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我要清君侧

不知道是身体底子好还是因为军中护士的护理水平高,马日磾恢复得比预期的要好,撞出来的瘀青还没有完全消退,精神却好了很多。他派人通知孙策,可以传诏了。

孙策很快就赶来了,一进中庭门就提起衣摆,大步流星地来到马日磾面前,躬身一拜。“马公安好,早就听伯喈先生提起你们在东观著书的事,今天总算见到你了。”

听到老友蔡邕的名字,马日磾心情大好。他和蔡邕通过信,知道蔡邕现在过得自在,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矢志在余生之年过成一部史书。著史不是易事,当初他们在东观编著《东观汉纪》时,有朝廷的支持,花了那么多的心血都没能完工,蔡邕被流放朔方后就基本停滞了。现在蔡邕在孙策的全力支持下重启这项大业,将来能名垂青史,马日磾等人心里既欣慰又羡慕。

“蔡伯喈能完成平生夙愿,将军有功。”

“哈哈,马公过奖了。”孙策连连摆手。“我们父子都是武夫,写不了文章,但是我们可以为你们保驾护航,不让人来打扰你们,也算是略尽绵薄之力。功劳不敢当,身为武者,上佐明君,为国之爪牙,下佑万民,为国之藩篱,这是我们的天职,要不然国家花费那么多钱粮养兵又为了什么呢。”

“说得好,说得好。”马日磾抚着胡须,略加品味,忍不住赞了一声,重新打量着面前的少年。他身为文士,又刚刚经过董卓之乱,对武人的确谈不上什么好感,总觉得他们就是祸乱之源,听了孙策这句话,感慨不已。如果武人都有孙策这样的觉悟,天下何至于此?“怪不得蔡伯喈与将军一见便不肯再回长安,我现在算是明白了。”

孙策笑道:“马公如果不想回长安,我也欢迎啊。有马公相助,伯喈先生著史会更加顺利。”

马日磾笑了起来。孙策比孙坚会说话,这几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即使知道自己不能留下,心里也暖洋洋的,颇有些心动,双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也在这几句话中不知不觉的化解。怪不得他能在短短几年内割据三州,逼得袁绍提前与他决战。这年轻人不简单啊。马日磾又看看陪孙策来的马超,明白了马超的那些改变源自何处。在孙策身边,马超受益匪浅。

马日磾的态度也变得随和起来,不像是传诏的大臣,倒像是长者对自家子弟说话。“将军,我这次来,有一个消息带给你,与蔡伯喈修史相关的。”

孙策眼珠一转,心中一动,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马公是有福之人,想必是好消息。”

马日磾被逗得心花怒放,脸上的皱纹都浅了些。“将军还记得你和赵子柔(赵温)说过的事吗?”

孙策连连点头。“记得,记得。赵公起程的时候,我还特地跟他说了这事,请他在陛下面前美言,尽力促在此事。怎么,陛下准了?”

马日磾点点头。“你运粮入关,缓解关中灾情,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又接收了关中数十万灾民。”马日磾说着,下意识地看了孙策一眼。关中大旱,百姓外逃,有大半去了南阳,朝廷因此大伤元气。可是孙策却一脸平静,一副都是我应该做的模样,一点也看不出挖了朝廷墙角的得意。马日磾都搞不清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孙策想得太坏了。“陛下非常满意,说你是为国之栋梁,所提要求虽有逾礼之嫌,却是一片至诚。当此国家危急之际,存亡之秋,连陛下都要迁都关中以避天灾人祸,那些秘书暂放在襄阳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陛下圣明。”

马日磾趁热打铁,一边命人取出诏书,准备传诏,一边说道:“孙将军,陛下对你们父子很是看赏识,认为你们是大汉中兴的倚仗。你可不要辜负陛下的信任。”

“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孙策慨然道,握了握拳头,义愤填膺。“不瞒马公说,若不是位卑言轻,袁绍又纠缠不已,我早就请求入朝清君侧了。”

“清……清君侧?”马日磾面色一僵,手一抖,诏书差点落在地上。“这话……从何说起?”

“久闻陛下少年英俊,乃是难得的明君,只是被奸臣所误,身不由己,我虽不才,自诩小有武勇,愿率精锐三千,入朝为陛下剪除那些奸臣,重振朝纲。”

马日磾张口结舌,脸色变了几变,半晌才回过神来。“不知将军说的奸臣指的是谁?”

“远的不说,这太尉黄琬就是一个。他身为朝廷任命的太尉,却兴兵三万,先击家父于中牟,再助袁绍攻颍川。袁绍是谁?那可是矫诏逆臣,不臣之心路人皆知,黄琬这时候不助我父子攻袁绍,反而助袁绍攻我父子,岂不是为虎作伥?此人号称名士,做的事却是猪狗不如,将来必不得好死。”

看着孙策咬牙切齿的模样,马日磾激零零打了个寒战,有点为黄琬担心起来。

孙策佯作未见,又笑道:“马公,这借朝廷秘书的事,可在诏书里?”

马日磾回过神来,连忙摇头。“这件事尚未定论,怎么能写进诏书。朝廷秘书乃是国之根本,不是普通物件,为保万全,还有很多细节与将军磋商,请将军体谅。不过陛下已有此意,想来只是迟早的事。”

孙策哦了一声,有些失望。“那……朝廷对我举报袁绍矫诏的事,可有定论?”

“这……也没有。”

孙策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抚掌而叹。“马公,你看,证据确凿,却迟迟不能裁决,这分明是有奸臣从中作祟啊。要不然的话,去年冬天,袁绍的首级就挂在长安城头了。唉,主忧臣辱,陛下受苦,为奸臣所困,不能自主,是我等做臣子的耻辱。待我击败袁绍,一定亲自去长安,看看是什么样的奸臣敢蒙蔽陛下,不诛他九族,难解心头之恨。”

马日磾尴尬不已,没法接孙策的话题,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孙将军,虽无秘书,亦无对矫诏案的判决,不过还有些好事值得为将军贺,将军还是先接诏吧。”

孙策哈哈一笑。“马公说得有理,接诏,接诏。”他顿了顿,又道:“马公,这封诏书……是陛下之意吧?这要是托陛下之臣的乱命,或者虽出自陛下,却是不得已的违心之言,我可不接。”

马日磾很无语,却不敢怠慢,仔细想了想,觉得应该没什么会让孙策联想到奸臣的,这才点点头。“这是自然,诏书中全是陛下之意,并非受人左右,将军可放心接诏。”

“那就好,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