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外面偷偷瞧热闹的姜瑶,老局长愣了一下,立马端正坐姿,态度温柔地念叨起来:“谢云洲同志,你这个认错的态度就不成。咱们干革命工作,首先要搞清楚敌我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友人……”
姜瑶听得想笑,虽然看不太清地主崽子的脸,但估摸着那张脸上的表情一定不怎么愉快。
她还想继续听呢,忽然身后传来一道呵斥:“干什么呢?”
姜瑶吓得险些心脏骤停。
木木地转过身子,陆均的脸出现在眼前,姜瑶一时干笑。
陆均皱着眉,瞥了一眼大门敞开的局长办公室,冲着姜瑶道:“还不走?听人做思想报告没听够?”
“……来了来了。”姜瑶急忙心虚心慌地跟上去。
“陆公安,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我能不能在城里暂留几天,先不办户口啊?我记得江北市有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好多年没见了,我想去找找她们。”
陆均没说话,视线低垂,看着姜瑶一只手悄悄拽住他的衣摆。
顶着他凉飕飕的视线,姜瑶默默松了手,心里有些烦躁,陆公安不吃这一套啊。美人计没用。
陆均脸色冰冷:“你不是下乡插队的?”
“……是。”
“下乡的知青户口都要落村里,你这样子,是想留城吗?”
知青下乡是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号召,事关思想觉悟,姜瑶可不敢说大实话,急忙否认!
“陆公安,我没这个意思。”
“你什么意思我不关心,”陆均没了耐心,指了指远远停在大院门口的一辆驴车,“那是前沟岔生产队的大队长,我安排好了,你到他们那插队,今晚就到那儿去。”
姜瑶瞪圆了眼:“这么快。”
旁边的大队长听见这边动静,欲言又止,小声道:“陆公安,这不太好吧?咱公社下面十六个生产大队,前沟岔生产队是最穷的,是不是太偏——”
原本他还想多说几句,但看着陆均黑了脸,明摆着要为难姜瑶的模样,想了想,终究没再说话。
大队长暗暗可惜。60年有个女知青,也和姜瑶一样,大城市的女娃儿,皮肤又白又细,长得特好看,那女知青就是在前沟岔失踪的。
旁人不清楚背后的事,他们这些大队长能不清楚吗?
那女知青长得实在漂亮,十有八.九是出事了,尸体都找不到,死无对证。
幸好这次分去前沟岔生产队的知青不仅仅是姜瑶一人,另外还有北京的两个女知青,七个男知青。
老队长看见这个安排,多少放下了心。
可怜姜瑶初来乍到,对前沟岔的情况一无所知。
她快要被陆均气死了,但也没办法,只能跟着知青队走流程,办好交接户口的手续。
办户口的人是徐景瑞徐公安,看起来很年轻,姜瑶记住了他的名字。
她走得慢吞吞,差不多是队伍里最后一个办手续的,其他知青陆陆续续出去,到最后,办公室一时间只剩她一个人。
“小花,”田静在门口兴奋招手,“咱们分到一个村了,我在外面等你,你快点啊,别磨蹭。”
“知道啦。”姜瑶勉强笑笑,走到办事窗户拿出户籍证明下乡文件,迟疑了一瞬,不甘心地塞过去。
比起去乡下,她当然想留在城里。
城里人有定额粮,不像农民完全靠天吃饭。
再者,城镇户口找工作也方便,上班有工资,吃饭有单位食堂,月月都有粮票油票蛋奶票领,那多轻松啊。
姜瑶已经吃够了苦,她小时候还是富家大小姐呢,就因为一场车祸,她没了爸妈,落到小姑手里讨生活,小小年纪学会了讨好小姑看人脸色行事。
从前姜瑶心里总是憋着一股劲,为了不看人脸色,更为了夺回自家的公司不得不头悬梁锥刺股发了狠学习,她学外语压根不是对外语感兴趣,她就是看中了姜氏集团的海外版图。
那是她爸辛辛苦苦开拓的事业,也只有那块儿的业务才是真正最值钱的。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她来到了1966年,来了这里,反而一下子丧失卷生卷死的动力了,她不想再那么辛苦了。
太累了。
听说这年代的工作岗位都是铁饭碗,不会动不动开除,她就想进城找个清闲的铁饭碗工作,上班泡一杯绿茶,再闲着没事看看报纸,过着吃吃喝喝的咸鱼生活。
无论姜瑶心里怎么想,在乡下落户的手续,终究还是办了。
徐景瑞已经了解到姜瑶的特殊情况,落笔前多问了一句:“你想清楚,确定在这里插队?不去黑龙江了?”
