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征服者威廉的纷乱家事

1066年圣诞节,西敏寺一片英语和法语的欢呼声,约克大主教为威廉施行涂油圣礼,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称为威廉一世。教堂外的诺曼侍卫被震天响的呼喊惊吓,以为出了大乱子,一把火烧了教堂周围的房屋,威廉受点虚惊但所幸无恙。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随着威廉登基而终结,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它开启的历史进程可以跟宗教改革、光荣革命、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当然从本土民族的角度来说,诺曼征服也是一场劫难,相当长时期内造成生灵涂炭,经济衰退,英格兰拉开法兰西化的序幕,英语沦落为底层民众的语言。

尽管有部分贵族和教士合作,并不代表威廉自此高枕无忧,意外的火灾小插曲或许预示着他将继续用血火完成彻底的征服。威廉留下三个摄政后返回诺曼底处理政务,从1067年开始南北方连续不断爆发反诺曼人起义,威廉赶回来四处镇压,直到1071年局势才稳定下来。新国王的作风与之前的爱德华和哈罗德可大不相同,强硬蛮横,以刀剑为后盾推行他的政策。

威廉的父亲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一世早年有段浪荡情事,威廉的母亲海莱维的身份并无确切材料记载,民间风传两个版本,一说是鞋匠之女,一说是富商家的闺秀,总之并不高贵。罗伯特一世与海莱维姘居生下威廉,后来把她转嫁给一封臣,所以威廉的反对者们喜欢羞辱他为“杂种威廉”。以威廉的法律地位按常理无法继承公爵之位,可他父亲只有这么一个儿子,1034年罗伯特一世刚平息一场领地的内乱就想去耶路撒冷朝圣,临行前召集封臣们开会,经过威逼利诱迫使大家暂时接受威廉为继承人,不料朝圣过程中罗伯特一世客死他乡,威廉勉强当上了诺曼底公爵。不过诺曼底又陷入以前的老问题中——主公去世,贵族混战。

法兰西的封建制,导致从中央王廷到各公国、伯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一旦雄主逝世,容易陷入战乱,这与英格兰王权强势、政府体系完备形成鲜明对比。早年法兰西王室内乱,罗伯特一世帮助过法王亨利一世,亨利登基以后认可威廉这位少儿公爵,使其增强了合法性,法王还出兵协助平息了诺曼底内乱。戈德温家族1052年重返英格兰逼宫,威廉并非故意袖手旁观,其实缘于法王听说威廉获得英格兰王位继承权后,担忧这位封臣实力太过强大,联合诺曼底的老对头安茹伯爵给他四处下绊,威廉那几年正疲于应付,直到1060年两位敌人离世才松了口气,登陆英格兰前他已是雄霸一方的西欧诸侯。

威廉的童年在阴谋、叛乱、杀戮、逃亡的环境中度过,几次险些丢命,成年之后为巩固地位长期四处征伐,养成了刚毅勇敢又凶狠毒辣的性格。1052年围攻阿朗松要塞,他下令把32个俘虏的四肢当众砍下,吓得其他要塞的守军们纷纷投降,类似的酷刑在他的戎马生涯中实在司空见惯。英格兰叛乱激起威廉的戾气,1068—1069年,他三次进入北方约克郡平叛,所到之处焚毁村庄,杀光牲畜,很多地区的古英语档案和书籍毁于战火。

威廉最重要的举措是把法兰西的封建制引入英格兰,同时保留很多本土政治机构,因为它有利于强化王权,两者融合成独具特色的岛国政治体系,决定着未来数百年的发展路径。征服者人数稀少,面临叛乱四起,在200万本土民族的汪洋大海中,诺曼人初期只能过着占领军一般的生活,编成作战单位同吃同睡,大量修筑封建制度的标志性军事建筑——城堡;诺曼征服前,英格兰最多有6座不太像样的要塞,到1100年已有50座城堡遍布全国。

