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狄青最终还是在次年端午节前夕回到了汴梁。
彼时距离他们出京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光。蒋平的造船厂已经顺利造出了五十艘自行船,十二艘木制船,其余三十八艘都是钢铁巨轮。
包拯站在仍在缓缓前行的巨轮的甲板之上,眺望着不远处繁华的汴梁市井,感慨道:“不过半年而已,真正是物是人非了。”
狄青笑道:“如今汴梁城里一日一个样子。别说汴梁,哪里不是日新月异的。这自行船已经通行天下了。咱们昨夜才从应天上船,如今还没过午时,居然已经抵京了。往前两三年,谁能想象得到呢?”
他们在北方诸州郡走了一圈,最终从应天府坐自行船回了汴梁。
襄阳王一案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应天府里换了新知府和转运使。城中的宗室们也没有谁还敢像襄阳王在世时一样一手遮天,因此虽然曾经饱受天灾**的洗礼,应天府人民还是挺过了这场浩劫,将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包拯乘车路过应天府城外之时,见田间麦秀青青,农人忙碌于田垄,扶犁牵牛,已是一派太平丰足之迹象。
他捏紧了袖子里记载着北地官员贪赃枉法罪证的册子。
民生不易。这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能被贪官污吏给毁了。
应天处于要冲之地,还住着些皇帝的宗亲。如今世上的五十艘自行船日夜来往于全国各大港口,应天至汴梁这一段航线自然是热闹无比。
包拯至今仍是微服出行,跟随着狄青的队伍。狄青乃是枢密使,如今完成了皇帝的任务回京述职,自然而然地包下了一艘自行船,将所有随行的人马都装进一艘船里带回京城。
船将靠岸,船头吹起了号角,提醒码头上的人注意接引,也提醒仍在河道上徘徊的大小船只准备避让。
如今的自行船体积速度都非同小可,虽说靠近港口之前已经注意减速了,可被碰上一碰也是非同小可。
码头旁的大小船只都飞快地给它空出一块地方来,不敢于这个庞然大物争抢空间。
狄青笑道:“这就要到了。咱们回京的消息应该已经到了官家的案头上,官家若着急要见你我,自然会派人在码头上传召。”
应天至汴梁的自行船是两天一趟的。他们当时在应天驻扎休整了数日,回京的消息随着上一艘船已经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包拯整了整袖子:“就算官家不急着见我,我也得赶快进宫面见官家。”
狄青看了他的袖子一眼:“不急。你是奉皇命出京的,比起他人,官家一定更相信你。”
包拯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早一分面圣,就多一分希望。”
他这一路搜集官吏罪证,虽说是微服私访,但难免有打草惊蛇的举动。他又是个一直到底的性子,油盐不进。各地的官员见不能收买他,便有想要斩草除根的。可惜他身边有武艺高强如展昭的江湖豪侠,又有狄青带着军队随行,竟然各地官员的切齿痛恨之下保全了一条性命。
不能收买,也不能灭口,有把柄被他捏在手里的官员就只好另生一计,先行遣人进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
狄青拍拍他的肩膀。宽慰他道:“包御史,官家又岂是会受人蒙蔽的性子呢?纵然有再多的人在官家面前嚼舌根,也威胁不到你一星半点。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吗?若官家不幸听信了小人谗言,青自会为包御史辩白。”
包拯感动道:“包某谢过狄兄了。”
狄青摆摆手:“这般客气做什么。”
同行这半年多,两人都对彼此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狄青敬佩包拯的刚直不阿,包拯亦倾佩狄青年少有为,治军有方。两人在心里将彼此引为知己,结成莫逆。
只不过……
听得身后船舱里一片乒乒乓乓的响声,两人同时一叹,相对苦笑。
这两位祖宗又闹起来了。
狄青向船舱走去,口里扬声道:“玉堂!别闹了,船要停了,收拾收拾下船了!”
白玉堂从船舱里跳出来,神采飞扬地道:“我可没闹,这回是南侠先动的手。”
展昭亦跟着冲出船舱,脸涨得通红,狠狠地摔了下袖子,对狄青施礼道:“狄大人。”
白玉堂抱臂看他,不住地笑。狄青无奈道:“我替玉堂向南侠赔罪了。”
展昭忙道不敢。狄青拉着白玉堂到了暗处,见他脸上仍然满是笑容,忍不住长叹道:“半年多了,天天找南侠的麻烦,你不嫌累么?”
