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从武王到昭王

【1、信任】

张仪上次对齐王玩的那个把戏纯属障眼法,与实际丝毫无关。无论齐国攻与不攻魏国,秦国都一样可以出三川,临二周。张仪虽然离开了秦国,但秦武王还是将按张仪方案一板一眼地付诸实行。樗里疾、甘茂分割了张仪的职位,分别为左右相国。

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正式执行“车通三川,窥周室”的既定政策。在通三川,窥周室的道路上耸立着韩国的一座坚城——宜阳,因此秦国要想实现战略目的,就必须攻克宜阳。宜阳是秦国东进道路上的一颗绊脚石,也是韩国阻挡秦国的一道重要的屏障,韩国对宜阳非常重视,城池非常坚固,并配重兵防守。宜阳是秦国的必攻之地,是韩国的必守之地,因而只能是以一场硬碰硬的攻防战来决出胜负,除此之外,一切纵横捭阖都帮不上大忙。

秦武王派甘茂和向寿率领秦军进攻宜阳。这个啃硬骨头的任务让甘茂很是头痛。头痛来自两方面,一是宜阳难攻,耗时废力,挫折不可避免;比这更头痛的是君王的信任。在秦国内部对是否应该进攻韩国仍存有争议,以樗里疾、公孙郝为首的一方反对进攻韩国,一旦战争受挫,这些人的意见就会抬头,到时秦武王能否再坚持攻韩将是个问题。如果秦武王思想松懈,甘茂和向寿前无战功,后有非议,仕途基本算完,好一好脑袋都有可能搬家。

为此,甘茂准备给秦武王打一剂预防针。甘茂的副手向寿和秦武王沾亲带故,由于这层关系,甘茂诱使向寿向秦武王说出了自己不便说的话,“大王还是不要攻打韩国啦”。秦武王一听就急了,这是怎么回事?通三川,窥周室可是寡人的平生心愿,怎么可以说不打就不打呢!秦武王连忙跑到息壤向甘茂了解情况。

甘茂汇报道:“宜阳是韩国的边防重镇。大王长驱千里,远道伐韩,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鲁国有个与曾参(曾参,孔子弟子,以孝闻名,和吴起曾有过往)同名的人杀了人,别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一开始他的母亲不相信,照旧织补。后来连续三个人向曾母报告同一件事情,曾母也不由得相信,由于害怕被连累,扔下机杼(织补的必备工具),翻墙就跑。为臣不如曾参品德高尚,而大王对我的信任也比不上曾母对曾参的信任,大王身边怀疑臣的人又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像曾母丢弃机杼一样将我丢弃。想当初,魏文候命乐羊进攻中山国,连续攻了三年才攻灭。回来之后乐羊向文候请功,魏文候送给乐羊一筐针对他的检举信。乐羊非常受感动,跪倒叩拜‘这哪里是我的功劳啊,全仗主公支持得力’。我只是个外籍大臣,一旦樗里疾、公孙郝这些本土大臣说为臣的坏话,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

秦武王道:“绝不会听他们的,不信咱俩可以立个字据。”于是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签订信任盟约。甘茂和向寿这才领兵向宜阳攻去。大战没有开打之前,相关国家的外交工作在紧张的进行。

张仪在世的时候本计划把汉中郡分一半给很受伤的楚国,与楚国结盟,但楚怀王不识抬举,结果又被戏耍一番,连楚一事遂告停顿。在这个关头,秦国大臣冯章旧事重提,他向秦武王进言道:“如果攻不下宜阳,韩国、楚国趁着我们疲惫,联合起来打防守反击,我们可就惨啦!大王不如再次答应把汉中地还给楚国。楚国贪于利益,就不会管韩国死活,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收拾韩国了。”秦武王派冯章出使楚国向楚怀王传达这个意思。

在这之前,齐宣王也曾写信拉拢楚怀王。冯章的到来又让楚怀王犯愁了。连齐还是合秦?这是个问题。最后楚怀王决定谁也不跟,派景翠率领一支军队北上,名曰救韩,实则相机捡便宜。收获还真不错,秦国送了地,韩国送了钱,周国道了谢。

甘茂的估计一点不错,宜阳比想象的还难攻打。秦军钝兵城下已经五个多月,伤亡极大,天气也由秋转冬,士兵作战非常艰苦。樗里疾、公孙郝果然跳出来反对当时攻韩的决议,当然也没少在秦武王面前说甘茂的坏话。秦武王想敲退堂鼓,但甘茂提醒秦武王不要忘记息壤盟书,秦武王幡然省悟,再次征召军队,收集粮草送往前线。楚国景翠见秦国受挫,开始有所行动。秦武王非常担心韩楚联合,甘茂分析道:“韩国楚国必不会齐心协力共同御秦。楚国名义上救韩,但并不想替韩国抵抗秦军。韩国也担心楚国趁机侵夺。他们两国表面上联合,实际上相互提防,大王不必在意。”秦武王情绪稍安。

