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两个人睡挤的慌

第139章两个人睡挤的慌

大伯母闻言激动道:“阿牛你放心,我那个弟弟去青楼问过了,那边愿意出三十两,你只要出三十两就可以了,多一文钱都不用。”

李安闻言点了点头,若是普通奴仆,三十两却是有些贵了。

宋朝时期的下人,虽然有卖身契,但是更像是一种雇佣性质,主家每个约都要给下人工钱的。

下人若是家人离的近,也可以请假回家探亲,或者家人上门探望。

甚至到了年岁,主家心肠好的,还会发还身契,放其回去娶妻嫁人。

因此普通下人的价格并不高,一般都在十几两的样子。

当然了,这指的是那种没有经过调教的。

一些名气大的人牙子善于调教下人,他们收上来的下人经过调教后,很受那些大户人家喜欢,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而大伯母的弟弟是要把女儿卖去青楼,价格上自然要贵些。

“大伯母,你回头让伱弟弟把人带去城里找我,到时候我们去官府登记一下。”李安说道。

良民要卖身,需要去官府登记,成为贱籍。

官府开了身契,这样才能买卖。

“明天我就带他们去。”大伯母连连点头。

……

傍晚时分,太阳西落,李安一家打道回府。

路上,李安把事情跟母亲说了一遍。

“我说中午吃饭的时候,她怎么老是给你夹菜。她倒是真敢想,有那三十两银子,都够买两个丫鬟了。我买牛家三口,才花了二十两银子。”刘氏没好气道。

刘氏口中的牛家三口,就是之前的牛婶还有那个门房。

除此外,牛婶的丈夫也卖身给他们家了。

牛婶夫妻四十出头,本来还有个大儿子,可惜前两年生了重病。

为了医治,不仅家里田地卖了,还欠了不少钱,最后人还是没救回来。

要不是欠钱,牛婶一家宁愿当佃户,也不愿意卖身当下人。

“娘,到底是一家人,能帮的就帮一把吧。而且你不是说那个姑娘人不错么,买回来看看,要是可以给柱子当媳妇,要是不合适,就留下伺候你。”李安说道。

“去,我自己有手有脚的,哪里需要人伺候。”刘氏没好气道。

家里也就买了牛家三口人罢了。

牛景做门房,牛婶夫妻俩负责做饭和一些杂活。

刘氏到底是平民百姓,如今即便有钱了,也不习惯被人伺候。

“阿牛哥,什么是媳妇啊?”石柱挠了挠头,疑惑的看着李安。

李安:“……”

都快十五岁了,竟然连媳妇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石柱除了练武外,别的都比别让慢一拍,不知道也正常。

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想着给他买个小媳妇。

李安想了想,说道:“媳妇就是跟你一起睡觉,可以帮你暖被窝,还能给你生儿子。”

“去。”刘氏不满的拍了李安一巴掌,没好气道:“胡说什么呢。”

石柱挠了挠头,说道:“那我不要,我块头大,两个人睡挤的慌,而且现在天气还热。”

李安有些无语道:“你想什么美事呢,只是看看合不合适,就算合适也得等成亲才能一起睡。”

要是换个人白捡个媳妇不知道多开心,就这傻小子,跟吃多大亏一样。

“你倒是懂得多,要不要我给你也找一个?”刘氏说道。

“别!”

李安闻言连连摇头。

自己才十五岁好吧,真娶妻了,他也下不去手啊。

“阿牛说的对,都是一家人,能帮就帮一点。”李南说道。

“就你是好人。”

刘氏白了他一眼,心里对大伯母的气也消散了不少。

……

第二天上午,大伯母就带着她弟弟还有一个十三四岁,身材瘦弱的小姑娘上门了。

看到小姑娘,李安嘴角抽了抽,这真有十五岁?

不过李安也知道,普通人家缺乏营养,有些发育不良很正常。

大伯母姓冯,她弟弟叫冯华,瘦的跟麻杆似的,脸颊凹陷。

见到李安热情的不得了,话里话外的意思两家算是亲戚,希望李安多给点钱。

李安闻言根本没给他好脸色,直接告诉他不卖就算了。

对于赌鬼李安向来很是讨厌。

在李安看来,瘾君子都比赌鬼好。

最起码人家在平常的时候还算正常,而赌鬼一天到晚脑子里想的都是赌,就没有正常的时候。

“嘿嘿,卖卖,就按照说好的三十两。”冯华谄媚的笑道。

其实说卖青楼能卖三十两完全是他骗自家妹妹的。

人家青楼只愿意给二十五两罢了。

毕竟他女儿看着瘦弱不说,加上经常下地干活,皮肤黑黑的还十分粗糙。

买回去养起来怎么样还不知道呢,人家自然要压价。

他现在欠的钱就有二十多两,若是卖了女儿,还了钱也不剩多少了,不然他早卖了,哪里会拖到现在。

现在李安愿意出三十两,还了账还能剩一些。

他已经好些天没去赌了,早就心痒难耐了,只想赶紧拿了钱去赌。

李安带着他们来到衙门,找到管理户籍的小吏完成了登记,拿到了身契。

出了衙门,李安便把三十两银子给他了。

冯华接了银子,高兴的放在嘴里咬了咬,看到上面的牙印,高兴道:“咱们钱货两清,我走了。”

“你赶紧把欠的钱还了,不然下次你被人打死我都不管你了。”大伯母说道。

“知道了知道了,我现在就去还钱去。”冯华摆了摆手,女儿都不看一眼,就跑了。

李安摇了摇头,即便还钱了又能怎么样,以后还不是能借。

不过这也不关他的事,以后被人打死最好。

这种人渣就不配活在世上。

倒是那个小姑娘有些坚强,虽然眼神中有些凄苦,却并没有哭。

“大伯母,你先带她去我家,我还有点事要办。”李安说道。

既然来了衙门,怎么也得去拜访一下周录事…不对,现在应该叫周通判了。

大伯母闻言倒是没有多问,带着侄女走了。

李安重新回到了衙门,拿出自己的名帖,请衙役进去通报。

所谓的名帖和后世的名片差不多,上面记录着自己的籍贯、身份等等。

名帖是名流俊杰与贵族官僚交际往来的通名工具,也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若是李安直接报名字,说要求见通判大人,估计衙役直接就要赶人了,理都不愿意搭理。

但是看到名贴就不一样了,衙役十分恭敬的接过,让他稍等,就小跑着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