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阿道夫·希特勒对日本的轻率的诺言,是他在柏林与亲轴心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经过一系列会谈之后作出的。时间是在一九四一年春天,正是德国对俄国发动进攻前不久。我们从缴获的德日会谈记录中,可以追溯出希特勒又一个重大的估计错误的来龙去脉。这份记录和纳粹在这段时期的其他文件表明,元首是多么无知,戈林是多么狂妄,里宾特洛甫是多么愚蠢,以至于他们不能了解美国的潜在军事力量——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廉二世、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曾经犯过的错误。

希特勒对美国的政策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基本的矛盾。虽然他根本瞧不起美国的军事力量,但在战争的头两年中,却仍然尽力使美国不卷入战争。正如前文所述,使美国不卷入战争,是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主要任务。他们用尽一切手段,包括贿赂国会议员、试图津贴作家和资助「美国第一委员会」,来支持美国孤立主义者,使美国在战争中不参加到德国的敌人方面。希特勒十分懂得,只要美国由罗斯福总统领导一天,希特勒的征服世界、与意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的狂妄计划就一天不得实现。他在私下谈话时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他认为,早晚要对付——美国,而且用他的说法,要「狠狠地」对付。但是一次只能对付一个国家,这是他的战略迄今得到成功的秘诀。对付美国的时候一定会到来,但只有在打败英国和苏联之后才能这么做。到那时候,他将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帮助之下,对付暴发户美国人。胜利了的轴心国家将轻而易举地使孤立无援的美国人屈服在它们的淫威之下。希特勒尽力想在对美国下手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前,使美国不卷入战争;要做到这一点,日本是关键所在。

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里宾特洛甫曾对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拥有牵制美国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国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出兵欧洲对德国作战。

在战争期间,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与日本人打交道时,最初特别强调不要惹得美国放弃中立的重要意义。到一九四一年初,他们特别急切地想把日本拖进战争,不是去打美国,更不是打他们马上就要进攻的俄国,而是去打显然快要打败、但仍不肯屈服的英国。早在一九四一年,德国就加紧对日本施加压力了。二月二十三日,里宾特洛甫在萨尔斯堡附近的富许尔霸占来的宅邸里,接见了日本大使大岛浩将军。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作者认为他是一个比纳粹党人还要地道的纳粹分子。里宾特洛甫对客人说,战争虽已取得胜利,但是日本「为了自身利益」,应该「尽快」参战,占领大英帝国在亚洲的领土。(他继续说道)日本的突然出兵,一定可以阻止美国参战。美国目前还没有武装起来,它不会愿意它的海军在夏威夷以西遭到危险。在日本出兵的情况下,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更小。日本只要在其他方面尊重美国的利益,罗斯福即使拿什么丧失威望的论据来说服美国人打仗,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国在日本进占菲律宾时也不得不袖手旁观,那未它就很不可能宣战。里宾特洛甫又说,美国即使真的参战,「也绝不会对三国条约的国家的最后胜利产生多大危险」。日本舰队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打败美国舰队,战争将以英国和美国的垮台而迅速结束。这样的话对这位性情暴躁的日本大使是十分动听的,所以里宾特洛甫大讲特讲。他劝日本在华盛顿正在举行的谈判中,态度要坚决,「说话要干脆」。

美国只有在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坚定不移的决心以后,他们才会后退。美国人民——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子弟,因此是反对参战的。美国人民本能地感到,罗斯福和幕后操纵的犹太人是在无缘无故地把他们拉迸战争中去。因此,我们对美国的政策一定要干脆、坚定——这位纳粹外交部长还提出一点警告。这个警告也曾对佛朗哥提过,但是可悲地没有产生作用。

德国一旦受到削弱,用不着多久,日本就将发现它自己处于全世界的围攻之中。我们坐的是一条船。现在是决定我们两国未来几世纪命运的时刻——德国的失败也就是日本帝国的理想的告终。一九四一年三月五日,希特勒发布了一项称作「关于与日本合作的第二十四号基本命令」的绝密指示,把他的对日新政策通知了军事将领和外交部的高级官员。

在三国奈为基础上的合作必须以尽早促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行动为目标。若能做到这一步,英国的强大力量将受到牵制,美国利益的重心将转移到太平洋——作战的共同目标主要在于迫使英国迅速屈服,从而使美国不能参战。占领新加坡这个英国在远东的战略重镇,肯定地意味着我们三大强国取得了整个作战中一项决定性胜利。

希特勒还敦促日本占领英国的其他海军基地,甚至在「一旦不能阻止美国参战时」,占领美国的基地。希特勒在指示的最后部分命令:「千万别让日本得知『巴巴洛沙』计划的消息。」盟国日本与盟国意大利一样,不过是德国实现野心的工具,它们的政府都不能使元首推心置腹地把他的进攻俄国的打算透露给它们。

两个星期以后,即三月十八日,海军元帅雷德尔在同希特勒、凯特尔、约德尔开会时,强烈地要求迫使日本赶快进攻新加坡。雷德尔解释说,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因为「整个英国舰队已受到牵制,美国对日本进行战争还没有准备好,美国舰队的力量也赶不上日本」,这位海军元帅说,攻下新加坡,就可以「解决涉及英美两国的其他一切亚洲问题」,同时,自然也可使日本得以避免与美国发生战争,如果日本希望避免的活。这位海军元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个障碍,在他提起这一点时,希特勒一定是大皱眉头的。雷德尔警告说,根据海军情报,日本只有在「德国开始登陆英国以后」,才肯在东南亚对英国采取行动。在这次会议的海军方面的记录中,没有记载希特勒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雷德尔肯定知道最高统帅既没有在今年登陆英国的计划,也不存这种希望。雷德尔还提了另外一件事,元首未置可否。他「建议」「把对俄国的打算告诉」松冈洋右。

日本外务相现在正在取道西伯利亚和莫斯科前往柏林途中。一路上,如赫尔国务卿所说,他发表了好战的亲轴心的谈话。三月二十六日,他到达德国首都。当时正是希特勒感到十分狼狈的时候,因为那天夜间贝尔格莱德发生政变,南斯拉夫的亲德政府被推翻了,元首正忙于制订镇压这个难以驾驭的巴尔干国家的新计划。因此他要等到二十七日下午才能接见日本客人。第二天上午,里宾特洛甫与松冈会谈,他的谈话不过像放了一阵留声机旧唱片,这种唱片是专门用在这种场合,放给这类客人听的。只不过话说得比往常更愚蠢,而且还不让短小精悍的松冈插嘴。这在施密特博士记录的长篇会谈秘密记录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份记录现在是缴获的外交部文件之一)。「这场战争,轴心国家是赢定了,」里宾特洛甫宣称,「英国认输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接着他就催促日本「赶快进攻新加坡」,因为这将是「早日打倒英国的一个具有极大决定意义的因素」。面对着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这位矮小的日本客人眼睛眨也没有眨一下。施密特回忆说:「他不动声色地坐着,对这种奇怪的谈话究竟有什么印象,丝毫也没有透露。」谈到美国的问题,里宾特洛甫说道:

毫无疑问,若不是罗斯福总是给丘吉尔打气,英国早就不会打下去了——三国条约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威吓美国——阻止它参战——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阻止美国积极参加到战争中来,并且阻止它过于有效地援助英国——一旦拿下新加坡,阻止美国参战也许就大有希望,因为美国是不能冒险把舰队派到日本海面去的——这样一来,罗斯福的处境就十分困难了——尽管希特勒有过规定,不要把德国即将进攻俄国的事告诉松冈——为了防止泄露消息,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就要看到,这给德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里宾特洛甫还是作了若干泛泛的暗示。他告诉客人,德国和苏联的关系是没有毛病的,但是不大友好。而且,如果俄国威胁德国的话,「元首就要消灭俄国」。他又说,元首深信,如果打起来的话,「几个月之内,俄国就不存在了」。

施密特说,松冈听了这番话,眨一眨眼睛,满脸显出惊讶神情。里宾特洛甫这才赶忙叫他放心,说他不相信「斯大林会采取不明智的政策」。施密特说,在这当儿,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叫去讨论南斯拉夫危机问题,按说他应该举行正式午宴招待贵宾的,竟也忙得顾不上了。

