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旧时对书房中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笔,又称“毛锥子”、“龙须友”、“毛颖君”等,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工具。

中国毛笔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古今注》记载,笔是由秦代人蒙恬发明的。其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毛笔的雏形。从殷墟陶纹残片以及甲骨文上的朱色、墨色字迹推断,当时已经开始把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了。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古墓出土了笔套配备完整的战国时代的毛笔,这说明毛笔在当时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笔的称呼当时不尽相同:秦国称“笔”,吴国称“不律”,楚国称“聿”,燕国称“弗”。秦统一全国之后,“笔”的名称也就确定下来。蒙恬所做的工作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毛笔的长处,经过进一步加工,使它更加完善。毛笔也在此后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制作工艺愈加精良,品种也逐渐繁多。据说东晋时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曾经写过“求笔帖”,向当时制作毛笔的名家求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概括地说,大致可以分为“柔毫”、“硬毫”和“兼毫”三种。柔毫选取羊毛为主要制作原料,故又称“羊毫”。羊毫柔软而无弹性,柔韧圆润,写出的字丰满而有变化,画出的花和叶,饱满而有风韵。硬毫主要选用野兔毛和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作而成,习惯上也称为狼毫、鼠毫。它比较容易上手且富有弹性,落笔锋芒较为外露,笔墨干湿分明,写出的字干脆利落,分外精神,还比较适宜作山水画。兼毫采用羊毛和其他兽毛制作而成,柔而健,具有软硬适中的特点,是介于柔毫与硬毫之间的中性笔。用途也比较广泛,书法与绘画中运用都非常得当,但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所以不适宜初学者选用。

毛笔中的上品要数发源于我国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的湖笔和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泾县的宣笔。湖笔因产地原属湖州府而得名,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元代时,有一位名叫冯应科的笔工,他所制作的笔,与赵孟瞓的字、钱舜举的画,同被人们誉为“湖州三绝”。宣笔的历史也很久远,当代书法家林散之曾这样称赞说:“人人都爱湖州笔,岂料泾城笔亦佳;秋水入池花入座,斜笺小草兴无加;新制几枝初试手,尖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家。”

墨是书法绘画的用品,可分为三类,即“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松烟墨是采用松木烧烟,然后再加入胶和香料制作而成,墨色深重,但是缺乏光泽;油烟墨是采用桐油或菜油烧烟为主要原料,再掺入胶和香料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油松墨是由松烟和油烟混合而成。作画时大多用的是油烟墨,书法时油烟墨与油松墨皆可,因为它们不仅墨色黑、有光泽,而且质地较为细腻。辨别墨的品质优劣,首先要看质地是否细腻;次看墨色,尤以黝黑而发紫光者为上;再看所含胶质轻重,以不涩笔、不泥砚为其标准;最后听研磨或者叩击听研磨或者叩击的声音,以其清脆细腻为准则。

墨在我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述古书法纂》记载,早在周代周宣王时已经有正式的墨了。到了东汉时期还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而且宫中也设置了掌管纸、墨、笔和封泥的官员。三国时代,长安韦诞(仲将)以善于制墨而著称,被人们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到了唐代,制墨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选料上更加精益求精,在造型上也更加讲究,出现了“剑脊龙纹圆饼”、“双脊鲤鱼”、“乌玉块”等。南唐时奚超、奚廷圭父子被李后主(李煜)册封为墨官,并赐给他们“国姓”李氏。从此之后,“李墨”便驰名于天下。宋代宣和年间,李墨的产地歙州改名为徽州,“李墨”之名也就随之更名为“徽墨”。

宣纸

中国书画所用的纸以宣纸为主。宣纸的品类繁多,按性能用途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生宣吸水性能较强,适合写意花卉、写意山水和书法创作。把生宣经过上明矾、骨胶、洒金、洒云母、涂色等处理,改变其性能,它就成了熟宣。熟宣吸水性弱,适合画工笔山水和工笔花鸟。半生熟宣也是由生宣刷以薄粥汤,并调入大量清水后生成,吸水性能适中,适合兼工带写的画法,也可用于书法。按照原料来分,宣纸还可分为皮料、绵料、黄料;按照尺幅规格划分,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一丈及丈二等,还有狭长达数丈的手卷,短的称为横披,一尺左右的称为册页,扇面装裱成册页后叫作扇册。

宣纸的产生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是生产宣纸的极盛时期,以出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为最佳。

砚,俗称砚台、砚池等。好的砚石以石质坚润细腻为上,如此磨出的墨才能浓且润。在砚的众多品类中,以产于广东肇庆端溪的端砚为最佳,能“下墨”,也能“发墨”。所谓能“下墨”,指的是砚质不滑且出墨快,磨出的墨汁均匀细腻、无杂质;所谓能“发墨”,指的是砚质不粗糙,墨于砚台中随笔旋转而不损毫。除端砚外,安徽歙县出产的歙砚,以及山东出产的鲁砚和甘肃出产的洮砚都较为著名。

砚的原型为西安半坡原始公社遗址出土的石砚磨器。到了汉代,砚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有石砚、陶砚和漆砚,造型也极为生动。唐代的砚,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歙砚和端砚,研究砚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如《砚史》《砚谱》《砚录》《砚林拾遗》等。

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中的四种文具,它们在中国的书画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独特功能又彼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古时文人墨客挥毫创作的必备工具。

(孙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