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

王仙芝、黄巢揭竿起义

在裘甫起义、桂林戍兵起义失败以后,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唐懿宗并没有吸取教训,依然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宠信那些善于溜须拍马的奸臣,贬谪那些直言进谏的忠臣。

后来,在位十四年的唐懿宗病逝,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杀长立幼,拥立唐懿宗的第五个儿子,当时只有十二岁的普王李俨为帝,李俨就是后来的唐僖宗李儇。这个小皇帝整天沉溺在玩乐中,根本对朝廷事务不管不顾,把政事全都委托给他从普王府带来的左神策中尉田令孜。

在刘行深和韩文约被封为国公之后的不久,关东和河南发了大水。在前朝权倾朝野的两位宰相韦保衡和路岩接连被贬,韦保衡后来又被赐自尽。就这样,一个真正属于唐僖宗李俨的朝廷诞生了。

翰林学士卢携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他在奏折中满怀深情地诉说了从虢州到海边发生的大旱灾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百姓们辛苦种的粮食受到旱灾的影响几乎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槐树叶竟然也被当成了粮食,百姓们把树叶磨成粉来充饥。在这样的情况下,州县的官吏仍然催缴钱粮,但百姓就是拆卖房屋,卖妻卖子,能拿出的钱也仅能交上部分的税钱,而且在租税之外,还有繁重的徭役。卢携希望朝廷可以下令让受灾的州县暂时停止一切租税和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尽快采取措施缓解当前旱灾造成的惨状。尽管朝廷采纳了卢携的建议,但是州县并没有采取行动,朝廷也没有去跟进建议的实行情况,所以卢携的建议成了一纸空文。

于是,平地一声雷,很多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贫民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王仙芝在长垣率领三千民众起兵,攻破了曹州、濮州,俘虏了数万人,名声大振。王仙芝是濮州人﹐以贩私盐为生,常年奔走各地,为了抗拒官府的查缉,他练就了一身武艺。他发出檄文,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将矛头直指朝廷的那些贪官污吏和繁重的赋税、徭役,他和之前的裘甫一样,也是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

随后,冤句人黄巢也率领数千人起兵,响应王仙芝。黄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善于剑术、马术、射箭,很有诗才。黄巢五岁的时候,父亲以菊花作诗,黄巢的祖父想了半天都没有思绪,黄巢随口说道:“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父亲责怪他插嘴,没有礼貌,想打他。黄巢的祖父却说:“不要责怪他,既然孙儿能作诗,那就再让他写一首吧。”黄巢出口成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祖父和父亲听了都觉得写得很好,对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出口成诗感到十分惊讶。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最后都名落孙山,他气愤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完后便离开了长安,继承祖业成为了盐帮首领。

王仙芝和黄巢的两支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了许多州县,名声越来越大,赢得了很多百姓的支持和响应。

进攻山东的时候,由于那里很久没有过战乱了,士兵们都不熟悉战争,面对突然爆发的起义军,节节退败。起义军就这样纵横山东,无人能敌。朝廷看到这种局面,十分恐慌,任命宋威和曾元裕一起统帅河南诸镇的兵马剿杀起义军。起义军的人员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并没有受到过正规训练,所以在面对真正组织起来的正规军队后,在沂州遭遇了惨败,王仙芝和黄巢等人逃到了别的地方,不知去向。但是朝廷的军队打了胜仗之后,没有继续乘胜追击,宋威向朝廷报告说王仙芝等人已经被杀死了,剩下的起义军残余已经不足为患,还下令让麾下的士兵返回青州休息。

没想到,几天之后起义军再次出动,朝廷马上下令让在青州休息的士兵们去剿灭起义军,士兵们都不想再打仗了,有的士兵逃走了,有的甚至还想到了叛乱。于是,起义军趁此大好时机,迅速转战河南,出击郏城,不出十天就攻破了八个县,接着攻破汝州,围攻郑州,东都洛阳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洛阳的文武百官都纷纷出逃,朝廷派出了大批的军队驻守在洛阳。

起义军的力量虽然得到了壮大,但进攻洛阳还为时尚早,也不足以和朝廷的军队一决胜负,只得采取流动战术,避开朝廷军队的主力,转战于邓州一带,分兵多路,四处出击,面对朝廷军队的追击,起义军又向南转战到申州一带,分兵攻击随州、舒州等地,起义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唐懿宗执政的中期,镇守在桂林的官兵因为长期不能更换而滞留在那里,官兵回不了家,因此意见很大,在庞勋的率领下,北上返回中原,占据徐州、宿州一带,康承训率军与庞勋对峙苦战了几个月,朝廷甚至向沙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借兵,才最终平定了这场兵变。然而,康承训在平定叛乱后不久,却因为作战不力的原由被贬。朝廷对待功臣的态度让宋威等人心惊胆寒。于是,当起义军纵横南北的时候,宋威一边向朝廷上奏说起义军不成气候,没什么好担心的,一边跟随在起义军的后面,不再积极作战。宋威私下里跟曾元裕说:“当初庞勋被平定后,康承训完成了任务之后没有用了,就被判了罪。如果咱们成功平定了这帮叛贼,以后遇到祸事还是无法幸免于难啊,还不如留着这些叛贼,要是王仙芝或者黄巢等人以后有幸改朝换代,成了天子,那咱们也算是功臣呢!”

