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 83 章

“这院子可不小,两进两出,大小加起来二十四间房,住一大家子人都成。”林三娘与葛歌可以说是老相识了,葛歌既说要买房子,她自然是挑了好的带人来瞧:“这房子前两年才翻新过,那屋顶的瓦全换了新的,屋里头大件儿家具都齐全得很,你住进来前就找人来扫扫就成。”

葛歌跟在林三娘后头,绕过长长的回廊穿过草木扶疏的正院,俩人站在第二进院子正房门口,瞧着二进小小的院落,因无人居住疏于管理而有些落破的小院如今已积下一层到小腿肚高的积雪。

这房子的格局其实跟葛家在华新村的房子差不离,只是占地面积小了许多,院子也不比村里的疏阔大气,反倒是弄了些形状各异的湖石另有几个两人环抱大小的水缸摆在院子里,如今都被大雪覆盖上,瞧不出夏日的景致,只有几分破败萧条之意。

“这大缸是原主家弄来种些睡莲荷花,夏日里在屋里推开窗便能瞧见外头荷花簇簇,要有一阵风来,荷香满园,可是极好的景致。”林三娘见葛歌蹙着眉看向摆在院子里的几口大水缸,笑吟吟地解释道:“原主家是举人老爷,这不今年北边儿打到北宁了嘛,一是寻个安宁去处,二则是举人老爷也想去走些门路谋个一官半职的,才卖了这处房子要去国都定居。”

“原来如此。”葛歌颔首表示明白,对这处宅子十分满意:离景阳巷不远,出了这巷子不远外头就是热闹的街市,这处还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儿。

不过还是前前后后细细转了一圈,确定没有疏漏了,最后以一千七百两的价格定下这宅子来。

定下宅子,再便是葛歌要的另一处铺子。

对这处铺子的要求并没有像宅子那么高要求,只要是地方不算偏僻,车马能进的铺子即可。这样的铺子在云州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葛歌与林三娘都是行动派,两人只用了不到半日便将宅子铺子一并定了下来。铺子最后定的是景阳巷过去两条横巷的景宁巷,一处门面带后院四间可以当库房的房间,因景宁巷不比景阳巷往来人多,地段差些,要价也比景阳巷那处便宜些,只要了四百七十两便拿下这处铺子。

一手交钱一手换红契与大门钥匙,不过一日便办妥一切事宜,葛歌名下又多两处房产。

打云州府送回华新村的信已送到吴用手中,华新村那边儿一应也准备妥当,第二日一早,四辆自家的驴车另加五辆租来的骡车拉着沉甸甸的货,一路向南往云州城去,当日便将货物送到。

***

“哥儿,外头陈叔他们到了!”今日跟着葛歌到新铺子来打扫卫生的王小茹与明佳一人一边提着一大箩筐垃圾出去丢,回到时正好碰着才停稳驴车的葛家车夫陈叔等人,叫明佳帮着招呼人,王小茹则一路小跑到铺子里去找葛歌了:“哥儿!”

将湿帕子扔回木盆里,双手被冻得通红的葛歌应了声好,随意甩甩手上的水便跟着王小茹一起出来:“陈叔,你指挥大家伙卸货,都先搬进后头院子东边库房存着。”

“是。”站在门口的陈叔得令,开始带领众人将驴车骡车上过来的货一筐一筐往下搬。

那一长串的车队引得往来行人有好奇地就驻足观看,见那一筐筐都是黑乎乎的木炭,立时就有人过来问了:“掌柜的,你们这木炭咋卖啊?”

“青云炭二十文一斤,黑炭十文一斤。开业前三日买十斤送一斤。”站在一旁的葛歌见有客上门,浅笑着应道:“都是自家窑里烧出的好炭,青云炭烟小耐烧,也不重,一筐能叫一家子老小烧好些时日呢。”

时人尚不知何为石炭,皆用木炭,云州城冬日寒冷且漫长,木炭生意可以说是极好做的。这还是秋日里华新村砖窑烧制青砖时葛歌听烧砖的窑工随口提起一句,才萌生的这赚钱的新念头:卖炭。

那客人瞧了瞧,也不嫌脏就随手拿了块在手里瞧,见这黑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烧得也极好,还挺满意:“正好家里炭烧得差不多了,掌柜的给我来一筐。”

一筐黑炭十五斤,再加竹筐收两文钱,拢共是一百五十二文,葛家木炭铺开张第一笔生意便做成了。

九辆车拉来有近两千斤木炭,陈叔等人不住地卸货,前头葛歌也已卖出四五十斤木炭,可以说生意极好。

“陈叔您今日带着大家伙儿在后院通铺那儿歇一晚,明日一早再回去,看能不能再多找几辆骡车,后日多送些货来。”双手站满炭灰的葛歌与才搬完木炭也是一身黑的陈叔交代:“另外这竹筐怕是不够,你明日回去也跟吴伯提一提这事儿,你后日来再把丰收哥跟王好儿带来。”

