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立春,这一年,京城长安的春天来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晚一点,大小树木都垂眉耷脸地呆立于街道两旁。这时,长安东街的武府上下却忙作一团。年过40的杨氏此时又到了怀胎期满、珠玉临盆的时候。
这时,杨氏已生有一个女儿,武士彟还是不满意。在血统论横行的时代里,他需要的是能够继承自己家产、延续武家香火的儿子,女儿早晚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
杨氏的年龄马上临界妇女的绝育期了,武士彟陡生了紧迫感,时不我待,须加紧时间,一定要让杨氏为武家再生一两个高贵血统的儿子。
他丝毫没有顾惜自己老婆已经是40岁的高龄产妇,不见儿子不罢休。等到再次怀孕时,杨氏自己也一天到晚惴惴不安,成天烧香拜佛,祈求天降贵子。她没学过生物学,不懂得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她只是觉得没有为丈夫生个儿子,是自己的肚皮不争气,和自己男人没多大关系。
一天晚上,杨氏依稀梦见一条黑龙盘在前窗,首尾相见。俄而,又见天女散花,人言大罗天女来也。醒来后,他就把这事说给自己的丈夫听。武士彟也觉得这梦来得有些蹊跷,他让杨氏不要到处声张。
生孩子和买彩票差不多,不到最后开奖的时刻,谁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武士彟与其他商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喜欢读书,喜欢琢磨事,这也是他成功了,而别人被淘汰出局的重要原因。他读过几本前朝皇帝诞生记之类的书,按照中国民间说法,只有皇帝诞生才可能有龙蛇之相。
武士彟私下也犯嘀咕,他找了一些算卦先生摇了几次卦,算命先生一口咬定是男孩。武士彟还是不放心,自己又穿着便衣悄悄去了白马寺求得一签,上写:“君臣具体,朋友同志,市易有利,天地丈夫。”
卦中藏有“丈夫”二字,看来老天这次真的开眼了,赐我武士彟一个麟儿。武士彟把一半的心放进了肚子里,觉得老婆肚子里的儿子是跑不了了。至于将来是不是皇帝,就当是天方夜谭吧。
经过漫长的十月怀胎,杨氏终于迎来了分娩的时刻。第一次做父亲的男子,听到子女降生的第一声啼声是不知所措的。然而,武士彟已是第五次了,而且他南北征战,经历过太多生死攸关。可是当响亮的啼哭声划破夜空时,他仍然感到不知所措。
他步入内室,一眼看到的是夫人疲惫的身体和裹束好的仍不断啼哭的婴儿。养娘弱弱地嘀咕了一声,老爷,是个女娃。
养娘将婴儿抱到面前,武士彟赶忙接住。他将女婴抱在怀里久久地凝视,难道眼前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婴就是夫人肚子里的那条黑龙,这个玩笑开得有些大,他只能摇头苦笑于命运的捉弄。
根据史书记载,武则天生来方额广颐,一脸福相。虽然是女儿,却也生得十分讨喜。武士彟不禁低头亲吻初生的女儿,惹得怀中的婴儿放声大啼,小脚丫使劲地蹬踢。
次日,武尚书添女的消息在六部同僚中很快就传开了,同僚和下属没太大兴趣,大家只是敷衍地称贺一番。这时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李唐皇室的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上去了,这就是唐高祖嫡出的几个皇子们之间的钩心斗角。对朝中官员来说,绝非李唐皇室的私事,而是关系到每一位官员的命运大事。
风雨欲来,牵动着朝中每个人的神经,谁还会有心思记挂武家生男生女这样的小事呢?如果大家能够预知这个女婴的未来,也就不会那么等闲视之了。
武则天生来并没有人称呼她为武则天,武则天这个名字来自于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影视剧看多的朋友还知道她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叫“媚娘”,源于入宫之后太宗曾赐号为“媚”。而“曌”这个字,则是她自己生造出来的,意思是“日月当空光耀四方”。
或许是父母给的名字让她不满意,也许是古今那些文人造出的字都无法传达她内心的想法。“曌”,还是自己造的这个字,够劲道。
有人根据当时地名的更改,来推测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在中国封建社会,更改地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尊者回避”。也就是说,地名和皇帝的名字不能撞车。大凡地名不巧与一位帝王的名字重了字,地名都要避讳改名。
皇帝的名字是上天所授,天授的一切都大过尘世的一切。
《新唐书•地理一》中明确记载:“华州华阴郡,上辅。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华阴置。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大州,神龙元年复故名。”由此推断武则天的名讳为“华”。