朝廷看到叛军一直十分猖狂,自然也猜到了缘由,不久之后便用崔安潜、李琢、张自勉统帅军队追剿起义军,让他们取代了宋威和曾元裕。

王仙芝和黄巢率领的叛军进攻到蕲州、黄州一带,蕲州的刺史裴渥无法抵抗,连连溃败,于是他答应为王仙芝上表朝廷求官,让他们答应暂停战争,邀请王仙芝和黄巢等人一同赴宴。没过多久,朝廷就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觉得很受用,开始有些动摇了,甚至想要放弃起义,归降朝廷,接受官职。朝廷只封了王仙芝,却没有赏赐黄巢,黄巢十分生气,就对王仙芝说:“当初我们一起立下誓言,要一起并肩作战,替天行道,现在你却想扔下起义军自己去当官,你真的忍心这样做吗?”王仙芝听了这番话没有一点反应,黄巢怒火中烧,打了王仙芝一拳。因为黄巢的强烈反对,以及士兵们的抗议,王仙芝只好拒绝了归顺朝廷。在这之后,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开始分兵作战。

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他的余众一部分南下,在江浙一带活动,另一部分则北上与黄巢会师。大家推举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

好日子没过多久,黄巢就受到了重挫。他派去攻打江西的兵马被剿灭;进攻新郑、郏城、襄城、阳翟的兵马被打退;进攻浙西的兵马被攻击,死伤者众多,可谓是损兵又折将。黄巢感到十分沮丧,于是向朝廷乞降,被任命为右卫将军。

但是黄巢的野心很大,一个小小的将军根本满足不了他,于是他再次反叛。黄巢的起义军转战各地多年,在占领了广州之后,把那里作为反抗唐朝统治的根据地。但是这里忽然开始流行疫病,不少起义军将士染病而亡。黄巢率领军队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控制了岭南全境,并在江浙一带取得胜利。起义军渡过淮河,进抵洛阳城下。在攻占洛阳之后,黄巢继续向关中挺进,一举破关后,直捣长安。当时执政的唐僖宗仓皇而逃,黄巢带领的起义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顺利进入了长安。黄巢进入太清宫后,在含元殿登基为帝,国号大齐,并大赦天下。

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变节降唐,朝廷的军队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起义军节节败退,粮草也消耗殆尽,陷入了绝境。朝廷的军队攻入长安,黄巢数战不胜,连夜撤离。在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黄巢与朝廷的军队进行了殊死决战,却屡战不胜。绝望中,黄巢知道大势已去,便自刎而死,这场长达十一年之久的唐末农民起义就此画上了句号。

阿父掌权,山河日下

在大唐王朝最后的几十年历史中,宦官专权愈演愈烈,有的宦官甚至可以决定天子的废立。在唐僖宗李儇执政期间,就有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被李儇称为“阿父”的宦官田令孜。

刚入宫的时候,田令孜的地位十分卑贱,但是因为他读过很多书,很有智谋。所以,李儇还是普王的时候,与田令孜就十分要好,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

李儇即位后,马上就提拔田令孜当枢密使,田令孜就这样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宦官,摇身一变成为四贵之一,四贵就是两枢密使和两神策军中尉。没过多久,李儇又提拔田令孜为神策军中尉,也就是禁军统领。当时年仅十二岁的李儇,将政务全部委托给田令孜,称田令孜为阿父。田令孜凭借小皇帝李儇对自己的充分信任,成为当时朝廷里的中心人物。

田令孜手中掌握了大权,任命官吏或者赐予爵位,不需要向李儇汇报,自己就可以决定。所以,如果有人想做官,就得给田令孜行贿送礼。田令孜还竭力培植自己的党羽,让他们各统一军,号称随驾五都。田令孜有个哥哥叫陈敬瑄,地位十分卑贱,曾经是个卖烧饼的师傅。崔安潜镇守许昌的时候,田令孜为哥哥讨求兵马使的职务,兵马使可以掌握军队,十分有权力,但是崔安潜没有答应。田令孜就让哥哥在左神策军供职,只过了短短几年又把他提升到大将军的职位。田令孜为了培养自己的亲信,向李儇奏请让陈敬瑄和左神策军大将军杨师立、牛勖、罗元杲等人镇守三川。李儇喜欢玩乐,他让这几个人击球来赌三川,以赌球的输赢名次来任命封疆大臣。最后陈敬瑄得了第—名,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代替西川节度使崔安潜的职务,杨师立为东川节度使,牛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陈敬瑄的任命消息传到了成都,人们都十分惊讶,不知道这个陈敬瑄是何许人也。

