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从小皇帝处顺利讨来了再次出使吐蕃的差使,也就意味着能很快再见到狄青,陆辞心里不免愉悦。

对赵祯而言,则是好不容易才盼回来、都没来得及焐热的小夫子,又得远赴西域去的噩耗。

他神情有些恹恹,加上心疼陆辞身体,没再拉着人说上太久,就命内侍将其送回宅邸了。

被侍臣们送至宫门外时,陆辞却临时改了主意,不忙着回家,而是在打发了内侍后,就近赁了匹马,要去这会儿正热闹的集市上逛逛。

虽有一年多未曾回来,但官路总体并未变过。

依循着记忆中的路线,陆辞骑着马,悠然经过几条月华清辉撒过的寂静小道后,眼前豁然开朗,倏然展开了一卷再生机勃勃的不过的闹市图卷。

他利落翻身下马,牵着缰绳,徐徐漫步在汴京这人来人往的街道中。

两侧招牌熟悉的商铺林立,耳畔回荡的是商贩的吆喝声、路人的闲聊声、歌馆的唱曲和客人的欢笑声,被诸多书肆摆在最外头的木架上的,十之七八都是柳鸳鸳所作的《鸳鸳传》。

装饰最豪奢醒目的樊楼,仍旧屹立其中,哪怕是遥遥望去,也可闻人声鼎沸。

置身其中,陆辞倒是没再经历在渭州城中时无人知名、只单纯被他容貌气质所吸引的热闹情景。

哪怕气质有所改变,但相貌却是做不得伪的。

在未曾遮掩面容的情况下,会光明正大地马背上挂起随手买来的小吃食的这位身着素服的年轻官员,简直是再好认不过的了。

几乎每走出几步,就要受认出他的行人或摊贩的一声惊呼。

若是曾得他光顾的摊贩,会大胆地扬声问候;而只听闻过、见过一两回这位大名鼎鼎的朝中权贵的旁人,则会惊讶之余,下意识地避开一些,以免冲撞了他。

陆辞也认出不少熟悉的面孔,他记性好,但凡光顾过的店铺,都基本能笑着一一叫出摊主名姓。

挨个闲聊几句,走得也越发慢了。

身边热热闹闹,他应对自如的同时,平静多年的心境却无端地蔓延开了从未有过的孤寂。

灯火阑珊,多的是成双成对的安逸人,而与他心心相印的那一位,还远在秦州。

——果然。

陆辞轻轻叹息。

难的向来不是孤寂本身,而是尝过有人陪伴的美好滋味后,再重归孤寂。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陆辞轻易想象得出不管柳七也好、晏殊也罢,此时恐怕都在家里呼呼大睡。

一人独处,只会愈显孤单。

陆辞心绪微动,索性上了马背,信手一拐,就往相府所在的街道去了。

于是没过多久,刚沐浴过,正躺在榻上与夫人说着小话的寇准,就迎来了这么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这小子会来寻我,倒是稀奇。”

寇准瞬间精神了。

他一个鲤鱼打挺地坐起身来,一边由夫人替他重新整装,一边纳罕道:“我瞧陛下稀罕他的那股劲儿,我还以为夜深了要赐他于宫中留宿,怎会这会儿来访?”

夫人素知他最硬心软,对陆辞这一青年才俊更是一向喜爱,闻言掩唇一笑,并不作答。

只在替他打理完后,轻轻在他肩上一拍:“究竟如何,夫君前去问问,不就明白了?”

寇准深以为然。

只是,当他来到厅堂,看到一身素服的陆辞落落大方地坐在客席上,优雅地捧着茶盏,还和颜悦色地与下仆说着话,颇有几分处于自家的放松时,顿时忍不住嘴角一抽,开口刺道:“摅羽不从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么?怎今日倒得闲,还主动来探望我这糟老头子了?”

听到脚步声时,陆辞就已笑着放下茶盏,从容起身,向他行了一礼:“晚辈贸然上门叨扰,还望相公勿怪。”

寇准撇了撇嘴,磨磨蹭蹭地在主位上坐下,把手一摊:“怎么,连手信都没准备?”

当陆辞神色如常地派人取来手信后,寇准只翻看几眼,就当场被他的厚脸皮给逗乐了:“你千里迢迢往吐蕃去了一趟,带来的手信,却是些京里的糕点?”

“相公也曾挥兵北上,畅扬国威,应是再清楚不过,”陆辞一脸坦然,完全让人看不出就在寇准问起前、他原本是打算把那些糕点当做自己宵夜来享用的:“他们至多在牛羊肉与乳类的烹饪上做得更地道些,其他方面,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大宋比得的。若只是区区熏肉,又如何能入相公的眼?唯有在集市上挑上几样精细点心了。我想着哪怕不计我与相公的深厚情谊,单是相公为人,一直是位不拘小节的大丈夫,绝不会拘泥于细小礼数,去计较礼物是否丰厚得体的,才会这般随意大胆。”

“你也说了,我那回是为打仗而去,哪来的闲心品评他们厨艺?”寇准嘴角抽抽,懒得计较把敷衍了事还标榜得煞有其事的这小子了:“说罢,究竟是为何事而来?”

