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山,也就是现在契丹口中的冷陉山,汉人嘴中的脊梁山。
整个山脉几百里路长,它的北端几乎快要达到了契丹的中京。但这支大军所驻扎的营地并不在努鲁儿虎山的深处,而在努鲁儿虎山的南端,与七老图山交界的地方。
虽然没有来得及赶来送死,不过这支军队驻扎的地方有着很强的战略意义,它不但保卫了幽云十六州以北数州的安全,还扼守住宋军通往中京的道路。不但它的驻地易守难攻,同时通往它的驻地,还要经过契丹数州,这些州县离开汉人的统治时间更长,百姓民风也更加剽悍。这将增加了军队行军的难度。不过也没有关系,石坚现在并不想占领这些地方,就连山海关他都能放弃。为什么?不能将契丹逼狠了。要让辽国小皇帝最后能向他的百姓有个交待,然后双方才能和平共处几年。
石坚在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这支军队营地地形险恶,如果强攻,且不说沿路会遇到一些百姓的反击,也会伤亡很大。这一战到现在除了他在狼山那次惨重的损失外,其余各次战斗中,伤亡的士兵共计达到近五万人!特别是折惟忠强攻飞狐关与朔州两战。虽然说一将功成万骨灰,石坚也不想再有什么损失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几个州,收不收入囊中。平州(卢龙县一带)、滦州(滦南一带)、营州(昌黎)、景州(与宋朝景州不同,契丹景州在遵化一带),这四个州中平滦是契丹上州,营景是中州,而且土地肥沃,也是契丹最富裕的几个州之一。让石坚动心的并不是这几个州的富裕程度,而是地形,一旦将这几个州收入囊中后,将会以北方的山地为天然保障,也就是以后明朝的老长城一线,修建一些砦堡。这样不但关内的土地真正全部纳入宋朝,而且更利于以后的防守。
但与幽云十六州不同,这四个州自从唐朝末期后,就被契丹收入囊中了,不属于石敬塘送给契丹十六州范畴。因此石坚如果要将这四个州拿下后,引起的纷争将会更大,也就是说契丹百姓反抗的声音也将会更大,那么有可能真正导致水火不融,最后与石坚不死不休。因此石坚也只是派了大军顺着海边拿下榆关这个飞地外,并没有动手。
石坚考虑了半天后,决定还是打了再说,打完了再谈。而且还可以利用进攻这几个州将这支军队调出来,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
石坚开始下令了,中路与东路大军开始向这四州转移。同时为了填补后方的兵力空虚,为萧孝穆的到来,石坚终于松了口,对后方没有参战,现在正后悔的将领们放出了风声,允许他们进入幽云十六州。但石坚也说了,进入这里可以,但必须听从他的命令指挥,而且不得扰民。不要进入这里后,就象土匪一样,将他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好名声败坏了。
其实石坚这与朝中的那些大臣一样,当了婊子立牌坊。朝中都给了他三路经略安抚征讨使的职务,本来就有权利调动三路所有的军队资源。何必要用放出风声这道不必要的手续?
不过这道风声放出后,所有军队都向幽云十六州涌来,这与争功无关了。老太太就要死了,石坚马上就要得势了,这是向石坚示好,拍马屁。但这样一来,是多少军队。宋朝近八十万禁军,因为地形原因,在这三路的禁军就占去了近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庞大的厢兵与乡兵!