当李儇还在成都的时候,护驾的除了身边的侍卫,还有当地的蜀军。最初,田令孜对护驾的军队和蜀军同等看待,但是等到局势安定下来后,就不再看重蜀军了,很多恩惠赏赐都取消了,蜀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待遇越来越差,而护驾的军队不仅粮饷多,衣食住行也好,于是怨声载道,很多人开始抗议。为了稳定局面,田令孜特意为蜀军的将领举行了一场宴会,这次宴会的酒杯都是金子做的,喝完酒,田令孜把这些杯子都赏赐给了蜀军将领,想要收买他们。但是有一位叫郭琪的将领却没有收,而是跟田令孜建议提高蜀军士兵的待遇。田令孜十分生气,觉得他不识抬举,质问他有何功劳敢提条件。没想到郭琪竟然真的列举了自己的赫赫战功,让田令孜无言以对。田令孜怒火中烧,但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假装热情地给郭琪倒了一杯酒,要他一定要喝下,郭琪知道这杯酒一定有问题,但是又不好不喝。喝完酒之后,他立刻借口去厕所,出去吐出了毒酒,才保住了性命。郭琪见田令孜如此狠毒,率领自己的部下造反,田令孜派军队反击,郭琪寡不敌众,逃出了成都,用计诈死,避开了田令孜的追击。

因为田令孜太过猖狂,一个叫孟昭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就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奏折里抱怨皇帝太过信任宦官却疏远外臣。但是这封奏折皇帝是看不到的,第一个看到的人是田令孜,田令孜暗中截下了这封奏折,把孟昭图贬出了成都,派人在路上害死他。

黄巢起义后的几年,在朝廷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连连溃败,逃出长安。田令孜把收复长安的功劳记在宦官的头上,说是宦官杨复光请沙陀首领李克用进军长安,才把黄巢打败,长安才得以收复的。在平定叛乱中冲锋陷阵的中书令王铎却被说成是讨伐黄巢久战无功,贬为义成节度使。尽管田令孜向着宦官杨复光,但是又怕他的功劳太大,日后会对自己产生威胁,所以故意减少对杨复光的奖赏,夸大自己的功劳,说是自己一直悉心保护传国玉玺,对保卫大唐江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还指使宰相和藩镇为自己请功加赏,于是李儇就大大赏赐了田令孜,给他升官进爵。

大权在手的田令孜骄横跋扈,连皇帝都敢管,李儇不能有自己的决断,事事都得听从阿父田令孜的指令。李儇忍无可忍,终于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黄巢之乱平定后,唐僖宗李儇回到了长安。当时的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在战争中形成,藩镇不再向朝廷上供,朝廷的庞大开销与财政收入发生了严重的矛盾。田令孜想通过剥夺藩镇的利益来解决矛盾,但是却激起了藩镇与朝廷的更加严重的冲突。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独占境内安邑、解县两盐池之利,每年只献盐三十车以供国用。田令孜建议李儇将两座盐池收归国有,让他当盐使,把所得的利润供应军队的开支。但是王重荣不愿意交出盐池,于是上书抗辩,说田令孜离间君臣关系,列举了田令孜的十大罪状。田令孜派出军队讨伐王重荣,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两个人一起上书李儇请求处死田令孜,但是李儇没有同意。李克用率领军队攻入长安,大肆烧杀抢掠,长安城在被黄巢焚烧后,又一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李克用与王重荣再一次上书,以退兵为条件请求李儇处死田令孜。李儇见情况越来越糟糕,重新起用了杨复恭为枢密使。虽然李儇因为过去的情谊没有杀了田令孜,但是已经不再信任田令孜。

田令孜此时已经势衰力孤,但是仍然想继续控制李儇,作为保护自己的屏障,所以劫持他逃往宝鸡。大部分的朝廷官员都很痛恨田令孜,于是率兵进攻宝鸡,田令孜又带着李儇逃往汉中。光启二年(886年),襄王李煴被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唐僖宗李儇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失势的田令孜知道自己已经不为天下所容,只好让位给杨复恭,到成都去投靠哥哥陈敬瑄。

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李儇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七岁。杨复恭立寿王李晔为帝,就是唐昭宗。杨复恭代替了田令孜担任观军容使,把田令孜的干儿子王建调出来担任壁州刺史。可是王建夺取了利州,自命为防御使,又攻占了很多地方。唐昭宗李晔无法阻止,只好在这些地方设置永平军,任命王建为节度使。

田令孜想和王建联合对抗朝廷,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王建很高兴,但是不知为什么,田令孜后来又反悔了。王建对此十分愤怒,就率兵包围了田令孜所在的城池。田令孜登上城楼向王建道歉,问他为什么要把城围困住。王建说:“我也不想这样,只要义父您改变自己的打算,那么我们父子之间仍然可以像当初一样和谐相处。”田令孜要求和王建面谈,王建答应了。当天晚上,田令孜来到了王建的军营,王建却把田令孜和陈敬瑄抓起来,关在了碧鸡坊。

