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食品厂……

田馨和田爷爷签了盘店合同, 又商量了后续的事情。

田爷爷这段时间还留在迎客饭馆,帮忙料理饭馆,等黄翠翠他们逐渐上手以后, 田爷爷、田奶奶再走。

田爷爷把自己擅长的菜式写在本子上,他一时半会也记不齐全,想起一道写一道,走之前就留给田馨。

黄翠翠逐渐跟着田爷爷学菜, 黄翠翠嘴甜,人也勤快, 田爷爷、田奶奶也很满意。

重点要学习的就是蘑菇面, 这是迎客饭馆的招牌。

过了几天, 黄翠翠做好几碗蘑菇面,端给田馨几个人吃。

黄翠翠搓搓手,心里紧张的要命, 厨房里的学问不少,她也在慢慢学习。

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来,田馨尝了一口,面条的筋道感在,但蘑菇的香气,总觉得差了那么几分。

黄翠翠有点气馁:“田爷爷手把手教的, 我也没学好。”

田馨安慰她:“人家田爷爷掌了一辈子勺,功力深厚着呢,不是咱们几天就能学完的,蘑菇面挺好吃,慢慢来,有田爷爷教你,大嫂你一点点学, 不懂就勤问着点,还怕学不会?”

黄翠翠心里忐忑,她是来给田馨帮忙的,不是来添堵的。

在家里,厨房灶台的事都是黄翠翠忙活,乡下吃的简朴,但逢年过节也会炖鱼炖肉,吃点好东西,黄翠翠做菜拿手,村里人都夸她做饭香,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味,做菜的天分,黄翠翠还有几分。

黄翠翠是有些自信在身上的,可如今,这自信被磋磨的失去一大半。

饭馆掌勺不好干。

黄翠翠没灰心,咬咬牙:“田爷爷,你再教教我。”

田爷爷摇摇蒲扇:“欲速则不达,做菜心得静下来,用心体会,这放多少盐巴,什么时候出锅,这道菜能出什么新的花样,都要你去品,我教给你的是技巧,还得你自己融会贯通才行。”

田爷爷给黄翠翠两张纸,上面写着菜谱,都是饭馆里的热门菜式,让她好好研习,田爷爷要带着田馨和林原出趟门。

国棉三厂的老郑是田爷爷的老同事、好朋友,负责厂里的采购工作。

国棉三厂也在城东,位置在郊区,好在离得不算远。

国棉厂里的采购量大,有固定的供货渠道,食堂的食材大部分来源于附近的食品站,国棉三厂的食材是每三天送一次,直接送到食堂后门,食材核对点清,送货就算完成了。

田爷爷带田馨去的时候,正好赶上送货,食堂忙碌的很,进进出出都在搬货。

三个人在旁边等了一会儿,食堂搬完货消停后,田爷爷找到老郑。

“老郑,这是我上次跟你提到的田馨,这是田馨的二哥林原,以后这俩孩子还得你多帮忙。”

老郑知道田爷爷要离开省城,唏嘘不已,认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起保障食堂供应,做着大后方的补给工作,这些年风风雨雨经历着,老郑红着眼圈,握住田爷爷的手:“老田,珍重。”

田爷爷笑道:“我还没走呐,我的饭馆兑给了田馨,以后供货方面,还得你帮忙牵牵线。”

这没什么难的,一个私营饭馆,跟三厂的食堂供货有没有冲突。

私营饭馆食材用量不大,跟几千人的国营食堂没办法比,老郑也就是牵个头,让双方搭上话,至于后面价格和供货,需要田馨自己跟对方谈,老郑卖个人情罢了,人家食品厂也乐意。

饭馆是私人购货,价格肯定比统一采购要贵,但和黑市上的价格比,还是便宜不少的。

田爷爷跟老郑关系好,又在老郑面前说了田馨不少好话,田馨笑道:“郑伯伯,改天去店里吃饭。”

老郑点头:“放心吧,我指定去。”

国棉三厂的猪肉是从下面镇上食品站购买的,镇上的食品站自己有个养猪场,也会从农民手里采购生猪,然后宰杀进行二次售卖,此外,还会定期用比较优惠的价格卖给职工们,算是一种福利优待。

镇食品站就在省城边上,离这些国营工厂都不远。

食品站搭上国棉三厂这条线,村镇的猪肉有了倾销的途径,除了国棉三厂,也会给其他国营工厂供货,农民卖猪得到实惠,食品站也得了钱,工厂买到质优价廉的猪肉,三方都得到实惠。

