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林在民间也声名鹊起的同时,柳州城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大家都为宋家养子一下子竟变成了国之栋梁的事震惊之时,柳州城藏匿于大街小巷的各个报社也因为一件事轰动。他们都纷纷收到了同一个新人的投稿。令人叹服的是,这新人文笔细腻,紧抓时事,笔尖的豪情简直超过许多老撰稿人。
而最让人吃惊的事,便是此笔名“晨风”的笔者提供的许多外面时局变化的讯息。这外面的消息,柳州城可是一点都听不到。
自从柳州城被现在的这支队伍划为根地,大伙的生活全部都好了起来。而这支队伍的军人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作风也叫百姓的信任感激增。这队伍没什么政令,一切如常。只是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城。
其实这没什么的。但是这些报社的幕后老板似乎是隐隐嗅到了点时局的危险气息,却又摸不透因此不敢妄动。全城的人都一起闭塞耳目,假装听不到临城的炮火昼夜不歇。据说这支队伍本是要到临城去的,后来因为柳州乃是那宋家女婿的故土和根,才改道来此,也不知是真是假。
平民百姓只管生活,吃口饭罢了,他们强迫着自己不去想那些事。不让出城也好,老老实实的捂住眼睛,混一条活命而已。可不知什么时候起,街上渐渐不再有摊市,往日繁华的柳州大街竟落叶可闻。虽然人们装作听不见看不见,可他们真的无法忽略,每日天色些微澄明时从城边角门运进来的鲜血浸染的尸体,一瘸一拐满身伤痕的战士们相互搀扶着……他们有的也还年轻,身上却挂满了伤。有的已年老,发丝斑白……
不知什么时候起,往常鸡犬都未醒的时辰,临街的房屋都有了悄然燃起的灯盏…那不是一门两户,而是一整条街…这其中或许有家中妻子宁可伤了眼睛也省着不去拨亮的蜡烛,是那几窗浅浅的橙黄;又或许有家中孩子习字置办的,平日里一天擦个五六次的带罩子的煤油灯,是那稀少的微白。又或许还有几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省吃俭用才买的起的一碗桐油,是那多数的昏黄……
每日的此时,出城厮杀搏命的战士们,踉跄着回到这柳州城,都会走在一条被左右光晕彻底照亮的路。虽然路并不平整,但是这颜色各异的光,仿佛都照到了他们心里。
闭目塞听终归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一闪闪燃起灯火的窗后,是那一双双闪烁着担忧与感恩的眼,谁都想帮帮忙,可却又觉得自己只是一介平民,能帮上些什么?
直到“晨风”所撰的第一份稿件变做铅字,刊在了大报小报的头版头条。
第一日各报社的老板们急迫的汇首,最终所有人一致通过。刊!不论如何让,他们都要让柳州的百姓清楚此刻外面的形势,让这城中的可用之人直到,此刻便是想出力的最好时刻。
牵头的老板与相熟之人-一个才回柳州的货郎核实,那晨风所撰皆为事实。
已到了如此时刻,他们柳州儿女岂有坐视不理之说?他们柳洲,地处黄河分流上游,不止土地肥沃得天独厚,他们的儿郎小妞也绝不是孬种!
第二日,各大印刷厂全部动用了自战起街上无人便未动过的器具,呼朋唤友的叫来数倍于往日的工人,热火朝天的挥汗如雨。
于是第三日,便有了这满城免费派发报纸的奇观。不仅如此,每条街派发报纸的人群中,都分派了一个识字的文人,沿街诵读,待到夜晚,那书生的喉咙嘶哑之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扇被战士们守护的安全无比的城门外正发生着什么。
晨风在介绍完形势后,最后一段的呼吁,今日被那哑了嗓子的文人喊了数万句不止:“我军积弱而敌强,现江河南北,皆有敌患;高山上下,全无太平!敌围我城,敌杀我人,敌寇不除,山河不复!现敌有迫击炮,我有血肉躯;敌有闷声雷,我掷英雄气!敌军千千万,我亦有华夏儿女!吾原以身换太平世,惟愿华夏未来,海晏河清!
战火硝烟,从前不敢去想,此时知道了却不能不想。他们柳州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儿女子孙亦从不是怂货!此时国将不国,还谈何家?他们要自己去为自己的小家,众人的大家出一份力!
