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讽正中下怀,连忙点头答应,生怕孙策改了主意。至于孙策那句暗讽,他只能当作没听见。
两人并肩入营,在帐中入座,杨仪奉上茶水。蔡讽盯着杨仪看了片刻,心里咯噔一下。“你是……杨家二小子杨仪?”
杨仪躬身施礼,不卑不亢。“蔡公记性真好,小子就是杨仪。蒙将军不弃,得以随侍将军左右。”
蔡讽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他知道随侍左右看起来只是一个侍从,却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黄月英、庞统当初都是孙策身边的侍从,现在一个是名闻天下的大匠,一个是坐镇青州的军谋祭酒。杨仪什么时候成了孙策的侍从,杨介怎么能这么干?前两天还说得好好的要一起与孙策谈条件,一转身就把杨仪送到孙策身边。
蔡讽心中暗骂,脸上却不敢有任何不悦的表示,还得连连点头,一脸欣慰。“小子,这是你的机缘,努力,莫辜负了将军的一片心意,莫辜负襄阳父老的殷切希望。”
“多谢蔡公。”杨仪再次拜谢,退了下去。
孙策举起茶杯,客气地向蔡讽祝寿。蔡讽受宠若惊,举杯还礼,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闲话,渐渐谈到了正事。蔡讽最关心的还是孙策要在襄阳书院建书坊的事,这可关系到一大笔钱。孙策丝毫没有掩饰的意思,坦然承认。建书坊就是为了方便书籍传播,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现在的书价太高,离他的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他非常不理解。
“蔡公,吴郡印书坊的筹建我是非常清楚的,就连印书技术都是我提供的,在平舆,我也建了一座印书坊,一页书的制版成本不过百十钱,为什么到了襄阳就高至百倍?”
蔡讽很惊讶。“印书技术是将军提供的?”
孙策扬眉,反问道:“蔡公以为是哪儿来的?”
蔡讽半晌没说话。他一直以为这技术是黄月英的发明,没想到却是孙策提供的。既然这技术原本就是孙策的,孙策现在愿意公布,他也无话可说。
“这个……工坊的事,我不太清楚,年事已久,具体的事不大过问了。回去我查一看看,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多谢蔡公支持。”孙策再次端起茶杯向蔡讽致意,蔡讽呷了一口茶,茶有些苦,蔡讽含在口中,久久无法下咽。几千万的利润从手里滑走了,这一刀割得他鲜血淋漓啊。孙策放下茶杯,接着说道:“蔡公,据我所知,这几年印书坊最大的生意就是印制公文吧?”
蔡讽连忙咽下茶水,点头承认。荆州七郡,一百余县,数千乡亭,有了这印书坊后,公文一印数千份,可以直接张贴到亭,有些重要的文书甚至可以直接贴到里门,无须派人抄写,保证普通百姓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公文。这是蔡家印书坊的主要业务,占据五成以上,每个月少则一两份,多则十余份。
“印版费用这么高,是不是有人从中贪腐?”
孙策声音不大,却字字惊心,听得蔡讽心惊肉跳,面色青红变幻,原本已经放下大半的心又提了起来。他以为孙策请他入帐,态度又这么好,只要他承认印书坊的损失,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曾想孙策并没有这个意思,他还要追查印版价格虚高的事。
“将军,此事经手多人,要说人人都是君子,一点问题也没有,恐怕将军也不会信,不过具体情况我的确不太清楚,容我回去彻查,再给将军一个答复。”
“好,这件事不仅要查,而且要查到底。我已经召杜畿前来负责此事,襄阳蔡氏是荆州首富,牵涉到蔡氏的事必然不少,到时候还要请蔡公配合。”
蔡讽手一抖,手中的茶杯被碰翻,茶水洒了一案,腹前衣襟湿了一大片,就像失禁了一般。他手忙脚乱的用袖子去擦,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杨仪听到声音,连忙赶了过来,收去案上的茶杯,抹去茶水。他能体谅蔡讽的紧张不安,得知孙策要调杜畿来负责此事时,他也非常紧张。
