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超凡者的路径

少年之家的学生们有相当高的比例在放假时是没有家可以回的,于是到了节假日,少年人们结伴外出打工就成了最常见的景象;有时候,还会有需要低日薪打工仔的业者会赶到少年之家来聘用假期间的学生。

梅还没有上过一天学,倒是提前体验到了放假学生的生活。

周日这天清晨,昨晚痛哭过一场的梅顶着肿泡眼起床,迷迷糊糊地跟着室友们下楼洗漱。

用刚领到的牙刷学着别人的样子刷了牙、归置好洗漱用品,梅又被精力旺盛的珍妮拉着往食堂跑。

因市政厅拨给的经费有限,少年之家提供的免费三餐并不可能太精致,甚至会牺牲质来追求量——毕竟半大的少年别管是男孩女孩都很能吃,为尽可能地收容更多没有监护人或监护人失职的孩子,工作人员必须在成本上精打细算。

像是这个早上的餐点,就是一大碗干挂面(产地为地球的陈粮地瓜土豆玉米粉西红柿混杂打的挂面,一斤只要一块多点),面碗里搁点酱油、盐、一勺子油渣臊子和一点点猪油,再给配一碟子生菜,就是一顿了。

清汤寡水的面条再加上连酱料都没放的新鲜生菜,这种供给学生的早餐要搁地球上绝壁会被黑出翔……可对于少年之家的孩子们来说,却已经是难得的美食了。

别说是梅这种被救助后才吃过几顿饱饭的可怜孩子,就算是珍妮这种已经在少年之家呆了好几个月的“老人”,嗦面条的速度也非常快。

“把生菜在面条里蘸一下会更好吃哦。”呼噜噜嗦面的珍妮,还没忘记跟新来的梅传授经验。

“嗯嗯!”梅用力点头,也跟着珍妮一样把只是清洗干净的生菜往面碗里卷。

这种踩着华夏国食品安全红线的超低成本挂面,口味其实没有差到哪里去……毕竟是精加工过的面食,口软细腻易咀嚼,还带着淡淡的番茄香,再加上酱油、盐的调味,在大部分平民眼中,已经是能端得上体面人家餐桌的美餐了。

最重要的是……量够足。

珍妮、梅这种小女孩,能领到三两干挂面煮的满满当当一大碗清汤面,更大一些的少年人,可以领到四两、五两,只要吃得下、不撑着,还可以再加。

在绝大部分平民之家都只能保证两顿的大环境下,这些小少年们可以吃到三顿,三顿都还能管饱,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

从未有过吃早餐、早餐还能吃饱待遇的梅,摸着圆鼓鼓的小肚皮,一脸憨笑地被珍妮带着离开少年之家,经由圣约瑟大街,前往酒吧区。

虽然大一点儿的女孩们说的去成衣翻新工厂赚新衣服的打工很让梅动心,但对她这个年纪的小女孩来说,好吃的东西仍然比漂亮的新衣服更有诱惑力。

两个小女孩手拉着手赶到酒吧区时,整条街已经热闹得像是集市一般,所有的店铺门面前都有大量的人群在排队。

珍妮熟门熟路地拉着梅小跑到汉克太太主管经营的熟食店,忙碌得满头大汗的汉克太太完全没问珍妮屁股后面那个小跟班的来历,直接大手一挥,将两个小女孩打发去后厨切酸菜。

汉克太太的熟食店主打售卖的是各种口味的便宜酱菜、腌菜、咸菜、酸菜,因价格便宜口味又重,很受城中市民的欢迎,还有很多工厂区的人会赶个大早跑过来购买。

珍妮拉着梅跑到后厨,不用别人提醒便老练地从员工柜子里取出围腰、头巾、袖套,武装完毕后仔细地用肥皂清洗双手、把指甲缝都挑得干干净净,这便正式开工上岗。

用半人高的大坛子里取出用酸汤水泡出来的大叶青菜、菜头、萝卜等酸菜,切成粗细不等的条状(粗细不匀也不要紧,底层人民并不太挑剔卖相),稍微过一遍清水后装进大盆里,就可以抬到前面去售卖。

来买便宜小菜的人大多会自带容器,碗、碟子、罐头瓶子、坛子、盆子不等,按量算钱,一碗或一碟子只要两个铜币,装罐头的瓶子塞满的话要五个铜币,如果是更能装的坛子,那么就要三十、五十、八十铜币不等。

