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瑶和狗蛋下山时,恰好听见大队支部高高挂起的喇叭开始播放“东方红太阳升”。
“队上的喇叭放歌,就是告诉俺们,现在中午十二点整了。”狗蛋嘴里含着甜滋滋的糖块,脚步不慌不忙。
姜瑶闻言,想了想,她大概是中午11点左右跟着狗蛋上山打猪草,现在中午12点整下山。
也就是说,打一篓猪草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
实话实说,这个劳动量并不多。更何况她在山上自由自在,割猪草割累了,就能偷懒找个阴凉地歇一歇,满打满算,正经干活的时间实际不到半小时……
打猪草的途中,姜瑶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大胆摸鱼。
原因无他,这帮小孩儿年纪小,玩心大,上山同样不会老老实实割猪草,一会儿跑去挖野菜,一会儿爬树,一会儿又去摘姑娘果解馋。
姜瑶已经能预见自己即将到来的,快乐的摸鱼生涯了。
李队长说过,忙活一上午,打够五篓猪草能记两个工分!
她去上山,每天正经干活两小时,就能挣到两个工分。
这笔账怎么算怎么都很划算呐!!
姜瑶一时间乐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狗蛋不明白她乐什么,美滋滋地吃完糖块,抹嘴道:“走,小姜姐姐,俺们先去养猪场,把猪草交上去记工分。”
“行。”姜瑶高高兴兴跟上去。
前沟岔大队的养猪场在南边,距离大队部和知青院有一段距离。
隔了老远,姜瑶就闻到了臭烘烘的猪味儿,下意识皱紧眉头,捏着鼻子第一次进养猪场。
前沟岔的养猪场规模不大,大概二十多个猪圈,都是用石头和土泥砌的简易猪圈,上头有遮风挡雨的稻草。
每个猪圈养了大概七八头猪,不是现代常见的白皮猪,这年头养殖的猪,都是本土黑猪。
还别说,长得挺壮实。就是臭了一些。
姜瑶痛苦面具捏着鼻子,走过一排排猪圈,来到一间砖瓦房门口。
“二叔公,”狗蛋进门大喊,“俺来交猪草,今天的第五篓猪草!”
“行,今天打猪草的斤数差不多够了,给你小子记两个工分。”
“二叔公,这是小姜姐姐,她也交猪草。”狗蛋忙拉着姜瑶介绍。
姜瑶站定,脸不红心不跳,淡定地把自己打的猪草背篓也放到桌上,冷静打招呼:“二叔公,我是姜瑶,是昨天刚来咱们队上插队的知青。我也来交猪草。”
“………”
站在姜瑶对面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脸颊干瘦,身子骨看着还算硬朗,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衣裳。
老头儿打量姜瑶,似乎不大确定,“你是说,你要跟着队上的小孩一块打猪草,挣工分?”
“对。”姜瑶咚咚点头,毫不犹豫。
老头儿狠狠沉默,瞧着姜瑶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年纪轻轻的漂亮女娃儿,做什么不好?
怎么好意思厚脸皮跟着一帮小孩儿打猪草挣工分?
这样的轻松活儿,是前沟岔队上单独拨出来给小孩们挣的福利工分!
狗蛋及时帮腔,“二叔公,大队长亲口说的,小姜姐姐体弱,下不了地,干不来太辛苦的活,让她跟着俺们一起打猪草。”
老头儿意外:“大队长亲口说的?”
狗蛋点头,“是,你不信去问大队长,俺从不说谎的。”
“行。”既然是大队长开口,老头儿也不为难。
姜瑶打来的猪草从背篓倒出来,顺利上秤,不到5斤,少得可怜orz
狗蛋悄声嘀咕,“怎么还没俺打的猪草多?俺这一篓有6斤多重呢。”
姜瑶羞愧低下脑袋,别说了别说了,给她留点面子。
下次她不偷懒了,一定努力干活多打猪草啊啊啊!!