白玉堂一本正经地道:“怎么能说是我找他的麻烦呢?每次他还手打得我也挺疼的。”
狄青哼道:“自作孽!好了,反正也到京城了,从此桥归桥路归路,他跟着包大人你跟着我,你们两个少见面,你也少给我惹事。”
又忍不住道:“夏老前辈将你托付给我,你起码也给我省点心。咱们之前出门在外,说句大不敬的话,天高皇帝远的,你和南侠小打小闹咱们也就当看不见了。回了京城,你是要跟我一起到军营里去的。新军军纪森严,官家又极看重这边,你要是再如此般放肆,我可保不了你。”
白玉堂意兴阑珊地道:“知道了,回京之后一定不再给你惹事。”
狄青拍了拍他的肩:“夏老前辈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船身一阵剧烈震荡,是终于在码头旁边停泊了下来。
白玉堂皱眉:“掌舵的人太毛躁了些,该将速度降下来几分再停泊的。这般的震荡,还好咱们船上没有金贵货物,若是运瓷器的海商船,现在瓷器早就碎了。”
他是夏玉奇的弟子,对自行船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狄青道:“这玩意才现世多久,一共没在水里跑过多少回呢。等他们习惯了,自然就能稳重些。”
船上抛下了舷梯,狄青和包拯互相谦让了一番,终于一前一后地下了船。刚在码头上站定没多久,就见一个面白无须的青年小碎步跑了过来。
狄青和包拯对视了一眼。
果然,宫里来人了。
那太监在他们两个面前停下,胡乱施了个礼,压低声音道:“这里乱,不好说话。两位请随我来。”
包拯忙道:“可否允许我带一人随行?”
太监一击掌:“瞧我,差点忘了。对,你得带一个人一起进……过去。是哪个?”
包拯道:“是我的师爷,公孙先生。”
此时公孙策终于颤巍巍地从舷梯上下来,面色仍有些苍白——昨夜波涛略微汹涌,使他彻夜难眠。
那太监惊奇地打量着他:“你是……”
包拯忙扶着公孙策站稳,公孙策勉强施礼道:“在下公孙策。”
太监道:“行。你可以去。但还得有一个。”
包拯疑惑道:“还有谁?”
太监向他身后扫视一眼:“还得有个姓展名昭的,跟大人一起进宫。”
包拯和公孙策齐齐回头,展昭抱着巨阙,一脸疑惑地指着自己:“我?我去做什么?”
他不是没进过宫、没面过圣。但那都是有正当理由的。如今包拯要进宫述职,带一个公孙策去帮忙讲解也就算了,带他一个护卫去做什么?
进宫面圣还自带护卫,是嫌弃皇宫安保不好,还是害怕皇帝要对你做什么啊?
何况这还是皇帝点名道姓要他进宫,分外古怪。
太监点头:“对。你要一起去。做什么在这里不好说,反正是点了你的名字。”
侧身示意身后停着的一辆朴素的马车:“几位,请吧。”
狄青对白玉堂嘱咐道:“这里的人都交给你了,务必将他们都带回去安顿好。官家办事从不拖沓,我大概傍晚之前就能回营。叫各营将士都收拾利索,操练起来,我回去就要阅兵,若有人趁我出门这段时间松懈了训练,就军法处置。”
白玉堂本还不爽展昭被点名入宫,心道大家都是江湖出身,本领也仿佛,皇帝凭什么只叫他不叫我啊?此时被狄青这么一嘱咐,陡然有一种重任在身的责任感,于是爽朗地道:“大人放心,我定然将他们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狄青对他的办事能力还是放心的,因此头也不回地跟着包拯上了马车。
这马车由内到外都透露出一股皇家气度,叫人一看就知道是皇帝平日里出宫乘坐的车驾——除了简朴,还是简朴。从外面看着朴实无华,车厢里也没有什么装饰之物。
包拯和狄青一左一右地面向车门坐定,展昭和公孙策在两旁相对而坐。太监背对车门坐在横木上,车门外另有一人扬鞭策马。
马车晃晃悠悠地走起来了,展昭再也按捺不下好奇心,忍不住问道:“公公,官家传我入宫到底所为何事?”
那太监也是个和善之人,闻言道:“依稀听得刘公公说过一嘴,似乎是因官家听闻你护卫包大人的事迹,心有所感,所以才想要见见你这位义士。似乎还要封你为官,以彰义举。展义士,大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