一时间,各条道路上烟雾弥漫,是大军行过后带起来的。前后涌入幽云境内的军队达到了近七十万人!而后方军事力量几乎为之一空。不过从战略上来说,随着幽云十六州的收复,也不需要在后方驻扎大量军队了。
听到这个数字后,连石坚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都想挟持这么庞大的军队,一举将契丹消灭。可细想了一下,终于将这份欲望压制住。不为什么,因为战斗力。别看这些军队,听到这个数字挺吓人的,可能征善战的将士并不多,有可能在交战时,都拖住真正征战将士的后腿。这也是符坚为什么有淝水大败的原因。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相信萧孝穆也会吓着吧。
还别说,最后协议的搭成,与这么多军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有一个潜意识,一个石坚不可怕,就怕带着一万大军的石坚才可怕,有了一万大军在手上,石坚什么可能都有了。况且是六七十万大军,现在将契丹连同各部战士聚集在一起,也没有这么多人啊。
萧小一带着三万大军从西路进入景州、申义彬带着三万大军顺海边进入滦州、石坚带着六万大军由中路进入平州。现在这四个州的契丹守军与官员早就人心惶惶,以前因为数次抽调,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兵力。而且石坚还将榆关拿在手上,几乎将他们的后路都断了。
况且现在宋朝兵力达到了十二万人,而且还是石坚亲自率领的。虽然他们有城墙在手上,可是城墙有紫荆关地形险恶么?有居庸关坚固么?因此,宋军还没有到,就大开城门,投降了。就差一点脱了衣服,手里捧着美酒,跪在路边相迎。
因此,只有东路大军的马城县,有一支契丹军队在顽强反抗外,其他各路军队一点困难也没有遇到。可马城县的军队数量太少了,只有八九百人,在坚守了半天后,眼看城池摇摇欲坠,守城的契丹士兵一看形势不妙,立即联手将契丹的忠臣耶律计哥杀死,开门投降。
看到这种情况,再一次有许多将领鼓动石坚将契丹一举拿下。攻下了契丹,功劳将会多大?而且一旦石坚决定不进攻了,以后朝廷有可能重新安排各个将领的去向,天知道他们会不会还在幽云十六州,继续立下丰功伟业。
并且他们与石坚的考虑是两样的,现在前后六七十万大军,为进攻契丹创造了条件。
石坚笑笑,只是说:“让我想想。”
其实他根本不想进攻契丹纵深处。别看现在大军进展顺利,一是因为兵力太少,二是这四州一直属于汉人统治的地方,汉人的数量也占着绝对优势。对宋朝不怎么排斥。如果再往深处进军,马上就进入了大草原,哪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再想这样顺利,那是不可能的。凭借现在的宋军,能和汉唐时军队相比么?
想也别想。不要说汉唐,就是明初的军队也比现在的宋军战斗力强。如果不是石坚推出了热兵器,就是现在想要取得这样的战绩,都不可能。当真是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绵羊,就天下无敌了?那只是一个比喻。
不过石坚没有解释,就是让他们磨拳擦掌,一个个兴奋。然后向外面传扬开来,这样契丹朝廷听到这个消息后才会害怕,才有可能选择妥协。
将四个州拿下后,石坚再次将三路大军整合在一起。他要进攻来州了,耶律焘蓉就在来州呢。而且也离这几千军队的驻所不是很远,他们势必要营救来州,将石坚大军拖住,等待萧孝穆的军队到来。
石坚也达到了引蛇出洞的目标。
现在契丹境内所有百姓都感到害怕了,自从宋军中出现了向契丹发起总攻的消息,契丹境内所有百姓将目光投向了南方。连各个部族都停下了战火,对南方的战事关注起来。宋朝太强大了,这让他们产生一种本能的想法,那就是现在是契丹,接下来是谁?
其实这才是石坚最不希望看到的地方。
辽兴宗也派了使者向萧孝穆询问,怎么办?