不久之后前线的秦军得到了补充,随之又发动一轮轮的攻击波,但是宜阳实在是太难攻了,方圆八里的大城,城墙是加宽加厚的,里面有10多万精锐的韩军驻防。秦军打得非常疲惫,最后打到连敲三次冲锋鼓都没有人冲锋,士兵们都躺在地上喘气。甘茂杀红了眼,宜阳之战关系到他一生的成败,为此付出所有身外之物也在所不惜,于是吩咐手下拿出所有的私家财产用作公赏。秦军鼓起最后一口勇气向宜阳展开了拼死攻击。

城破。巷战过程中,韩军被斩首六万。宜阳之战艰苦地划上了句号。时间是公元前307年春。

【2、举鼎】

宜阳被拔,引起了宜阳周边国家的恐慌。韩国宣布投降,周天子也诚惶诚恐地向秦国敞开了大门。秦武王见平生夙愿就要实现,便兴冲冲地赶往周国首都洛阳去观看梦寐以求的周鼎。九鼎的含义非同小可,在天象征九天,在地象征九州,在人象征着周朝君权神授的统治,悠久的历史使九鼎披上了一层神圣的文化外纱。在时人的心目中“九鼎在,周朝在,九鼎亡,周朝亡”。这种文化心理为所有人共享,以至于各大国的统治者认为只有拥有了九鼎,才能心安理得地统治天下。春秋时期楚成王曾以询问九鼎重量的方式挑战周朝权威的象征。

周天子的权威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没有人认为周朝已经彻底灭亡,因为九鼎还继续掌握在周天子的手中。现在九鼎的旧主人只好将他们暴露在新的征服者面前,任予任夺。

秦武王带着一帮平时一起练武的哥们驱车前往洛阳。这帮人以胜利者的姿态欣赏周朝的九鼎。看够了,过瘾了,秦武王突发齐想,提议大家举行一次举重比赛,所举对象就是面前的大鼎。秦武王平时就喜欢体育运动,并以力量大而自豪,举重、摔跤是他的强项,还专门物色一些大力士当陪练,其中比较著名的任鄙、乌获、孟说等人还因此获得官职。

于是这帮人拉开场子,准备举行举鼎比赛,全然不顾一旁周国君臣的心理感受。第一个出场的选手是大力士孟说。孟说在一旁活动活动筋骨,走向九鼎中个头较小的那个,双脚站稳,气沉丹田,大喝一声,抓起鼎放在胸前,然后再大喝一声,用尽全身力气将鼎举在头鼎。举鼎的动作大概像现代举重的抓举。秦武王带头叫好,周围也随之发出一片赞美的声音,孟说这才将鼎放在地上,然后趴在鼎上不停地喘气,嘴里还含含糊糊地说道:“太他妈的重了,再加一两我就举不起来了。”其实孟说都是装出来的,故意给秦武王创造获胜的机会。

下面该二号选手秦武王出场了。秦武王脱掉王服,露出里面的职业运动服,撸胳膊,挽袖子,迈大步走向九鼎中最重的“龙文赤鼎”。到了近前,秦武王双脚站定,目视前方,脸上写满了信心和把握,周围的人发出一片惊讶的声音。喔~~!秦武王先晃了晃鼎,心里有底之后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起”,抱起双鼎放在胸前,看的出来秦武王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脚下也有些摇晃。秦武王再大喊一声,将鼎晃晃悠悠地举过头顶。这时候秦武王脸色煞白心突突直跳,大脑也开始缺氧。围观的人爆发出响亮的喝彩声,就在这时,只听咔嚓一声。秦武王身子突然倾斜,大鼎从空中跌落下来,秦武王也同时倒地,屁股朝天,四肢抽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周围的人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原来大鼎的重量超过了秦武王身体的承受能力,刚才的那一声便是小腿骨折的声音。当然这也和生活在内陆的秦国人身体缺钙有关。倒在地上的秦武王折腾几下,便不再动弹,众人这才抖胆上前,七手八脚将秦武王的身体翻转过来,却又被吓了一大跳,不少人失声叫喊。原来秦武王的眼球被强大的压力挤出眼眶外,眼球在眼眶里时人们觉得好看,当眼球崩出眼眶呢?鲜血顺着七窍流出,景象甚是吓人。

科学家对人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对重量和速度的承受能力有一个极限,超出这个极限,人体就会发生物理性损伤。为此科学家还算出了人类跑完100米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人类就会四分五裂。武术大师李小龙为了突破人类承受力量和速度的极限,采用了电击等非常规训练方法,结果永久性地损伤了身体。

秦武王绝膑而死就是由于身体承受的压力超过了人体的极限。秦武王在梦想实现的时候又撒手西去,也算是一个冷幽默,这下该周国君臣高兴了。孟说因没有保护好秦王,被杀。一片好心却引来了杀身之祸。

秦武王由于过于好武,连祖宗交给他的生育任务都没有完成。在秦武王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竟然没有儿子。于是他的那些兄弟们为王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秦朝宫廷顿时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3、争权】

秦武王死后留下的王位真空引得无数同母、异母兄弟来争夺,问题是王位一直是世袭的,秦国没有无法世袭时的应急预案,投票和选举是后来才有的事物,那时的人们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靠动物的本能行事。杀吧,打吧,谁能挺到最后,王位就是谁的,秦国就是谁的。

