挂着顾安泽没吃呢。

温萍知道是给顾安泽拿的,笑着道:“他一个人哪里吃的了这么多,一样给他拿一块就行了。”

常玉梅摆摆手道:“拿回去你们下午当点心吃,若是他们还想吃,等回头咱们再做就是了。”

常玉梅说着又对李氏和洪氏道:“咱们这桂花酱熬的多,你们婶子又说只要一罐,剩下的你们下次回娘家时一人拿一罐回去。”

两个儿媳妇一听顿时笑开了花,连道:“谢谢娘。”

六罐桂花酱,送出去三罐,温萍拿了一罐,顾家大房剩下两罐,够喝上很久了。

……

秋收时节是乡下人一年里吃喝最丰富的,哪怕田里没什么活计了,也是不断的有人往桥对面走。

他们大多是看看自家将要收获的庄稼,那种喜悦,是用一年的劳作换来的,不比捡到银子差多少。

汉子们在田埂地头转悠,妇人夫郎则是带着孩子进山挖野菜。

趁着现在山里野菜多,多挖一些回来晒成菜干好过冬,仓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附近几个村子的人,进山时都会从顾家门口经过,看着那崭新的砖瓦房一天一个样,心里是万分的羡慕。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六天,新院子里已经来了个大变样。

五间新房全部盖好,火炕也已经弄好烧过几次了,剩下就是等着阴干了。

家里的门窗是顾安泽前几天找人新打的,样式简单却刷了红漆,配着青砖绿瓦,显着很是富贵喜庆。

顾安泽嫌老房子里太暗,跟常林和打窗户的木匠商量了一番,这次定做的全是大窗户,所以新房里显得十分的亮堂。

等新房建成后的鞭炮声落下,常林领着顾家人在各屋转了转。屋顶是青砖绿瓦,脚下是青砖铺地的大院子,院子四周还带着连廊凉亭。屋里是用灰浆涂抹粉刷的,墙面干净光滑,而且屋子里宽敞阴凉,可是比那土坯茅屋强太多了。

常林是个有心的,这次干完活还让工匠们打扫了一番,屋子里虽然空旷,却很是干净。

“姑姑你们看看可还满意,不满意我们再返工。”

常云香喜的是合不拢嘴,笑着道:“好好,这房子盖的漂亮,只是我老眼昏花的看不懂,让泽小子看,只要他自己喜欢就成。”

常林心里是有谱的,他这么多年盖了那么多座砖瓦房,这次盖的是最用心的,问常云香只是为了卖个好,得个夸赞而已。

果然,顾安泽笑着道:“表叔用心了,这房子确实不错。”

一群人挨个屋子看了一圈,连院子里的连廊都走了一遍,一路上弯起的嘴角就没落下来过。

“这阴天下雨可是淋不着了,平时在院子里做个针线什么的,凉快不说还亮堂不伤眼睛。”常云香摸着刷了桐油和红漆的连廊柱子,忍不住一再的夸好。

李氏笑着道:“可不是吗,三弟这房子盖的确实好,不说这砖瓦了,屋里、连廊和院子里都铺了青砖,怪不得光砖都送了好几次呢。”

顾安泽也觉得很是满意的,等转完一圈,就看向了一旁的温萍和舒文。

温萍和舒文更是没觉得哪里不好的,全都笑着点了点头。

顾安泽笑着道:“辛苦表叔忙了这么些天,我把工钱给你结了。”

常林连连点头道:“好好。”

以往给人家盖房子,有些房子都盖好一两年了,工钱还没要过来呢,哪像顾安泽这样,不用自己开口,人家就主动给了。

他们是七月二十二开工,八月二十三完工,算是干了三十二天的活。

按着说好的价格,他们十五个人算下来一共是二十一两七钱零六十文,顾安泽直接给了二十二两。

常林接了钱很是高兴,直说以后有什么不满意的托人说一声,他们自会来修整。

今天新房子完工,顾安泽还安排了酒席宴请这些工匠,很是给常云香和常玉梅长脸。

现在虽说多了六个井匠,四桌也能勉强坐完,一群人高高兴兴的大吃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