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黄皓便回到李世民身边。
“陛下,奴婢自吕太守那问到了那人。
那人是广都县主簿杨玩,因广都县乃蜀郡下辖,拱卫成都,其县令也有资格参加除夕宴。
今日其县令身体抱恙,未能出席,只令主簿杨玩、功曹常播代替县令前来。
只是吕太守方才只看到杨玩,却未寻到常播。”
“如是这般,那朕所想之事也就能连的上了。”
李世民看一眼陈忠,低声道:
“汝叫上吕太守,速去金银殿,让吕太守看看刺客是否就是常播。”
陈忠领命,正欲离开,李世民补充道:
“莫要让吕乂进密室,看过之后,倘若就是常播,那就令马齐停止审问,待宴会之后朕自去审问。
若那人并非常播,便令马齐严加审问,不论问到什么有用的信息,都及时着人来宴会之上禀报。”
陈忠再次领命而去。
陈忠刚走,宫中专职司晨的宦官正报“亥时已至”。
李世民闻报不禁惊醒,想到自己今日尚有大事未办。
“黄皓,朕有旨意,汝速令群臣听旨!”
黄皓正在陛下身边寻思刺客之事,忽闻陛下说话,不由一顿。
“陛下恕罪!奴婢正寻思方才之事,陛下之言奴婢却是未能听得真切。”
李世民无奈一笑,向黄皓勾勾手指。
黄皓会意,赶忙将耳朵凑到陛
“令诸公肃静,朕有旨意!”
黄皓猛地抽身,而后用手揉着被陛下震得“嗡嗡”直响的耳朵道:
“奴婢遵旨!”
言罢黄皓直起身子,攒足了一口气,高声道:
“陛下有旨!诸公肃静!”
堂下诸公闻言,瞬间安静下来,好多人正端着酒杯立在原地惊疑地看着陛下。
黄皓继续道:
“请诸公归位,待陛下旨意!”
经过黄皓提醒,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赶忙收回举着的酒杯,各自归了位。
李世民见众人皆已归位,正色道:
“诸公且先暂停欢饮,趁着如今距新春还有些时间,朕欲将来年计划告知各位。
待会朕所提想法,诸公皆可当堂讨论,而后各抒己见。”
李世民见堂下诸公皆有迟疑,继续说道:
“昨日早朝之时,朕已令诸公提出建议,并已经言明,今日宴会之上当将诸公建议之事拿上台面来议。
如今先帝托孤之臣皆已故去,朕没了相父、司徒辅助,正是独掌朝纲之初。
根据当前形势,朕之观察、设想,朕欲改变部分先帝、丞相所设制度。
恰好今日吾大汉朝内朝外重臣、蛮王等皆在。
不如诸公就随着朕,共同将来年之事,在此辞旧之时商定下来!”
诸公想起昨日廖化所提建议,皆以为陛下只是要鼓励敦促大家努力发展州郡,于是并没有过多异样表现。
李世民见诸公还以为自己只是走走流程客套一下,微微一笑。
“既然昨日大家皆赞成大力发展蜀中,那朕就接着大家的意思具体谈谈。
昔日先帝之时,吾蜀中在册之民20余万户,合计90余万人。
如今已过十数年,为何昨日孟光上报人数却和先帝时相差无几呢?
难道吾蜀中之民十数年来皆未结婚生子?又或者说汝等管理地方不利,令民不能安居,故而无繁衍生息之条件?”
堂下诸公闻言,瞬时一片哗然!
尤其益州、东州在蜀中安居已久之人,更是心中忐忑。
不论陛下要钱还是要粮,哪怕令各士族出人参军,大家皆可顺着陛下。
但如今陛下一连铺垫许久,选这么个时候,明确提出人口问题。
这大家可就不能单纯地顺着陛下了。
人口问题是各大士族的命脉之一,并且通过人口问题又能轻易引出士族之“逆鳞”,土地问题。
千百年来,形成的世家大族,其根基就在于兼并、掌握大量土地,而后收拢失去土地的农民,令其成为家中农奴。
日积月累之下,士族不论大小,皆掌握当地巨量土地,将大量人口归为私产。
但凡有人要打自己家族土地的主意,那士族定会想尽办法,或暗或明的与之对抗。
众人正思虑间,堂下一人起身道:
“陛下,臣有事奏!”