漏液,月明星稀雅雀悄然。许多汉子辞别儿妻,许多青年拜别父母。在昏暗的烛火下,分别的愁绪只至天将拂晓时。这些百姓,踏出了这些天来没有勇气踏出的房门,再也不用掩在门后窗后面带愧疚的偷看了。胆小和怯懦已留给混沌黑夜,那日的破晓之时,便是他们的新生之日。
昏黄的灯火是他们家的方向,远处跌跌撞撞筋疲力尽走来的,是他们日后的同袍。
那日,越打越少的小队归来时,已有鸡鸣。这支队伍从最初的的几千人变作现在的千余人,只经历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外面的战火硝烟被他们以血肉之躯不知疲倦的关在门外,而他们缄默宁静,从未领功。
这天归来的是一部分人,后面的担架上还抬着几个伤重的战士,因战友的死难而异常低迷。他们沉默的踏入这条依旧为他们燃起灯火的街巷,全部都怔住了。
此刻这条街巷站着的不再是他们孤零零的一小队了。影子杂乱分布,几乎每三四家门口便有手拿各式农具厨具的壮年青年,好像是等候多时了。他们下意识的害怕后退,这队人已经精疲力竭了,然而这些人却飞快的上前,在他们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
有的结果了担架,有的没有担架可接便将他们的手臂快速的放到自己的肩头…这些自己保护过的百姓不曾开口,却所有举动全都是谢谢。
队伍在一片寂静中继续行进,只是多了些轻手利脚的新生力量。还有那疲倦的脚步声中好似夹杂着几声几不可闻的抽噎…
那日后的柳州城,街上再度热闹了起来。只是并非商贸业,而是那受到晨风感召的人们纷纷开始为队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铁匠最近把臂膀抡的酸痛;木匠为给伤员赶制轮椅一下子收了十几个学徒,甚至顾不得不外传的祖宗技法;茶楼外供应给巡逻岗哨的茶水绝不空杯,勤快的小二眼睛盯的发直。念过医校的心细少女们简直驻扎在伤员的营里;城头上精神疲惫的战士也有了换班的人员。
这座城像是忽然活过来了,畏缩不前从不是柳州人的本性。因为晨风的文章,大家仿佛都从天下太平的美梦中得以抽身,而现在,才是真实。
每隔五日茶楼门口的先生都会宣读晨风新撰的稿件,还未登报的那种。收到后先宣读后见报的这种形式柳州城百姓最喜欢不过。
自那日简要概述了现今的形势后,晨风先生每隔五日都会将最新的形势战局拱手送上,有捷报也有沦陷。山河动荡的局面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城门口也不再有人把守。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崇拜上了晨风先生,他们中有病弱不能加入队伍的少年,亦有才思敏捷却并不通医术的少女。无法加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昼夜叹惋,但是有一天晨风先生文中的一句话,让他们茅塞顿开。
这批后世尽皆成为闻名于世大作家的人,此时此刻也不过是青涩稚嫩的青年,尚且迷茫不知漫天风雨飘摇之时何处安身,迷茫无措。只是值得赞叹的是,他们粉上了一位可以给他们指路的灯塔。开悟,就在片刻间。
那是如常的一日傍晚,残阳如血,人们肃穆的立于茶楼前听一位声音洪亮的老先生用雄浑的声音念着晨风先生的最新稿件。
那老先生读的字句清晰,嗓音糅杂着历史的味道,使人们不由得庄重再庄重。
那天,晨风先生的稿件里,没有最新时势,只有一个故事,然而也就是这一个故事,让那全神贯注的老先生读到哽咽,也让静静聆听的未来大家们,第一次产生了拿起笔的冲动…
那故事叫《口诛笔伐》
讲得乃是一个队伍内的技术人员被敌寇俘获,酷刑或是优待,都没能让这个技术人员开口道出机密。然而敌寇狡诈,耗时三月将他养的伤痕尽褪,然后送还队伍。
结果却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皆大欢喜。不论他怎么为自己辩解,怎么证明自己的忠心,他都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岗位了…没有任何人敢再相信他…甚至所有人背地里都说他是奸细。只因为狡猾的敌寇找了个小记者,将自己苦心编出的谎言登报了。报上说因不便透露姓名的某人的帮助,我军已成功掌握了最新的破解技术…
没过多久,这个因此不被信任的人便倒在了并不熟练的冲锋位置上。他留下的遗书也终于为人们所见,上面字字泣血的阐述了他受困的全过程…然而就算这些人多么为失去他痛心疾首,为不相信他而懊悔,他也再回不来了。
故事是个很平淡的故事,然而晨风先生的描述却叫人身临其境,恨不能为那被冤枉受委屈的人讨回公道。
桌边的老先生轻轻翻过一页,念到后一页。
“给大家分享此事并不是为了叫大家叹息世事不公,事实上兵不厌诈,这些手段都是正常的。我真正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文人的笔,看似轻轻拿起,可有时,其力可抗千军。”
“若有一日,你们执笔,我想见到这世间的公允青天,而不是构陷或是篡改。望以心换心,再无诬害。最起码,不是你我柳州儿女执笔。”
“诚劝,诚劝…”
也就是那一日起,后世享誉世界的柳州记录家一众文人,才被启发了前路。执起那晨风先生口中可抗千军的笔,为世间不平,为战乱纷争,为数不清的乱象丛生。
后世人口中,柳州文人的风骨和特点,皆是两个字——真实。
而他们所有人都共同敬仰的先生,笔名晨风…
作者有话要说:既然已经写到这了呢,鱼就提一下北林名字的来源
北林的名字是取自鱼随手翻到的一页诗经,风篇的《晨风》中
取自第一句“鴥(yu)彼晨风,郁彼北林。“文字意义是女子感叹鸟雀疲倦还知道飞回自己的窝里,但是远行的热却似乎已经忘了他的家,是怕远行的丈夫忘记自己才出此叹惋。
鱼当时觉得这个”忘记回家的丈夫“和我想写的男主角有一点点相似,加上还挺好听的,所以就敲定了北林这个主人公的名字。
这章是众人视角的书书事业线,下一章鱼就安排他们联系!视频通话!莫急鸭~
最后一句话送给我写完后才会来看的养肥的小宝贝儿,赶紧把评论给鱼补上!每一章!鱼孤独到窒息呜呜呜呜
感谢在2020-05-0323:28:10~2020-05-0421:51: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咕咕咕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