两年之后,田令孜和陈敬瑄在同一天被处死。临刑前,田令孜把丝绢撕成条,结成了绳索,交给行刑的人,教行刑的人如何用绳索行刑。田令孜叹了一口气说:“哎,我曾经风光一时,担任了十军的观军容使,现在虽然要赴死了,但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干儿子手里。

宦官干政的终结

在唐昭宗李晔即位之初,除了藩镇势力的扩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宦官干政,此时的宦官头目就是力排众议拥立他登上皇位的杨复恭。

杨复恭是枢密使杨玄冀的养子,宦官杨复光的堂兄,他家世代都是十分有权势的宦官,从小就进入宫中任职。唐僖宗李儇在位期间,爆发了长达十几年的农民起义。王仙芝和黄巢领导起义军攻克了东都洛阳,又拿下了长安,宣布建立大齐政权。李儇在田令孜的挟持下,仓皇逃往成都。此后,田令孜专权,杨复恭称病退隐。在田令孜失势后,杨复恭又重新复出,他惩处了一批田令孜的心腹和爪牙,深得民意军心。后来,朱玫、李昌符等朝官拥立襄王李煴为帝,在杨复恭的周旋下,他的养子杨守亮率领军队与王重荣和李克用共同讨伐朱玫,朱玫最后被自己的部将王行瑜斩杀,李煴被王重荣所杀。

唐僖宗李儇驾崩后,杨复恭拥立李晔登基,但是李晔并没有像唐僖宗李儇信赖田令孜那样信赖杨复恭。李晔表面上对杨复恭十分尊敬,但是又尽量回避与杨复恭的接触,更不会和他商议政事。李晔还经常和大臣们探讨如何才能限制宦官,提高自己的权力。

有一次,李晔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李晔问杨复恭能否予以任命,杨复恭对李晔说:“陛下,吕产、吕禄败坏了汉朝,武三思败坏了唐朝,所以外戚一定不能当封疆大吏,您可以封他个闲职,否则怕他有了地盘之后,不再听朝廷的指挥。”但是李晔还是让舅舅王瓌出任了黔南节度使,杨复恭担心王瓌会和自己争权夺势,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亲信把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和仆人全部淹死。事后,杨复恭对皇帝说王瓌是因为船出了故障所以不幸遇难的。当李晔得知了王瓌的真正死因后,对杨复恭深恶痛绝。所以无论是对权力的争夺,还是私人恩怨,杨复恭都成为了李晔心中的最大敌人,因此李晔下决心要将他除掉。

杨复恭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通过收干儿子培养了很多党羽,他将几百个宦官干儿子派往各地做监军,牢牢控制住军队,又认了很多朝廷官员当干儿子,将他们派往各地担任刺史,从而把持地方政权,号称外宅郎君。为了除掉杨复恭,李晔对杨复恭的干儿子们进行拉拢,用离间计挑拨双方的矛盾,以便趁机除掉杨复恭。

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胡弘立,是天威军使,脾气十分火爆,士兵们都很害怕他。但是杨守立对义父杨复恭十分尊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唐昭宗李晔想利用杨守立来打压杨复恭,他对杨复恭说:“你的义子杨守立英勇善战,我想让他来宫中担任守卫,你带他来吧。”杨复恭见自己的干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十分高兴,很快就把杨守立领进宫。李晔封杨守立统领六军,赐姓李,赐名顺节。杨守立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经常向李晔打小报告,揭发义父杨复恭的种种不法行为。杨复恭发现自己的干儿子开始和自己争权夺势了,心里十分气愤。

有一天,李晔和宰相们正在大殿上商量镇压藩镇的事情,杨复恭有事要面见皇帝,他说自己的身体不好,不能走太多路,让轿夫把轿子抬到了大殿上,到皇帝跟前才下轿。宰相孔纬看不过去了,便对李晔说:“陛下,您身边就有反叛之人,何况那些鞭长莫及的地方?”李晔听到后假装吃惊地问:“爱卿,我不懂你的意思,你说的反叛之人在哪里呢?”孔纬指着杨复恭说:“陛下,此人近在眼前,就是他!”杨复恭惊慌失措,连忙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岂是叛逆之人?”孔纬接着说:“陛下,杨复恭不过是个奴才,竟然坐着轿子直接来到大殿上,这是对你的不尊敬,而且他还广结党羽,到处认干儿子,其中有很多人掌管禁军或者担任节度使,这不是明显的要造反吗?”杨复恭辩解道:“我收养义子是为了广收人心,更好地辅佐皇帝,怎么能说是要造反呢?”李晔厉声说:“你说是为了收拢人心替国家着想,但是为什么让他们姓杨而不姓李呢?”杨复恭无言以对,面红耳赤。从此,杨复恭和唐昭宗李晔之间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杨复恭看皇帝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不好了,恼羞成怒,写信给在各地的干儿子们,让他们拥兵自立,不再给朝廷进贡。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听了义父的话,开始不向朝廷进贡,还上书攻击李晔昏庸不作为。李晔作为报复,夺了杨复恭的兵权,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违抗圣旨,留在长安不上任,上奏要求回家养老,本来他只打算用这个理由要挟李晔收回成命,谁知李晔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让他回家颐养天年。杨复恭要挟不成,反而失去了兵权,异常痛恨李晔,派人将传旨的使臣杀死在归途中,然后逃到山中隐居。不久之后,耐不住寂寞的杨复恭又回到长安的官邸,他的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家中来探望他,于是他把杨守信叫到家中,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计划。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唐昭宗李晔对不起自己,忘恩负义,不仅不知道知恩图报,还百般刁难他,后悔当初拥立他登基。他指示杨守亮要囤积粮草,积极练兵,不要给朝廷进贡,公开和李晔对抗。