萧孝穆想了一会儿,最后答道,这是石坚色厉内荏,虚张声势。现在石坚也想和解了。说到这里,萧孝穆叹息一声,但石坚就是和解,也是一种强势的和解。契丹不付出一点东西,是不可能了。
萧孝穆意思,现在契丹想要夺回幽云十六州是不可能的,但这件事太重大了,他连口都不敢开。现在只是将自己意思说出来,让辽兴宗与朝中众臣商议,来决定契丹何去何从。如果辽兴宗还是坚持收回幽云十六州,他只好打了,那怕失败,那怕战死。
使者骑着快马回到上京了。消息带回来,契丹朝堂先是沉默。安静了好几十分钟,没有一个大臣愿意开口。
最后在辽兴宗的催逼下,大臣们才迟疑地开口。可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在军事,根本没有办法抵挡着石坚的进攻。如果再一次失败,契丹手中的军队将会更少,就是石坚不动手,也会让草原上其他部族瓜分。
石坚要真的如萧孝穆所说,有和解的动向,这是一件好事。虽然很耻辱,但当年勾践不也耻辱过?现在先缓和一下吧。说到谈判的人选时,一个个将目光转向南方,耶律焘蓉是最佳人选不过了。
但也搭成了另一项共识。那就是只要宋朝有石坚存在。无论契丹如何做,都不可能将幽云十六州收回来。所以必须将这个人铲除,也就是刺杀!并且还要做得巧妙,否则给石坚找到借口,契丹又要倒霉。用什么样的方法,又再次将眼睛转向南方,这个还是让耶律焘蓉也安排。
虽然有可能耶律焘蓉因为感情,很不情愿这样做。但现在只有这一个方法,才能将契丹从困境中解脱。相信,孰轻孰重,耶律焘蓉还会分得清的。
既然搭成了共识,辽兴宗立即派使者到来州,早一天解决,对契丹就会有利一天,否则让石坚折腾下去,契丹只有更多的士兵遭到他的杀害。
这时候,平州西边,正在进行着一场战斗。得知宋军将要进攻来州,驻扎在努鲁儿虎山的契丹这支军队立即赶向来州支援。不支援不行啊,如果夺下了来州,宋军继续向前进攻,就是锦州,那么有可能进攻中京,或者转向东京道。契丹在东京道影响力很小,虽然离宋境很远,可宋朝有一个长处,那就是航海,可以用船只提供支援。那么连东京道都有可能继续糜烂。整个契丹两个适宜耕种的地方,全部失守。契丹百姓以后吃什么?
但大军刚从大凌河上游塔子沟出来(今天的凌源市),就遭到了宋军的伏击。石坚早就打着这一支军队的主意。第一天,这支部队走完了一半行程,正下营休息时,两万宋朝骑军开始骚扰,不断地骚扰,现在别想扎营了,就是帐蓬也没有办法放下去,前面一放,后面让宋军杀入阵中,一把火烧了。
让领首的将军耶律莫感到气愤的是,两万骑兵对七千士兵,还是一大半都是步兵的情况下,宋军不采用正面进攻,还在无耻地运用那种狼吞战术。
骚扰了一个多时辰后,看到契丹士兵筋疲力尽了,两万宋军开始发动进攻。耶律莫一看自己手下士气低落的士兵,得,你们也不要冲锋了,我们投降吧。
到了这时,石坚也基本上结束了所有的军事行动。要打以后再打吧。况且老太太死了,他要关注朝政了。
大军驻扎在来州城外,萧孝穆的军队同时也到达了。两军势力相差不大,都主动地选择了相峙。但情况对契丹不利,虽然契丹有军队开始向这里移动支援,但更多的宋军从榆关进入关外,向这里赶来。
不过这时候辽兴宗的使者到了,让萧孝穆松了一口气,他进城与耶律焘蓉进行商议。辽兴宗只是提供了一些大致的谈判范围,至于更祥细的条件,辽兴宗将主权交给了耶律焘蓉,相信她能为契丹争取更好的条件吧。
于是耶律焘蓉派出使者到宋营,要求与石坚谈判。但石坚说了,不交出凶手,什么也不谈。
交出凶手?且不说萧阿剌是萧孝穆的儿子,就是萧阿剌本人也是契丹的后起之秀。现在契丹缺的是什么?钱,人,主要还有一条人才。不象以前了,能征善战的将领很少了。如果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手上,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勇将谋臣,石坚会如此嚣张?