《新唐书》在这里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华州郡因“华”字要“避武氏讳”,所以不能叫“华州”而改称“大州”。由此可以肯定地推测,武则天的名字里一定有一个“华”字。武则天的乳名叫作“二囡”“二妹”,普通得如同邻家流着鼻涕的小妹妹。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武则天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的名字来推测她的名字,一为“武元庆”,二为“武元爽”。
中国古人取名字一般要按照辈分来,比如说武士彟有兄弟四人,名字都是按照辈分来取的。老大“士稜”、老二“士让”、老三“士逸”、老四“士彟”,也就是说这四兄弟在武氏家族中都是排行“士”字辈。
武士彟给两个儿子取名字为“元庆”“元爽”,由此看来这两兄弟在武氏家族中该是排行“元”字辈。照此推断,武则天也该排行“元”字辈,那么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武则天的真实名字应该叫“武元华”。
“元华”就是光芒初始和绝代芳华之意,这个名字还是有点意思的。
武士彟夫妇见新出生的二女儿满面光华、灿若日月,于是就用“元华”名之。有人推断“元华”更接近“大日如来”的含义,与“曌”(照)字代表的意义更为接近。
在武则天很小的时候,武士彟就任利州都督。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相面大师叫袁天罡,有一次路过武则天家,巧遇杨夫人。袁大师上前神神道道地说上一番:“夫人生得骨法不凡,家中必有贵子。”
杨夫人看着眼前这位身着奇装异服的大师,心里暗自疑惑。他是在挖苦我,还是真不知道我生不出儿子。
经袁天罡这么一念叨,还是勾起了杨夫人的好奇之心,她倒想听听袁大师是怎么忽悠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个父母不喜欢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袁大师虽然话说得有些玄乎,可却能讨人欢心。
杨夫人马上把袁天罡请到家里,细声问道:“大师可不可以明示。”也就是想让他看看到底哪个孩子是贵子?按照当时的习惯,先看的是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就被拉出来了,袁天罡看了看,说:“这两个郎君长相不错,以后是个保家之子。”
接着,杨氏又把大女儿叫了出来,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后来的韩国夫人。
袁天罡又看了看,说:“这个小娘子生得倒也不错,以后肯定是个贵夫人,可惜将来不利其夫。她自己将来有可能大福大贵,可她的丈夫却捞不着半点便宜,是个克夫的命。”
轮到武则天出场了。因为盼儿心切,武则天当时被父母打扮成男孩模样,一身男孩的行头,发髻向后扎起来,看上去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倒也精神抖擞、气宇不凡。
袁天罡一看武则天的模样,脸色骤变,很快又恢复镇定,无奈地摇了摇头,憋了半天说了一句话。你们把孩子放下来让她走两步看看。
女娃娃从奶妈的怀里秃噜下来,在地上四平八稳地走了两步,像模像样,龙骧虎步。小家伙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袁天罡。自始至终,袁天罡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女娃娃。他的脸上虽然写着难以置信,可还是一声叹息。他说:“这个郎君生得是龙睛凤颈,一副大福大贵的样子,他怎么会是个男孩?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必为天下之主。”
袁大师这句话让人费解,他既然认定武则天是男孩,却还说,如果这孩子是个女娃娃,将来必为天下之主。女娃娃为天下之主,这句话本就荒谬之极。一切如果,皆是假设,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
就算没有袁天罡相面,凭着武则天后来取得的光辉事迹,在她出生这件事上做点玄而又玄的文章也符合史家的春秋笔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始终没有走出兴亡的铁律,但这种玄而又玄的宿命论却一直大有市场,追捧之人也不在少数。
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生在高干家庭的武则天像同时代的所有官僚人家的女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养尊处优的生活。她似乎并不像同时代的官家小姐,养在深闺,学做针线女红。
她跟着父母东奔西走,让她有了更多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她比一般的少女多走了一些路、多读了一些书、多了许多人生经历。