工厂区来采买的人每次来都要买很多,酸汤水泡的萝卜条总要装走几大坛;还有些进城采购的农场上的人,耐储存的腌菜咸菜总会带走半马车。

两个小姑娘切了半早上的萝卜菜头大叶青菜,才算是把工厂区的老客户打发走;刚喘了口气,又被汉克太太店里的凉菜师傅凯特·伯克利叫走,忍着冲鼻的气味吭哧吭哧地切洋葱条、青椒……

凉菜师傅凯特·伯克利的年纪并没有比少年之家的少年人大很多,却已经是成熟的“社会人”了,被汉克太太聘用前就曾经自己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地买下酒小菜,在梅看来是那种十分勇敢的、了不起的人。

指点新来的梅注意洋葱条要切得更细一些时,凯特从身后把着梅的双手,耐心细致地教她怎么按着洋葱、怎么下刀,让梅差点儿哭出声来——在家里的时候,即使是妈妈也从来没有对她这么温柔过。

“可不要用手揉眼睛啊。”凯特没有发现梅看她的眼神不对,笑着走开,去切小女孩们不太容易切好的姜丝。

同样被洋葱气味冲得眼泪哗哗的珍妮吸溜着鼻子,很有小大人模样地提醒梅:“咱们动作得快点了,梅,早上的事要早上做完,下午还有别的事要做的!”

“嗯!”梅用力点头,聚精会神地、更加认真地切起洋葱。

少年人们放假的时候,也是酒吧区的商铺生意最好的时候,许多经济拮据的人家,在周末时也会挤出点儿钱币,买点儿口味够重的食品来给家里人开开胃。

像汉克太太经营的这种主打二铜商品的熟食店,生意从早到晚都很好,就连中午时也没时间休息;直到把最忙的时段撑过去了,汉克太太才叫珍妮去隔壁的豆腐店买了两盘子油炸豆腐和烤豆腐,又叫斜对门的面食店送几份面饼来,让店员们凑合着糊弄一顿。

“把咱们店里的酸菜夹在面饼里吃是最棒的吃法,比在面包上涂抹辣酱还来劲。”凉菜师傅凯利热情地教新来的小姑娘吃东西,“诶,不能用那种没加过调料的酸菜,要像我这样,用这种加了辣椒丝和姜丝凉拌起来的酸菜,隔壁南城区的酒馆还是从我们这儿学到的这种吃法呢!”

“哇,你不要真听她的啦,凯利就喜欢骗人吃辣的!”不能吃辣的珍妮赶紧阻止梅,“像汉克太太一样加没有拌过的酸菜就可以了!”

梅坚持要学凯利的吃法……才啃了小半个面饼,就辣得直奔后厨找水喝。

“你干嘛老是逗人家小姑娘玩。”汉克太太也不阻止,只在事后哈哈的笑。

“没有吃过辣的人怎么会知道喜欢不喜欢吃辣呢?”凯利也哈哈地笑,还朝厨房里喊,“是不是很来劲啊,梅?”

“嗯!”辣得嘴唇发红的梅,居然也符合着点头,喝了凉水后回来继续捧着加辣的面饼啃。

珍妮气得不想理她了。

到了下午,果然如珍妮所说,活计也很多……要清洗很多很多的青菜萝卜,用过的大缸也要清洗,还要扒蒜、刮姜、剁辣椒……

到下午四点左右,店里仍然忙碌,但帮忙了一天的珍妮和梅却必须离开了——这是市政厅的规定,雇主可以雇佣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不过雇佣时的单日工作时长不能超过八小时,多给钱也不行。

累得胳臂都抬不起来的两个小女孩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针对未成年雇工的标准是不是在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汉克太太笑着给她俩各支付了二十铜币的薪水时,两个小女孩的眼睛都亮得像是星星一样。

“要早点儿回去少年之家,可别在外面乱跑。”汉克太太喜欢勤快懂事的小孩子,发完薪水,又各给了她们一些零食——卖剩下的、不太辣的凉拌小菜。

“我赚到钱了!”回程的路上,梅手里拎着汉克太太给的小菜,捂着揣进胸口袋子里的钱币,整张脸上全是傻笑。

“咱们回去把钱放好,然后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珍妮早就习惯工作后领到钱了,不像梅这样激动,拽着她飞跑。

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没有拿到钱就要马上花出去的习惯,俩个小女孩特地回了趟少年之家、把钱放在宿舍里,只拿着汉克太太给的小菜,跑到了圣约瑟大街的市民广场上。