耶律焘蓉说了,交出人,我会交出一些的。也就是石坚画出图像的那十几个人,其他人一个也不要想。至于萧阿剌更不要想,如果石坚想借这个纠缠,主意是我出的,你把我杀了吧。台阶就这点大,再多就没有了。
石坚听了大笑,耶律焘蓉还在利用两人的暧昧关系为契丹争取更多好处。不过算了,让她这一回吧。有了这十几个人在手,他也能交待过去了。
这一次因为进攻的地方存在争议,石坚就是用了交出凶手的大义发起的。
然后耶律焘蓉才到了石坚大营与石坚进行谈判。她也不怕石坚扣留她,反正有一个五年的期限,才过了半年,还能让她为契丹服务四年半时间。
但石坚说了,谈判也行,但得与朝廷谈判,自己没有这资格。这是一道手序,否则就会留下把柄。耶律焘蓉知道他的顾虑。同样,如果她本人没有辽兴宗的授权,直接与石坚谈判了,辽兴宗都有可能将她处死来泄愤。
那就等吧,石坚用了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发出奏折。这时,老太太已经死了,朝中也没有大臣敢对石坚干涉,小皇帝直接下了诏书,让石坚全权作主。
于是谈判开始。
耶律焘蓉直接将所有条件说了。契丹可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但不能用割让的名义,必须要让辽兴宗向他的百姓有一个交待。因此,宋朝要用八千万贯钱买下来。为什么开出这个价钱,这是耶律焘蓉打探出来石坚手里有多少钱的。石坚总共三亿贯,现在还剩下一亿来贯。当然不能全要了,否则石坚下面建设还得要用钱。因此还为石坚留下四五千万贯用。
八千万贯?帐内所有将士听了倒吸一口冷气。好大的口气。石坚立即讨价还价。耶律焘蓉开这个口,有几条原因,当然钱多了不会烫手的,还有钱不重,辽兴宗也无法向百姓交待。有了八千万贯,辽兴宗也有一个体面的下台阶方式。
实际上这一条,契丹所有大臣都没有想过,而是耶律焘蓉自己想出来的。后来辽兴宗因为此事,女人不能做官,但嘉奖啊,封成了瑶慧公主。直接成了公主了。而且这笔巨款,也使得契丹出现短暂的复苏。
石坚开始还价,但耶律焘蓉眼睛闭上了,就象没有听见似的。最后石坚无奈了,只好说道:“五千万贯,多了一个子儿也别想。”
耶律焘蓉这才答道:“七千万贯,少了一个子,什么也不谈。”
石坚气得牙直咬。最后还是答应下来。事后许多将领不明白,我们现在占了绝对的上风,为什么给这么多钱。石坚向他们解释道,钱不重,辽兴宗会因为割让幽云十六州,无法下台。最后两国只能继续开战,直到一方亡国才会方休。而现在石坚不想这样。况且钱虽然好,但是拿来用的。
然后耶律焘蓉才提出第二条条件,宋辽两国还是兄弟之邦,契丹继续尊宋朝为长,但每年给契丹的岁币不得中断。石坚再次答应下来,七千万贯都给了,还会再乎这点小钱?
钱啊,三亿贯钱,现在只剩下一小半了。
第三条条件,契丹只能割让幽云十六州,至于平营四州必须归还。不但如此,现在宋军境内所有战俘一律无偿地归还契丹。
那不行,石坚再次讨价还价,可是耶律焘蓉再次把眼睛闭上,什么话也不说。石坚无奈地摇摇头,只好答应下来。
第四条条件耶律焘蓉又提出来了。这回耶律焘蓉是准备狮子大开口,石坚与申义彬再次相视一眼,苦笑起来。耶律焘蓉说道,首先契丹将派两百名学生进入宋朝,学习格物学。同时,石坚还要向契丹提供炸药、水泥等民用技术,还要宋朝提供新种子,石坚现在幽云十六州试验耐寒作物,这不是一个秘密,都知道。实际上石坚还有一个计划,明年春天将会派出一些百姓进入西伯利亚,也就是后世的堪察加半岛上进行试验。
为什么选择这里,因为这里地广人稀,从海路容易,但从陆路,到契丹外兴安岭有七八千里路。就是契丹知道了消息,也无法干涉。而且气温与西伯利亚大部分气温相差不大,唯一的就是海洋性气候,比内陆更加潮湿。
石坚一听,头直摇,说道,那就打吧。这些是民用技术?扯,亏得耶律焘蓉怎样想出来的。不过这一次耶律焘蓉也知道自己嘴开得太大,开始说话了。两个人最后的谈判结果是,为了弥补不能提供“民用技术”,宋朝接受四百名学生学习格物学,并且提供一切费用。其他方面,石坚也答应一旦新作物培育成功,可以向契丹推广。虽然对契丹有利,但也让更多契丹人从战马上下来,其中的利弊,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同时,石坚还答应派出一些专家,为契丹培训一些人员,制作新式农用工具和种作方法。来解决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割让,导致契丹以后可能出现的粮食不足局面。