下午,希特勒在下定了消灭另一个国家(南斯拉夫)的决心以后,对日本外务相做工作了。他开始说道,「英国已经输掉了战争,问题只在于英国能不能明智地认输」。现在,英国还抓住两根救命草:俄国和美国。希特勒在谈到苏联问题时,比里宾特洛甫谨慎一些。他说,他不相信会发生与俄国打仗的危险。归根到底,德国有着大约一百六十个师到一百七十个师的兵力「可用于防备俄国」。至于美国,他说:

美国的面前摆着三条路:它可以武装自己,它可以支持英国,它也可以在另一条战线上作战。如果它援助英国,就不能武装自己。如果它抛开英国不管,英国就要被打垮,那时美国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单独同三国条约国家作战的境地。但是,美国要想在另一条战线上作战,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元首最后说道,「任何人都不能想象得出」日本在太平洋动手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他竭力夸张地说:「这样的时机,一去难得再来。这是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机会。」松冈表示同意,但是提醒希特勒说,可惜他「做不了主。此刻他不能代表日本帝国作出肯定采取行动的保证」。

但是希特勒这个绝对的独裁者却能够作出保证,并真的在四月四日对日本作出了保证,这是在十分随便而且谁也没有要求他这么做的情况下作出的,是在松冈拜访了墨索里尼回到柏林以后。这第二次会谈,是在纳粹进攻另两个无辜的国家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前夕举行的。这天,元首沉浸在一片好战的心情中,他急切地希望取得新的轻易的胜利,急切地希望对贝尔格莱德报仇。他说,虽然他认为与美国开战是「不合宜的」,他已经把「它包括在他的估计之内」。但是他并不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有什么了不起。德国为了阻止美国人在欧洲登陆,已作了种种准备工作。它将用潜艇、飞机对美国进行一场激战,德国有丰富的战争经验——美国绝不是它的对手,且完全不说德国士兵显然远远胜过美国人这一事实。

这样的吹牛使他无法不作出致命的保证。施密特在会谈记录中记了下来:

如果日本与美国发生冲突,德国方面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步骤。

从施密特的记录中可以清楚看到,松冈并没有充分体会到元首所作保证的重要意义,因此希特勒又说了一遍。

正如他已经说过的,一旦日美两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参加。希特勒不仅对这个随便作出的保证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且,还因为没有把他在占领巴尔干以后立即要进攻俄国的意图告诉日本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松冈在三月二十八日的一次谈话中,转弯抹角地问里宾特洛甫,在他回国途中,要不要「在莫斯科停留,以便与俄国人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或中立条约的问题进行谈判」。呆头笨脑的纳粹外交部长满不在意地回答说,松冈「在莫斯科如果可能就不必提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许和当前形势不完全适应」。他并没有十分了解未来事件的意义。可是在第二天,他的木头脑袋想明白这一点,在这天的谈话中他一开头就谈起这个问题。跟希特勒即将于四月四日随便地作出保证一模一样,他在谈话开始时先提出了保证:一旦俄国进攻日本,「德国将立即投入战斗」。

他说,他所以作出这项保证,「为的是让日本放心地向南进攻新加坡,而不必担心俄国的牵制」。松冈最后谈到他前来柏林路过莫斯科时,曾向苏联建议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并暗示说俄国人颇有赞同的意思。里宾特洛甫听了,又毫不在意,只是劝松冈对这个问题「表面上敷衍一下」。但是日本外务相在返国途中一到莫斯科,就和斯大林签订了一个中立条约。预见到这个条约后果的德国驻苏大使冯·德·舒伦堡,曾把条约的内容用电报通知了柏林。它规定如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将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是在四月十三日签字的。这是日本一直信守到底的唯一条约,虽然后来德国方面劝告日本不要遵守这个条约。因为到了一九四一年夏末,纳粹就要央求日本进攻海参崴(海参崴),而不是进攻新加坡或马尼拉了!

尽管如此,希特勒最初并没有了解到俄日中立条约的意义。四月二十日,当雷德尔向希特勒问起这件事时,希特勒说,这项条约是「在德国默许之下」订立的,并说他欢迎这个条约,「因为这么一来日本就不能随意对海参崴采取行动,应该引它去进攻新加坡」。希特勒这时深信德国能在当年夏天消灭俄国。他不想让日本在这项盖世武功中与他平分秋色,正如他过去不愿意与意大利分享征服法国的果实一样。他也有绝对的自信,可以用不着日本的帮助就能打败苏联。里宾特洛甫道出了他的主子的这种思想。他在三月二十九日对松冈说,一旦俄国逼得德国「动手打起来」,「如果日本军队无法进攻俄国,他认为是对的」。

但是,不到三个月,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极大的转变。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即纳粹军队大举进犯俄国之后的第六天,里宾特洛甫打电报给德国驻东京大使欧根·奥特将军,要他尽一切力量促使日本从背后迅速袭击俄国。电报指示奥特要利用日本人抢夺领土和财富的贪欲,同时力陈这是使美国保持中立的最好办法。

(里宾特洛甫解释说)我们可以希望,迅速打败苏俄——特别是如果日本在东方采取行动的话——最足以说服美国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的英国站在一边、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相对抗,是徒劳无益的。

松冈是赞成立即进攻俄国的,但是东京政府并不接受他的看法。政府的态度似乎是这样:如果德国果真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能迅速打败俄国,他们就不会需要日本的帮助。可是,东京方面对纳粹能否取得闪电式的胜利尚难肯定,这就是他们所以采取上述态度的真正原因。

但是里宾特洛甫仍不死心。七月十日,正是德国对俄国的进攻势如破竹的时候(我们在前边谈过,甚至连哈尔德也认为胜利已经到手了),这位纳粹外交部长在东线所乘的专车上给德国驻东京大使发去一份电报,重新提出更强烈的要求。

既然像日本驻莫斯科大使所报告的那样,俄国实际上已处于崩溃边缘——日本就决不可能在完成军事准备工作之后不解决海参崴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问题——我要求你用一切办法继续要求日本尽早参加对俄国的战争——日本参战越早越好,德日两国的目标当然仍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

这样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大好前景,并没有能打动军国主义的日本政府。四天以后,奥特大使回答说,他仍在尽一切力量说服日本方面尽早进攻俄国。他说松冈是完全赞同的,但是东京的内阁中「障碍很大」,奥特必须对之进行斗争。事实上,性情暴躁的松冈不久就给排挤出内阁。他的去职,使德国暂时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友人。尽管我们不久将要看到,柏林和东京后来又恢复了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密切到使日本人相信,帮助德国进攻俄国是明智的。希特勒又一次在自己擅长的惯技上,输给了一个狡猾的盟友。「这年整个秋天(以后两年中还有好几次),里宾特洛甫一直努力劝诱日本夹攻俄国,但是东京政府都拒绝了,答复很彬彬有礼,实际上就是说,」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这年整个夏天,希特勒一直没有死心。八月二十六日,他对雷德尔说,他「相信日本在兵力一经集中以后,便将立即进攻海参崴。日本人现在所以不动声色,我看是为了便于顺利地集结兵力和突如其来地发起进攻」。日本档案透露东京在这个令人为难的问题上是如何对德国虚与委蛇的,例如八月十九日,当奥特大使向日本外务次官问起日本出兵俄国的问题,外务次官回答说:「进攻俄国这类问题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极端严重的问题,得三思而行。」八月三十日,越来越不耐烦的奥特大使向外相丰田海军上将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日本有没有参加苏德战争的可能性?」丰田回答说,「日本现在正作准备,完成准备工作还需一些时间。」



一 「避免与美国发生事件!」

由于日本自己也有烤着的栗子取不出来,它坚决不肯为希特勒从俄国的火中取栗,因此对德国来说,在征服苏联以前,不让美国卷入战争,就成为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元首深信德国可以在冬季到来以前把苏联征服。

