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于尚书还站出来指责兮灵儿参与朝事,又说不合祖宗规矩——
这些墨北寒可是都记得呢。
如今竟然还有脸询问为暖棚遮挡寒风的是什么,脸皮可不是一般的厚。
墨北寒心中冷笑。
所以为了给兮灵儿加分,便沉声道:“是皇后带着女官一起钻研出来的,朕也不知那是何物。”
老顽固不是看不起女子吗?
他偏偏要说那塑料膜是皇后这些女子钻研出来的。
朝堂上再次响起一阵阵唏嘘。
满朝文武无一不是赞叹皇后和那两个女官竟然有这样的才华。
那薄薄的透明物既能够遮挡寒风,又能让太阳照射在蔬菜上,就是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满朝文武,也是钻研不出来。
更是没有想过要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种植蔬菜。
于尚书神色讪讪。
想到那一日在这朝堂之上和皇后唇枪舌战,看来想要讨要一些似乎没那么容易。
不过于尚书依旧不死心。
依旧让女儿照着草图先把框架搭建好,至于那遮挡寒风的料子,若是实在讨不来,就另想法子,找别的东西代替。
这可苦了余小姐。
寒冬腊月的,想要运新鲜的竹子到京城是不可能了,只能张罗着用陈竹破开了代替。
——
墨北寒发现,自从每人赏了一份蔬菜,朝政文武百官都积极了不少。
从递上来的折子就看得出来。
以前是废话连篇,现在嘛——
虽然有少不了一些废话,不过对于这个城连降大雪,那个县因连日暴雪道路无法通行,都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处理。
这一点倒是让墨北寒没有想到。
见着一份蔬菜带来的效应这般大,墨北寒决定,等着‘下一批’蔬菜成熟了,再为满朝文武分发一次。
兮灵儿封王菱芝和红绣为女官,可不只是为了让她们两个为自己种菜。
她们两个还有更大的作用。
她身为皇后,不方便事事都抛头露面,把王菱芝和红绣培养好了,将来她们两个可以为北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冬至这天,按照北方的习俗,要吃饺子、炖羊肉。
兮灵儿吩咐把暖棚里的韭菜割下来一些,想为墨北寒父子两个包三鲜水饺。
在商城里买了鲜虾,剥壳只留下虾仁。
如同元宝一样的水饺咬上一口,鲜香的汁水入口,那美味,真真是好吃到无法形容。
墨北寒贵为九五之尊,一日三餐自然都很丰盛。
可是古代毕竟食材有限,别说是冬天,就是在夏天也不是想吃鲜活的虾就能吃到。
猪肉虾仁韭菜水饺,就是现代社会里,也是受人追捧。
墨北寒吃的不少的水饺,还吃了半碗的羊肉萝卜。
诏儿和善儿也是一样,两个孩子像比赛一样,硬是吃的撑到了。
兮灵儿便也没拦着。
左是中午,等用过膳两个孩子去外面玩一会也就消化了。
宫中一家人其乐融融。
宫外于尚书的府上可就没这么安宁了。
余小姐终于筹备够了搭建暖棚支架的竹子,差人找来了工匠,将竹子破开,接连绑在一起好做成拱形的支架。
天气寒冷,任何的物品都没有夏天那么柔韧,竹子就更是这样。
两个工匠各自抓着竹子的两边,想要放在刨了坑的位置把竹子埋进去,结果竹子还没达到所要求的弧度,就咔嚓一声绷断了。
其中一个工匠还受了伤,险些把眼睛绷瞎。
出师不利,于尚书觉得晦气,便给了那工匠一些银两打发了。
当然,住在宫中的墨北寒并不知晓。
用过午膳,跟着兮灵儿一起在大殿的躺椅里享受了一阵午后的温馨,便又忙着为北冥百姓做公仆去了。
有善儿陪着诏儿一起玩,诏儿也不像以前一样黏着兮灵儿,兮灵儿便跟着一起去了御书房。
今年冬天雪大,三五天一场小雪,十天半月一场大雪。
虽说瑞雪兆丰年,可也架不住一直不停的下。
而之前为了贴补百姓家中口粮不足,无法饲养家禽而开的饲料铺子,百姓们也知道鸡鸭鹅吃了长得快,可是每天都要花银子买——
毕竟一年的收入有限。
见着各地的官员递上的折子内容大抵都是一样,墨北寒和兮灵儿商量,可以先赊账,等着来年收成的时候再还。
