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采访

想到这,席暮音更加紧张,脸色紧绷,跟姜锦媛自然的表情出现差距。

有人得到话筒开口问,“我想提问.”

席暮音手指屈起紧紧收拢。

“席小姐”席暮音的手指慢慢松下,认真听问题。

“对于这次公益活动,你想要或者觉得如何能帮助到这些患病儿童,这次的活动相比以往来说,又哪些不一样?”

席暮音认真聆听问题,思忖片刻回答,“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举办一次公益拍卖活动,说得善款用于帮助患病儿童的治疗资金,相比以往的的话.我们的组织模式更加完善,可以更好完成公益的企业和得到资助的患病儿童帮助桥梁。”

紧接着记者转而问姜锦媛,“那么姜小姐您是怎么认为的?”

同一个问题向两个人提问,又把两个人摆在同一个位置上比较。

席暮音开始紧张起来,后回答有好有坏,可以多一点时间思考,可以她应该没预料到这个记者会想着同一个问题询问两个人。

如果是后面回答的话不能再涉及到她刚刚说的要点,对回答要求高且严谨。

姜锦媛要如何回答才能赢过她,她哪里这个能力应对这种问题,能流畅回答完整算不错,还想比她回答得好。

感觉胜利在望的她露出一丝丝笑容。

傅老夫人看得紧张无比,席老夫人派席暮音一个人出去分明就是想证明她们席家有下一代可以委托。

她一下子气过头,把姜锦媛推出去。

还临时性给她补了很多东西,也不知道她能记住多少,又能怎么把这个问题完好的回答下来。

她不求赢过席暮音,至少能体面回答完,她跟席暮音不同,只要可以在这里表现出潜力就行。

姜锦媛垂眸思考片刻再开口回答,“对于如何有效并且更好的资助到这些患病儿童,我想我们的发起人组织领导者李女士跟她的团队有成熟的组织和办事能力,我觉得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的群体,甚至可以发起一场所有人都可以了解并且参与的活动,

我们的公益活动,刚刚咱们的发起人李女士有说到,我们主要捐赠人为企业还有各界代表人物,关注这些儿童的人少之又少,其实每个人都有爱心,也有想帮助到这些可怜的孩子,不需要捐助多少,按照自己实际情况来,这样不仅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病症也能吸引更多人注意这样一个群体。”

傅老夫人露出满意的笑容,连认真思考的动作都做得非常好,让人觉得她有认真回答这个问题,还能切合今天实际情况,刚刚李月容在介绍里多次强调过,她刚刚说的内容有些多,忘记说这个,还以为她站在那里维持好表情已经够费劲了。

还能听进别人在说什么,这心里素质不错。

席暮音刚刚回答没有掌声,姜锦媛回答完之后,大家立马鼓掌,席暮音脸色有点绷不住,认为这是在姜锦媛说得正确?

让普通人也来捐款,开什么玩笑。

这个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一些,这是要降低公益规格吗?

圈子里的夫人愿意?要知道这个公益活动就是她们联合启动,捐款大头是她们,让她们跟普通人一个样子。

这活动参加得有什么意思,谁想参与进来。

也就讨好一下再场的普通人。

果然是小门户出来的千金,思想还停留在普通人程度。

看这些人高兴的样子,你很顺利取悦他们了。

李月容:“好,还有下一位。”

又有人接过话筒提问其他没被提问的人,这些作为代表的人都需要提问一遍。

这也是默认的规矩,不会让台上台下的人尴尬。

席暮音觉得后面的人听到姜锦媛的回答心里一定有不满,只是碍于傅家的面子不敢发作,以后稍微提醒一下,你姜锦媛还想在圈子里立足。

啊,应该会可以,看在傅家的面子上,没有傅家,你什么都不是,跟你一起一样。

席暮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总觉得这样想能让自己不多想其他。

表情逐渐开始失去控制,微妙的变化逐渐显露出来。

席老夫人在屏幕里看得心里直焦急,这孩子怎么晨不住气,表情又开始这样,姜锦媛怎么样都要保持良好的姿态。

全都忘记了。

高估了暮音,也低估里姜锦媛。

一番话看似在讨好在场的人,得罪了一直参与捐赠的夫人们。

这个往好的方向是公益活动扩大影响力,让这个公益受到广泛关注,名气大涨后夫人们被人注意到,不排除会被夫人们接受,可这很冒险,如果稍有不慎,或者被其他人鼓动,所以发展都会改变。

如果往坏的方向就是直接得罪一众夫人们。

姜锦媛这番话打的是什么注意,席老夫人转头看向另外一边的傅老夫人,一脸笑意什么意思。

难道不在意姜锦媛这番话彻底断了打入圈子的路?

还是她觉得她的傅家不需要那些人认可她傅家的孙媳妇?

席老夫人在心里揣测他们的用意,还是无法摸清她们的目的。

这时屏幕上传来引起她注意的名字。

“我想请问一下姜小姐,这次公益活动,您所代表的傅家在此次活动中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献爱心的事情当然要跟随献爱心人的意思,我们傅家希望大家把重点放在这些孩子身上,而不是我们傅家贡献了什么,她们得到很好的治疗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当然你们想把这个称之为贡献的话,就不止是我们傅家,我们这个公益活动能长久办了这么多年,多亏了我们长久以来对孩子们关心的捐赠人们,相信你们有你们坚持不懈,孩子们得到一个希望。”

席老夫人冷笑,原来在这圆场啊,如果是这样,那姜锦媛这招完全是一个败笔,很容易弄成打向直接的刀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姜锦媛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外面的媒体好感倍增,在履行任务提问所有人之后,接连有人问她问题。

姜锦媛借此机会,接连对第一个问题隐约补充加解释。

话语的微妙就在于有些人对这话的理解跟另外一些人对这话的理解是有区别。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