如今寒冬腊月的,木炭卖得极快,村里人编竹筐的少,这大号的竹筐家里存货也不多了,她得提前叫人准备好才是。

至于张丰收与王好儿则是葛歌准备安排到木炭铺子来打理生意的两人,煤炭生意不同旁的,这每日都搬搬抬抬的都不是轻省活计,真得挑俩有把子力气的人来守着才是。

“成,主子放心,我明日回到就跟吴管家说。”陈叔认真记下葛歌的吩咐,连连点头。

交代完所有事宜,又接待了几个路过瞧见来买炭的客人,眼瞧着雪越下越大,天色渐暗,葛歌便叫陈叔等人关门收摊,自己则带着王小茹与明佳往景阳巷回,在文和巷子买的宅子还未叫人去收拾,如今她们且还在菌铺后院住着。

葛歌与王小茹共撑一伞走在前边儿,明佳撑着把伞隔了两步距离不疾不徐地跟在后头。

个子比王小茹高了大半个头的葛歌抖落伞面的雪花,停下脚步抬眼望了望阴沉得吓人的天,心绪有些沉重,云州都这般大雪,那北宁或者已被划入他国疆域的北疆五城,还有在南方的葛家茂跟崔永濂,又该是何种境况?

“这鬼天儿冷得很,哥儿你别老把手往外边儿放,这要生冻疮可有得难受的!”王小茹见葛歌冻得通红的手伸出伞外去接雪花,忙不迭将她的手拉回来帮她捂住,忍不住多絮叨几句:“葛叔走之前可跟我说了要好好照顾你,要把你手给冻坏了等葛叔回来我可交代不了。”

葛歌抽回自己被她捂得有些温热的手,笑着摇摇头应道:“我无事,只是怕这冷天儿在外的人日子不好过。”

“咱们也是这两年过冬没那么辛苦,这要是往年,那谁手上不是一个摞一个的冻疮?”王小茹吸了吸鼻子,也将手缩回袖子里,望着顶着大雪形色匆匆的行人感慨,她如今也可以说是比很多人日子都好过了。

后头的明佳也笑着接话:“谁说不是呢?去岁尤其冷,我与家里人在北疆冷得简直是耳朵都要掉了,不过我们老家有个土方子,治冻疮贼好,今晚抹了明儿一早起来准好,因着这土方子我们姐妹俩可是少受许多罪呢!”

“啥方子这么好使?”葛歌哦了一声,也是好奇。

明佳见主子感兴趣,忙不迭地将记忆中的土方子道来:“就拿山楂碾碎,汁子带着果肉泥儿来敷…”

山楂,倒也不难寻。葛歌听完明佳的话,若有所思地想着。

主仆三人在路口停了片刻,见天色已黑过半,也不再停留,加快脚步往景阳巷回。

***

连着下了几场大雪,大雪封路,华新村拉木炭来的车队过了两日也还没到。

张丰收与王好儿来之前,葛家木炭铺子的招牌已方方正正地挂上景宁巷的铺子,施粥的活计有李氏等八个妇人张罗,木炭铺子的活儿则由王小茹与明佳暂时顶着,葛歌则不知在外头忙些什么,连着几日都是早出晚归的。

又过了两日,已是十二月初七,华新村拉木炭的车队可算是赶到了云州城葛家木炭铺子。

不过短短数日,葛家木炭铺子在景宁巷前后几条街已算得上小有名气:这葛家的木炭,就算是黑炭,那也是又耐烧又少烟的,跟旁人家卖的少烟炭比都差不了太多,价钱还是黑炭的价钱,那自然是大受欢迎的。

至于青云炭,因着单价较高,销量虽比不上黑炭,不过那周边的富庶人家倒也喜欢用这个,烧出来的炭有股淡淡的木头清香却不熏人,还没烟,用在堂屋卧室都是极好的选择。

是以不过四五日,葛家木炭铺的存货已去了五分之四,送货的车队要再不来,兴许今日过后就真的没货卖了。

正在铺子里忙的王小茹听见外头动静,迎出来一看,正好瞧见张丰收等人跳下驴车,她咧着嘴笑呵呵地迎上去:“丰收哥你们可算是来了。”

“雪太大,路上就耽搁了些时候。”今日穿了身暗红厚实棉袄的张丰收也咧着嘴笑,哈出一口大大的热烟暖暖手,又与王小茹说到:“咋就你在?小里正不在啊?”

陈叔等人也不需要王小茹再嘱咐什么,熟门熟路地下货把木炭往铺子库房搬,王小茹则带着张丰收与王好儿往铺子里进:“哥儿说她有事儿,交代了说你跟好儿哥到了就先在铺子帮忙,今晚先回景阳巷菌子铺去住着,等这边儿收拾出来,往后你俩就住这儿。”

“成,我都听你们安排。”张丰收与王好儿都是第一回到这新铺子来,好奇地东张西望,见有客人上门,连忙站到一旁看王小茹招待客人,自己则在心里不住地记下两种炭的价格。

等再有下一波客人进来时,俩人便都能上手去帮着招呼客人了。

再说葛歌,独自一人才从云州城最大的杂货市场那边儿出来,办完事的她正准备往景宁巷去,却在半道上又碰着一个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