荆州刺史杜畿杜伯侯,因为严于执法,铁面无私,又杀伐果断,荆州豪强没有不怕他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杜白虎,白言其清廉,难以利诱,虎言其威猛,难以威逼。孙策赶走孙辅,调杜畿来襄阳,这是要对襄阳世家大动干戈的征兆,而蔡家首当其冲,难逃一劫,蔡讽不紧张才怪。
孙策慢慢地呷着茶,将蔡讽的慌乱看在眼里。他可以看在黄承彦父女的面子上,不让蔡讽难堪,但该处理的还得处理。蔡讽贪得无厌,又不知进退,为了自己的私利,全然不顾他的全盘规划,居然还敢煽动襄阳世家来和他谈条件,这样的人不狠狠打击一下,以后襄阳世家又怎么可能俯首听命。
清查印书坊的公款只是第一步,他要借这个机会在襄阳深挖。四年前是用武力清洗了一部分人,四年过去了,襄阳世家又蠢蠢欲动,他不得不再来一次。只不过这次不需要用武力了,他有更多的手段可用。
杨仪端来新茶,蔡讽捧起茶杯,连喝了两口,勉强控制住了情绪,但脸色还是很难看,心跳也有些紊乱。孙辅走了,杜畿来了,对蔡家来说,这简直是一夜之间由春季跳到秋季,由夏季跳到冬季。蔡家的好日子到头了,刚做了没几年的荆州首富很快就要被打回原形,甚至连襄阳首富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孙策昨天去拜访庞德公,今天杨仪又出现在孙策身边,正如当年庞统出现在孙策身边,孙策扶持庞家、杨家的心思已经一清二楚,蔡家被他抛弃了。
事情怎么会走到这一步?蔡讽百思不得其解,脑子里一片模糊。
见蔡讽脸色通红,孙策皱了皱眉。蔡讽不会血压太高吧?像他这种生活优渥的老头最容易三高了,别引发脑溢血,死在自己帐篷里,那可没意思了。他咳嗽一声,举起杯,笑道:“蔡公,看你脸色这么差,是不是还没康复?要不我派人送你回去休息吧?反正我在襄阳还要住几天,等你身体好些,我再去蔡洲拜访,当面请教,如何?”
听说孙策要去蔡洲拜访,蔡讽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有了这句话,孙策应该不会赶尽杀绝,多少要给蔡家留点面子。他连连点头,起身告辞。他也不愿意再和孙策说下去,谁知道孙策又扔出一个什么杀器。
孙策亲自将蔡讽送到营外,笑容满面,态度和蔼,一副和蔡讽谈得很投机的神情。蔡讽虽然心乱如麻,毕竟也是一家之主,知道这时候不能露怯,强颜欢笑,和孙策拱手作别。聚在营外的襄阳世家见了,也都不由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只有几个人看到蔡讽神情不太自然,又看到孙策身后的杨仪,心中不免惴惴。
昨晚去拜访庞德公,现在又把杨仪带在身边,蔡讽主动来访,却只谈了一会儿就出来了,这形势显然不妙啊。不管孙策如何对待蔡家,庞家、杨家要崛起却是毋庸置疑的事。留给他们的机会不多了,庞统后天就要大婚,现在赶去送礼还来得及。
蔡讽辞别了孙策,来到津口,一群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询问蔡讽与孙策见面的情况。蔡讽脑子里全是如何应对杜畿的清查,哪里有心情说这些,心不正焉地说了两句,吩咐蔡吉留下,无论如何也要等到黄承彦,自己上了船,匆匆起锚,直奔蔡洲而去。其他人见了,心知肚明,有的留下,求见孙策,有的则上船离开,再去想其他的办法,跟着蔡讽回蔡洲的人屈指可数。
……
蔡珏与蔡琰说得很投机。
蔡珏原本对蔡琰父女颇有些敌意,可是看了蔡琰所著的《士论》,得知如今的士林已经不是儒士的天下,医匠、工匠、武人都可以称为士,不仅如此,女人也可以称为士,尊称女士,这是孙策的创举,而蔡琰正是为孙策歌之鼓之的文胆,她自然不能再怼。再加上蔡琰一口一个姊姊叫得亲热,又说起当初黄月英在宛城时两人的交情,蔡珏就算心里有些疙瘩也不好意思再摆在脸上。
说了大半个时辰,蔡琰留蔡珏在书院用餐,蔡珏却挂念着蔡讽,婉拒了蔡琰的邀请,起身出了书院。刚下了鱼头坡地,出了小树林,就看到了黄承彦在路边树荫里坐着,路边停着一辆马车。蔡珏立刻明白了原委,心中不快,走到黄承彦面前。
“我阿翁来了?”
“嗯。”黄承彦点点头。“不过又走了。”
“时间这么短,谈得很顺利?这可不像他。”
“谈得不顺利。”黄承彦站了起来,陪着蔡珏上了车,缓缓向大营驶去。关上车门,拉开车窗,黄承彦看着外面三三两两的行人。“蔡祭酒告诉你孙将军今天演讲的内容了吗?要不要我给你讲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