借平息叛乱之机,威廉狠狠削弱了本土贵族和大乡绅的力量,到1086年只有两个英格兰贵族还保有自己的财产和地位,有4000多个大乡绅失去土地,全国绝大部分土地被威廉和不到250个诺曼贵族、教士瓜分,其中他册封了170个男爵,这些人加上他们的下级封臣、侍从约1万人,成为英格兰的新统治阶层。诺曼贵族虽然在英格兰拥有地产,但包括国王在内,统治阶层多数时间滞留欧陆打理故土事务,只把英格兰当作“提款机”,将财物源源不断送回家乡。

骑兵是封建制下地位最尊贵的标志性兵种,威廉征战欧陆和英格兰的主力。一个骑兵从马匹、武器到盔甲等全套装备耗资不菲,仅战马的价格就从30至120英镑不等,骑士需从小接受训练,培养成本高昂。没有中央集权财税体系,君主都养不起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只有通过土地分封制来供养。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封君向封臣授予土地,封臣今后需根据契约向封君履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封君也要宣布保证会公平对待自己的封臣,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中世纪中前期没有明确的“国家税收”概念,君主的稳定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领地,但通过封建契约可获得一些“封建收入”。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力、义务条款通常规定得相当精细,如根据采邑大小,封臣战时为封君提供不同数量的骑兵,每年服40天骑士役。理论上封臣不得随意转让土地,封臣的后人继承土地需向封君交纳一笔继承费,死后无嗣需把土地交还封君。封臣死后,若继承人未成年,封君自动拥有孩子的监护权,继承人成年之前领地收入归封君所有;若土地要给寡妇或女性继承人,封君还同时获得他们的婚姻指派权。

在三种情况下封臣还需要向封君提供贡金:封君的长子成年受封为骑士、封君的长女结婚、封君战争中被俘需要赎金。理论上封臣完成封建义务后国王不得再向大家额外讨钱,只有王国面临“紧急情况”时,君主为保卫王国可以征税,这通常指“外敌入侵”需要军费,当然君主发动战争时也可以“保卫王国”为借口频频要求大家掏腰包,不过由于“非紧急情况不得额外要钱”的规矩存在,给贵族与国王的博弈留下空间,为后来议会的诞生埋下伏笔。

为了弄清楚封臣应尽多少义务,防止有人欺骗,威廉在英格兰进行了一次人口与经济大普查,派专员到各郡县进行统计,把数据编定成册,它详细到某个庄园有多少头猪、多少头牛均记录在案,后世称为《末日审判书》,因为这种调查给人感觉就像末日来临时的终审一样。

欧陆封建主义的原则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一定是我的封臣,我的封君的封君也不一定是我的封君”,威廉在英格兰变通地把这个原则改为“我的封臣的封臣还是我的封臣”,这使得君权继续保持强势,不会出现欧陆那种割据一方能抗衡中央王廷的大领主。

童年时代缺乏关爱,备受私生子名义拖累,威廉一生在私德上却很完美,忠爱妻子和家庭,他格外仇视容易制造私生子的丹麦婚,不遗余力取缔这种婚姻,同时热衷于阉割强奸犯,打击性犯罪;威廉重视教会的道德教化作用,大力推动教堂的建设,使得教堂和教士数量快速增长。

取缔丹麦婚和打击性侵犯一定程度保障了妇女权益,但诺曼王朝输入封建制的同时也带来纯粹的“直男癌主义”,原本英格兰女性地位高过欧陆国家,现在一落千丈。统一之前的麦西亚王国曾有过女王,克努特大帝可以委托前妻担任挪威摄政,女修道院院长遍布全英,女儿在财产继承权上与儿子有同等地位,寡妇有权监护自己的孩子,自主选择是否改嫁,如今这些权利都被骑士主导的封建社会取消。

热爱家庭、注重私德的威廉却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家庭纷争成为他晚年最大的不幸,追求权欲使人丧失美德,整个诺曼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家庭悲剧史”。