他显是笃定了陆辞定是有事相求,因而抄着双臂,老神在在地等着。

而陆辞当然不能说出自己因与秘密恋人分离而倍感孤独,不愿独自度过漫长夜晚,才找人来唠嗑的真相。

不过,临时瞎编借口,于他也轻松得很,于是他眼也不眨地先拉出了前往吐蕃的一些见闻,糊弄过寇准后,再随口问起了朝中事。

寇准有颇长一段时间,未能与陆辞好好说话了,在穿插话题间,他不忘拐弯抹角地问起了陆母之事。

见陆辞谈及娘亲时,已彻底恢复精神,不似他担心的哀伤不振,寇准便彻底放了心,玩笑道:“你还真是闲不住的,回乡守孝吧,也丝毫不甘沉寂,不过数月功夫,竟就折腾出个福惠百姓的陆氏义庄来。那阵仗都传到京里来了,惹得你无数友人为参一脚,还险些惹出几场口角来。”

陆辞不好说的是,连官家都没忍住拿出私印,偷偷参与进来。

“我充其量是个牵头的,真正出大力者,还是他们自身,更是多亏了亲友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当地知州的诸多照顾,岂好居功?”

面对寇准的调侃,他从容一笑,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到别处去了。

二人聊着聊着,不可避免地提到了陆辞今后打算。

在得知陆辞远赴一趟吐蕃还嫌不够,竟上赶着向官家兜着这块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烫手山芋时,寇准双目瞪大,险些把一口茶水给喷了出来:“糊涂,你好生糊涂啊!”

最难的头已启得漂漂亮亮了,后头的扯皮……磋商细节,只要不是个全然无能的庸才,也能办得足够入眼,哪里用得着将陆辞派去?

况且,就唃厮啰同陆辞的那点渊源,加上这回设法把人扣住久久未归的做派,也着实令人放心不下。

“你这话只与陛下说过?”寇准问时心念电转,他是打定主意,要设法撤回陆辞的胡话了:“这事你知我知,陛下知,再莫让第四个人知晓了。”

陆辞摇头道:“多谢相公爱护,只是正因我开了个还算不错的头,实在不放心交到旁人手里,宁可自己多走几趟。”

其中的主要原因,倒真不是为了与狄青多聚一聚。

寇准挑眉,故意道:“摅羽这么说,未免也过于小觑朝中众多同僚了吧?”

“非是小觑。”陆辞轻笑一声,坦荡自嘲道:“而是唃厮啰此人诡计多端,心机深沉,极不好对付。要应对他,不仅需少些拐弯抹角,与他撕开了讨价还价,更需有一张能舍下的厚脸皮。非是我托大,纵观朝中,何来敢当者?”

陆辞绝非一昧自傲之人,但他极其清楚,朝中比他能言善道、才思敏捷的人并非没有,却绝不会有比他更能舍下脸面算计的。

毕竟颜面,是世间所有士大夫都最为看重的,几乎等同性命的存在。

他之所以会与寇准挑明了说,无外乎寇准在澶渊之盟时,也曾竭力舍下脸皮,同契丹就岁贡的数额上竭力争取低价,相对而言,应更能理解他的心境。

听陆辞这一番话,寇准默然片刻,叹气道:“你一心赤诚为君为国,我再劝你,便显小人了。既你有此决心,我唯有厚颜替世间百姓,替你道一声谢。”

“当年国家那般濒临危亡,若无相公忠肝义胆,毅然挺身而出,何来今日太平盛世?若真要谢,也当是晚辈谢相公才是。”陆辞郑重回以一礼,诚挚道:“相公多年维护、提拔晚辈的拳拳心意,晚辈虽无从回报,却始终牢记于心,也谢过相公理解体谅。”

锦绣山河之畔,尚有强敌环伺,只有彻底抛开个人得失,才能做护卫江山的铜墙铁壁。

“你夜里专程寻我,便是要听这些相互吹捧的酸话?”

寇准不自在地摆了摆手,清清嗓子,起身道:“夜已深了,我可不似你这小子精力旺盛,需歇下了,你也赶紧回去罢。”

“听着‘夜深’这话,”陆辞笑道:“我还当相公要留我过夜,原来是我自作多情了。”

寇准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干脆朝他身上虚踢一脚:“陛下未能留住你,我哪儿来那么大颜面来留!赶紧滚回去!”

主人家既翻脸,陆辞只好从善如流地‘滚’了。

有前期的众多铺垫,再加上打通了赵祯和寇准这两条道后,陆辞除了挨了柳七和晏殊不理解的白眼外,在继续获得出使吐蕃的差事上,果真彻底没能遇到任何阻碍。

在家赋闲了两月不到,刚与所有友人们轮着各聚过两圈的陆辞,就得到了再次出使的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