很久以来,德国海军一直不满意希特勒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许他们破坏美国对英国的货运,对抗美国海军舰只在大西洋上对德国潜水艇和海面舰只越来越厉害的敌对行动。纳粹的海军将领,比心思局限在陆地上的希特勒看问题看得远。他们几乎从一开始便看到美国参战必不可免,并力劝最高统帅对此要早作准备。一九四○年六月法国战败以后,雷德尔在戈林的支持下,便立即敦促希特勒夺取法属西非,更重要的是占领大西洋上的冰岛、亚速尔群岛、加那里群岛等岛屿,以防止美国占领这些岛屿。希特勒表示颇有兴趣,但是他要先进攻英国和征服俄国,然后再对付已处于绝望境地的暴发户——美国人。参谋总部的男爵冯·福肯施坦因少校,在一份绝密的备忘录中透露了希特勒在一九四○年夏末的观点。

元首现在正在忙于考虑占领大西洋诸岛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日后对美国进行战争,此间也已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问题已不在于希特勒想不想对美国进行战争,而在于选定什么时候发动战争。第二年春天,发动战争的日期在元首心里已经有点谱儿了。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二日,雷德尔海军元帅与最高统帅会商,悲哀地报告说,海军「不得不打消占领亚速尔群岛的计划」,原因很简单:力量不够。但是到了此刻,希特勒对这项计划的兴趣却大起来了。据雷德尔的秘密札记所载,希特勒的回答是这样的:

元首仍然赞成占领亚速尔群岛,以便远程轰炸机可以从那里起飞去轰炸美国,可能在秋天就会有这样的需要。

这就是说,在击溃苏联以后。然后就轮到美国了。两个月以后,七月二十五日,正当对苏攻势进入高潮时期,希特勒对晋见他的雷德尔更明确地谈了这个问题。据雷德尔笔记:希特勒对他说,「东方战事结束以后,他将保留对美国采取严厉行动的权利」。希特勒对这位海军首领又强调地说,但是在此以前,他仍然希望「避免美国宣战——这是因为考虑到陆军正在进行紧张的战斗」。

雷德尔不满意这种主张,事实上,他的日记中(现在可以从缴获的文件中看到)关于同希特勒会见的记载,都流露出他对元首抑制德国海军的做法的日益不耐烦的情绪。每一次会见时,他都想改变希特勒的看法。这年年初,二月四日,雷德尔向希特勒呈送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海军方面表示十分怀疑让美国继续像现在这样中立下去对德国的价值,实际上,海军将领们都认为,美国参战如能促使日本成为轴心方面的一员交战国,反而「对于德国的战争努力是有利的」。但是纳粹独裁者并没有为这种论点所打动。

雷德尔泄气极了。这时「大西洋战役」正酣,德国没有占上风。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资源源运到英国。「泛美中立巡逻」使德国潜水艇越来越难以进行有效的活动。雷德尔把这些情况都向希特勒一一指出,但是没有收到多大效果。三月十八日,他又晋见希特勒,报告说,开向英国的美国货船得到美国军舰护航,一直到冰岛。他请求授权给他不经警告而攻击美国军舰。他要求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美国在法属西非获得立足点。他说,美国如果获得立足点,「是十分危险的」。希特勒听了回答说,他将与外交部(不是任何其他单位而是外交部!)磋商这些问题。这不过是搪塞推托海军将领们的一个办法。

这年整个春天和初夏,他一直搪塞推托。四月二十日,雷德尔又向他请求准予「按照海上截夺惯例,对美国商船开火」,希特勒也拒绝了。美德军舰的第一次正式有记录的冲突,是在四月十日发生的。这天美国驱逐舰涅布拉克号对一艘有进攻迹象的德国潜水艇发射了深水炸弹。五月二十二日,雷德尔带着一份长篇备忘录回到了伯格霍夫,他建议对罗斯福总统的不友好行动采取反措施,但是没有能打动他的最高统帅。

元首认为(海军元帅写道),美国总统的态度仍在未定之中。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希望发生会导致美国参战的事件。

俄国战役爆发以后,避免与美国发生事件的理由就更多了。六月二十一日,对苏发动进攻前夕,希特勒又对雷德尔着重地谈了这个问题。这位海军元帅曾兴高采烈地对他报告,U-二百五十三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德国宣布的封锁区内发现了美国战斗舰得克萨斯号和随行的一艘驱逐舰之后,如何「跟踪前进,准备进攻」。他又说,「凡是涉及美国的事情,坚定的行动往往比明显的让步更为有效」。元首同意他所说的原则,但是不同意这一具体行动,并且再次对海军提出告诫。

元首详细说明,他希望在「巴巴洛沙」计划有相当进展之前,避免与美国发生任何事件。几个星期以后,局势就会更加明朗起来,并且可望对美国和日本产生有利于我的影响。到那个时候,美国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的增加,便会不那么想参战。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今后几个星期内,必须停止在封锁区内对海军船只进行任何攻击。

雷德尔试图争辩说,在夜间是很难辨别出是敌舰还是中立国家的舰只的。希特勒没让他把话说完,便责成他发布避免与美国发生事件的新命令。于是,这位海军首领当晚便发布命令,停止对「封锁区内外」任何军舰进行攻击,除非确定是英国军舰。对空军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七月九日,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军队将接替英国对冰岛的占领。柏林方面迅速作出强烈的反应。里宾特洛甫致电东京指出:「美国军队帮助英国,侵入了我们已正式宣布为战区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对德国和欧洲的侵略行为。」

雷德尔急忙赶到「狼穴」,元首正在那里指挥着他在俄国的部队。雷德尔要求希特勒对这样一个问题做出决定:「应该把美国占领冰岛看作是参战,还是看作是一种应该不予理睬的挑衅行为。」在德国海军看来,美国登陆冰岛是一种战争行为。海军在一份长达两页的备忘录中,请元首注意罗斯福政府对德国犯下的其他各种「侵略」行为。海军还要求有权在必要时可以在护航区内击沉美国货船和进攻美国军舰。希特勒没有同意。

(雷德尔在关于这次会见所写的报告中说道)元首详细解释说,他迫切望美国的参战能再推迟一两个月。一方面因为东线战事需要投入空军的全部力量——他不希望分散空军力量,那怕只是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东线作战如能获胜,将对整个局势起巨大的影响,说不定还能对美国态度起巨大的影响。因此,他暂时不希望改变现行命令,而是希望切实避免发生事件。雷德尔又争辩说,他手下的海军指挥官们如果出于,「误会」而袭击美国船只,不能要他们负责。希特勒反驳说,至少在遇到军舰时,海军要先「确实判明」是敌舰以后才能进行攻击。为了使海军将领们正确领会他的意思,元首于七月十九日发布了一项特别命令,规定「在扩大的作战区域内的美国商船,不论是单独航行或者在英美护航队中航行,如果在使用武力以前即已判明为美国商船者,不得进行攻击」。在美国也已承认是不可入内的封锁区中,可以袭击美国商船。但是希特勒在他的命令中又特别规定:这个作战区「不包括美国到冰岛之间的航路」。「不」字下面有希特勒自己划的着重线。

但是正如雷德尔所说,「误会」是不可避免的。五月二日,一艘潜水艇击沉了开往南非的美国货船罗宾·穆尔号,击沉的地点在德国封锁区外很远的地方。临近夏未时,又有两艘美国商船遭到鱼雷袭击。九月四日,一艘德国潜水艇向美国驱逐舰格利尔号发射了两个鱼雷,都未命中。一个星期以后,九月十一日,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对这次攻击作出反应,他宣布已下令海军,『一发现就开火「,同时警告说,轴心国家的舰只如进入美国防区,那就是」自冒风险「。

这篇演说把柏林惹火了。纳粹报刊把罗斯福骂作。『头号战争贩子「,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回忆说,当时希特勒」非常激动「。但是,等到九月十七日下午,雷德尔海军元帅到达东线大本营」狼穴「,力劝希特勒对」一发现就开火「的命令断然采取报复措施时,元首的怒气已经平息了。海军元帅向他请求说,现在应该对德国海军解除不得进攻美国船只这一禁令了,但是最高统帅的回答仍然是斩钉截铁的一个」不「字。