因为姜瑶是第一天打猪草,老头儿索性没给她记工分,只记了斤数。
然后和姜瑶道:“明天开始一块记,咱们队上规定,打5篓猪草,加起来至少要30斤。斤数够了,才能记下两个工分。”
姜瑶重重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顺利上交猪草,姜瑶如释负重,高高兴兴重新背上大背篓,和狗蛋一块离开养猪场。
回去大队支部的路上,狗蛋看着姜瑶无知无畏快快乐乐的脸色,有点发愁,“小姜姐姐,下午俺们就不需要打猪草了。”
养猪场每天大概需要多少猪草都是有数的,队上的小孩们一上午打回来的猪草,一般差不多就够用了。
如今多一个姜瑶,倒也没什么。
可是,每天打猪草只能挣两个工分,恐怕没法维持生计,吃不饱,会饿肚子的。
狗蛋挠了挠头,委婉提醒,“小姜姐姐,俺们上次开集体大会,老会计说了,知青来俺们队上插队,不会给队上增加负担。”
“哦。”姜瑶东张西望,显然没把这话当一回事。
狗蛋:“……”
狗蛋愣了愣,继续委婉提醒,“就是,知青不是靠俺们养的,也不是靠上头,以后你们就要扎根农村,自己养自己。”
姜瑶快乐地几乎要飞起来,语气很赞同,“就是自己养自己啊。”
见她还是听不懂,狗蛋急得抓耳朵,“那你下不了地,单单打猪草挣两个工分,到了年底别说分钱,你只选分粮,你都分不到一袋子粗米。你要饿肚子的!”
姜瑶:“………”
姜瑶脸上的笑渐渐消失。
对啊,她偷懒选了上山打猪草,是轻松不累了,但挣到的工分固定,少得可怜。
田静她们下地锄草,虽说一亩地只给记四个工分,但以后抢收粮食,种地,锄草,挣到的工分只会多不会少。
到了年底生产队分钱分粮,其他知青兴许勉强能糊口,但她姜瑶,一定是把自己饿死的那个倒霉蛋!
她有空间没错,但空间仅仅十立方那么小,吃食都是有限的,总不能一年又一年,坐吃山空吧。
想清楚这些,姜瑶感到焦虑,低下头,和狗蛋担忧发愁的眼神对上,“…………”
“不怕,”姜瑶嘴硬道,“我下乡时,家里答应我的,每个月会给我寄几块钱。”
神特么寄钱。谁会给她寄钱啊。
快乐的生活总是转瞬即逝。她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尽快给自己找下一个出路了。
姜瑶垮了脸,满是忧愁。
抵达知青院大门口,狗蛋和她分开,“小姜姐姐,我这就去支部办公室找大队长告状,你放心,大队长一定收拾老牛头。”
这句话出来,姜瑶险些被门槛绊倒。
是谁说这年头的小孩儿好骗,这不是挺聪明吗?
她暗戳戳求狗蛋去告状,就是想让大队长出面收拾不怀好意的牛主任啊!
姜瑶扭头,远远看着狗蛋进去大队支部,不由笑了一声,转身进去知青院。
中午,知青们都回来休息了。
院子里挤满了人,洗脸的,冲脚的,洗衣裳的……年轻的脸庞上满是疲惫。
女知青还好,在地里锄草虽然累,但慢慢适应下来,都能忍得了。
倒是男知青们,从山上的采石场下来,好些人第一次拿锤子敲石头,手心一个个震得又红又肿。
这还不算糟,一上午干下来,胳膊都是麻的,不少年轻小伙累得直不起腰。
贺建军尤甚,回到知青院,直接靠着门口的大水缸闭眼就睡。
乡下不像城里一天三顿饭,吃饭只有早晚两顿。
中午大队支部不供饭,田静和姚卫红饿得狠了,只能翻出自带的炒面,香喷喷的干嚼,吃得狼吞虎咽。
“小花,你回来啦,吃炒面不?”田静招呼。
“我不吃了,”姜瑶坐过去,开口就问,“你们挣到四个工分没?”