众人见有人冒头,赶忙都向那人看去。
原来是东州士族光禄勋裴俊。
益州诸公见是裴俊,心中稍定,好在不是吴懿、吴班之流。
裴俊与益州诸公关系还算融洽,如今陛下提出人口问题,对于东州诸公来说,也不算好事。
益州诸公大多面露得意之色,都以为裴俊这是一时按捺不住,要与陛下理论。
有裴俊出头,倒也省了益州诸公麻烦,况且前些日杜琼才卜卦说益州诸公需静观其变。
李世民见裴俊答话,笑着向裴俊点点头。
裴俊向陛下稽首道:
“陛下所言之事是否与昔日诸葛丞相北伐有关?
倘若这十年间,诸葛丞相只谨守汉中、永安两线,对外不连年征伐。
以诸葛丞相经天纬地之才,十年间专注与内,大力发展治理蜀中。
臣以为吾蜀中人口定然成倍增长。”
众人闻言,大多数人皆面露喜色,益州诸公甚至出声赞同裴俊之言。
李世民对此等局面,心里早就有了预期。
“哦?那依文杰之言,朕应当如何处置此事?”
“以臣之见,陛下可减轻蜀中赋税,令民休养生息。
加之如今四海无虞,经年累月,民安居,则人丁自然兴旺。”
“仅此而已?”
“回陛下,臣所言只是其一,也是最基本的。
倘若陛下有意与民生息,那臣所想其二便可执行。
如今吾蜀中各族皆依附吾大汉,各族人少,居住之地多为荒地。
陛下可令汉民进入各族所辖之地,或定居或轮流寄居,助其开垦荒地。
此举既能令蜀中税产更加充足,又可令各族所辖之地全面发展。
臣相信,如此一来,不出数年,便可见效。”
言罢,裴俊向陛下躬身一拜,便坐回席间。
李世民也不急着表态,只是笑问道:
“今日之事,诸公当如文杰一般,畅所欲言。
最后大家共同拿定主意,待来年朝会朕自会将讨论之事拟旨宣布。
关于人口问题,诸公可还有其他看法?”
益州诸公觉得裴俊之言已经十分到位了,既保住了士族利益,又顾及了陛下颜面。
于是益州诸公皆沉默不语,算是默认裴俊之言。
此时吴懿先是不解地看了裴俊一眼,而后起身道:
“陛下,臣有其他看法!”
堂下诸公闻言,皆再次惊异。
“想当初,陛下性情大变之时,往往是益州诸公在朝堂之上与陛下吵闹。
东州诸公几乎事事顺着陛下,怎的今日东州诸公却连续两人出来向陛下提出看法?”
益州诸公见此场面,更是满意,心想今日东州诸公莫不是酒醉吐真言?再也压制不住心中对陛下的不满?
李世民见吴懿又要出来说话,心中闪过一丝不悦。
以为吴懿等东州诸公为了士族利益,要食言转而反对自己。
“子远将军有何高见?”
“启禀陛下,臣以为,文杰所言差矣!”
吴懿刚起个头,堂下便哄乱起来。
“看来东州诸公意见并不统一啊。
不过吴懿如今乃陛下身边红人,又在东州士族中地位崇高。
此时站出来反对裴俊,倒也在情理之中。”
“难不成到最后还是得吾益州士族亲自下场与陛下争论此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自猜测吴懿心思,皆不知东州士族今日到底是何立场。
吴懿见众人不住地交头接耳,致使自己无法与陛下交流,不由眉头一紧。
李世民见吴懿几次欲开口说话,却都被堂下诸公讨论声压了回去。
又十分想知道吴懿是何立场,心中一急便拍案而起道:
“放肆!汝等怎的这般嘴碎?正值朝臣奉旨发言之时,堂下为何如此吵闹?”
堂下诸公被陛下这一声大喝,吓了一跳。
见陛下模样,大家不由想起了几个月前刚转了性子的陛下。
那时陛下便是这般君临天下之状,先救魏延、后囚禁杨仪、再砍李汉南……
“臣等知罪!望陛下息怒!”
李世民强压怒意,沉声道:
“再有无故喧扰者,逐出大殿,杖20!
吴懿,将心中所想继续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