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市场经济

姜默这几天住在了医院,废寝忘食。甚至周老太太和徐衍找过他好几次,他都不肯回家。

他突然理解了“植物乐园”里“乐园”的含义。

当能力提升到可以支撑自己放飞自我,真的是挺快乐的,当然,责任也很大。

医院门口的人越来越多,姜默的操作也变得越来越熟练,他现在一天能进行一百多次改造,在晚上医院关门后,还能富余出精神力,进一趟实验大棚。

这样勤奋工作带来的结果就是,他终于有人手修路了!

一方面是为了居民上下班方便——即使不能开车,自行车总可以骑的;一方面是为了夏天暴雨的时候,路面别太泥泞,保证工人正常的工作效率。

当然,因为现在没有石油和沥青,所谓的修路还只是简单做一下硬化,然后用石子铺路。

在农场仅有的两台压路机压过之后,工人们挑着从山上砸下来的石子,担去工头那里。

每个修路小队都有一位工头,负责记录小队成员的工作量。

小李和同伴快见到工头时,互相递了个眼色,两人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站住。

“快,帮我把挂在背上的篮子取下来,可磨死我了!”小李把扁担放下道。

他和同伴都做过义肢改造,也都签过防卷协议。

但协议上只说不让他们长出多余的肢体,可没说不让他们的身体上长出多余的钩子。

小李后背长着一个黑色的钩子,胸前长着一个黑色的钩子,每个钩子上挂着一个布包,包里装得满满的石子。

布包一被摘下来,小李顿时浑身轻松,他活动活动肌肉,忙去帮同伴的忙。

两个人将钩子收回去,整理好衣服,然后把布包缠在手腕上,这才去找工头。

工头正量称计件,看到小李两人,目光在工人名单上扫了两下。

他把两个布包从称上拿下来,扫了眼显示屏幕,“80公斤。”

“不是,”小李急了,“这两包石子也是我背过来的,也应该算在我的账上。”

工头面无表情:“改造人的工作量超过80公斤,都不予计算。”

“那我们总不能白忙吧!”同伴也不乐意了。

工头在两人脸上扫了眼,一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表情。

他把布包放到称上,瞟了眼计数,从身后的袋子里取出五朵小红花。

“超过80公斤的,每多出10公斤,颁发一朵荣誉小红花。”

说着,工头将小红花摁在小李掌心。

荣、誉、小、红、花……

这谁想出的招,这么损!

似乎是为了安慰队员们,工头补充了一句,“攒够一百朵小红花,可以去萤光市集兑换一张九折的打折券。”

小李:……

小李看向同伴,同伴看向小李。两人用目光交流。

以后还干吗?

要不、先去问问打折券能不能卖出去?

办公室里,方楠连着打了几个喷嚏。

“感冒了?”徐衍问。

方楠揉揉烫了一上午的耳朵,“可能有人在骂我吧。”

*

去桑林摘茧还可以录用普通妇女,只要带着特制手套,保证不伤了蚕茧就行。

但煮茧、抽丝和织布,对女性的要求就比较严格了。

手上的皮肤必须保持最水润的状态,稍微有一点倒刺,都有可能伤了织品。

所以目前在缫丝厂工作的人,基本都是从纺织厂调过来的。

赵新月浸了手,抹上手油,专心分拣蚕丝。

“听说你要辞职了?”旁边的妇女问,“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

赵新月依旧是那副不紧不慢,笑眯眯的样子,露出一对可爱的酒窝,“我想回家开个裁缝工作室,筹备起来顾不上工作,就只能先辞职了。”

妇女有些不理解,“钱可不是这么霍霍的,你刚买了石屋,钱正在紧张的时候,这时候辞职,万一创业失败怎么办?”

赵新月知道妇女是好心,怕她小姑娘一时热血上头才出言提醒。

她小声道,“赵姨,二老板说,夏天要开放和别的岛屿的贸易呢。

萤光岛富人少,可内陆很多据点,都是富人们坐飞机跑去避难的,咱们的蚕丝肤感清凉细腻,他们肯定会对新蚕丝衣服感兴趣的。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她还有一点儿没说,现在商业部长苏羽鼓励岛民创业,给工作室各种优惠政策,她觉得,这里面也有一点儿想要发展萤光岛特产的意思。

她会织布,也会做衣服。借着东风把工作室建立起来,说不准以后就能成为农场的特产专供了呢。

赵姨听完她的话,陷入沉思中。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道,“我其它的不会,就觉得农场的大白菜又便宜又好吃,比末世前的白菜都好吃,你说我做白菜包子,能卖出去吗?”

