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少女武则天辞别母亲来到大唐的都城长安,成为唐太宗后宫万千佳丽中的一个。太宗时代的后宫略显寒碜,一切都显得因陋就简而了无生气。
后宫是皇帝的大花园,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孩子就像花的种子被皇帝随意地播撒于这里,让她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或者让她们成为枯枝残花自生自灭。如花样美丽的生命个体,来了又走,只为等待一个薄情寡义者的一夜恩宠,就要耗尽一生。
她们中有因罪没入宫中的犯官女眷,也有随例采选的普通宫女,14岁的女孩武则天以美貌文才奉召入宫,这是她传奇一生的真正开始。相比之下,武则天还算比较幸运的,因为她刚进宫就得到五品的才人封号,并赐号武媚。进宫对于武则天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在当时看来还很难说清。
我们暂时就按照太宗李世民所赐的名号——武媚来称呼于她。
14岁的武媚,刚进宫就被封为五品才人,确实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后宫佳丽三千,皇帝身边的女人多了去,可是真正能够得宠的就那么几个,正所谓“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概率低到就算作弊抽老千都很难保证中大奖。
她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在这个时代最繁华的深处开始一生的凋零,想要在后宫出人头地难于上青天,所以一般的父母都不舍得让女儿去冒这个险。杨夫人虽有心让女儿通过此路径改变命运,但事到临头还是难以割舍。她在听到女儿通过海选就要被召进宫的消息后,终日以泪洗面。
可武媚并不是这么想,她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冒一次险,人生本就是一场冒险之旅,如果一味地在平淡中求生存,那么求来的只能是更为平淡的人生。
皇城的红墙把14岁的武媚与外面的世界生生隔断,透过掖庭宫的窗户,她可以隐隐约约望见远处的终南山,可以看见振翅的苍鹰在树梢上像风一样掠过。她看不见的是嘈杂的繁华的长安市井,看不见的是她的清寒之家,也看不见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
与那些初入后宫的宫女不同,武则天并没有在面对掖庭宫漆黑的夜空和冷淡的月光时泪水涟涟。眼泪真的不是她问候这个世界的习惯性语言,尽管她的内心在某个时刻也会失望到冰点。
唐太宗是历史上渴求人才的明君,他对陪伴在身边的女性的素质要求也很高。之所以选武则天入宫,不是因为她的天姿国色,主要还是偏向于她的才情。与武则天同居一室的是徐惠,是大臣徐孝德的女儿,右散骑常侍徐坚的小姑,是真正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太宗皇帝之所以宣武则天入宫任才人,主要是因为他了解武士彟对这个女儿的教育,听说她能诗能文、书法、音乐皆好。太宗诏宣武则天进宫后,亲自召见,跪在他面前的女孩毫无怯色,隆鼻方脸,前额宽广,眉清目朗,顾盼生采。给太宗皇帝留下了生动活泼、聪明智慧的美感。
太宗皇帝也只是简单地问了问她的家庭、年龄等基本情况,便算首肯她为自己后宫中的才人,匆匆结束了第一次见面。
近年来有专家臆断武则天感情世界里最爱的男人是李世民。只能说,专家是专家,可专家并不是爱情专家。女人与男人的爱必须有钦佩的成分在内才会完美而持久,而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天下能让她真正仰视的男子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在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她见到了一代伟男——李世民。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武则天“以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后又被赐号“媚娘”。人们在说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关系时,总在试图美化。一个位列千古名君榜,一个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他们之间的碰撞不应该是白开水似的平淡无奇,应该是火星撞地球,应该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于是有人站出来力挺武则天是倾慕唐太宗的,他们还拿出了女性心理学来分析。因为武则天入宫时侍奉唐太宗的年龄,刚好是一个女人的心理固置期,又恰逢其父病逝,得以充分体会女性的柔弱和卑贱,因而变肉体羡慕为男性崇拜。有机会侍奉太宗皇帝,刚好使其与衷心倾慕的男人心身交合。
这种推测不管有谱没谱,但却大有市场。
还有人说唐太宗对武则天也很赏识。他们还拿出了武则天驯马的故事来证明,说唐太宗有马名狮子骢,无人能制。武则天出了个主意:“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如果真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宫中嫔妃众多,而武媚只是五品才人之一,如果没有突出的自我表现,是不足以让皇帝注意到的。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在君王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进宫的那一刻起她就带着旺盛的企图心。
