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宋帝不朝

“代价不代价的,我从来不在乎。”谢宁深深的看了一眼繁华的陵川城,离开了山顶。

他转身看了一眼身后离开的谢宁,微微叹息,符臣在山头站了很久,九州志最后一块儿碎片其实就是天师门中的那颗灵珠。

只是那颗灵珠一直放在天师门禁地里,可是天师门禁地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能力进去的,哪怕当真进去了,出来也绝对不比进去容易。

天师门禁地最让人绝望的还并不是这禁地进不去出不来,更变态的是这禁地是真正的禁地,谁进去都是一样结果的那种。

可以说这天底下就没有人能够安然无恙的进去,再安然无恙的出来的。

所以这灵珠不好取啊。

可是同样的取灵珠不容易,重塑九州志也同样不容易,起死回生更不容易,更何况谢姝的身子已经等不了太久了。

这天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乱起来,届时,当真是故应不暇。

——

“朝堂之上,从来都是文武百官的地盘,何时轮到一届闲散王爷做主了?”朝堂上,宋帝已经数日未曾上朝了,这段时间外界流言蜚语不断,有人说是太子将宋帝控制起来了,也有人说是临王殿下。

今天,从来不入朝的临王殿下居然破天荒的来了早朝,这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们忍不住想到了之前的种种言论。

都说宋帝不朝,是因为被临王殿下控制了,临王殿下当年被宋帝送到大庆当人质,原本以为这辈子临王殿下都回不来了,可是谁知道这临王殿下居然这么能耐。

都这样了居然还能东山再起。

所以这让宋帝感到了威胁,同时临王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等的就是这一天。

好不容易这宋帝终于大势已去,所以这么快这临王殿下就坐不住了么?

这么想,大家又都觉得自己真相了。

“闲散王爷?”傅笙冷笑,一身墨袍孑然而立。

“是不是闲散王爷可由不得你说了算的。”傅笙看了一眼刚才说话的人,是太子,党羽。

“你们家太子如今怎么样了?”傅笙的话让那人目光里惊恐。

原因无他,只不过是最近这段时间太子的行事总是有些偏激,前有邢大人,后有武侯,如今太子阴晴不定,总是很容易就会让人觉得太子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让后自己就要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可是若真要说太子点儿什么不是的话,好像一时间也说不上来,这就是太子的高明之处。

“别以为本王不知道皇兄为什么不朝。”傅笙看着那人,冷哼,“这天底下还没有本王想知道却不能知道的消息。”

“王爷好歹也是大宋皇室子弟,临王殿下当真要做这大逆不道的事情?”人群中有人出声儿,那声音仿佛有几分痛心疾首的意味。

傅笙看过去,巧的是这人是前朝国舅家的亲戚,说起来和他也还算有几分渊源。

这人也算是两朝元老了,而且算起来也是他的长辈,说这样的话还真没什么不妥,可是恰恰最不妥的就是这话对于如今的国舅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立场了。

“国舅大人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傅笙嘲讽的语气让对方感觉不妙,“国舅大人怕是越看越糊涂了,本王从前什么样国舅不曾知道,如今什么样,国舅也未曾接触过,只不过以后什么样国舅大概还是有这个运气能见识一二的。从当年我母妃死的那一刻开始,国舅就已经没有了任何立场来教训我,如果一定要说咱们有什么关系的话,大概就是咱们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了。”

当年他母妃的死可少不了这国舅大人的一份力。

“你!这可是弑君杀兄的大罪啊!王爷当真不管不顾了么?”国舅还不死心,企图说服傅笙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呵呵呵,国舅大人想象力还真丰富。”傅笙嘲讽的笑了笑,在原地转了个圈儿,将在场的所有人的神情姿态尽收眼底,“诸位大人都认为本王这是迫不及待的来宫里准备谋反了?”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毕竟这个节骨眼上傅笙来宫里,这目的难道不是过来看看这宋帝死没死,让后再决定什么时候起兵的么?怎么听着他这嘲讽的语气好像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儿?

诸位大人都不明所以,正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傅笙发话了。

“本王当年无心这位置,如今亦然,本王今天来只不过是想要看看各位大臣最近是否还好。”傅笙的表情煞有其事的,仿佛他今天大费周章的专门来宫里一趟是真的来探望探望各位大人们是不是安好的了。

“毕竟你们也知道,这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本王挨家挨户的采访,大约没有个三五个月应该也走不完。”所以你就趁着早朝的时候来宫里看是吧?

各位大人们心里自然是不相信傅笙的鬼话的,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想当那个出头鸟,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临王殿下现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指不定他正在打着大家的鬼主意呢,为防有诈,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静观其变。

“多谢王爷关怀,我等都挺好的。”有六部的人领头回答傅笙的话。

“哦,本王瞧瞧?好像是过的挺好的。”傅笙的话里有话。

“是是是……”不知道傅笙到底要说什么,所以也只能顺着傅笙的话回答,走一步看一步。

“好是好的,只不过你们过的这么好的同时心里难道就不会有一丝丝的愧疚么?”傅笙的目光突然就变了。

这一变来的猝不及防,几乎让所有人都跟着惊了一惊。

“王王,王爷,这这,此话怎讲?”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最近城里城外流民遍地的事情,可是朝廷没有动静,宋帝不上朝,太子不管事儿,这事儿他们这些当官儿的也不敢直接越过了皇家去。

所以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有心帮助的官员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要是做的好了,百姓们都感恩戴德的,届时哪怕是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那也是值得了,可是如果做了好事儿还被百姓们戳着脊梁骨骂的话……

这前面有百姓们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将人活生生淹死了,这背后还有文武百官们是不是放冷箭,这谁顶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