海选之后,决出两派,一派是公子壮,又称“季君”,他的后台是秦惠王后和秦武王后;另一派是被赵燕两国护送回来的公子稷,他的后台是秦惠王的续弦王后芈八子(芈,音miē,姓氏,楚国大姓,秦惠王的第一个王后在生下秦武王之后就死去,随后秦惠王又从楚国迎立芈八子为后),芈八子的搭档是异父长弟魏冉。从宫廷地位来看,公子壮一方更具优势,但争夺王位的斗争一旦开打,斗争范围就往往不会局限于宫廷内部。公子稷一方的可怕之处是由于魏冉手中握着秦国的兵权,而对方却没有。

这场争斗不久就见分晓,当魏冉将秦军调入咸阳,面对秦军冰冷的刀,太子壮的一切抗争都是徒劳的,或许临死之前把脖子洗干净点才算实在。结果太子壮被杀,惠文后被杀,其余异母兄弟被杀,一些参与夺权的大臣也被杀,武王后被驱赶到惠王,魏冉用铁腕将公子稷扶立起来,是为秦昭王。芈八子被称为宣太后。魏冉的冷酷无情让整个秦国都为之震恐。

打败对手之后,就该瓜分胜利的果实。宣太后和魏冉联手控制了秦国的朝政和君权,还积极推行封君制,魏冉被封为穰候,昭王的同母弟公子市先封为泾阳君。公子悝先封高陵君。宣太后的同父弟芈戎先封华阳君,每人都有一大块地方作为封地。

秦国的对外事务完全掌握在穰候手中,除了权力,穰候对财富的兴趣也颇浓,他利用权力之便,没少往自家敛财,有时甚至发动秦国大军为自己夺取封地。总而言之,穰候的才智专权有余,治国不足,他的做法有徐多地方违背秦国的治国精神,损坏了秦国的制度建设。

穰候是男人中的男人,而宣太后则是女人中的男人。她工于心计,性格泼辣,善于利用女人的资本,风情万种而敢爱敢言,尤其是性观念之开放,与同时期地球另一面的罗马姐妹们不相上下,作为一国太后,宣太后公然金屋藏娇,而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性事。搁在现在,宣太后说不定敢上花花公子杂志。不过宣太后的身体资源也有为国出力的时候。昭王初,消停了很久的义渠又蠢蠢欲动,不断派兵骚扰秦国边界,而当时秦国内政不稳,与六国的关系又相当紧张,导致秦国没有太多力量可以用于抵抗义渠。情急之下,宣太后想到了自己的身体,内心泛起一丝无奈,又有那么一丝骚动,秦国的社稷哦,蛮狄的男人,呀,呸~。

征服男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征服他们的身体,另一种还是征服他们的身体。爬过男人河的宣太后深知男人冠冕堂皇的面孔之下的那些小秘密。这一天宣太后沐浴更衣,以最高规格将自己精心装扮一新。望着铜镜中娇艳欲滴,雍容华贵的形象,宣太后陷入对青春美韶华的无限回忆,但形势不容她继续发呆,宣太后这才迟迟起身,仅仅带着翻译和几个近臣直驱义渠首领的营帐。

义渠首领一见宣太后,眼睛都直了。长居荒蛮之地,他哪里见得过这样的美色?义渠女人久经风沙的考验,岂可与宣太后这样的国色天香相比?宣太后也心中暗惊,义渠男人果然雄壮矫健,与他相比,秦国男人都只能靠边站。在宣太后的暗示下,义渠首领亦步亦趋。两人虽然有语言上的障碍,但调情像科学与艺术一样是没有国界的。这一夜,宣太后没有回国,秦国政府得到的官方消息是双方的谈判非常辛苦。

第二天义渠的军队就退了。以后义渠首领时不时地领着兵问候秦国的边界,宣太后心领神会,每次都带着自己的身体去慰问义渠首领,为此宣太后还生出了个不明不白的儿子。就这样宣太后充分利用自己的女人资源将义渠势力阻挡在秦国的大门口。无独有偶的是250多年以后的埃及女王克屡奥帕特拉也用类似的手段使埃及免于罗马的占领。

这种游戏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74年,秦国终于腾出手来准备解决义渠问题,这一次,义渠首领照旧领着军队开到秦国边界,宣太后收到信号以后,也照旧盛装前去,与往常不同的是,就在宣太后调脂抹粉的时候,秦军也在悄悄地厉兵秣马,整队集结。当暧昧的夜幕降临人间,地底上升起腾腾杀气。当宣太后辗转在义渠首领身下娇声喘息时,秦军士兵衔枚急走直驱义渠军队的大营。当义渠首领欲火熄灭的时候,战火燃起。毫无防备的义渠军全军覆没。义渠之患彻底平灭,宣太后功不可没。

一个集团中有趾高气昂的,就有低声下气的,穰候和宣太后的强大形象所形成的阴影将秦昭王团团笼罩。秦昭王名为秦王,实则傀儡。这样的生活在三十年之后才因另一旷世奇才的到来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