父亡后受到兄长们的轻视与怠慢,是武媚的第一次环境变故,使她的人格发展受到影响,进而形成一种打不垮的进取人格。入宫之后,环境更特殊更复杂,因此武媚体内潜藏的权威因子开始慢慢苏醒,支配和暴力的性格倾向呼之欲出。
当年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死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享年36岁。太宗皇帝对长孙皇后之死极为哀痛,从此再没有续弦立后。武媚入宫,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了。
当然皇帝丧妻而不续弦,并不表示他没有姬妾。其实长孙皇后死后两年,也就是武媚入宫之时,太宗李世民最爱的是另一个杨氏——曹王李明的生母。杨氏原是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妃子,也就是他的弟媳妇。太宗李世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弟,连带将这两家的儿子也一并斩杀,杨氏则被没入宫中。
本来就背负着道德枷锁的李世民,由于伦理上的顾忌,使得杨氏在宫中并没有任何名分。但在长孙皇后死后,杨氏却成为太宗皇帝的心头最爱,并且生下皇子,李世民一度想将其立为皇后,却遭到魏徵谏阻,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李世民的角度说,他初见14岁的武则天,对方正是千娇百媚的花样年华,很得帝王心,故赐名为“媚”。既然如此得宠,为何直到太宗驾崩,武则天也只混了个“才人”的头衔。
12年连最起码的提拔重用都没有从君王那里得到,武则天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就是高,又能高到何处?透过“媚娘”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在太宗李世民的心目中,不过是个玩偶,与其他宫女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与另一才人——徐才人相比较,可以看出武则天在后宫这12年当中所处的尴尬境遇。徐惠,这个在李世民称帝那年出生的湖州女子,其父徐孝德曾经是果州刺史。徐惠是天生的才女,据说生下来5天就能说话,4岁就通晓《论语》和《诗经》,8岁时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此女以给太宗上“用兵和营建”的名疏而在史册上留名。
其父想试试女儿的才情,让她模仿屈原的《离骚》作一首诗。这个小女孩思忖片刻,吟出“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的佳句,直抵屈子的内心世界。《全唐诗》还收录了这首诗,给予徐惠很高的评价。
作为一枚鲜嫩的花蕾,徐惠的才情在入宫之后有了展示的机会。她识书文、通韵律、懂书画、善歌舞、解君意,让失去长孙皇后的李世民甚是欢欣,很快就由才人升为婕妤(后宫中享受三品官员待遇的妃子)。
一次,徐惠侍寝时姗姗来迟,唐太宗等得有些窝火。“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全唐诗•进太宗》)徐惠出口成章,用一首含情脉脉的诗词就软化了君王的火气。
贞观末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多次兴兵征伐高丽,民怨滔天。徐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上书《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极力劝谏太宗,不要好事征伐,劳民伤财。谏书分析精辟、说理有据,太宗看后深以为然,于是,罢战休兵。
太宗死后,徐惠悲痛难抑,以至于因悲成疾。即便如此,她一直不愿意服药疗疾,甚至在弥留之际还说:“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她追随李世民而去,时年仅24岁。高宗李治为父亲的这位妃子所感动,把她追谥为“贤妃”,并按照她的临终遗言,将其葬于太宗皇帝的昭陵,也算了却了徐惠永远把自己交给李世民的夙愿。
徐惠和武媚同时被召为才人,可是武媚在太宗李世民活着时,再无提升。而徐惠不久就被晋升为充容。充容,九嫔之一,正二品,高才人三品。武则天直到高宗时,从感业寺返宫,大幸之际,才升为昭仪,成为九嫔之一。武氏比徐氏还要年长三岁,徐氏在太宗宫中的时间也比武氏要短,但徐氏受到的礼遇却要远远超过武氏。
从武则天的角度说,她不应对唐太宗李世民过分迷恋,而是非常之怨恨。当时的她正处于年轻女子对年长成功男性的崇拜期,虽然她侍奉了李世民这个一国之君,看似无限荣光,可是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将自己交付给一个只把自己当作享用美色的工具,对自己不专一的男人。
对于太宗李世民来说,一切皆是权力使然,是天经地义的,是武则天无法改变的命运。所以像武则天这样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又如何不对太宗皇帝心生怨恨呢?
从时间上讲,唐太宗还没有归天,武则天已移情于他的儿子高宗李治,这也充分说明她并不是忠于唐太宗的,爱情应该以互相忠于对方为前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爱情?