(雷德尔在关于这次谈话的记录中写道)对俄国的战事看来到九月底可以定局了,因此元首要求谨慎从事,在十月中旬以前,在对商船航运的作战中,避免发生任何事件。雷德尔忧伤地写道,「因此,海军总司令和潜水艇舰队司令(邓尼茨海军上将)撤回了他们的建议。必须把暂时按照原先发布的命令行事的理由通知各潜水艇」。从当时形势看来,希特勒一定是用了非凡的克制能力才做到这一步的。但是,对于那些年轻的潜水艇舰长来说,他们在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执行任务,不断遭到日益奏效的、美国海军舰艇也常常参加的英国反潜艇措施的骚扰,要他们这样进行自我克制显然是更加困难了。七月间,希特勒对雷德尔说,如果有一个潜水艇舰长「出于误会」击沉了美国船只的话,他绝不会查究。十一月九日,他在慕尼黑那个人所共知的啤酒馆里,对「纳粹党元老」作每年一次的讲话时,对罗斯福的演说作了回答。

罗斯福总统已经下令他的舰只一经发现德国舰只立即开火。我已命令德国舰只在遇到美国舰只时不要开火,但在遭到攻击时进行自卫。任何德国军官如果没有采取自卫行动,我将把他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十一月十三日,他又发布一项新的指令,命令德国潜水艇在尽力避免与美国海军交战的同时,在受到攻击时必须进行自卫。

潜水艇当然早已这样做了。

十月十六日夜间,美国驱逐舰克尔纳号在援助遭受德国潜水艇袭击的护航队时,发射了深水炸弹,德国潜水艇对它发射鱼雷,作为报复。船员十一名死亡。这是美国在对德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中的第一批伤亡。紧接着就有了更多的伤亡。

十月三十一日,美国驱逐舰卢本·詹姆斯号在执行护航任务中被鱼雷击沉,全舰一百四十五名人员中牺牲了一百名,包括全部七名军官。这样,在最后正式宣战以前很久,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就已开始了。



二 日本自有打算

前边已经说过,希特勒给日本派定的任务,不是让美国参加到战争中来,而是使它置身于战争之外,至少要暂时做到这一点。他知道,如果日本拿下新加坡,威胁印度,这就不仅对英国是一个严重打击,而且也会把美国的注意力——以及一部分力量——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去。甚至在他请求日本进攻海参崴之后,他仍然认为日本这样做不仅是可以帮助他打垮俄国而且是可以进一步压迫美国继续保持中立的一种手段。说来奇怪得很,不论希特勒本人还是其他任何德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日本另有它自己的一套打算,他们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日本在没有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消除后顾之忧之前,是不敢在东南亚对英国、荷兰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更不用说从背后进攻俄国了。不错,纳粹征服者对松冈作过保证,说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一定跟着参加,可是现在松冈已经下野了。此外,希特勒也曾经常不断地要求日本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集中力量对付英国和苏联,因为英国和苏联的抵抗使希特勒无法赢得这场战争。这些纳粹统治者不明白,日本可能首先考虑的是对美国进行直接的挑战。

这并不是说,柏林方面希望日美达成谅解。那将使三国条约的主要目的——恐吓美国,使它不敢参加战争——遭到破坏。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回答提审人员时,把元首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作了一个大概是诚实而确切的估计,不过也就是这一遭:

他(希特勒)害怕,美国和日本一旦达成某种协议,就意味着使美国免除了后顾之忧,美国将会更快地发动突然进攻或参战——他担心他们会达成协议,因为日本有某些集团是希望与美国取得和解的。

野村吉三郎海军上将就是这样一个集团中的一员。他于一九四一年二月到华盛顿任日本驻美国大使,从三月分开始直到最后一刻,与科德尔·赫尔进行了一系列目的在于和平解决两国分歧的秘密会谈。这些会谈使柏林方面感到极为不安。

老实说,德国为破坏华盛顿会谈作了最大努力。早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威兹萨克向里宾特洛甫提交一份备忘录,指出「目前日美之间达成任何政治协议都是不可取的」。他力陈,除非能防止产生这样一种协议,否则日本将会脱离轴心。纳粹德国驻东京大使奥特将军经常访问外务省,对赫尔-野村谈判提出过警告。当美日双方不顾这种警告继续进行谈判时,德国方面又改用一种新策略,竭力诱使日本把美国放弃对英国的援助和敌视德国的政策作为日美继续谈判的条件。

那是五月间的事情。到了夏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七月间,希特勒最关心的是唆使日本对苏联进攻,而在这同一个月中,由于日本侵入法属印度支那,赫尔国务卿中断了与野村的谈判。到八月中旬,日本政府建议近卫文首相与罗斯福总统亲自举行会谈,以便和平解决两国的争端,这才恢复了赫尔-野村的谈判。柏林方面对日美恢复谈判十分不快,不知疲倦的奥特不久以后又到东京外务省表达了纳粹方面对这一发展的不快情绪。外务相丰田海军上将和外务次官天羽甜言蜜语地告诉他,计划中的近卫-罗斯福会谈,只会有助于实现三国条约的目标。他们提醒他说,三国条约的目标就在于「防止美国参战」。

到秋天,正当赫尔-野村谈判继续进行时,威廉街又恢复了春天用过的老策略。它在东京坚决要求日本方面指示野村向美国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对欧洲轴心国家继续采取不友好行为,德意两国可能要宣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将要按照三国条约的规定参加德意一边。这时希特勒仍然不希望美国参战;他采取这种手段的用意实际上是为了恫吓华盛顿,使它不敢参战,同时缓和一下大西洋上的美国的敌意。

赫尔国务卿立即获悉德国施加的这种新压力。这是由于当时人们所称的「魔术」而获悉的。原来美国政府从一九四○年底开始,依靠这种「魔术」,把日本用绝密电码拍发的电报和无线电报都抄收下来和翻译出来了——不仅是来往于东京与华盛顿之间的电报,而且还有来往于东京与柏林以及其他各国首都之间的电报。德国的要求在一九四一年十月十六日由丰田打电报告诉野村,还附有指示,要野村把德国的要求用一种大为缓和的口气转达给赫尔。这一天,近卫政府倒台,换上来的是以狂热好战的东条英机将军为首的军人内阁。在柏林,与东条一样好战成性的大岛将军,连忙跑到威廉街,向德国政府说明这个好消息的意义。大岛大使说,东条担任首相意味着日本将更加靠拢轴心伙伴,华盛顿的谈判将要告终。不知是否故意,他并没有向他的纳粹朋友们道出停止谈判将必然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也没有谈到东条接任首相因而将有着比他们所设想的还要多得多的意义,那就是:除非华盛顿会谈以罗斯福总统接受日本得以自由行动——不是进攻俄国而是占领东南亚——的条件而迅速结束,否则日本新政府将决意与美国进行战争。这样一种可能性从来没有在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的头脑中出现过,他们仍然认为,日本只有进攻西伯利亚和新加坡并使美国担心太平洋的局势而不敢参战,才对德国有利。元首一直没有懂得,他的胡涂的外交部长更不用说了,他们所渴望的赫尔-野村的华盛顿会谈的失败,恰恰会带来他们力图在时机成熟以前要避免的结果:美国卷进世界冲突中来。

现在,时间越来越紧了。

十一月十五日,来栖吉三郎作为帮助野村进行会谈的特使抵达华盛顿。来栖此人曾出使柏林,签订过三国条约,多少有些亲德倾向。赫尔国务卿不久便发现这位日本外交使节没有带来什么新建议。赫尔认为,他此行目的在于力图说服华盛顿立即接受日本的条件,如果不成,则以谈判来麻痹美国政府,等日本准备就绪,便发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袭击。十一月十九日,东京给野村发来不祥的「风向」暗号,赫尔的密码译电员立即翻译出来。在日本大使馆每天收听的东京短波广播中,如果日本新闻广播员插进「东风,有雨」的字眼,那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决定与美国作战。东京方面还通知野村,在收到「风向」的警报时,立即销毁所有密码和机密文件。