耶律焘蓉又提出了第五条条件,两个国家以后开放所有商贸,别要象去年那样,对契丹进行粮食封锁,加重了契丹采购成本。其实这一条条件对宋朝有利,宋辽两国之间的贸易完全是逆差性交易。但耶律焘蓉也有耶律焘蓉的想法,契丹唯一的资源就是战马,可现在宋朝收回了西夏,还增加了龟兹这一片疆域,同时喀拉汗也是宋朝的属国,现在并不缺少战马了。石坚在真定府时走私战马,那是因为宋朝朝廷对石坚的封杀。
虽然这一条条件对宋朝有利,但通过商贸,契丹将会学到先进的经验,开阔思路。她隐隐感到契丹再保守下去,就象一个老人一样,最后死气沉沉,就是没有宋朝的威胁,也要走向灭亡。而且因为打开贸易,说不定就会采购到一些契丹需要的技术。总之,对契丹也有好处,这是双赢。
石坚也毫不动摇地答应下来。
耶律焘蓉又说第六条,那就是航海,因为是兄弟之邦,那么契丹商人也可以享受宋朝海客的待遇,以后在海上,宋军要保护契丹海客,更不能让宋朝海客吞噬契丹海客的财富。耶律焘蓉还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十条法令,都是怎样保护契丹海客的。她让宋朝朝廷马上将这些法令立法。
石坚再次争执起来。
但耶律焘蓉就是不说话。
没有办法,石坚只好答应下来,最后气愤地说道:“下面不能再有条件了。再有,那就打吧。”
下面真没有了。这一次的协议搭成后,确实为契丹争取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也确实让辽兴宗有了一个体面的台阶下。石坚虽然付出牺牲,但也因为这些好处,使得契丹得到了面子,扩张的边境也会处于一种暂时的和平状态。
总之,是双赢。
两个人签下字后,天色已经接近黄昏,耶律焘蓉望着外面昏昏沉沉夕阳,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哭让石坚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他看到耶律焘蓉的鬓角因为操虑,都出现了几根白发。石坚将她的身体扳过来,为她将这几根白发摘去。耶律焘蓉也没有反抗,只是一个劲地哭泣。
石坚说道:“你不要哭了,看在你面子上,你看,我退让了多少步了。”
不管用,石坚又说:“好了,大不了我答应你,以后对你们契丹人好一点。况且你身上还流着一半汉人的血脉呢。”
无论他怎么安慰,耶律焘蓉只是哭,哭得不但连石坚,其他的将领一起象做了亏心事一样。
不过石坚要立即进京了。因为一件大事发生了,他必须进京进行挽救!
PS:关于耶律焘蓉,很多人反感。但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她并没有做错。石坚的民族融合政策,其实说到底也是一种欺骗。再有就是朝争,如果写得好玩一点,就成了儿戏。说一件事,大家应当记得我门前那个工厂,同领导交涉,可这位镇长很会说(应当来说,也许动笔头,他不如我,但嘴巴至少比我厉害十倍)然后说我在环保局有一个同学,可以打电话请教他,你说也不算,我说也不算,要专业人士来说才算。听起来很对,人民公仆嘛。但话外之音,就是你闹到环保局也没有用,我在环保局有人!我怎样办就怎样办!这就是真实的官场!只是一个镇长,放在宋朝是一个小里正!都不入品。可以想像更高层,所以肯定有阴暗面。
最后自我满足一下。我写这本书准备工作比其他作者充分许多。不相信,看一下其他作者,写辽国时,会注意辽国统治下这些民族与辽国的矛盾?应当来说,我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契丹。很少有作者做到。也符合了,YY为主线,严谨为底线这一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