食品站的猪肉如果有供完货卖不完的,也会不定时进行售卖,但凡能搭上点关系,都想从食品站搞点猪肉吃。

田馨的饭馆猪肉的需求量并不大,每天用不了太多,田馨观察过,现在人们日子过得苦,下饭馆吃得上猪肉的还在少数。

田馨想起上次苏蔚冬带自己去国营饭店吃红烧肉,心说换谁看见,都得说他俩败家不会过日子。

和食品站对接,得老郑出面才行,老郑给田馨写了一封信:“镇食品站的冯站长认得我的笔迹,你把这封信拿给他,他就都清楚了。”

供应方面之前田馨最发愁的是猪肉,猪肉相对紧缺一些,城里住房条件窄,没人养猪,到了农村,院子宽敞倒是有地方养,一来是小猪仔不好寻,二来家里还得有粮食喂猪,猪崽子不用吃的太好,吃糠就行,但架不住养猪有风险,一场猪瘟下来,大半年白干,一分钱不赚还得赔钱。

政策宽松,农村养鸡养猪随便,头数也不限制,只要家里养得起。

养猪虽然难,但总有想多赚钱的人,在家里养头小猪,到年底养肥了往食品站一拉,能换不少钱回来。

猪肉的问题解决了,鸡肉方面田馨不发愁。

鸡鸭不像猪那么难养,城里谁家有平房的,还不养几只鸡?不为别的,每天能摸出几个鸡蛋来补身子也好。

像赵桂芬,家里院子虽不大,也留出来鸡窝的地儿,养了几只鸡下蛋吃肉。

田馨想,去城里的人家寻寻,只要价格合适,肯定能买到鸡鸭。

饭馆里的菜单上,都是些当季菜,倒是有些地方有大棚技术,可以种植反季的蔬菜,可这样的菜成本太高,不是田馨一个小饭馆能用得起的。

田馨研究过田爷爷的菜品,没有什么特别的蔬菜,都是常见的家常蔬菜。

饭馆得备货,蔬菜容易坏,绿叶菜卖得少,大部分需要的食材无非是土豆、茄子、白菜这种的常见货,尤其是冬天,饭馆菜单种类会缩减一些。

田馨在心里暗自摇头,省事,但没新意。

农村人都有自留地,自留地里会种粮食或者蔬菜,田馨想,暂时先按田爷爷的进货渠道来,后来她有更好的法子再说。

盐巴、醋、酱油这种调味料都是计划供应的商品,要用相应的票据才能购买,不过私人饭馆是经营的商户,有正规的开店凭证,可以拿营业执照去食品站或者供销社买调料,不要票,只是价格会比有票据的稍微贵一些,主要是花钱能买到心里就踏实。

虽然有郑伯伯的信,但田馨不放心,还是拉着林原去了趟镇食品站。

幸亏有自行车骑,这段路骑车不觉得远。

食品站的冯站长看了信很热情,招呼田馨和林原进来:“我们这边也传遍了,说省城开了两家私营饭馆,这可了不得,之前可从没有过,大家都吃国营饭店,谁见过个人私营的饭馆呀,现在政策宽松,能给市场经济做点贡献,顺应号召,是我们食品站应该做的!”

田馨和林原对视一眼,不愧是站长,说话就是好听。

冯站长沉默片刻,又道:“你和老田熟,自然知道猪肉和其他物品的价格,咱们还按照以前价格走,行吧?”

田馨点头:“那感情好,麻烦冯站长了。”

食品站是农资收购站下面的,除了猪肉还收购其他农产品,种类也丰富。

黄昏时分,下班的职工急匆匆来到食品站的窗口,今天有猪肉售卖。

外面闹哄哄的,田馨望着排队的人群,人间的烟火气,就这样藏在市井的忙碌里,显得格外质朴动人。

田馨长舒口气,供应这方面解决了,她才算彻底放了心。

田爷爷一走,以后饭馆所有杂事,都得她和林原来操持。

为了忙活饭馆的事宜,田馨从学校请了一天假,班主任章老师追着问原因,田馨只说家里有事。

章老师又劝了不少,让田馨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这批插班生里,章老师最看好田馨,她没上过高中,但听说下乡也没扔下课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这样的好学生,正是社会需要的!

田馨底子弱一些,经过这些天的学习,逐渐跟了上来,章老师也欣慰。

田馨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是有机会考上本科的,努力苦读,拼搏才有机会,章老师毕竟年长一些,他怕田馨年纪浅,不懂这个道理。

田馨怎么不知道?可学习要忙,生意也要顾,现在形势大好,她实在是舍不得赚钱的机会。

政策是逐渐宽松的,改革开放了,人们认知的提高,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现在是尝试阶段。

田馨通过书,知道后世一些变化,自然比别人更通透些,只有利用好这个时间差,田馨才能站稳脚跟,赚到钱。

高考啊高考,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