赵新月笑,“当然可以,您到时候可以在码头卖啊,以后码头来往的客商多了,总要吃东西的吧?您不是还会做蔬菜汤?正好配包子。”

不止是赵新月在考虑建立工作室的事,其它一些有远见的,都开始进行事业的长期规划。

苏羽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一些企划,有想要兴建私人磨坊的,有想要开木匠坊的,甚至还有个人,原本的职业是做墓碑石碑,他现在想重操旧业……

别说,这个还真用得着。

除了做企划申请,想要农场扶持房子和资金的,近期萤光岛还多了许多小摊贩。

他们大多是半大的孩子,超过上学年龄,家里人又舍不得他们出去做苦工,就让他们出门卖点儿小东西,能赚一点儿是一点儿。

以前大家手里都没钱,小生意自然做不起来,现在就不一样了。

他们不用再为了进罐头厂焦头烂额,他们不用在降温的寒冬排队等在信息大厅外面,就为了排上今天的短工名额。

只要想,他们每个人都能找着工作。

萤光岛的一切都在百废俱兴的状态,有太多太多的活儿需要他们干。

有了这层保证,拿到手的钱,他们就敢花出去。

小摊位上卖的粥并不贵,两毛钱一碗,连水带食物都能解决,还省得回家自己生火做饭,为什么不买?

豆芽蒋家发的豆芽又水灵又好吃,两毛钱一小碟烫好的,回家加点儿盐拌一拌就能补充维生素,格外实惠。

妇女们做的套袖,口罩五花八门,卖得也不贵,比自己买布做要省时间,磨损套袖总比磨损衣袖好,这是生活必需品,趁着便宜多囤一点儿,早晚能用上。

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虽然没几个钱,但确实带动了大家对做生意的热情。

再加上天儿一点点变长,天气一点点回温。

傍晚下班时间过后,石屋区和廉租区中间的一条街,就变成了摆摊街,人来人往的格外热闹。

就连周老太太都愿意走半个多小时,下山出农场,就为了和姐妹们去逛摊儿。

要不是姜默拦着,周老太太甚至还想去摆摊卖豆浆。

“你可别去扰乱市场秩序了。”姜默吐槽。

周老太太不服,“凭啥我去就是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后来想想也是,要让她去卖,她肯定半卖半送,看见谁家带着小孩儿还能给他多添一勺。确实影响别人家生意。

老太太陷入了沉思。

*

在连续两周的高强度改造后,去医院的人终于慢慢变少了,姜默开始隔日“出诊”,这样他就又有了空闲时间。

这段空闲时间里,他集中精力研究可以替代交通工具的植物。

他甚至都去看童话书找灵感了,演化出的植物却总不尽如人意。

毕竟想让植物脱离根系,远距离运输,本身就是强植所难。

这天姜默照常呆在实验大棚,身体融入在实验植物里,不停得在不同植物间跳跃。

林写意突然匆忙跑进实验大棚,“地震了。”

“什么时候?”姜默立刻从植物中化身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在植物体内的缘故,他什么都没感觉出来。

林写意:“就三分钟前,震中在小孤山,震源深度很浅,所以这边基本没感觉,但刚才听那边的汇报,小孤山情况好像很严重。”

林写意看出姜默的疑惑,继续,“咱们离小孤山那么近,正常地震不可能那边损失严重,这边半点儿没感觉。所以我怀疑是小孤山地底岩层的问题。”

浅层岩层断裂,导致地震和房屋倒塌,这种情况震的不严重,但对地表房屋和生物的损害却是极其严重的。

姜默匆匆走到电话机前,“知道了,我先安排救人。”

卫景接收到消息,匆忙组织巡逻军集合。

大部队还没集合完毕,他先派出几队先遣队,坐着快艇赶到灾区。

农场的大船派去了海域东北,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些巡逻军只能由打捞船送到小孤山。

不一会儿,两艘打捞船全都加速驶回来,邹洋从海水中露出头,“上船。”

“你也去?”卫景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放心。

邹洋点头,“听说震源在海边,我去或许能帮上点儿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