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人第一天上班,但韩修和蒋乔都没有准备新的服装,穿得中规中矩,都是旧衣服。
蒋乔穿着黑色的单扣布鞋,黑色裤子,灰色圆领短衫。韩修穿着白色球鞋,蓝色裤子和白色衬衫。
不是李红英和宋舒敏对此不重视,而是要是她们给蒋乔和韩修做了一套比较正式的衣服,这套衣服穿不了几次,就穿不下了。
蒋乔和韩修的个子一年窜五六厘米,做衣服改衣服的速度远比不上他们长高的速度。
所以即使有那个条件每年四季,一季做两套新衣服,她们也没给蒋乔和韩修做,做什么呀?没等她们的衣服做完,蒋乔和韩修就长高了,衣服就不合身了,又得重新改。
韩修吃完早饭,就走到沙发那边,把两个挎包拿起来,转身正好,蒋乔也吃完了,他把绣着蒋乔名字的挎包递给蒋乔。
他们的工作包就是上学时用的军绿色挎包,两人都是爱惜东西的人,两年下来,挎包没被磨损多少。包里面装着雪花膏、证件、证明材料、笔记本、笔、水杯、手纸。
蒋乔把挎包挎在身上,说道:“爸,我们先走了。”
蒋维均只需要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办公室,所以他最后走,负责收拾碗筷。蒋乔、韩修和宋舒敏一起走,同路到大院门口。
蒋维均起身拍了拍蒋乔和韩修的肩膀,认真嘱咐道:“好好工作。”
蒋乔和韩修齐齐点头,说道:“知道了。”
两人把院子里的自行车的脚撑用脚别开,拉着自行车出了院子。
一路上不断有人跟他们打着招呼,“蒋乔,韩修这是去上班去,穿得可真精神。”
韩修穿着白色衬衫蓝布裤,是显得俊俏又精神,至于她自己嘛,毫不客气说,应该是毫无特色吧,蒋乔看着这位热情的婶子,礼貌的跟人家问好。
韩修朝着人群里观望了一会,有些失落说道:“都看不到赵雅柔和周鹏飞他们了。”
赵雅柔昨天就去高中报道去了,高中所有学生都要寄宿,需要提前一天报道。周鹏飞早在两个月之前就去首钢工作了,申请了单身宿舍,听说周鹏飞非常拼,不仅要求多上夜班,连周日也很少休息。
蒋乔开了个冷笑话,说道:“不止赵雅柔和周鹏飞,连乌宝珠和王建国你都看不到了。”
乌宝珠和王建国同样考上了高中,听赵雅柔讲,他们几个非常有孽缘,乌宝珠、王建国和许兰兰都和她在同一个班级。
韩修用“你在说什么稀奇古怪的话”的眼神看蒋乔,谁想看见王建国这个斗鸡眼啊?
一旁的宋舒敏已经忍不住笑了出来,温柔说道:“你们都长大了,都有各自的路要走。况且周日,你们也还是可以见面的,要是同事好相处,合得来,你们可以跟同事交朋友。”
蒋乔淡淡说道:“妈,恐怕人家嫌我们年纪太小,不愿意跟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屁孩交朋友。”
这一个多月来,韩修和宋舒敏对蒋乔类似插科打诨的话,已经习惯了,他们都发现了蒋乔比以前健谈了许多,似乎也会开玩笑了。
对于蒋乔身上发生的变化,周围的人只能认为是因为蒋乔长大了,到了一定年龄的缘故。
出了大院门,蒋乔和韩修跟宋舒敏告别后,骑上自行车往市图书馆去。
韩修骑得飞快,大马路上的车子不多,他想骑多快就可以骑多快。
蒋乔紧随其后,也没有加速追上去。
二十几分钟后,蒋乔和韩修在一扇朱色大门面前停下车子。
蒋乔看一下灰瓦红门的仿皇家园林建筑,又看着院墙外的自行车车棚说道:“我们先把车停好了,再进去。”
韩修点头应了声,自行车车棚里的车不多,因为图书馆现在都不对外开放了,虽然里面的工人还是照常上班。
停好了车,两人泰然自若的步入高高的门槛,走了进去。一进门,就是个不小的花园,花木扶疏,环境清幽。
韩修不由自主的深吸一口空气,欢喜说道:“我喜欢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蒋乔猜他们能进市图书馆工作,是李红英找的门路。宋舒敏和蒋维均可不认识市图书馆的人。
李红英可谓是方方面面都为韩修考虑到了,工作清闲事少,天天准点下班,离家近,工作环境好,冬天有暖气。
虽然钱少,但李红英根本不在乎韩修的工资,要是韩修有不想工作的意愿,李红英会立刻让他回家啃老的。
蒋乔和韩修走上两层的台阶,步入最中间的大楼的大门。
今天是统一入职的日子,人事科已经有三个年轻人在排队办理入职手续了。蒋乔和韩修走过去排在他们后面。