晚年的威廉身材越来越肥胖,“英格兰国王躺在他诺曼底的鲁昂宫廷床上时,就像一个怀着孩子的孕妇”,尽管征服者威廉的事业登上巅峰,他的老对头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一世不会错过任何讥嘲的机会。

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没过上几天安宁日子,丹麦君主对英格兰仍然虎视眈眈,诺曼底的两大宿敌法兰西国王和安茹伯爵对他实力的增强感到恐慌,四处张罗着反威廉事业,但这两人带来的麻烦都远不如王后玛蒂尔达和长子罗伯特。

1087年8月,威廉为报复法军袭扰诺曼底,亲率大军向自己的封君法王菲利普一世开战,攻陷芒特城后身负重伤,更令他难受的是长子罗伯特没有待在自己身边,而是在死对头法王的宫廷里,长期从事反对自己父亲的勾当。9月9日,威廉在病痛与悲愤的双重打击下过世。侍从们把他的遗体抬入石棺,肚子竟然胀气炸裂,臭味弥漫整个教堂,一位叱咤风云的西欧霸主以这种下场离世,多少有点悲哀。

威廉一世有四个儿子,长子罗伯特、次子理查德、三子威廉、幼子亨利。罗伯特军事上颇有天赋,长相英俊,深获母亲玛蒂尔达宠爱,这家伙缺乏政治头脑,生活中懒散放荡,身边围绕一群贵族纨绔子弟,侍从队伍中常跟随着娼妓。人们嘲笑说,威廉一世“杂种”的绰号其实更适合罗伯特。登陆英格兰前,威廉为防不测暂时指定罗伯特作为诺曼底继承人,一切布置停当才带着次子理查德乘上妻子赠送他的旗舰“摩尔号”开始远征。此后理查德久居英格兰协助父亲料理政事,威廉对他明显有栽培之意。不幸的是,理查德1081年死于一次森林狩猎事故。

英格兰政局趋稳,威廉重返诺曼底应付欧陆军政事务,原本和睦的家庭出现裂痕。贵族盛行包养情妇、广布私生子的时代,威廉与玛蒂尔达堪称模范夫妇,王后以温顺贤明著称。可能因为夫妻太过恩爱,导致王后背负沉重的生育任务,1070年王后步入中年才终止她没完没了的怀孕和分娩,他们的夫妻生活可能因此结束。王后在更年期性格变得日益独立,不再那么温顺了,她甚至听信传闻,怀疑丈夫在外面有私生子,与威廉争吵不断。威廉回到欧陆后对过着放荡生活的罗伯特越来越冷淡,不断剥夺他的权力,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暗示不会把英格兰给他继承,甚至还给罗伯特取了“柯索斯”(短腿男)的绰号,转而疼爱另外两个儿子。

罗伯特失宠于父亲后心怀怨愤,他身边的纨绔子弟怂恿他采取行动攫取诺曼底控制权,父子间撕破脸就只缺导火索了。1077年,弟弟威廉和亨利恶作剧,把尿壶里的脏水泼到兄长头上,罗伯特感觉受到奇耻大辱,认为两个弟弟敢如此放肆,肯定与父亲的教唆和偏袒有关,一怒之下率兵去夺取鲁昂的城堡。罗伯特政变未遂,父亲下达对他的通缉令,罗伯特只得去投奔自己的舅舅佛兰德斯伯爵,此后他受法王资助不断在诺曼底发起叛乱。

12世纪初的编年史家伍斯特的约翰曾记载:“1079年的一次战斗中,罗伯特与父亲狭路相逢,威廉一世的战马被射死,换上新战马后与罗伯特刀剑相搏,手部被儿子一剑击中,跌落马下,罗伯特继续追砍,威廉一世发出愤怒的咆哮,罗伯特听出父亲的声音方才离去。”