姚卫红得意脸。田静也笑,高举拳头大喊,“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乐极生悲,只听她肩膀咯嘣一声脆响,“哎呦,疼疼疼。”
姜瑶憋着笑,帮她捏了捏僵硬酸痛的肩颈。
姚卫红好奇,“小花,你去哪了?回来就没看见你。”
上山打猪草这事瞒不住。
姜瑶想了想,便坦坦荡荡说道:“大队长给我安排了新的任务,让我去山上打猪草,一上午打够5篓猪草,能挣两个工分。”
“打猪草?”两人语气不是不诧异。
姜瑶解释,“上午你们也看见了,我体力差,下地太久晕得不行,撑不住。大队长知道我体弱,就让我干些轻省的活儿,上山打猪草。”
“真好。”田静语气酸溜溜的。
“好什么?”姜瑶半真半假地吐槽,“挣的工分太少了。是我自己不争气,忙一上午,只能拿你们一半的工分。”
想想也是,干的多,挣的工分多。
打猪草听着轻松,却只能挣两个工分。
两人顿时不酸了,反过来安慰姜瑶,“没事,咱们不是刚领了知青补贴吗,十六块钱呢,你别全都寄回家去,给自己留一点。”
“第一年下乡插队的知青,公社给发补贴粮。大队长说了,再过两天粮食就能发下来,咱们三一块搭伙吃饭,饿不死的。”
“就是就是。”
听着这些话,姜瑶心绪复杂,说着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十六七岁朝气蓬勃的知青,刚刚从北京城里出来,一脸学生气,不知道农村的生活有多苦。
恐怕再过两个月,经受了生活的毒打,这两丫头再也不会随便说出和她搭伙吃饭的话了。
姜瑶下意识不愿面对那样的场面,勉强笑了一笑。
下一秒,就听田静脸色严肃道:“小花,以后咱们三个女知青,能一起结伴就一起结伴,实在不行就把贺建军拉上。”
姚卫红紧跟着道:“没错,半夜出去上厕所,咱们也把贺建军喊起来,让他给咱看门。”
姜瑶蹙了蹙眉。
“你不知道,”田静气得骂,“前沟岔以前有个女知青出过事!大队长竟然不提前告诉咱们!”
姚卫红也气,“要不是教你锄草的吴婶不小心说漏嘴,咱们都不知道这事。”
姜瑶提了提心,她是从谢云洲那里知道了这件事,但知道的并不多。
“吴婶怎么跟你说的?”姜瑶忙问。
“也没多说……”
1955年,上头第一次号召知青下乡;1956年,又在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1]
所以自从55年开始,就有下乡的知青了。
60年开春,有个城里来的女大学生,也就是后来失踪的那女知青,自愿扎根在最穷最偏僻的前沟岔生产大队。
公社领导热烈欢迎,给她在队上安排了两间砖瓦房,她挑了一间房住,另一间就简单收拾出来,给村里的孩子教书。
女大学生啊,多稀罕。
什么都会,教认字,教算数,教俄文,温柔耐心,长得又分外漂亮,头发乌黑皮肤雪白,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喜欢她。
然而好景不长,立秋过后,前沟岔迎来一场瓢泼大雨。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
就是那一夜过后,女知青就失踪了。
全公社轰动,城里的公安局都派了人来,那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社员们找人的喊声。大雨把一切痕迹冲刷干净。
找了整整三个月,什么都没找到。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听罢,姜瑶抑制不住四肢发冷。
她在现代网上冲浪,看得多,听得也多,自然也就明白这年头失踪的女知青意味着什么。
要么生不如死地活着,要么就是死了。
她忽然便明白了谢云洲专门警告她提高警惕的用意——当年失踪的那女知青,模样分外漂亮,头发乌黑皮肤雪白。
这不就是说她自己吗!
再看前沟岔仅有的四个女知青,田静和姚卫红都是普普通通的长相,胜在年轻可爱。
陈晓楠模样好一些,称得上一句眉眼清秀,气质文雅。
然而要说模样最显眼最出众的,却是姜瑶自己啊。
姜瑶眼前一黑,一想到前沟岔可能有个至今还没落网的可怕犯罪分子,顿觉人生无望。
她真不想活了。
要不出去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