有人得知了杨复恭的动向,向李晔密报了杨复恭同杨守信和杨守亮合谋造反。李晔把以往搜集到的关于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人带兵去逮捕杨复恭。杨复恭违抗圣旨,抵抗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大战了一天一夜。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李晔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兵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刘崇望看到禁军的所作所为,厉声斥责道:“如今圣上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拿朝廷俸禄的守卫之人,应当前去杀贼立功,你们趁火打劫,难道不觉得羞愧吗?”将士们听了之后都表示愿意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

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知道自己再继续对抗下去如同以卵击石,于是带领全家出逃到兴元。杨复恭出逃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李晔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皇帝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在宫门处被侍卫拦住,扣押了他随行的三百余名士兵,只让李顺节一个人进宫,李顺节一进宫,就被埋伏的士兵杀掉了。

杨复恭到了兴元之后,集中兵力向朝廷开战,李晔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和杨复恭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逃亡到别的地方,在路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

杨复恭死后,唐昭宗李晔夺回了朝廷的政权,一鼓作气地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骄横跋扈的宦官们,使宦官势力遭到了重创,宦官干政得以终结。

初伐强藩,见欺茂贞

唐僖宗李儇执政时期,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摧毁了。所以到了唐昭宗李晔执政时期,藩镇的势力已经极度猖獗,几乎到了失控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李晔意识到朝廷孱弱是因为没有一支足够强大,可以用来震慑藩镇的军队,所以才导致藩镇各自拥兵,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因此,他即位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召集了十万兵马,想要通过武力来收回李唐河山。

在禁军初步组建好之后,李晔便开始集中兵力对抗藩镇。他下诏剥夺了陈敬瑄的官爵,任命韦昭度担任行营招讨使,让他率兵出征,让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协助韦昭度,同时新设了永平军,让王建担任节度使和指挥使。

讨伐西川的战斗开始了,但是这次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杨守亮和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需要镇守,所以抽不出太多的兵力,负责领兵的韦昭度又是个文人,不懂得调度兵马、安排战局,再加上禁军刚刚组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所以人数虽多,却不堪大战。在这种情形下,王建成为讨伐西川之役的主力军,但是王建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封地和奖赏,所以并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他一边扩充自己的兵力,一边四处游说、收买人心,他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兵力和声势大大增长了。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基本上都被王建掌控了。当朝廷召回征讨西川的军队时,王建的羽翼已经丰满,所以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而是选择留在了西川,自立门户。

除了西川之役,同时进行的还有河东之役。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手打败了当时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他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黄巢的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带兵攻打过长安,逼迫唐僖宗李儇再度流亡他地,唐昭宗李晔也为此饱受颠沛之苦,而且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藩镇势力中,李克用的军队最为强大。李克用的兵马不仅数量多,而且士兵都训练有素,兵强马壮,实力不可小觑。

李晔即位后一直想要削弱强藩势力,首先就将李克用列为了攻打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李克用的军队相抗衡,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所以这次战斗的胜利,令李晔十分欣喜。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朱温、李匡威、赫连铎三人上书李晔,表示希望继续攻打李克用,李克用不除终是大患。李晔接到奏章后很高兴,李克用是他的一块大心病,如果真的能把他彻底铲除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李晔也有一些担心,毕竟李克用在黄巢起义中为李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次趁着李克用大败而归再次去讨伐,有点趁人之危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次能否再像上次一样打败李克用还是个未知数,一旦李克用胜利了,那李晔将会落入非常不利的境地。李晔一时难以决断,就召开了殿前会议,让三省和御史台的四品以上官员一起商讨这件事,没想到除了个别大臣同意之外,绝大部分的大臣都反对再次攻打李克用。但是胜利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李晔最终还是决定再次讨伐李克用。他任命宰相张浚为行营都招讨,又任命了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一个讨伐联军。