市民广场也很热闹,不过与酒吧区的热闹不同的是,这儿并不是人们交易的地方,人们也没有随处走动,而是有数百人围着广场中间干枯的喷泉水池分散而坐,正陶醉地听着什么。

梅被珍妮拉着跑到人群外围后,也听到了奇妙的声音,嘴巴大张。

“嘘!”珍妮示意梅不要发出声音,两人在人群外围找了个地方,也坐了下来。

干枯的喷泉水池里面有一个三米多高的铁架子,上面放着个巴掌大的小盒子和一个比人的脑袋还大的大喇叭,又有一个穿着干员制服的人站在铁架子下面,阻止任何人靠近水池。

大喇叭里播放的……不是某些街区装的喇叭里反复播放的异国音乐,而是平时只在中午和黄昏时才会播放其中一小节的广播剧。

与街区里装的喇叭按一小节、一小节播放的广播剧不同,节假日的市民广场上搞的公开播放,采取的是连播形式——谁要有空在这里坐上两个多小时,就能一口气听完平时分三天播放的《我们的奋斗》。

离天黑还有段时间,被珍妮拉着跑过来的梅,一次性听完了《我们的奋斗》这个曾引起因纳得立全境万人空巷的传奇故事。

梅也终于知道了卡洛琳是谁……

节假日时市民广场的连播会一直播放到晚上九点半才散场,但小孩子不能留到这么晚,过了七点、天色暗下来了,市政厅的干员就会在场上走动,把流连不去的小孩子们赶回家。

被干员驱赶走的珍妮和梅返回少年之家的路上,梅一路重复念叨着“真好”、“真好啊”。

“我知道这个故事很好听啦,你不用一直重复吧?”珍妮都给她念叨得哭笑不得了。

梅不知道如何向珍妮解说她心中的激动,她那贫乏的词汇量也让她找不到更贴合她心境的形容词来,憋了好半天,也只憋出来一句:“我想说,真的好棒啊,卡洛琳好棒,这里也好棒,汉克太太,凯利姐姐……这里的人们都好棒……珍妮你也好棒,你是我见过的很棒很好很厉害的人。”

喜欢装小大人的珍妮,脸蛋儿瞬时红了起来。

“那是因为你见识到的人不多,所以才会这么说。”珍妮害羞地别过脸去,大声地道,“等你见到文员小姐们,见到希贝尔女士,你就不会觉得我很厉害了。”

“不会的。”梅坚定地摇头,“我只认识你一天多点,就已经知道你很厉害,等以后认识的时间长了,我只会觉得你更厉害。”

她像珍妮这么大的时候脑子里成天只想着能不能找到一些能吃的东西,完全没有本事像珍妮这样,懂得去帮大人做事换取到报酬,还能被大人们信任可以做成事。

“哎呀你不要说了!”珍妮害羞极了,埋头就跑。

梅连忙快步跟上去:“等等我!”

两个小女孩子笑闹着跑过街头。

蹲在马路牙子上的红发少年转头看了眼叽叽喳喳地跑远的小孩子,吐了口气,稚嫩的脸蛋儿上挂着十分违和的沧桑神色:“——还是无忧无虑的小孩子过得舒心。”

因本地贵族多次将家族中的子弟送到外地之故,圣约瑟大街已经没有了早年间一到黄昏时就有豪华马车载着肆意飞扬的贵族子弟呼朋唤友、喧哗来去的景象。

不过没了那些飞扬跋扈的贵族子弟,这条街也并没冷清多少,反倒是更热闹了一些——尤其是挨着市民广场的这一段路,赶着去上夜校的人、用过晚餐后出门散步的人、趁着市民广场人多出摊做生意的人、趁着路上马车少把菜蔬粮食往城里送的商贩……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圣约瑟大街毕竟是城中唯一一条有明亮路灯彻夜不熄的繁华大道,即使没了那些挥金如土的贵族子弟,也是不会缺少人气的。

红发少年蹲在马路牙子上,注视着马路对面人流如织的市民广场。

市民广场与圣约瑟大街南段的市集广场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三百米,中间只隔着条小巷;有不少外地商队的人也在入夜后跑过来,在热闹的市民广场上闲晃,或跟本地市民一样听连播的广播剧,或在本地人经营的烤豆腐摊点上坐下来吃点宵夜喝点廉价朗姆酒。

