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30年与1731年的几个月间,美术家威廉·荷加斯创作了英语世界有史以来最快流行的虚构画像。首先,他偶然想到创作由六幅图构成的一个连环画,以展现一个伦敦妓女的生命周期:从她初来乍到,单纯无知,随即被淫荡之徒诱奸,到她无可避免的堕落、染疾与死亡。数以百计的人来到他的画室赞赏这件油画作品。然后在1732年,他将其制成版画,卖给了一千多位订购者,立刻引起了轰动。在一份仅存于世的当时的记录中,他的同仁乔治·弗图写道,它们“作为印刷品,获得的巨大收益与公众认可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妓女的历程》“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心灵,无论何种地位何种境遇,从最高贵至最低贱”。
从那时起,人们就试图解释为何这些画作会如此显著且持续地受人欢迎。在通过三部作品——《一个浪子的历程》《时髦婚姻》《勤劳与懒惰》——多次复制了这一成功模式之后,荷加斯开始相信,他靠自己的天才创造出了一种全新而诱人的艺术形式。他夸耀自己发明了一种完全“崭新的样式,此即刻绘现代道德话题”,“任何国家或任何时代”的“任何前人”皆未尝试做过。
21.威廉·荷加斯,《一个妓女的历程》(1732)场景一:一个毫无防备的乡下姑娘在抵达伦敦后中了圈套。
这同样是当今世界荷加斯研究的最高权威罗纳德·保尔森的核心观点,他数十年的卓越研究,正在于展现荷加斯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保尔森教授的主要方法是,追溯荷加斯的画像与此前西方全部艺术、文学、神学及哲学原则之间日益复杂的联系,以展现这位艺术家惊人的博学与修养。他告诉我们,《一个妓女的历程》表面上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堕落与毁灭,实则它的主旨在于戏拟《新约》,并且虽然其中的形象有意呼应了列奥纳多、丢勒以及其他先前大师,但荷加斯本人对此未置一词亦无大碍,何况当时似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一点。
场景二:她已堕入风尘,变成了一个犹太富人的情妇,且对其不忠。
拒绝保尔森教授更极端的观点,并非意在否认荷加斯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讽刺者(当然,亦非否认我们可以在他的艺术中发现他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东西)。其画作在当时的影响,部分源自其独创性与丰富性,但还有其他两个更为关键的原因。首先,如我们在之前章节中所见,它抓住了当时的公众热点。《一个妓女的历程》之主题完全不是独创的。恰恰相反,正如霍勒斯·沃波尔所指出的,其成功应归结于“其主题之流行与技法之得当”。它将当时的热点以易于理解的视觉叙述方式展现出来:女性的受害,浪子免于追责,惩罚的无效。它还指涉了当时某些现实生活中声名最狼藉的人物:摧花大盗弗朗西斯·查特里斯上校与他的皮条客;臭名昭著的老鸨尼德汉姆夫人;响马詹姆斯·道尔顿;《乞丐的歌剧》的主角麦希斯上尉;狂热的治安法官约翰·甘森爵士;以及妓女凯特·海克保特,荷加斯以她的名字为其创造的妓女命名。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荷加斯的画作仍然持续风行,这与人们越来越着迷于诱奸与卖淫故事的趋势互为因果。
场景三:此妓女的住所被移风易俗社团的支持者袭击。
《一个妓女的历程》如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被别的作家与艺术家不断地复制、引用、改编与提及。“每一个刻工都决定仿制它,”如沃波尔所言,“数以千计的复制品遍及整个王国。”讽刺的是,这些山寨货如今比原版更为稀少,并且几乎无人知晓。荷加斯讨厌被人剽窃,他的不满直接导致了1735年《雕刻版权法》的出台。同样,批评家也蔑视与忽略这些山寨货。这么多赝品充其量被视为原作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场景四:她与其女仆被送到教养院服苦役。
实际上正相反,正是由于这些二手、三手的复制与引用,荷加斯的画作才能得到最广泛的流传。在1723年,《一个妓女的历程》只印了1240套,只有个人订购者才可以得到它们,而其昂贵的价格(每套21先令)是普通人难以承担的。因此,其画作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应主要归功于无数的仿制、改编与引用,这些东西才分布更广、更易得。它们将原作传播至千家万户。
场景五:她不省人事,一贫如洗,被庸医误诊,身患性病,奄奄一息。
除了诗歌、小说、小册子与报纸中的无数称引,这种二手的传播还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形式。首先是得到荷加斯本人及其后遗孀正式授权的文本与复制品,旨在拓展其画作的受众面。从贾尔斯·金在1732年所刻绘的大幅图画,至约翰·特鲁斯勒《道德家荷加斯》(Hogarth Moralized)1768年以后各版本中的小幅插图(见插图22与23),皆属此类。随后又出现了大量未授权的剽窃品,什么形制与尺寸都有,在18世纪及其后源源不断地行于世间。其中有大型仿品,“跟荷加斯先生的正品一样尺寸”,但价钱只是其零头。某些是镌版画,某些是网线铜版画,某些有题诗,某些没有,某些是黑白的,某些是彩色的。一个人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购得多种中等型号的仿品。最流行且最便宜的是小型复制品,样式五花八门:下面有题诗的、没题诗的、黑白的、绿的、粉的,甚至全彩的。即使是贾尔斯·金自己的复制品,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仿品。