李克用听说了这件事,他觉得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根本不足挂齿,朱温虽然实力比较强,但是由于敌人众多,无法全力进攻,也不会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有李匡威和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值得留意。李克用派了少数人马去对付张浚和朱温,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抵御李匡威和赫连铎。张浚好大喜功,他生怕被同去的几个节度使抢去功劳,于是不顾自己率领的中央禁军实力微弱,莽撞向前,遇到了号称河东第一猛将的李存孝。李存孝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比自己数量多十倍的禁军却丝毫没有惊慌,他设下了一个圈套,诱使张浚的前锋中了埋伏,于是轻而易举地活捉了张浚的前锋官。张浚军的失利,大大挫伤了联军的士气,朱温的军队也接连打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是李克用率领的主力部队赶到后,他们就难以抵挡了,狼狈逃走,损失了一万多的兵马,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成了李克用的俘虏。打败了李匡威和赫连铎之后,李克用率领大军击溃了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中央禁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唐昭宗李晔面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懊悔,自己即位后为了削藩所做的所有努力全都付之东流了。西川之役虽然消灭了田令孜,但是却失去了西川,让王建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朱温在战役中坐收渔翁之利,帮助李晔打仗提高了声望,李克用被削弱也解除了一定的威胁,朱温得以集中精力去消灭周围的其他势力,从此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这两次战役的失败使李晔的威望损失殆尽,攻打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为藐视,其中最为可怕的对手就是李茂贞。李茂贞是陇西郡王,势力很大,甚至有当皇帝的野心。朝中一些大臣认为他太过狂傲,便对他加以指责,李茂贞都会立刻反击。还有一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李茂贞联合对抗其他大臣,这使得李茂贞更为骄横,根本不把唐昭宗李晔放在眼里。

李茂贞曾在给唐昭宗李晔的信中嘲笑了朝廷对藩镇的软弱态度:“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李晔看了勃然大怒,召来宰相杜让能一起商议如何惩罚李茂贞,杜让能说:“陛下,您登基不久,现在国难还没有平定,李茂贞近在咫尺,我觉得不应该跟他结怨,万一打不败他,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李晔很生气,对杜让能说:“现在王室的威望越来越低了,自从打了几次败仗,将士们都万分愤痛,朕不能因为失败就任人侮辱,你只管为朕调兵输饷,朕自会委托诸王用兵,就算失败了也与你没有关系,你不必多虑。”

于是战争打响了,但是朝廷的军队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李茂贞领兵来到长安兴师问罪。宰相杜让能站出来,用性命为唐昭宗李晔顶罪,让他逃过了一劫,但是自此大臣们和李晔更为疏远了。

李茂贞在杀死了宰相杜让能之后,更加肆无忌惮,指使宦官杀死了另一个宰相崔绍纬,再次移师长安,唐昭宗李晔被迫逃往河东去寻求李克用的庇护,但是走到半路却被李茂贞的盟友华州刺史韩建追上,韩建恐吓李晔说:“你的车马一旦渡过河去,就再也回不来了。”李晔在韩建的挟持下抵达华州,被幽禁了将近三年,期间皇室宗亲覃王嗣周、延王戒丕、通王滋、沂王禋、彭王惕、丹王允、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十一人都惨遭杀害。

朱温占据了东都洛阳,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三人为了抵御朱温,暂时建立起了联盟,他们宁可让唐昭宗李晔重新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于是李茂贞、韩建、李克用三人将李晔接回长安,同时宣布改元光化。

回到长安之后,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矛盾又引起了另一场危机。中尉刘季述等宦官策划要废黜唐昭宗李晔,拥立太子登基。他们将李晔关在了少阳院,为了防止李晔逃跑,又将铁溶化后浇在锁上,每天的饭食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从此李晔就与世隔绝了。宦官们害怕李克用、李茂贞、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就将包袱抛给了朱温,但是朱温不想在残酷的宫廷政治中使自己陷得太深,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一个个都暗杀了,拥立李晔复位,改元天复,朱温被封为梁王。李茂贞听说唐昭宗李晔复位了,特意从凤翔赶到长安,厚颜无耻地请求加封岐王。

宰相崔胤想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于是宦官韩全诲和李茂贞联合,让李茂贞将兵马驻守在京城,保护长安。半年后,朱温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带着李晔逃到了凤翔。朱温紧追不舍,将凤翔城包围起来长达一年多。李茂贞的粮草耗尽,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上千人,吃人的现象很普遍,李晔也只能靠喝粥勉强维持,浑身乏力,那时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五百钱,御膳房没有别的原材料,就用这些肉做御膳给李晔补充营养。

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再也守不下去了,于是和唐昭宗李晔商量,把韩全诲等二十多名宦官全部杀掉,将他们的首级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把李晔也交给了朱温,朱温带着到手的皇帝撤兵东去。

朱温发迹,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温是宋州砀山人,父亲朱诚是一位乡下的教书先生,一家人的日子虽然不怎么富裕,但是也其乐融融,谁知天降横祸,朱诚忽然得了一场病,连后事都没来得及交代,就撒手而去,留下了妻子和三个孩子。朱温的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养活他们,她到萧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去帮佣。朱温小时候不喜欢耕田,但很喜欢打猎,经常带着弓箭去山里打猎,打到野兔山鸡等野味就带回去给家人改善生活。