不收分毫的利。
告示一贴出来,百姓们连连高呼:皇上万岁
要是养得好,繁殖的多拿了第一,可是有赏银的。
一百两银子,多少的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怕是也攒不到这么多。
“皇上,你看看这个折子。”
兮灵儿和平时一样,为墨北寒把折子分类。
打开一本折子,看到开头的内容,便把折子给了墨北寒。
墨北寒伸手接过,看着折子里写的内容,眉心越蹙越深,最后竟是发出一声嗤笑。
折子是辽北苦寒之地的御史递上的。
大致的内容是,今年辽北发生雪灾,百姓们的房屋压塌了不少,不少的百姓被冻伤,甚至还有被冻死的——
希望朝廷能拨下善款,再派一朝廷重臣前来慰问,带领百姓重建家园。
墨北寒笑得便是这个。
墨景淮一家被发配辽北苦寒之地五年有余,辽北年年冬日降雪不断,偏偏今年削了那三个老匹夫的官职,便要求朝廷派重臣前去慰问。
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
“皇上怎么看?”兮灵儿本能的问道。
墨北寒嗤笑:“等着明日朕差人去那三个老匹夫家里试探一下口风再做决定。”
兮灵儿缺席了五年,对这五年的情况并不了解,便也没有发表意见。
第二天,墨北寒便派了小德子差人出宫去打探墨景淮三个岳丈的口风。
按照小德子的吩咐,孙公公先来到徐达仁的府上。
写着徐府的牌匾还挂在大门指上,烫金的字诉说着徐家昔日的辉煌。
孙公公令人敲了好长时间的门,才有人前来开门。
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见到孙公公和他的随从,微微的一礼,道:“不知这位公公可是有何事?”
老人家年纪不小,这个年纪当看家护院的怕是都不会有人家愿意用。
孙公公:“杂家奉命前来探望徐大人,不知徐大人可是在府上?”
老人家:“公公怕是有所不知,我家老爷在几月前就已经搬走了。”
几天前于尚书还站出来指责兮灵儿参与朝事,又说不合祖宗规矩——
这些墨北寒可是都记得呢。
如今竟然还有脸询问为暖棚遮挡寒风的是什么,脸皮可不是一般的厚。
墨北寒心中冷笑。
所以为了给兮灵儿加分,便沉声道:“是皇后带着女官一起钻研出来的,朕也不知那是何物。”
老顽固不是看不起女子吗?
他偏偏要说那塑料膜是皇后这些女子钻研出来的。
朝堂上再次响起一阵阵唏嘘。
满朝文武无一不是赞叹皇后和那两个女官竟然有这样的才华。
那薄薄的透明物既能够遮挡寒风,又能让太阳照射在蔬菜上,就是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满朝文武,也是钻研不出来。
更是没有想过要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种植蔬菜。
于尚书神色讪讪。
想到那一日在这朝堂之上和皇后唇枪舌战,看来想要讨要一些似乎没那么容易。
不过于尚书依旧不死心。
依旧让女儿照着草图先把框架搭建好,至于那遮挡寒风的料子,若是实在讨不来,就另想法子,找别的东西代替。
这可苦了余小姐。
寒冬腊月的,想要运新鲜的竹子到京城是不可能了,只能张罗着用陈竹破开了代替。
——
墨北寒发现,自从每人赏了一份蔬菜,朝政文武百官都积极了不少。
从递上来的折子就看得出来。
以前是废话连篇,现在嘛——
虽然有少不了一些废话,不过对于这个城连降大雪,那个县因连日暴雪道路无法通行,都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处理。
这一点倒是让墨北寒没有想到。
见着一份蔬菜带来的效应这般大,墨北寒决定,等着‘下一批’蔬菜成熟了,再为满朝文武分发一次。
兮灵儿封王菱芝和红绣为女官,可不只是为了让她们两个为自己种菜。
她们两个还有更大的作用。