场景六:她的棺木被其他妓女及其侍者围绕着。
可购买这些画的人,未必将其视为次等的赝品——实际上,剽窃品往往会通过在每幅画下附上一首题诗以提供附加价值。任何口袋里有一先令或两先令的人,都可以从众多版本讲述其故事的小册子中购买一本,这些书往往会印上小尺寸的套画。此外,《一个妓女的历程》还以哑剧、歌剧、喜剧及其他戏剧的形式存在着,1732年后仍经久不衰。该套画同样在其他视觉媒介中得到完整或部分复制,在夫人的扇子上,在茶杯、浅碟及其他瓷器与锡器之上(见彩图11)。
22.贾尔斯·金在授权之下制作的《一个妓女的历程》大幅图画,每一幅都超过半米宽。
23.约翰·特鲁斯勒与简·荷加斯的《道德家荷加斯》。
最后,我们可以在后世的视觉表现中考察其普遍的影响。在18世纪30年代,成熟的改编与戏拟之作有《罗宾的历程》与《瓦内拉的历程》,分别讽刺了首相罗伯特·沃波尔与威尔士亲王的情人安妮·范恩。半个世纪后,又出现了《摩登妓女的历程,或哈丽特·希德利斯奇遇记》,以及乔治·莫兰的《蕾蒂西亚:或诱奸》,两者都改动了原有的故事,并考虑到18世纪晚期人们的情感,提供了一个更幸福的结局。更普遍的则是特定细节的反复使用,或是通过图画本身,或是诉诸笔墨。通过这些方式,荷加斯的观念与图像得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借用、重复与传播,其范围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顾客(见插图24至27)。
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一个浪子的历程》,其原始的印本早已淹没于大量经过授权与未经授权(尤其多)的复制品与改编物中——有些改动还不小,乃至于为这个故事又添加了一幅额外的场面(见插图28至35)。甚至这部画作的名字也不断被重复与借用,“浪子的历程”变成了一个习语。从18世纪早期开始,这种对原作进行复制、模仿与回应的方式,成为所有流行图画与文本产生文化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版权的演化逐渐开始禁止最直接的抄袭方式。1735年《雕刻版权法》的出台,部分导致了人们对于《时髦婚姻》与《勤劳与懒惰》的抄袭不及荷加斯早期作品如此泛滥,不过抄袭现象从未消失。至于书籍亦复如此,正如威廉·圣克莱尔之精彩描述,到了18世纪晚期,版权法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哪些文本可能被广泛翻印与阅读,而哪些则不能。尽管如此,更普遍的趋势依然是媒体之间愈来愈广泛的复制与互动。从18世纪早期开始,小说与非小说作品都较之过往更为公开与持续地进行着彼此之间以及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在这种新的传播领域中,对于作品本身的公开议论、摘录、复制、评价、戏拟、批判、赞美与讨论,不再是一种二手信息的传递,而是将作品传播给受众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任何重要作品在公众间获得的成功,无论是《一个妓女的历程》抑或《帕梅拉》,此后都既是一种艺术的胜利,也是一种大众媒体事件。
这也增加了其可能的意义。直到17世纪末,文本与图画的消费与阐释,一直局限在一种更为私人与有限的空间内。实际上,除开某些政治与宗教争论,我们一般只能通过私人通信与书眉偶尔的注释窥见人们对于新出版物的意见。当时没有更广阔、持久与公开的网络以供普通人交流文化观念。媒体的革命永远地改变了这一现象。从18世纪晚期开始,任何对于热点出版物的阐释,都会立即通过辅助媒体之网络告知、宣扬与传播给普通大众。
24-27.《一个妓女的历程》之众多未经授权仿品中的几幅,正是这类仿品的无处不在,使得荷加斯的作品风行于世。
28.威廉·荷加斯的《一个浪子的历程》场景一:一个年轻人继承了遗产
其结果就是,逐步形成了一种较之以往更广泛、更持久以及更具自我意识的公共读者群体,尽管这是一种虚拟而非现实的人群。实际上,报纸、小册子与小说的激增,确实(正如当时某些道德家所担忧的)致使男性与女性更多地通过个人阅读与小范围交流来形成自己的观念,而不是接受权威之古老而普遍的意见。这确实促使人们比从前表达出更多元的观点。那么,这一媒体之扩张与普及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呢?它究竟如何改变了公众舆论的性质以及公私事务的界限呢?
29.场景三:被妓女簇拥的未来浪子(画面左侧,口袋被扒)
30.这件《一个浪子的历程》之仿作,既有彩色版,也有黑白版,来自著名版画商托马斯·鲍尔斯及其助手迅速提供的一批作品。
31.鲍尔斯的某些套画还包括了这幅附加的场面,扩展了荷加斯原初的叙事。
32.《一个妓女的历程》的画面被无穷无尽地复制与再使用于各种廉价的套画,就如同这件。
33.在单独的版画中。
34.在书籍的插图中。
35.甚至作为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