朱温二十多岁的时候,关东地区连年遭遇饥荒,黄巢在曹州、濮州地区发动农民起义,有成千上万的饥民们自愿追随他,朱温跟他的二哥朱存也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因为冲锋陷阵十分英勇,所以被提升为队长。黄巢攻陷长安后,派朱温领兵驻扎在东渭桥,正好赶上夏州节度使诸葛爽率领部队驻扎在栎阳,黄巢就命令朱温去招安诸葛爽,诸葛爽在朱温的劝说下也投奔了黄巢。黄巢觉得朱温办事得力,又任命他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让他带兵进攻南阳,朱温不负众望,成功地攻下了南阳,朱温得胜回到长安,黄巢十分高兴,亲自去迎接他并设宴慰劳他。在这之后,黄巢派朱温向西到兴平抵御邠、岐、鄜、夏等地的军队,每到一地朱温都立下战功。接连打了胜仗的朱温,又乘胜追击,从丹州南下,去攻打左冯翊郡,成功拿下了那里,占据了全郡。

当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扎了数万军队,想联合其他诸侯收复左冯翊。朱温与王重荣所占据的土地边界相接,多次被王重荣打败,于是向黄巢请求支援。但是朱温上奏了十次都没有回应,其实是被黄巢的监军使所隐瞒,没有送给黄巢。朱温同身旁的心腹商议,杀了黄巢的监军使,率领全郡的军民一起投降王重荣。王重荣当天就高兴地写成奏章上报朝廷。唐僖宗李儇看了奏章说:“真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啊,这是上天赐给我的,我不能辜负上天的旨意。”于是李儇下诏让朱温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兼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给他赐名为全忠。

朱温率领他的部下以及河中的士兵一起行动,所到之处全部成功攻下。李儇龙颜大悦,命令朱温等候时机收复京城长安,当即到藩镇赴任。等到黄巢军队从蓝关撤走,朱温便同诸侯们的部队一起去收复长安,率领部下捧着符节东下,进入梁苑。当时的蔡州刺史秦宗权同黄巢的余党联合,一起包围了陈州。由于汴州、宋州连年遭遇饥荒,百姓都很穷困,连饭都吃不饱,国家也十分拮据,钱库和粮库都空了,外面被强大的敌人攻击,内部又有难以控制的军队,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朱温领兵到达鹿邑,与黄巢一伙狭路相逢,他英勇抗击叛军,杀敌两千多人,然后带着队伍进入亳州,兼并了谯郡。

之后,朱温和许州田共同收复了瓦子寨,杀死叛军数万人。在陈州有叛军的营寨,那些人惨无人道,因为缺少粮草,就劫持当地的老百姓,把他们编列户籍,杀了当作粮食。朱温分兵消灭他们,经历了四十余次战斗,最终攻取敌营,敌将骑着马逃奔到别处去了。

朱温同李克用的军队班师回到汴州,把李克用安置在上源驿客馆里,又安排了周到的犒劳宴,李克用喝醉酒借机大发脾气,说了朱温很多坏话,朱温十分气愤,当天夜里就命令部下围住李克用的住地攻击他。由于下起了雷阵雨,李克用趁机翻墙逃走了,朱温只杀了李克用的几百个部下。

黄巢死后,蔡州的秦宗权继黄巢之后成为了最大的祸首,拥有数万兵马,杀害抢劫官吏和百姓,残酷的程度甚于黄巢,朱温为此十分担忧,于是带兵攻击他,杀死秦宗权的部下几千人。局势稍微稳定后,唐僖宗李儇从蜀地回到长安,改元光启。但是没过多久,河中、太原的敌军就攻入长安,田令孜带着李儇离开长安抵达凤翔。

唐昭宗李晔即位后,任命朱温为检校侍中,增加食邑到三千户,将朱温的故乡改叫衣锦乡。朱温认为已经拥有了洛、孟地区,解除了对西部的忧虑,准备大力整顿军队,尽力诛除蔡州贼寇。在短短五天之内,朱温派人按照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建起了二十八座兵寨包围了蔡州城,亲自冒着敌人的弓箭炮石在前线指挥战斗,一支飞来的箭射中了他的左臂,鲜血浸透了衣服,朱温对部下说:“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否则会军心大乱。”朱温忍着痛继续指挥。因为粮食运输供应不上,朱温暂时撤回了军队,他知道秦宗权的余孽已经不足以构成祸害,就放心地转移部队去攻伐徐州,他派朱珍率领军队在吴康镇与徐州时溥交战,时溥的兵马被打得大败,时溥带着剩余的骑兵逃到了彭门。朱温派出一支兵力去攻打宿州,宿州刺史张友带着符节印章投降。

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力,宦官刘季述等人幽禁了唐昭宗李晔,立太子李裕为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孙德昭等人杀了刘季述,使李晔得以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等人作为外援。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奔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从河中攻取同州、华州,又来到长安的郊外。韩全诲等人劫持了李晔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接回李晔。韩全诲写了一封假的诏书命令朱温离开这里。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的朱温,在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了凤翔。前来救助李茂贞的鄜坊节度使李周彝也被拦截,最终归降了朱温。

李茂贞将唐昭宗李晔软禁在凤翔,城中食物缺乏,又遭遇灾害天气,饿殍满地,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走投无路的李茂贞杀了韩全诲等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持李晔回到长安,李晔从此成了朱温夺取政权的傀儡。

