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明心中是十分感激苍西的,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长辈的关心照顾,一直以来她都太习惯装起铠甲去面对众人。
仿佛已经忘记刚穿来时,心里的恐慌,那种畏惧比任何孤独等情绪都可怕,好在她咬牙坚持下来了,如今遇上苍西是她的运气。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张家宅子热闹非凡。
云庭的小厮居多,丫鬟一众,里里外外搬了五辆马车,加上苍西一辆马车,云庭单独一辆马车,七辆豪华车架排列在府门前。
这日又正逢张月启休沐,张家张夫人带着一双儿女,送别苍西云庭二人。
苍西还是一贯的笑容,“张夫人莫要再送,打扰府上一段时日,幸得张夫人的热情款待,老夫在这里谢过了!”
张夫人也顶着一张微笑的脸,心里十分满意,苍西自己走就成,千万可别带走她的闺女。
“苍先生客气了,若再有机会,欢迎苍先生来府上做客,说来还得多感谢苍先生,收了我家小女为徒,让您受累了。”
二位家长人物,推谢一阵,苍西终于才上了马车。
张月明摇了摇手
“一路顺风,师傅,日后我来云州看您,密山的关卡可不许再为难我了!”
苍西笑呵呵指着她,“你还怕那机关?我看你是如鱼得水,那机关才不是你的对手,为师这次回去将先列的宗卷翻阅一下,说不定下次你来就有更新鲜的了。”
张月明皱起眉头,闷声退下去,师傅太积极上进也不是个好事情啊!
张月启已经入朝为官一个多月,行事更加沉稳,更何况,苍西进宫还替他说了不少话,他的上司大人曾经瞧瞧对他耳语,他的名字已经在皇上面上挂上号了。
既然选着为官,就要做好万分的心理准备,皇帝虽然不是千古一见的明君,却也赏罚分明,采用贤能之人,并不忌惮太多。
张月启对苍西自然是万分感激,他躬下身子,拱手致礼。
“苍先生一路顺风,这些日子,多谢您对明丫头的指点,明丫头性子偶尔有些急躁,多谢先生的耐心,张月启为以为报,日后定孝敬先生。”
苍西摆了摆手,“好了,别再说感谢的话了,大不了以后就把明丫头给我打发过来,陪老头子我下下棋,聊聊天,这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
云庭的侍女撩起帘子,云庭探出白嫩秀气的面庞,面上依然一副风流俏公子的模样。
“众位,后会有期,以后来云州,我做东请大家玩乐!”
张月明听得绝倒,云庭这个潇洒留情的公子哥,可千万别把她哥哥带坏了。
“快走吧你!谁舍不得你,只是舍不得师傅罢了!”
前面第一辆马车向前慢慢去,后面的马车陆陆续续跟上,一行人逐渐远去,张夫人带着儿女站了一阵,直到马车消失一会儿,才转身往大门进去。
苍西走了,张月明自然就无聊了,少了苍西和云庭,张家清净了许多。
张月明翻开一本册子,这是云庭交给她的,还再三嘱咐,必须等他走了再翻开看,张月明觉得好奇得很,正好云庭前脚走了,后脚她就拿出来看。
素净的封面没有名字,看样子也不像一本正经的书,张月明心里有几个猜测,云庭成日美婢环绕,莺莺燕燕打情骂俏的。
这该不会是...?张月明面上有愠怒之色,一把将东西甩开,一个抛物线过去,册子一下砸到了刚进门的夏霜。
夏霜一头蒙,不明情况,手里呆呆地捧着册子,一脸疑惑望向张月明。
张月明尴尬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夏霜,把东西给我拿过来,砸到你了,没砸疼了吧?”
夏霜无辜地摇了摇头,还在门外的一只脚正要跨进门,却突然从旁边窜出个夏露,也好奇地拿过册子,很自然地翻开看一眼。
张月明大呼不好,不是这么倒霉吧!
“不许看,赶紧地合上!”
张月明见两个丫鬟呆呆地,很抓狂地赶紧起身,几步走过去,要把册子给抢回来。
张月明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惊呆了两个丫鬟。
夏露露出一双无辜的眼神,嘴里喏喏道:“不就是为夫人准备的册子嘛!姑娘你做什么这么凶,我和夏霜可都是您的贴身丫鬟,这难道还要对我们保密吗?”
张月明惊得嘴张大,看大小,塞下一个鸡蛋是没什么问题的。
“什么?是给我娘准备的?”
张月明似不相信,一把翻开,里面画着姑娘,还贴心的准备了介绍词,基本信息一览无余,上面还备注着一些特别的事儿。
张月明才恍然大悟,云庭把册子交给自己的时候,一脸坏笑,不坏好意的样子,张月明心有余悸,一直认为是云庭要整蛊自己,所以册子里面的内容会有些不雅...
出人意料的是,云庭又正经了一回,竟然送上了及时所需的东西--京城适龄女子的目录,至于上一次云庭正经,大概是给张月明送如今这座宅子的时候。
张月明急忙招呼两个丫鬟
“赶紧给我穿戴好,我要去见我娘,相信她看到这个东西,一定激动地要欢呼了...”
张月明的一惊一乍,让两个丫鬟无语,恢复了二人的状态,便给赖上床,将发髻衣衫弄得凌乱的装束,再重新整理一次。
张月明捧着如珠如宝的册子,各家的适龄闺秀,这可不是那么容易收集呢!
刚踏进张夫人的院子,便听到里面的欢声笑语,张月明心里一喜,里面的声音不正是秋嬷嬷的么?正好,这个好消息还可以分享给秋嬷嬷。
张夫人拉着秋嬷嬷,二人说起苦难的日子一起落泪,现在的日子,一起展望未来,二人甚是投机,张月明也佩服至极。
“娘,娘,秋嬷嬷,你们猜我手里的册子是什么好东西?”
张月明踏进门,便忍不住要欢喜地呼唤,眼里的兴奋之意,让人侧目。
张夫人见惯了闺女的样子,倒是不足为奇。
“你来的正好,我这里有一件喜事要给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