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儿子,王后玛蒂尔达内心备受煎熬,最终伟大母爱战胜了夫妻之情,她选择暗中资助儿子。威廉知情后愤怒至极,他说:“我曾经以为我找到了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助手,即我的妻子,我把她当作我的灵魂,我曾经把王国的军政大权交付给她,对她如此信任,现在,我的妻子竟然策划阴谋颠覆我的生活,用我的钱去资助我的敌人,把我推向坟墓。”威廉对妻子的感情胜过怨愤,除了要求玛蒂尔达不得再犯,并未对她实行惩罚,只对罗伯特处以流放。在玛蒂尔达斡旋下,1080年父子勉强和解,不过王后三年后去世,失去这个润滑剂,父子关系再度紧张,罗伯特继续与法王谋划反对自己的父亲。

两个小儿子则百般依顺,始终坚定地站在父亲一边,国王去世时,留在身边的三子威廉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史称威廉二世,他因为有着一张像牛肉般泛红的脸而得到绰号“红脸威廉”。罗伯特则理所当然继承了诺曼底公爵的位置,幼子亨利未获得领地,得到一笔钱财去购买地产安家立业。

尽管红脸威廉获得坎特伯雷大主教等人支持,在两岸皆有地产的部分诺曼贵族却颇为犯难,他们觉得两兄弟分踞英格兰和诺曼底并非好的继承方案。一位叫奥德里克的诺曼贵族说:“一个是主公,一个是君王,都是我们的主子,他们互相充满敌意,我们到底该怎么侍奉他们,如果我们忠诚于威廉,就会得罪罗伯特,他会没收我们在诺曼底的地产和岁入,反之亦然。”

部分诺曼贵族认为罗伯特名声虽然不佳,但他统一两岸成为共主,以他慵懒的性格有利于增进贵族权益。奥德里克联合一群贵族在英格兰掀起叛乱,试图迎立罗伯特为君主,旨在解决他们自己的“效忠难题”,维护王国稳定和个人利益。罗伯特与威廉有个协定,若一方死亡,另一方拥有继承权,所以他未对起事贵族们伸出援手,叛乱很快被威廉二世镇压下去。不过此后的事实说明,只要英格兰国王不兼任诺曼底公爵,就会引发王室内战或贵族叛乱。

教宗乌尔班二世发起“十字军东征”倡议,鼓励欧洲贵族和骑士们去收复圣城耶路撒冷,生活放荡、财政困难的罗伯特找到了一个更适合他的事业,为了筹集出征费用,他决定把诺曼底以1万马克的低价抵押给弟弟,红脸威廉花钱把父亲的王国重新统一。

红脸威廉的私生活不比罗伯特好到哪儿去,他生活豪奢,一直未婚,只跟情妇们姘居,所以没有合法子嗣。1100年8月2日,红脸威廉在森林中狩猎,被他的臣下斯沃特爵士一箭误射身亡,弟弟亨利此刻也在林子里,迅速带人前往温彻斯特控制国库,3天后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史称亨利一世。亨利获得王位行动之迅速不免让红脸威廉之死充满谜团,有人怀疑他策划了对兄长的谋杀,但此事缺乏确凿证据。鉴于兄长在世时的强硬统治,为了收买人心,亨利登基后颁布《自由宪章》,承诺实施“德政”,发誓尊重教会,保障贵族权益,限制王室的狩猎范围,这成为后世“大宪章”的基础性文件。

亨利只是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诺曼底公爵之职还需要重新争取,他登基几周后,大哥罗伯特结束东方冒险生涯回到诺曼底,根据当年跟红脸威廉的协定提出王位诉求。第二年7月份,罗伯特率军登陆朴茨茅斯夺取王位,教会和威廉一世的廷臣坚定支持亨利挫败了罗伯特的野心,双方经过谈判签署协议,罗伯特从此放弃对英格兰王位的诉求,亨利给兄长每年2000英镑的补贴。

1106年问题才真正解决,罗伯特不断激起诺曼底的动荡,亨利见时机成熟,出兵向对岸挺进,在坦什布赖战役中活捉罗伯特,把大哥软禁终身。这位浪荡公爵却因祸得福,一直活到1134年,以中世纪罕见的83岁高寿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