“不去了。”那是真正的姜小花插队的地方,她去了黑龙江才要露馅呢。
徐景瑞不再多说:“行,叫姜……小花是吧?”
姜瑶沉默了一下,低声嘟囔:“你不如叫我狗尾巴花呢!”
徐景瑞噗嗤一笑。
姜瑶在陆均那儿吃了个闭门羹,一想到户口眨眼间就要落到乡下去,禁不住委屈,抹眼泪哽咽道:“我能改名吗?”
徐景瑞笑了笑:“别哭啊,你想改什么名字?我给你改。”
姜瑶愣住,一双眸子泪汪汪的,语气惊喜:“真能改啊?”
“能啊,又不是多大事儿。”他顿了顿,解释道,“今年…比较特殊,改名的太多了,不是改叫卫红就是卫兵,反正都是那几个又红又专的名儿。你想改什么名字?”
姜瑶了然,顿时有点感谢那些改名的积极分子了,当即道:“我…我想改姜瑶,就是,姜草的姜,仙宫瑶池的瑶。”
这句话出来,徐景瑞脸上的笑明显一顿,抬眸看她,不太确定地反问了一遍:“姜草的姜,仙宫瑶池的瑶?”
“是。”姜瑶犹豫点头。
她的名字是姜爸爸当初亲自取的,即便换了时空,她也不想丢掉自己的名字。
姜瑶知道此举有些冒险,所以说完了话就低下头,心情忐忑不安。
谁知徐景瑞并没说什么,依旧是笑呵呵的模样,只是落笔时,他抬头莫名地望了姜瑶一眼,姜瑶被这一眼望得心脏慌慌跳。
他收回视线,在纸上唰唰写着,开了连续好几张证明,又是情况说明又是盖章,草稿纸上字迹潦草飞舞,难以辨别。
姜瑶拿了其中一张证明看了半晌,愣是没看明白他写了什么。
她怔愣了一下,觉得哪里不对劲,然而不由她多想,徐景瑞站起身,整理了一沓证明资料递给她。
姜瑶惴惴不安接过来。
见她这副回不过神的模样,徐景瑞又笑了,拍桌道: “行了,你这个名字算是改好了,回头下了乡,再苦也不能闹意见啊。”
这就完了?姜瑶懵逼地点点头,有点搞不懂他到底有没有怀疑自己。
弄完这些,徐景瑞自掏腰包,没动桌上的那沓钱,而是从他口袋里拿出钱和票,“喏,每个下乡插队的知青都有补贴,一次性发放,总共十六块钱,这是七斤粮票,只有这么多,省着点用。”
“哦?哦!”姜瑶又惊又喜。
拿到钱,拿到粮票,分分钟把方才的忐忑和害怕忘得一干二净。
“徐公安,谢谢你哦,麻烦你了。”
“……没事。”徐景瑞脸上的笑渐渐收敛,眼神复杂看着她欢欢喜喜蹦蹦跳跳出去。
姜瑶快高兴疯了,原来下乡当知青还有补贴发放,早知道她就不排斥了!
眼下她最缺的就是钱和票,她正愁下了乡怎么办呢。
有了钱,起码能买到脸盆铺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