比白天时还热闹的市民广场上,只有数名干员在巡逻着维持秩序;可集聚在广场上的上千民众却并没因监管的干员人手少便产生闹事的念头,大多数人都很平和、脸上挂着笑;就连那些体型魁梧、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的职业级武者,也能心平气和地与摆摊的小贩讨价还价。

金斯利越是仔细打量,越是神色复杂……

如今已经是内陆商队活动的旺季,平均每天至少得有两三只外地商队入城。

按金斯利的经验,商队活动频繁的城市,治安也会成为大问题——毕竟能干内陆行商这买卖的大多数都不会是什么良善之辈,更别提绝大多数商队都会雇佣佣兵。

可因纳得立就是不一样,这座城市完全没有因为大量外来商队的涌入而出现大的波澜,市民们之前是什么生活习惯,如今也还是什么生活习惯。

商队是不会轻易转性的,随商队而来的雇佣兵也不会。

那又是什么造就了因纳得立这种微妙的平衡和稳定呢?

金斯利自己也有答案……

有坐在街边小吃摊上吃烤豆腐的外地行商无意间看见了什么,惊诧地往金斯利蹲着的方向看过来,举起胳膊,朝金斯利后方上空指指点点。

金斯利依然面无表情地蹲在马路牙子上。

他身后,不时有“嚓、嚓”的古怪动静,和“KABAKABA”的声响,被风吹到他耳中来。

不用回头,金斯利也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回事——又有亡灵跑到人家屋顶上去玩空中赛跑了。

圣约瑟大街和中城区一样是因纳得立城的“面子工程”,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都比较接近,建筑间距也比较均衡。

原本这种建筑规划是为了让城市的拥有者和城中的上等人赏心悦目而专门设计,万万没想到……会变成塔兰坦亡灵玩“跑酷”的娱乐场。

这帮亡灵任意在别人家的屋顶上玩空中赛跑,也就罢了,它们居然还懂得规划“专用路线”——从中城区市政厅到圣约瑟大街南段的市集广场前,这段路径上的建筑房顶,最被亡灵们青睐。

更离谱的是,亡灵们的“空中赛跑”活动,是不会挑时间的……有时候大中午的就有无数市民亲眼看到一大群亡灵蹦蹦跳跳地从城市上空蹿过;有时候,又是发生在深夜。

路灯照耀不到的暗夜高空中,难以用肉眼数清数量的亡灵从平均三、四层高度的空中呼啸而过,往市集广场方向狂奔而去。

用不着跟过去,金斯利也知道这些亡灵会在市集广场“下房”,闹哄哄地在市集广场上的“亡灵专用区域”集合,有的和人类一样摆摊子做生意,有的互相捉对厮杀(就是切磋)。

大多数时候,亡灵并不经常在城里活动;可亡灵要是出现,就总是这样引人注目,想忽视都忽视不了……

这帮亡灵“路过”没多久,金斯利便能清晰地看见,跑到市民广场上来游玩放松的那些外地行商和外地佣兵,神态更加平和了,与本地人交流时的态度也更加友善了。

金斯利默默揉了把脸。

三百年前,在莱茵王国边境捡到的那个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甚至连通用语都不会说的黑发少年,在磕磕绊绊地学了几个月的语言、终于能勉强说出通顺的话后,就坚持对金斯利说他来自一个没有超凡、没有职业级强者、没有神祗教派,只靠普通人自己也能生活得很好的世界。

金斯利当然是不相信的,只怀疑他捡到的这个精神力天赋还不错的小子是不是脑子有病。

这个臭小子长大了,强大的精神抗性天赋展现出来了,也懂得人情世故后,总算不再说什么世界不需要超凡、不需要神祗教派之类的疯话——施法者不向神祈祷并不表示施法者会疯狂到认为神祗可以被消灭,诸神之战时落败的旧日之神也不过是失去神格流放虚空、并不能被新神消灭。

但这个臭小子依然很嚣张,嚣张地对他这个老师宣称他认为人们建立的权力规则是错误的,是需要被修正的;拥有超凡能力的人或超凡生物更应当服务于民众,只有作为一切超凡根基的大众能得到正确的对待,所谓的超凡才会有更进一步,触摸真理边界的可能。

如今,金斯利这个老师在接近寿命年限的危险时刻仍然没能更上一层,杨倒是已经突破了绝大部分施法者都难以越过的第三道真理之门了。

“……这个臭小子,倒是真的没有吹牛。”金斯利神色复杂地嘀咕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