现在柏林方面才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了。在发出「风向」电报的前一天,十一月十八日,里宾特洛甫突然接到东京一项请求,希望德国与日本签订一项规定两国不与共同敌人单独媾和的条约。这使他颇为惊异。日本方面所指的共同敌人是哪些,并没有说清楚,但是很明显,纳粹外交部长是希望以俄国为第一号敌人的。他「原则上」同意了这项建议,显然是放心地认为日本这下子终于要履行它将在西伯利亚攻打苏联的含混诺言了。这是十分可喜而及时的,因为红军在辽阔的战线上的抵抗正日益猛烈,俄国冬天又已到来,它比原先预计的要早得多。日本对海参崴和太平洋滨海各省的进攻,可能会增添额外压力,促使苏联迅速崩溃。

但是里宾特洛甫的迷梦很快就破灭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奥特大使从东京发来电报,向他报告说,种种情况表明,日本将要南进,目的在于占领泰国和荷属婆罗洲的油田,并说日本政府希望知道,一旦日本发动战争,德国是否将与日本患难与共。这项情报清楚地意味着,日本不是要进攻俄国,而是打算在南太平洋对荷兰与英国「开战」,而这场战争很可能使日本卷进与美国的武装冲突中。但是里宾特洛甫和奥特并没有领会到最后这一点。他们在这段时间中来往的电报表明,尽管他们现在失望地了解到日本不愿意进攻俄国,但是却仍然相信,日本的南进将是进攻荷兰与英国的属地,而不会是美国的属地。像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样,山姆大叔将继续放在一旁,等到轮到它的时候再说。

纳粹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所以发生种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在这个关键时刻,日本没有对德国推心置腹,把它的有关美国的重大决定通知德国。赫尔国务卿由于得到密码译电「魔术」的帮助,消息灵通多了。早在十一月五日,他便得悉新任外务相东乡茂德已打电报指示野村,以十一月二十五日为根据日本方面的条件同美国政府签订协议的限期。日本方面于十一月二十日向华盛顿提出了最后建议。赫尔和罗斯福所以知道这些建议是最后建议,因为两天以后,「魔术」给他们译出的东乡发给野村和来栖的一份电报就是这样说的,只是限期延长至十一月二十九日。

(东乡打电报给大使和特使说)我们所以要求在二十五日以前解决日美关系,有种种为你们所猜测不到的理由。但假使能于二十九日签字——我们决定等到那一天。这次我们已下定决心,限期绝对不再改变。到限期以后,事情就会发生。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一个关系重大的日子。

这一天,日本航空母舰特遣舰队驶向珍珠港。在华盛顿方面,赫尔在这一天到白宫,去,向国防会议提出警告说,国家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危险,他并向美国陆海军首脑着重指出日本进行突袭的可能性。同一天,柏林举行了一个有点奇特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三个轴心国家以非常盛大而铺张的典礼延长了一九三六年签订的反共公约。正如有些德国人所说,这是个空洞的姿态,对于把日本拉进对俄战争没有起丝毫作用,只不过是给专门说大话的里宾特洛甫一个机会,攻击罗斯福是「头号战犯」,并为被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领导人出卖了的「忠实、虔诚——的美国人民」洒几滴鳄鱼之泪。看来,纳粹外交部长已被他自己的话弄得飘飘然了。十一月二十八日,里宾特洛甫参加了由希特勒主持的一次军事会议,会开得很久。当晚他召见大岛。这次会谈给日本大使的印象是:德国对美国的态度(用大岛随后拍给东京的电报所说的话)已经「大大强硬起来了」。希特勒原定在对付美国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以前尽一切力量使美国不卷入战争的政策,看来要放弃了。里宾特洛甫突然怂恿日本同时对英美进行战争,并且保证第三帝国给予支持。里宾特洛甫警告大岛说,「如果日本犹疑不定——英美的全部军事力量将集中起来对付日本」。——在欧洲战争还在进行的情况下,这是颇为愚蠢的论点。他接着说:

希特勒今天说过,在德国、日本同美国之间,在生存权利问题上有着根本的分歧。我们接到报告,日美谈判由于美国方面采取了强硬态度,实际上已无取得圆满结果的希望。如果情况属实,如果日本决定要与英国和美国交战,我深信这不仅有利于德日双方的共同利益,而且必将为日本自身带来有利的结果。

这位矮小精悍的日本大使听了又惊又喜,但是他还想核实一下自己是不是理解得不错。

他问道:「阁下的意思是不是说,德国与美国之间即将进入实际战争状态?」

里宾特洛甫迟疑了一下。也许他说得太过头了。「罗斯福是个狂人,」他回答说,「因此谁也说不上他会干出什么来。」

从这位外交部长刚刚说过的话来看,大岛觉得这个回答是奇怪而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在谈话快要结束时,他坚持再回到主要问题上来。他问道:假如战争果真扩大到「一直在援助英国的那些国家身上」,德国将采取什么行动?

(里宾特洛甫回答道)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自然立即参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绝无可能单独与美国媾和。元首在这个问题上是下了决心的。

这样干脆的保证正是日本政府一直在期待的。不错,这年春天希特勒曾对松冈作出过同样的保证。但是自从那时以来,希特勒为日本拒绝参加侵俄战争很不高兴,似乎早把这事忘得一乾二净了。现在从日本方面说,剩下的唯一问题是让德国把它的保证写成书面文件。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岛将军兴冲冲地给东京打了报告。第二天,发来了新的指示,通知他说,华盛顿谈判「现已破裂」。

(来电指示说)因此,请阁下立即会晤希特勒总理与里宾特洛甫外长,将事态发展的概况秘密地通知他们。告诉他们:英美两国最近都采取了挑衅态度。告诉他们:英美正计划向东亚各地调集军事力量,我方必然也将调兵进行对抗。极端秘密地告诉他们:日本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之间存在着由某种武装冲突而突然爆发战争的极大危险,还要告诉他们: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可能比任何人想象的还要快。

日本的航空母舰舰队现在正在驶往珍珠港的途中。东京迫不及待地希望德国签字。在大岛接到新指示的同一天,即十一月三十日,日本外务相与德国大使在东京举行会谈。他对德国大使着重说明,由于日本拒绝对美国要它退出三国条约的要求让步,华盛顿谈判已告破裂。日本希望德国正确估计它为共同事业作出的这一牺牲。

「现在已到了作出严重决定的最后关头,」东乡对奥特将军说,「美国正在认真地准备战争——日本并不怕谈判破裂,它希望一旦发生那种情况,德国和意大利能按照三国条约站在它这一边。」

(奥特在向柏林拍发的电报中说)我回答他,德国未来的立场是无庸置疑的。日本外务相于是说道,他从我的话中了解到,德国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认为自己与日本的关系是共命运的关系。我回答说,照我的看法,德国当然愿意两国在这种形势下有共同的协议。



三 珍珠港事件前夕

大岛将军是德奥古典音乐的热烈爱好者。尽管局势如此严重紧张,他还乘飞机到奥地利去参加莫扎特音乐节。但是这位奥地利伟大作曲家的美妙音乐,他并没能欣赏多久。十二月一日,他接到紧急通知,赶忙回到柏林。一到大使馆,便看到新发来的指示,要他加紧行动起来使德国在协定上签字。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

而现在,里宾特洛甫被逼到墙角里,却迟疑起来。这位纳粹外交部长显然开始充分意识到,他对日本的轻率许诺所引起的后果了,因此态度变得十分冷淡,谈话也是闪烁其词。十二月一日深夜,他对大岛说,他必须请示元首后才能作出任何明确的诺言。十二月三日,星期三,日本大使再到威廉街催问,但是里宾特洛甫仍然借词推脱。尽管大岛告诉他情况万分紧急,外交部长的回答仍然是,他本人是赞成签订书面协议的,但必需等本星期晚些时候元首从大本营回来以后才成,正如齐亚诺在日记中颇为得意地写到的,希特勒实际上已飞往俄国南方前线去见冯·克莱施特将军,因为「他的部队由于遭到一次意外的攻势,正在继续后撤中」。

这时日本方面也求助于墨索里尼,他并未到前线去,十二月三日,日本驻罗马大使拜访墨索里尼,正式要求意大利根据三国条约的规定,在日本与美国的冲突开始时,立即对美国宣战。大使还希望签订一个规定不单独媾和的条约。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那个日本译员「像片树叶似地发抖」,墨索里尼则声称,他是「乐于」同意的,不过要等与柏林方面磋商以后。第二天,齐亚诺发现德国首都方面的态度极为审慎。

