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不用急

孙策倚着新装了琉璃的窗户,看着湖岸若有若无的嫩绿,一时出神。清风徐来,吹面不寒,湖面上波光粼粼,几只小船正在湖中飘荡,顺风传来隐约缥缈的歌声。当值的陆议静静地站在一旁,不动如松。过了年,他十三岁,身体窜了一大截,已经有些少年模样。正月里回吴郡探亲,陆康为他行了冠礼,取字伯言,对他期许甚高。

脚步声响起,轻快而急促,孙策收回目光,看向楼梯口。诸葛亮为人严谨,他很少会走得这么急促,甚至有些慌乱。看来是出了大事,只是不知道是青州战场还是颍川战场。

两个战场都很紧张,沈友等人初次上阵,黄忠以寡敌众,而且他们的对手都不是普通人,一个是后来被称作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一个是河北第一名将麹义。

诸葛亮快步来到孙策面前,气息有些急。“将军。”

孙策抬起眼皮,瞅了他一眼。“什么事?”

“青州战报。”诸葛亮说着,将战报递了过来。战报内容很多,厚厚的一叠,上面有一枚纸,写了摘要,是诸葛亮的字迹。诸葛亮的书法很好,和他人一样,工整简洁,没什么花哨,却让人看了很舒服。孙策捻了捻手指,接了过来,先拿起摘要。

不知不觉的,他的心跳有些快。安排沈友出征这件事是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争夺青州,更有平衡派系的计划。荆州系、豫州系的实力已经很可观,如果不把扬州系尽快扶植起来,江东子弟兵的士气会受影响,他的根基不稳。

可是沈友没有作战经验,他麾下的将领凌操、张允等人也一样,袁熙不过是中才,颜良却是一名悍将,沈友等人能不能击败他,其实很多人是有疑问的,包括孙策自己在内。虽说从装备、训练来看,江东军都有明显的优势,但两军交战,将领的经验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战报来了,结果是不是如他预期,他心里没数。如果沈友惨败,对扬州系无疑是一个重创,对他的战略布局也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孙策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摘要。

摘要很简单:沈友率部击退颜良,救出田楷,斩首两千余,张允阵亡,所部损失近半。

“张允阵亡了?”孙策眉头紧皱。

“张校尉与颜良正面作战,拖住了颜良,为沈将军击退颜良创造了机会。”

孙策没吭声,做了两个吐纳,让自己恢复平静。将军难免阵上死,张允阵亡虽然可惜,但沈友毕竟打赢了,不仅稳住了青州,还证明了这些江东军可用。初次上阵,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相信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他将军报打开,仔细阅读。军报是庞统写的,配了详细的作战地图。孙策将地图铺在一旁,一边看军报一边对照地图,分析其中的得失。这份军报将来要成为讲武堂的教材,庞统是按编教材的体例写的,从地理到战前形势,从双方优劣到战前分析,一一写来,全面而周密,又极有条理。

孙策看完,放下战报,闭目沉思了片刻。“孔明,听说颜良也是琅琊人,你怎么看你这个乡党?”

“武功高,胆子大,直觉好,反应快,方面之将,不过不是沈将军的对手。”

“为何?”

“武功高,胆子大,直觉好,反应快。”诸葛亮露出一丝微笑。“但是不够谨慎,战前信息收集不够,临阵又不够果决,不敢破釜沉舟,一决胜负。”他顿了顿,又道:“我想,他应该是舍不得自己的部曲。”

孙策笑了,微微颌首。“如果你是颜良,你会怎么做?”

诸葛亮抬起手,用尾指挠了挠鬓角。“上策是固守复甑山,下策是孤注一掷,强攻沈将军部。”

孙策很惊讶地看了诸葛亮一眼。固守复甑山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很稳妥的战法,符合诸葛亮求稳的性格。可是孤注一掷,置两翼的凌操和张允于不顾,强攻实力最强的沈友部,这可不像诸葛亮的做派。难道是跟着自己,他的性格也有所变化?

“我觉得颜良所用是中策,不如你的上策,却比你的下策要好一些。不过你有一点说得对,他战前信息收集不够,对沈友部的实力估计不足。可是这不是他的责任,他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以方面之将的标准要求他,他纵使谈不上优秀,也是中上,做沈友的砺石足够了。”

诸葛亮没有再说什么,点点头。颜良虽然最后被沈友击败,但他面对两倍于己的优势兵力,阵斩张允,又取得几乎相当的伤亡,不能算败。庞统只是说击退颜良,没有说击败颜良,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当然,这也是颜良最接近胜利的一个机会。这次他没能战胜沈友,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了。沈友会越来越强,而颜良受袁熙节制,没有太多的成长空间,他的出身也无法让袁熙、逢纪对他言听计从。双方身份地位不同,势不均,自然没有力敌可言。

“颍川可有消息来?”

“暂时还没有,不过应该快了。按照时日计算,麹义、荀衍很快就会赶到阳翟,黄将军应该不会让他们和黄琬会师。”

孙策笑而不语。诸葛亮看在眼里,知道孙策有不同意见,张了张嘴,想问,却又咽了回去。孙策见状,转身对陆议说道:“伯言,你觉得呢?”

陆议微微欠身。“我不太清楚黄将军的战法,不敢臆测。不过黄琬和麹义会师也没什么不好。黄琬所领是洛阳屯田兵,原本是朱公旧部,麹义所领却是冀州兵,他们之间很难有默契,反倒是有发生冲突的可能。麹义缺粮,又因荀衍阻止,不能就地征集,他与黄琬会师,自然是想得到洛阳的粮食支援,可洛阳存粮有限,怕是不能满足麹义的要求。时间久了,冲突在所难免。”

诸葛亮眼神微闪,看了陆议一眼,点头表示赞同。“伯言说得有理,的确有这个可能。这么说,黄将军应该会固守鲁阳,以静制动。再过几天就热了,麹义所领冀州未必适应中原的气候,时间拖得久了,水土不服也是有可能的。”

“没错,兵贵胜,不贵久。袁绍千里而来,利在速胜。我军就地而守,利在持久。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陆议难得多说了几句。“就像袁绍年过半百,将军却刚刚弱冠,差距三十年,我们不用急,着急的应该是袁绍,守得云开,自然月明。”

看着两个天才少年,孙策很欣慰。说得好啊,时间在我这一边。三十年之后,我有这么多天才可用,袁绍呢?他坟头的树都快能做大梁了吧。我着什么急呢,慢慢耗,也能耗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