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变法的本质
海文仁闻言更加失望了。
新政推行不过两年就失败了,要是从提出时间开始算,加上前期准备,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五年。
新政实行太过仓促,他自然知道。
李安也察觉到了海文仁的失望之色,解释道:“海学士,我说的着急,不是指的实行过于仓促。当然了,实行仓促也是存在的。但是即便准备充分,最终还是会失败的。”
若是别的革新派听到李安这么说,肯定会十分不快。
因为新政是他们的理想抱负,李安的话就差没说新政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海文仁没有,他这些年一直在思考新政失败的原因,也做过各种假设,自然知道李安说的是实情。
海文仁面露沉思,许久开口道:“你继续说。”
“民间有句俗话说的好,贪多嚼不烂。范大相公改革的出发点,包括需要革新的方向都是没错的,但是想一次性将大宋所有积弊都解决,太难了。”李安说道。
按道理以范仲淹他们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点才是。
李安觉得有一种可能更大,毕竟新政实行了两年就被叫停了,实在太快了。
李安直接把自己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而权贵富户直接或者间接的掌控权柄,而他们又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把到嘴的饼分出去。
在我看来,改革就是分饼,天下财富资源就好像一张大饼。
而改革变法,就是要把权贵的财富切走一块,分给朝廷和百姓。
说白了,就是过于理想化了。
天下权贵吃的多了,朝廷和百姓吃的就少,所以弊端丛生,国家积弱,百姓穷困。
李安也想过这个问题,后来想到了两个可能。
要想变法,就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一个可能是所处的高度不一样,参与改革的都是朝堂重臣,觉得有官家支持,只需要一封诏令就可以了。
但是正如李安所说,太贪了。
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若是真能把这些解决,确实能把大宋的积弊全部解决。
“变法本质不是清除积弊,让大宋更加强盛么?”海文仁说道。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这是目的,并不是本质。
也有可能二者皆有。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件事。
第二个可能则是守旧派知道改革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即便改革的刀子还没对他们砍下,他们就开始反对了。
古代王朝更迭,都是因为财富资源往少数人手里流去,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
李安见海文仁不说话,继续说道:“其实要想变法改革,就需要弄懂变法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的昏君更多是一個催化剂。
即便是秦皇汉武来了,也没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就说土地兼并吧,那些明君难道不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么?
但是他们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依然存在。
只是这种情况会慢很多罢了。
而王朝灭亡,新朝建立,就是一个从新分饼的过程。
只不过改革是文分,而改朝换代则是武分。
改朝换代的过程中,会有无数人死去,等重新建立秩序,那些死去的人空出来的饼,就能拿来分了。
海文仁心中一振,沉思许久,苦涩道:“老夫一大把年纪了,还没你看的透彻。”
“子谦,那军队应该不在分饼范畴吧?”一旁的苏辙忍不住问道。
李安微微摇摇头,“军队最大的弊端在于冗兵,大宋养了百万大军,国库的钱粮,有六七成都用在了军队上,让朝廷财力不堪重负。而这些钱难道都用到了实处么?”
确实,大宋实行的是募兵制,需要给将士发放军饷。
但是大宋朝廷的收入,也是历史上所有朝代中最高的。
甚至宋朝时期的财政收入是唐朝的数倍。
如此庞大的收入,用在养军队上就要花费六七成。
要说这其中武将没贪,谁信?
对军队的改革,一样要触动那些武将的利益,抢他们的大饼,武将们能乐意?
“变法的根本就在于支持者,支持的人多于反对的,自然能够成功,反之亦然。但是实际上支持变法的只有一些心怀天下或者想通过变法,像官家展示能力,获取更高更大的权利。而这些人,在官员中占比非常小。
甚至就连平民百姓都不支持,因为他们不懂那些大道理,只看自己有没有获得实际好处。
更何况,普通百姓没有丝毫话语权,即便支持又能怎么样?”
“子谦,若是照你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变法是不可能成功的?”海文仁说道。
“不,要想变法成功,就需要有一张更大的饼,让那些既得利益者,不在只盯着眼前的饼。”李安说道。
这就好比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些世家大族投资那些争霸天下的诸侯一样。
为了支持那些诸侯,可谓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说倾尽所有有些夸张,但是那些世家大族也是下了血本的。
他们图的不就是新朝建立后,能够分到更多的大饼么。
海文仁闻言眼睛一亮,不过很快就再次暗淡了下去。
若是朝廷有能力画一张更大的饼,还需要改革么?
虽然知道不可能,不过海文仁还是问道:“你所说的画一张更大的大饼,指的是什么?”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这只是我的一个思路而已。另外我觉的也可以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先从一些反对声音不大的地方着手。”
海文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微笑道:“子谦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地实在难得,假以时日必然能成为朝廷栋梁。”
“海学士谬赞了,学生说的这些不过纸上谈兵,当不得真。”李安谦虚道。
“纸上谈兵?”
海文仁一愣,笑道:“这说的应该说的是长平之战的赵括吧?不过子谦言之有物,岂是赵括可比。”
李安这才想起纸上谈兵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但是那时候没有成语这个说法,一直到清朝才有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对了,子谦定下亲事了么?”海文仁问道。
李安一愣,海文仁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想把海朝云嫁给他?
李安觉得自己有些想多了,海文仁虽然不怎么在乎门第,也没道理只因为聊了几句,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