也许他们会同意的(他在十二月四日的日记中开头写道),因为除此而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德国人越来越不喜欢惹得美国出兵的主张。与此相反,墨索里尼倒是乐意的。不论里宾特洛甫有怎样的意见——说来奇怪,希特勒仍有几分重视他的意见——只有这样纳粹统帅自己,才能决定德国要不要向日本作出正式保证的问题。

十二月四日夜间,外交部长显然已得到元首同意签订条约的命令,在深夜三点的时候,他给大岛将军送去一份条约草案。条约载明德国将与日本一同对美国作战,井同意不单独媾和。里宾特洛甫在毅然孤注一掷,跟着元首改变了两年来一直顽固坚持的政策之后,不由得希望他的盟国意大利也能迅速仿效行事。

昨晚被里宾特洛甫闹得通宵不安(齐亚诺在十二月五日日记中开头写道)。他两天以来迟迟未给日本答复,现在却一分钟也不能等待了。夜间三点钟,他派马肯森(大使)来访,送来一份关于日本参战和同意不单独媾和的三国条约的草案。他们要我叫醒领袖,但我没有照办。领袖很高兴。日本人方面现在己得到一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已赞同的条约草案,但是两人都还没有签字,这使他们还是放心不下。日本人怀疑元首之所以拖延,是因为要求得到交换条件:若要德国参加日本对美国的战争,日本就必须参加德国对俄国的战争。日本外相在十一月三十日发给大岛的电报指示中,就一旦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提出这个棘手的问题时该如何应付,发出了几点指示。如果(他们)问起我们对苏联的态度,告诉他们:我国政府已在七月间发表的声明中澄清了我国对俄国的态度。告诉他们:我国现时的南进行动,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苏联的压力;如果俄国与英美进一步携手合作,对我国采取敌对行动,我们准备倾全力对付。但在目前,集中力量用于南方对我有利,我们暂时不对北方采取任何直接行动。

十二月六日到了。这一天,朱可夫在莫斯科前线发动反攻。德军在风雪严寒中踉跄后退,这使希特勒有更多的理由要求接受他的交换条件。东京的外务省为这个问题感到十分不安。海军特遣舰队现在离珍珠港已不远,珍珠港已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的航距之内。迄今为止,美国军舰或飞机一直没有发现这支特遣舰队,这真是个奇迹。但是,它还是随时有被发现的可能。东京给在华盛顿的野村和来栖发去一份很长的电报,指示他们于第二天,即十二月七日星期日午后一时正拜访赫尔国务卿,告诉他日本拒绝美国的最新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东京现在拼命要求柏林提供书面的支持保证。但是日本军阀对德国仍然没有推心置腹,没有把第二天即将对美国进行攻击的消息告诉他们。但是他们越来越担心,除非日本同意不仅对美国和英国作战而且也对苏联作战,希特勒可能不肯作出保证。东乡无计可施,只得再给大岛大使发出一份很长的电报,要求他尽力在俄国问题上拖延一下德国人,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让步。日本的陆海军将领们尽管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有能力对付得了美国和英国,但总还算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有德国的帮助,日本也不能同时再与俄国交战。东乡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星期六(十二月六日)发给大岛的指示和其他被截获的电报一样,被赫尔国务卿的译电专家翻译出来,使我们能够窥见在这最后关头日本对第三帝国所玩弄的外交手腕。

我们希望在战略上的条件成熟以前,避免——与俄国发生武装冲突;因此,要使德国政府了解我们的这种处境,并与他们进行商谈,使他们至少在目前不要坚持在这方面交换外交照会。向他们详细解释:虽然美国在向苏联运送物资——这些物资的质量不好,数量也不大。一旦我们对美国发动战争,我们将截获美国开往苏联的一切船只。此点务望尽力取得谅解。但是,如果里宾特洛甫仍坚持要求我方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保证,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别无他法,只有发表一项——声明,大意为:我们在原则上将阻止美国通过日本海面向苏联运送作战物资;同时也使他们同意,允许发表补充声明,大意为:如果从战略上考虑,我们仍有必要避免苏联对日本作战(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截夺苏联的船只),就不能彻底执行这项保证。如果德国政府拒不同意(上述办法),并以我国参战并缔结一项不得单独媾和的条约为他们同意的绝对条件,那我们别无他法,只有暂缓签订这项条约。

日本人其实无须这么担心。希特勒并不坚持要求日本在对美英两国作战的同时,也对俄国作战。原因是为什么,不仅东京的军国主义者或其他任何人不明白,也是违反逻辑和难以理解的。虽然,如果希特勒坚持的话,可以想象,战争的进程也许就会不一样了。

不管怎样,日本方面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六日(星期六)晚上,已下定决心要在太平洋上给美国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华盛顿或柏林方面却没有人知道,这次打击的确切的地点和时间。这天早晨,英国海军部告诉美国政府一个消息:发现一支庞大的日本入侵舰队正在穿过暹罗湾向克拉地峡方向驶去,这表明日本方面将首先进攻泰国或马来亚。下午九点,罗斯福总统以个人名义给日本天皇发去一封电报,请他一同寻求「驱散乌云的办法」,同时警告说,日本军队侵入东南亚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局势。美国海军部的情报人员已就日本海军主要舰只的位置起草了最新报告。报告说,绝大部分军舰都在日本国内港口,其中包括此刻已开到离珍珠港不到三百英里,正在把轰炸机发动起来,准备于黎明时起飞的特遣舰队的全部航空母舰和其他舰只。也是在那一个星期六的夜间,海军部向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先生报告说,日本大使馆正在销毁电报密码。海军方面首先要译出东乡的长篇电报,这份电报共有十四个部分,陆陆续续拍发了整整一下午。海军译电员尽快地边收边译,到下午九点三十分,一位海军军官已把前十三个部分的译文送到白宫。罗斯福先生正和哈里·霍普金斯在书房里,罗斯福读了电报后说道,「这是说要爆发战争了」。但是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电报上没有说,总统也不知道,就连野村海军上将也不知道。远在东欧的阿道夫·希特勒也不知道,而且比罗斯福知道的更少。



四 希特勒宣战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上午七点半(当地时间),日本对美国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使柏林和华盛顿方面都猝不及防。尽管希特勒曾对松冈许下口头诺言,德国将参加日本对美国的战争,里宾特洛甫也曾对大岛大使作过保证;但是这种保证一直没有签字,日本方面也丝毫没有向德国人透露过一点关于袭击珍珠港的风声。而希特勒此刻又正为了重行整顿在俄国战场上丧魂落魄的将领和狼狈后撤的部队,忙得不可开交。

当外国广播收听台首先收到偷袭珍珠港的消息时,柏林已入夜了。外交部新闻司一个官员打电话给里宾特洛甫,把这个震撼世界的新闻告诉他,里宾特洛甫起初还不相信,并且责怪这个官员打扰了他,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这个报告「很可能是敌人耍的宣传花招」,下令天亮以前不许吵醒他。因此,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作证时也许说的是真话,不过也就是这一遭:「这次袭击使我们完全感到意外。我们过去认为日本可能要进攻新加坡或香港,但我们从不认为,进攻美国会对我们有利。」可是,同在法庭上所说的正好相反,他对日本进攻美国实际上是极为高兴的。或者说,他给齐亚诺的印象是这样的。

晚上,里宾特洛甫打电话来(齐亚诺在十二月八日的日记中这样开头)。他为日本进攻美国感到高兴。他既然这样高兴,我就不得不向他道贺,虽然我对这件事是否有利并不是很有把握——墨索里尼(也)很高兴。很久以来他就赞成澄清美国和轴心国家之间的关系了。十二月八日(星期一)下午一时,大岛将军到威廉街,请里宾特洛甫澄清德国的态度。他要求德国「立即」对美国正式宣战。

(大岛给东京发去的电报称)里宾特洛甫回答说,希特勒当时正在大本营开会,讨论宣战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才能使德国人民有个好印象。他将把你的要求立即转达给希特勒,并尽一切力量促其迅速实现。

日本大使在给东京的电报中说,这位纳粹外交部长还告诉他,就在八日清早,「希特勒已下令德国海军,不论在何时何地与美国船只遭遇,即行攻击」。但是这个独裁者在宣战问题上仍拖延不决。