她身为皇后,不方便事事都抛头露面,把王菱芝和红绣培养好了,将来她们两个可以为北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冬至这天,按照北方的习俗,要吃饺子、炖羊肉。
兮灵儿吩咐把暖棚里的韭菜割下来一些,想为墨北寒父子两个包三鲜水饺。
在商城里买了鲜虾,剥壳只留下虾仁。
如同元宝一样的水饺咬上一口,鲜香的汁水入口,那美味,真真是好吃到无法形容。
墨北寒贵为九五之尊,一日三餐自然都很丰盛。
可是古代毕竟食材有限,别说是冬天,就是在夏天也不是想吃鲜活的虾就能吃到。
猪肉虾仁韭菜水饺,就是现代社会里,也是受人追捧。
墨北寒吃的不少的水饺,还吃了半碗的羊肉萝卜。
诏儿和善儿也是一样,两个孩子像比赛一样,硬是吃的撑到了。
兮灵儿便也没拦着。
左是中午,等用过膳两个孩子去外面玩一会也就消化了。
宫中一家人其乐融融。
宫外于尚书的府上可就没这么安宁了。
余小姐终于筹备够了搭建暖棚支架的竹子,差人找来了工匠,将竹子破开,接连绑在一起好做成拱形的支架。
天气寒冷,任何的物品都没有夏天那么柔韧,竹子就更是这样。
两个工匠各自抓着竹子的两边,想要放在刨了坑的位置把竹子埋进去,结果竹子还没达到所要求的弧度,就咔嚓一声绷断了。
其中一个工匠还受了伤,险些把眼睛绷瞎。
出师不利,于尚书觉得晦气,便给了那工匠一些银两打发了。
当然,住在宫中的墨北寒并不知晓。
用过午膳,跟着兮灵儿一起在大殿的躺椅里享受了一阵午后的温馨,便又忙着为北冥百姓做公仆去了。
有善儿陪着诏儿一起玩,诏儿也不像以前一样黏着兮灵儿,兮灵儿便跟着一起去了御书房。
今年冬天雪大,三五天一场小雪,十天半月一场大雪。
虽说瑞雪兆丰年,可也架不住一直不停的下。
而之前为了贴补百姓家中口粮不足,无法饲养家禽而开的饲料铺子,百姓们也知道鸡鸭鹅吃了长得快,可是每天都要花银子买——
毕竟一年的收入有限。
见着各地的官员递上的折子内容大抵都是一样,墨北寒和兮灵儿商量,可以先赊账,等着来年收成的时候再还。
不收分毫的利。
告示一贴出来,百姓们连连高呼:皇上万岁
要是养得好,繁殖的多拿了第一,可是有赏银的。
一百两银子,多少的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怕是也攒不到这么多。
“皇上,你看看这个折子。”
兮灵儿和平时一样,为墨北寒把折子分类。
打开一本折子,看到开头的内容,便把折子给了墨北寒。
墨北寒伸手接过,看着折子里写的内容,眉心越蹙越深,最后竟是发出一声嗤笑。
折子是辽北苦寒之地的御史递上的。
大致的内容是,今年辽北发生雪灾,百姓们的房屋压塌了不少,不少的百姓被冻伤,甚至还有被冻死的——
希望朝廷能拨下善款,再派一朝廷重臣前来慰问,带领百姓重建家园。
墨北寒笑得便是这个。
墨景淮一家被发配辽北苦寒之地五年有余,辽北年年冬日降雪不断,偏偏今年削了那三个老匹夫的官职,便要求朝廷派重臣前去慰问。
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
“皇上怎么看?”兮灵儿本能的问道。
墨北寒嗤笑:“等着明日朕差人去那三个老匹夫家里试探一下口风再做决定。”
兮灵儿缺席了五年,对这五年的情况并不了解,便也没有发表意见。
第二天,墨北寒便派了小德子差人出宫去打探墨景淮三个岳丈的口风。
按照小德子的吩咐,孙公公先来到徐达仁的府上。
写着徐府的牌匾还挂在大门指上,烫金的字诉说着徐家昔日的辉煌。
孙公公令人敲了好长时间的门,才有人前来开门。
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见到孙公公和他的随从,微微的一礼,道:“不知这位公公可是有何事?”
老人家年纪不小,这个年纪当看家护院的怕是都不会有人家愿意用。
孙公公:“杂家奉命前来探望徐大人,不知徐大人可是在府上?”
老人家:“公公怕是有所不知,我家老爷在几月前就已经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