轮到蒋乔时,蒋乔报了名字,把证件和证明材料递给人事科的人看,其他办好入职手续的人也没有离开,就在旁边等着。
等五人的手续全部办好后,人事科的同志把蒋乔他们领到隔壁办公室,一人发了两身蓝色工装、工作证、工作手册、两双劳保手套、几个本子、几支圆珠笔和一盒笔芯。
蒋乔看着捧着的东西,看来即使图书馆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出了名的差,但该有的东西还是有的。
五个新入职的人里面,两男三女。蒋乔和韩修被分到了外文采编部,其他三人被分到不同的部门。领完了东西,就到各自的部门。
外文采编部人少,加上蒋乔和韩修才四个人,顶头领导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另一个人员是一位气质温和的中年男人。
万真看着面前两个新到来的孩子,笑眯眯说道:“我看了你们的档案,才十三岁,比我的孙子孙女年纪都小,这样吧,你们叫我万奶奶吧。”
郭长青也和善笑道:“你们就叫我郭爷爷吧。”
万真和郭长青都是做太奶奶、太爷爷的人了,把蒋乔和韩修当作孩子来看待了。
蒋乔和韩修对视一眼,从善如流喊道:“万奶奶、郭爷爷。”
相互认识了一下,万真说起正事来,说道:“我们外文采编部管理的书库有两个个,你们两个就负责英文的书库,英文书库书目最多,就锻炼一下你们两个年轻人。”
“工作内容也很简单,整理好书架,定期把书籍除尘晾晒,整理好书录,把新到的外文书刊贴好标签上架。”
虽然图书馆不对外开放了,但只要单位给开了条子,都能借到书。借书的人少,借外文的书刊的人更少了。
不过不是没有,来华工作的外国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部门,友谊商店、宾馆、各大研究机构,医院都需要借外文书刊来学习和了解国外发生的新闻。
另一个书库是除了中英文之外的外文书,有万真和郭长青负责,不过他们也不是倚老卖老,把最轻松的活留给自己干。
除了管理一个小书库外,他们还负责外文借阅登记的事。有人拿着条子来借英文书刊,直接找万真和郭长青,由万真和郭长青登记后,再到英文书库把书拿出来交到借阅人手中。
外文采编部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蒋乔和韩修的办公桌就在英文书库的门口,两张并排的办公桌,两张椅子,就是两人的工位了。
蒋乔掏出手纸来开始动手擦起桌椅来,而韩修转身去看后面的高高的书架,看着浩如烟海,看不到尽头的书,他惊叹说道:“蒋乔,好多书啊,花一辈子的时间也看不完吧。”
蒋乔淡淡道:“文学家钱老就把清大图书馆的书全部看完了,他看完的书比这里的外文书刊要多。”
韩修转身说道:“我肯定不能跟天才比。”
蒋乔压低声音说道:“你不是想学经济学吗,这里面多的是经济学的外文书刊,你平时不会无聊,有得看了。”
他们的这份工作,堪称是养老的最佳选择,一杯水一本书一整天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韩修沉默了会,指著书架上的书,语气艰难说道:“蒋乔,这可是外文的。”
蒋乔淡淡说道:“我知道啊,我要看这里的计算机相关的外文书刊。你已经把高中的课程自学完,不看经济学的书,你想看什么?”
韩修无语凝噎,迟疑说道:“这里面应该有中英文字典吧,看可以,但我得靠着字典才行。”
蒋乔说道:“肯定有的,等下我们看书录,把字典找出来。近水楼台先得月,韩修同志,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你可不能放过。”
两人上午也没什么事可做的,万真和郭长青也没有过来,可见上午一个来借外文书刊的人都没有。
蒋乔和韩修就对著书录,把各个书架上放着的是那一类别的书刊熟悉了两三遍,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快到午休的时候,万真过来告诉他们,楼后面有一个锅炉房,需要热饭可以锅炉房热,热水也是去锅炉房打。
办公桌底下就有一个热水瓶,蒋乔早上打开时,发现里面已经装满了热水,显然是两位前辈帮忙打好的。蒋乔和韩修向他们道谢,并打算以后把打热水的任务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