据元首的记事日历所记,他于十二月八日夜间赶回柏林,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钟到达。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国际法庭上声称,他曾向领袖指出:按照三国条约的条款,德国并不一定要对美国宣战,因为日本显然是侵略者。三国条约的条文规定我们只有在日本自身受到进攻时,才给予援助。我晋见元首,将当前局势中有关的法律问题作了解释。我对他说,我们固然欢迎在对英国的战争中得到一个新盟友,但是如果对美国宣战——则又意味着增加一个必须对付的新敌手。

我对他说,根据三国条约的规定,既然发动进攻的是日本,我们就没有必要正式宣战。元首考虑了好一阵,然后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决定。「如果我们不站在日本方面,」他说,「从政治上说,条约就不存在了。但这还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国已经在向我们的舰只开火。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一直是一个有力的因素。由于他们的行动,他们早已造成战争的局面了。」元首当时认为,美国现在要对德国进行战争是明摆着的事情。因此他命令我把护照发给美国外交代表。

罗斯福和赫尔在华盛顿一直在充满信心地等待着希特勒作出这个决定。他们在十二月八日对日本宣战以后,就受到相当大的压力,要他们让国会通过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决议。但是他们决定等等再说。珍珠港的遭到轰炸,已解除了他们进行宣战的一个束缚,现在,手头掌握的若干情报更使他们相信,一意孤行的纳粹独裁者将会解除他们的另一个束缚。他们曾经仔细研究了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岛大使从柏林发往东京而被美国截抄的电报,其中谈到里宾特洛甫曾经对日本方面作出保证: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一定与日本站在一边。在这项保证中,并没有说明德国只有在确定了谁是侵略者之后,才给予援助。这是一张空白支票。美国肯定认为,日本人此刻一定正在柏林嚷着要求兑现。

这张支票终于兑现了,但那是在希特勒再度犹豫之后才兑现的。

十二月九日,他回到柏林的当天,便下令召集国会开会,但是后来又把会议拖延了两天,一直到十一日才开会。显然,正如里宾特洛甫后来所说,他已下定了决心。他受够了罗斯福对他本人和纳粹主义的种种攻击;他不能再忍受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对德国潜水艇的战争行动,雷德尔曾为此跟他唠叨了差不多一年。他日益仇恨美国和美国人,而且有一种日益增长的倾向——后患无穷地低估了美国的潜在力量,从长远来说,这一点对他更有不利的后果。与此同时,他又大大过高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力量。看来他真的相信一旦有世界上最强海军的日本在太平洋上收拾了英美之后,便会掉过头来进攻俄国,帮助他完成征服东方的大业。几个月之后,他对一些部下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他认为日本的参战,「对我们有着非凡的价值,即使光是从它所选择的时间来看」。

日本人选择的时间事实上正是俄国寒冬的意外困难使我军士气遭到严重压力的时候,也正是德国人都十分担心美国早晚要参加冲突的时候。因此从我们的立场看,日本的参战再及时也没有了。日本对美国在珍珠港的舰队发动突然而猛烈的袭击,无疑也受到希特勒的赞赏——他之所以赞赏,更由于这种「突袭」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拿手好戏。十二月十四日,他在给大岛大使颁发德国雄鹰大十字金质勋章时,表示了这种看法:

你们用这种办法宣战,做得对!这种办法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他说,这与他「自己的做法」是一致的。

这种做法就是谈判尽可以谈下去。但如一方发现另一方只是为了进行拖延,为了欺骗和侮辱对方,而不愿意达成协议,一方则必须进行打击——自然越重越好——不必为宣战手续浪费时间。他听到日本头一批战役的消息时感到十分宽慰。他自己就常常以极大耐心进行谈判,例如与波兰和与俄国的谈判。但是当他看出对方不愿意达成协议时,便不通过任何手续,发动突然的进攻。他将来还要这样做。

希特勒所以这样仓促决定把美国列进他的死敌名单中,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在那一个星期中曾出入总理府和外交部的施密特博士,明白地指出了这一点。他后来写道:「我得到的印象是,希特勒虽然也估计到美国会宣战,但由于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威望欲,要由自己首先宣战。」希特勒在十二月十一日向国会所作的演说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将总是先动手,」他对那些欢呼的议员们说,「我们将总是先下手!」

真的,柏林在十二月十日深怕美国先宣战,里宾特洛甫严令德国驻华盛顿代办托姆森,丝毫不得有什么疏忽大意以致将希特勒第二天的行动计划泄露给美国国务院。

十二月十日纳粹外交部长通过一份长电给托姆森发去了宣战声明全文。他自己一定要在十二月十一日下午两点半在柏林把这个声明交给美国代办。托姆森奉令在一小时以后,即柏林时间三点半准时把宣战声明送交赫尔国务卿,要求发给他护照,并把德国的外交代表事务委托瑞士代理。里宾特洛甫在电报的末尾警告托姆森,在递交这一照会以前,切勿与美国国务院进行任何接触。他说,「我们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让美国政府抢先这一步」。不论希特勒为何犹豫不决,使国会会议延期了两天,但从缴获到的德国外交部与驻华盛顿大使馆之间的来往电文中以及外交部其他档案中可以清楚看出,元首实际上在十二月九日,即他从俄国前线的大本营回到首都的当天,即已作出要对美国宣战的重大决定。看来这位纳粹独裁者之所以要延迟两天,并不是为了作进一步的考虑,而是为了反复推敲他的国会演说,以便使向美国宣战一事能对德国人民产生应有的效果。希特勒深深了解,德国人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记忆犹新的。

十二月九日,汉斯·狄克霍夫奉命起草一份关于罗斯福反德活动的长篇清单,以便元首在国会演说之用。狄克霍夫当时在名义上仍然是德国驻美大使,但自从一九三八年秋两国撤回主要外交使节以来,他一直在外交部无所事事。

也是在十二月九日,托姆森在华盛顿接到指示,要他焚毁电报密码和机密文件。这天午前十一点三十分他急电柏林:「一切均已按指示采取了措施。」现在他才开始意识到柏林在闹什么鬼了。当夜,他密告德国外交部:美国政府显然也知道了。他说:「此间相信,德国将于二十四小时以内对美国宣战,至少是断绝外交关系。」



五 希特勒在国会里:十二月十一日

十二月十一日,希特勒在国会中对那些机器人似的议员们发表演说,为他的对美宣战进行辩护。这篇演说的主要内容是对弗兰克林·D·罗斯福进行人身攻击,指责这位美国总统为了掩盖「新政」的失败而挑起战争。他大声咆哮道,「只有」受到百万富翁和犹太人支持的「这个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长期以来,他对这个人积累下来的满腔郁愤,如今一下子迸发成冲天怒火。这个人自始至终阻挡着他独霸世界的道路;这个人曾三番五次痛斥他;正当英伦三岛遭到沉重打击而岌岌可危的时候,这个人却对它进行有力的援助;这个人的海军又在大西洋中使他屡遭挫折。

现在请允许我对那个以这个人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确表示我的态度。正当我国军队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时候,这个人却狡猾地喜欢发表炉边谈话,这个人是这次战争中的头号罪犯——这个称作总统的人对我进行的侮辱性攻击,我是不屑理会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实在是无聊透顶。归根到底,这个字眼,无疑不是在欧洲而是在美洲创造出来的,因为在欧洲这里没有这种匪徒。再说,我也不是罗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为我认为他是狂人,和威尔逊一样的狂人——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伪善外衣把自己可耻地掩盖起来,然后慢慢地、肯定地把人类引向战争,还赌咒发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别人是多么正当。——简直跟从前共济会会员惯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样——

罗斯福犯下了一系列违反国际法的严重罪行。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船只及其他财产所受的非法侵夺,被拘留而失去自由的人受到威胁和掠夺。罗斯福日益嚣张的挑衅最后竟发展到这般地步:他命令美国海军在任何地点袭击并击沉悬挂德国和意大利旗帜的船只,这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违反。美国部长们对于用这种犯罪手段击沉德国潜艇竟还大肆吹嘘。德国、意大利的商船遭到美国巡洋舰的袭击和劫夺,船员遭到监禁。