“宫墙深深深几许”,宫墙中别无选择的武媚娘对唐太宗是没有爱情的,只有粉丝级别的敬仰。她只是怯于帝王的威严。他对于她只是一个传说,爱情应该是有温度的,而传说只是遥不可及的冰冷。
武则天入宫时即被封为才人,起点不算高也不算低。这真是一个既给人希望,又让人感觉到失望的角色。作为一名才人,她要有文才,懂音乐,会骑马射箭,能伴君王笙歌宴乐;还有天赋的惊人的美貌,必然也就有同等程度的野心和渴望。
既然要负责帝王安寝,难以想象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临幸,或者这就是赐号“武媚”的由来,但对于太宗李世民来说,武媚不过是他随手掐下又随手扔掉的一朵花,不曾有丝毫的怜惜和留恋,当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结果可言。
按照大唐的后宫制度,有贵、淑、德、贤四妃为正一品,昭仪为首的昭容、充容等九嫔为正二品,名额均有限定,一旦满员就是再受宠也只能在后面排队拿号头,能不能拿到很难说。武媚受封为才人正五品,位在四妃、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之下,属中等偏下。
后宫人满为患,想要出头太难了。这些嫔妾都是有一定职务在身的,在制度上称为“内官”。才人是内官之一,位正五品,主要工作是安排宫中宴会和修习,处理宫中女性蚕丝防治政令的妃嫔。这一职务既然与宴乐有关,所以需要美貌而有才的人来充任。武媚处理事情的才干及支配、自主的性格,很可能就是从中磨炼出来的,毕竟她在这个位置待了12年。
太宗李世民非常看重女子的才学,宫中也有文学馆、教坊等读书习艺的地方。武媚后来经营权力,表现出了过人的学识才干,应当不仅是入宫前学习的结果,长期的宫中学习和磨炼,才是她实现自我提升的主要原因。
唐宫里培养后宫新进女官(才人为正五品)的“学宫”有两处:一是宫教馆,收教馆博士教育女官的算学、书法、音乐、美术和职掌知识、才艺等,类似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文学馆,由儒学博士掌教经、史、子、集、老庄、文赋词章和吟咏等,类似于人们说的基础知识。此外,还要由官高一级有经验的女官教习侍奉皇上和后妃的一些具体做法、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课。
武媚聪明好学,自幼便受过良好的教育,入宫年龄尚小,还没有产生靠“争宠”向上爬的思想。父亲去世后她看人白眼生活,如今进入大唐宫室,一切感到丰富、有趣,宫里的学习条件和书籍比家里优越多了。
武媚孜孜不倦,如鱼得水。武媚读书多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喜欢有韵的文章,《诗经》、古风、词赋她都极爱读。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的词赋,她读得很熟;曹操父子的诗文她也很喜爱。
在宫馆学习的过程中,武媚遇到了同做才人的徐惠,是一个聪明可爱、婀娜娇柔的小女孩。但徐才人对学习也极有兴致,幼年时就会写文章,才名出众,被太宗宣进后宫。还听说徐才人常为太宗的妃子代撰诗文,以取悦太宗。武媚少女心性,对徐才人的表现不服气,犹如班级的优等生,不服气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所以,她很下功夫,同徐才人比着学。
很快,武则天的才情也在宫中传开,她模仿《诗经》写出了祭祀和宴饮的宫廷词章,还给词章配上宫廷乐曲,在祭祀、宴饮时由宫中的乐队演唱,酣畅淋漓,宫内纷传她的才艺,她自得其乐。
从后宫的职业分工来看,武媚主要负责皇帝的休闲文化生活。按照这一工作特性,武媚见到李世民的概率还是蛮高的。
皇帝只有一个,可皇帝后宫里的花花草草太多,如何在这些花花草草中脱颖而出呢?
职务不算高的才人要想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武媚进宫几年中,唐宫无不知晓出了两个天资聪明的女才子、美才人——徐惠和武则天。由于二人同时出现,又都是才人身份,所以,人们便猜度武则天善妒,与人争宠,所以,骆宾王才骂她:“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为了讨好太宗,武媚还努力地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真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只是后宫习练王书者虽众,练到她那个地步的还真是不多。武则天开始只是为了邀宠,后来竟得以大成,书法也成为她终生痴迷的爱好。
武媚像太宗皇帝一样到处征集王羲之的作品,爱之如狂,以至于现在人们还在为《兰亭序》究竟是被太宗带入昭陵还是被武则天带入乾陵而争论不休。武则天的书法造诣极高,在书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太宗首创以行书入碑,她则是第一次用今草入碑。太宗有《温泉铭》和《晋祠铭》传世,她的《升仙太子碑》也堪称精品。
正因为武媚的才情在后宫出了名,唐太宗才把她选到自己身边,作为近身侍女。用太宗的话说就是“侍候笔墨”,用骆宾王的话则是“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在当时,她的种种努力并没有引起太宗皇帝的兴趣。在漫长的12年中,她五品才人的地位一直都不曾得以升迁。从14岁到26岁,贞观时期占据了武则天最美的青春年华,却也是她生命中最黯淡的日子。
既然如此优秀,武媚为何在才人的位置上要苦苦挣扎了12年,一个女人的黄金年华,就这样悄然流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