恶贼篡权,李唐王朝灭亡

在挟持了唐昭宗李晔后,朱温变得更加为所欲为,决心要篡取权力取代李唐皇室,自己坐拥江山。李晔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我现在能够重新成为皇帝都是爱卿你的功劳,朕十分感激。”

为了不让宦官拥有太大的权力成为自己日后的绊脚石,朱温杀了七百多名宦官,因此使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再次立功的朱温被进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五首。

尽管排除了宦官这个障碍,朱温还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对手没有摆平,这个人就是打垮黄巢起义军的李克用。李克用因为当年在一个酒宴上的傲慢言辞,激怒了朱温,两个人自此结下了梁子。

朱温先是出兵三万余人,消灭了李克用的女婿、河中节度使王珂,剪去了李克用的羽翼。李克用少了左膀右臂,实力大减,于是派人给朱温送去了重金,企图重修旧好,朱温记恨李克用曾对自己出言不逊,没有理会他的和解,而且派出五万大军进攻李克用的属地,李克用拼命抵抗,仍然处在了下风,后来因为连日的大暴雨导致道路堵塞,后方的粮草供应不上来,军营里仅剩的粮食又发了霉,士兵们吃了以后患了痢疾,腹泻不止,无法继续战斗,朱温才决定撤兵。

其后,朝廷内又发生了政变。大宦官刘季述囚禁了唐昭宗李晔,朱温带兵前去营救,李晔才得以脱险。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宦官韩全诲再次发动了政变,又掠走了李晔,这次依然是朱温出手搭救,李晔才保住了性命。朱温见宦官不断闹事,气急败坏,把宫中的三百多名宦官杀死了,只留下几十个作为杂役。

长安距离汴州路途遥远,不便于直接控制,朱温担心又生出别的事端,而且他急于获取权力,就决定强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李晔因为在朝廷中失势,无奈之下只能对朱温唯命是从,顺从了朱温的意思。于是朱温拆毁了建在长安的宫殿、房屋,将木料顺着渭水漂下,在洛阳重新建造了宫殿。他还下令让长安的百姓按照户籍迁移到洛阳,大家得知后哭声一片,有的百姓咬牙切齿地骂道:“都是逆臣贼子朱温背叛了朝廷,害得我们流离失所。”尽管嘴上骂,但还是被驱赶着离开了家乡。

从长安至洛阳的途中,李晔身边还有二百多个从长安带来的侍从,对于这些人,朱温很不放心,命人把他们灌醉后全部坑杀,然后换上年貌、身高相当的二百多个人顶替,李晔最初没有发现,后来才有所察觉。等到李晔到达洛阳时,唐朝宫廷本来的六军侍卫基本上已经处于解散状态了,在李晔身边负责保护的卫士和宫中之人全部都是朱温派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晔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被朱温牢牢控制在手心中。

朱温强迫李晔迁都洛阳后,河东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西川的王建、襄阳的赵匡凝等地方势力强强联手组成了一个联盟,以复兴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为了反击,朱温决定举兵西讨,又担心李晔会有所举动,于是决定杀死李晔,另立新君。他指示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和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等人,乘着夜深人静,以入宫奏事为名,率兵进入宫内谋杀唐昭宗李晔,李晔惊醒后穿着单衣躲在殿内的柱子后,被发现后惨遭杀害,年仅三十八岁。朱友恭等人本来还要杀何皇后,她苦苦哀求才免于一死。

唐昭宗李晔死后,朱温另立李晔的第九个儿子李柷为帝,他当时只有十三岁,史称唐哀帝。第二年,朱温为了斩草除根,杀死了李晔的其余几个儿子。除了谋害皇室,朱温还觉得朝臣中还有不少忠于李唐家族的人,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朱温有个得力的谋士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科举出身的朝臣非常痛恨,也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于是朱温在滑州的白马驿一举屠杀了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这些人总自称是清流,应当把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变为浊流!”朱温哈哈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的黄河中。李唐王朝经过这一变化,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然仍旧在位,但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了。

朱温做了这些之后,改朝换代的想法更加迫切了,派人日夜修建新的宫殿,并秘密嘱托亲信讨论传禅的大小事宜。亲信们说从魏晋以来都是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再受禅。但是朱温想快点当上皇帝,根本等不及按照这些次序一一进行,于是大发雷霆。亲信们不敢违抗朱温的心意,于是简化了程序,准备将唐哀帝李柷的诏书带去见朱温,但是朱温因为觉得自己的亲信办事不得力,没有接受诏书。何太后见朱温生气了,心中十分恐惧,哭着派人去求朱温放过她和李柷的性命,朱温听了更加生气,把何太后和使者都杀了。

天祐四年(907年),经由宰相张文蔚率领百官劝谏之后,朱温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以唐朝的东都洛阳为西都。朱温就这样从一个起义军的头目,一步步地篡夺了李唐王朝的江山。至此,统治了中国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这样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