多年以来,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受到罗斯福总统的令人无法忍受的挑衅,却仍一直进行真诚努力,以防止战争的扩大并保持与美国的关系,这种努力现在已因此归于失败了。罗斯福要把「反德情绪煽到战争的高峰」的动机是什么?——希特勒问道。他解释有两个原因。

我深深了解,罗斯福的思想与我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罗斯福出身富家,他所属的那个阶级在民主国家中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我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得靠勤勉工作才能打开一条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罗斯福的地位使他只知道战争的好处,这种好处是那些在别人流血时大做生意的人所享受的。我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普通士兵,战后复员归来,自然仍和一九一四年秋天一样穷困潦倒。我和千百万的人共命运,而弗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和所谓「上层的一万家」的人共命运。战后,罗斯福做起金融投机的买卖来。他从通货膨胀中,从别人的不幸中谋利,而我呢——躺在病院里——

希特勒又花了一些篇幅继续作这种不伦不类的对比,然后才谈到他的第二点:罗斯福想利用战争来逃避他做总统失败的后果。

国家社会党开始在德国执政与罗斯福当选总统是在同一年——他接受的国家在经济上凋敝不堪,我接管的国家则由于民主制度而面临着全面崩溃当德国在国家社会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恢复和文化艺术的复兴时,罗斯福总统却没有使他的国家得到丝毫的进步——这是不足为奇的,只要我们记住,他所号召支持他的那些人,或者不如说,把他叫来的那些人,都属于犹太分子,他们的利益只在瓦解而不在建立秩序——

罗斯福的「新政」立法是完全错误的。毫无疑问,继续执行这样的经济政策,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会把这位总统搞得焦头烂额,尽管他有如簧之舌也是枉然。他如果是在一个欧洲国家搞这一套,迟早要被控犯有故意浪费国家财富的罪名,给送上国家法庭;恐怕还难免被控犯有非法谋利罪而被送上民政法庭。

希特勒以为美国孤立主义者和一大部分实业界人士对罗斯福的「新政」也有这样的评价,至少是也有一部分这样的评价。他竭力想利用这一点。他哪里知道自从珍珠港事变以后,这些集团的人士和全体美国人民一样,都已一致支持他们的国家了。

美国有许多人,其中还包括身份很高的人(他继续说,暗指上边谈到的那些集团的人士),已经看出并完全认识到这个事实了。罗斯福已有渐成众矢之的之势。他设想解救的办法唯有一条,就是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国内转移到对外政策方面——在这一点上,他周围的犹太人支持了他——犹太人的一切穷凶极恶的卑鄙手段都汇集到此人周围,他则伸出手来。

于是美国总统越来越致力于制造冲突——多少年来这个人只有一个希望: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爆发一场冲突。

希特勒接着又历数了罗斯福在这方面的活动。他从一九三七年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隔离演说」说起。「现在他(罗斯福)害怕,」希特勒大声叫道,「如果欧洲实现和平,他在扩军方面浪费的千百万美元就要被看作是明显的欺骗,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人想进攻美国——因此他一定要挑惹别人进攻他的国家。」

这个纳粹独裁者由于德美关系终于破裂似乎感到欣慰,他还要让德国人民也同他一样感到欣慰。

我认为大家一定感到欣慰,现在总算有一个国家,为真理和正义遭到史无前例的无耻糟蹋而首先提出了抗议——日本政府在与这个人进行了多年的谈判以后,也终于再也不能容忍他的无耻欺骗了。这个事实使我们全体德国人民,我想还有全世界一切正直的人民,都深深感到满意——美国总统最后总该懂得——我这样说只是因为他智力有限——我们已看透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一个接一个地摧毁别的国家——

至于德国,它不需要罗斯福先生或丘吉尔先生,更不用说艾登先生,大发慈悲。它只要求它自己的权利!它将为自己赢得这种生存的权利,哪怕有一千个,一万个丘吉尔和罗斯福合谋反对它——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护照发给美国代办,以及下列——

讲到这里,国会议员们一跃而起,大声欢呼,元首的话淹没在一片疯狂的喧闹声中。

没有多久,下午两点半,里宾特洛甫以极其冷淡的态度接见了美国驻柏林代办利兰·毛里斯。他让毛里斯站着,听他宣读德国的宣战声明,随后给他一份抄件,就打发他走了。

(声明说)尽管从这次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方面在与美国的来往中一直严格遵守国际法的规定,美国政府对德国终于采取了明显的战争行为。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战争状态。为此,德国政府决定与美国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并且宣布,在罗斯福总统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德国也同样认为自即日起已与美国处在战争状态。

这天上演的这出戏的最后一幕是签订德、意、日三国协议,协议宣布三国「在对美英联合作战取得胜利以前,绝不放下武器」、也不单独媾和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仅仅六个月以前,阿道夫·希特勒在一场在他看来胜利已经在握的战争中,面对的只是一个在围困之中的英国。可是现在,他出于有意的选择,使自己处于与世界上三个最大工业强国相对抗的斗争中。在这一场斗争中,归根到底,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力量。这三个敌国的人力合在一起,也大大超过了三个轴心国家。在一九四一年岁末十二月这多事的一天,希特勒和他的陆海军将领们看来都没有头脑清醒地好好权衡一下这些事实。聪明的德国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十二月十一日的日记中,竟没有把德国已对美国宣战的事情记载下来。他只提到那天晚上他听了一个海军上校所作的关于「日美海战的背景」的讲演。日记其余部分写的全是从俄国前线许多情况紧急的地方陆续传来的坏消息。这些消息,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已无暇设想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他的力量日衰的部队可能还得和来自新世界的生力军交手的问题。

雷德尔海军元帅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动确实是欢迎的。第二天,十二月十二日,他和元首谈话,宽慰后者说,「由于日本的有效干预,大西洋的局势将会有所缓和」。他谈到兴高采烈时说道:

已经得到情报:有些(美国)军舰正从大西洋调往太平洋。太平洋方面肯定需要更多的轻型军舰,特别是驱逐舰。运输船只会有大量需要,因此可以预料美国会从大西洋撤出商船。英国的航运任务将趋紧张。

希特勒在这样不顾前后作出孤注一掷的决定以后,现在却突然满腹狐疑起来,他有几个问题要向海军元帅提出。元帅「是否认为敌人在最近将来会采取步骤,占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甚至进攻达喀尔,以挽回在太平洋遭到挫折而丧失的威信」?雷德尔认为不会。

(他回答道)在未来几个月中,美国将把它的全部力量集中到太平洋。英国由于巨型军舰已遭到惨重损失,也不愿再作任何冒险。他们看来也没有运输能力执行这种占领任务或提供补给。希特勒要问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美国和英国有无可能暂时放弃东亚,以便首先击败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元帅也请他不必担心。(他回答道)敌人不可能放弃东亚,即使是暂时放弃也不可能;英国如果这样做,将严重危及印度,同时,只要日本舰队占上风,美国也不可能从太平洋撤出舰队。雷德尔为了鼓舞元首情绪起见,又报告说:六艘「巨大的」潜水艇将「尽速」开往美国东海岸。

德国侵俄的战局既已弄到那种地步,隆美尔的部队又在北非后撤,德国最高统帅和他的军事首脑的注意力很快便从新的敌人方面移开。他们肯定地认为,这个新的敌人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已忙得无暇西顾了。直到过了一年之后,他们才回过来再去考虑这个新敌人的问题。而这一年,将是战争期间最关紧要的一年,是出现伟大的转折点的一年,它不仅将无可更改地决定这场冲突的结局(在整个一九四一年中,德国人都认为战事差不多已经结束,德国差不多已经胜利了),而且要决定第三帝国的命运。第三帝国由于初期获得了惊人胜利,地位扶摇直上,迅速地升到今人头晕目眩的高度,希特勒当真相信,而且宣称,他的这个帝国将会昌盛千秋。

随着一九四二年新年的临近,哈尔德日记中的记载也越来越有不祥的兆头了。

「又一个黑暗的日子!」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用这句话开始他的日记,这一年除夕那天的日记也以此开头。这位德国参谋总长对就要发生的可怕的事情有了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