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国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90公顷,其中有3/4的水域面积。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可概括为三大区域: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朝房重重、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帝后生前在这里起居生活。游览区融山水、建筑、花木为一体,是当时统治者的游憩之处。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金碧高耸;昆明湖水阔天空,旖旎动人。浩渺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十七孔桥宛若飞虹,跨向绿水之中。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六桥婀娜、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涛阵阵,买卖宫市、酒旗临风;宫阙巍峨、山水辉映,更以西山、玉泉群峰为借景。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清代乾隆皇帝于公元1750年为母祝寿而建造的,改瓮山名万寿山,西湖名昆明湖。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建成了清漪园这座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

1840年鸦片战争后,日趋腐败而且落后的清王朝无力抵御世界列强,一步步将中国推向没落的境地。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北京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乃至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的宫殿。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清漪园至此终被焚毁。

颐和园的重新兴建主要在慈禧太后大权独揽时期。她意欲修复烧毁的园林以做享乐之处,于1886年挪用海军经费大力修复清漪园。1888年,慈禧太后假托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宣称为太后“颐养冲和”而修复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沙俄侵略军抢先进入颐和园,大肆劫掠,把珍宝悉数运往旅顺,之后又在园中大肆破坏。此后,英国军队和意大利军队也进入颐和园,并盘踞该园近1年的时间。次年,从西安逃难回京的慈禧太后,又拨巨款重修颐和园,但是因为国库匮乏而只修了前山的部分地带。

辛亥革命后,作为优待皇室的条件,颐和园依然归清王室所有。1924年溥仪离开北京,颐和园被辟为公园。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对颐和园加以修整,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