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喜欢文史,不擅女红,家庭的耳濡目染,母亲的言传身教,必然对武则天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武则天也像母亲一样喜欢文史。爱好文史会让人在审视现象时有一种宏大壮阔的视角,不拘泥于小儿女的方寸。
杨氏共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就是日后的韩国夫人,次女为武则天,下面还有个妹妹,约比武则天小一岁。仕途得意,儿女满堂。做男人做到这一步,武士彟可以算是功德圆满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唐高层政局发生了变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悍然发动震惊中外史册的玄武门事变,除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夺位成功。
在武德一朝官运亨通的武士彟,只是在事变后短暂地回京述职,终贞观一朝,他都一直在外地任职,再也没有返回长安做京官。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武士彟与高祖李渊关系密切,成为李世民的心头大忌。从武士彟顺畅的仕途可以看出,作为太原最早的从龙功臣,一直深得李渊的爱护。
李世民武力夺嫡之后,将主要精力用于权力集团内部各派系的政治和解。
前任皇帝身边的红人,就算不是自己身边的衰人,但是要想再挤进帝国的权力中枢,也不是件容易事。大唐建国后的前八年,武士彟一直过着京官生活,从第八年起开始履职外官,他共做了四任外官,直到去世为止。
他的第一任外官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在扬州待了一年半时间,又转任豫州都督,又是一年半时间,改任利州都督。他在利州的时间比较长,有三年多之久,直到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被任命为荆州都督。武士彟在荆州四年,直到贞观九年七月病逝为止。
从今天的地理概念来看,扬州在江苏,豫州在河南,利州在四川,荆州在湖北,并州在山西。由于武士彟过着四处为官的漂泊生活,武则天也就追随着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少年武则天的生活大抵如此。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天并没有给武则天过这种平淡生活的机会,她的幸福童年在12岁时戛然而止。她的生命,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渊因病去世,武士彟闻知旧主的死讯,内心悲痛不已,没过多久也呕血而死,到另一个世界追随自己的主子去了,享年59岁。
大树一倒,母子几个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停放了七个月,没能及时归葬故里。
太宗李世民后来还曾对武则天说,武士彟病重时,他曾派医官前往诊治,因故受阻而返。足见他是很在乎这位忠臣的。为了褒扬先进,太宗过问了武士彟的丧事,虽然没有恩赐陪葬郿县高祖的献陵,但追赠了礼部尚书,命地方官府主办丧事,归葬文水。还命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监护下葬事宜。
这个待遇,虽不十分隆宠,但也还算荣光,跟武士彟生前的地位差不多。
自己的男人撒手而去,杨氏就这样成了寡妇。然而,武士彟坟上的土还没有干,元庆、元爽二人便纠集武士族人联合排挤杨氏母女。万般无奈之下,新寡的杨氏夫人只好带着三个女儿扶柩回到了并州老家。武士彟安葬后,杨氏率女儿在文水武氏旧宅栖身,缁衣素食,诵经念佛,为亡夫守孝。
跟随母亲回到并州后,武则天原来熟悉的那个简单的核心家庭一下子变成了钩心斗角的联合家庭。父亲死后,家里原来潜藏的各种矛盾一下子爆发出来。杨氏来武家之后,只生了三个女儿,其实是无所谓争夺爵位的。
武士彟娶杨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抬高自己的门户地位,以婚姻和仕途作为家族立门户的手段。武士彟的前妻相里氏,和士稜、士让、士逸的妻室,均娶于武氏家族发迹之前,她们的出身,大概也就是晋阳土著之类,根本无法和杨氏相比。
杨氏下嫁到武家之后,自然带来相当的优越感和逼人而来的气焰,在武氏子弟看来,这种优越感是他们无法容忍的。但在武士彟活着的时候,武氏兄弟即使有再多不满,也是有所克制的。
武士彟与前妻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以及他们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对杨氏和她的三个女儿非常不客气。因为三个小姑娘还都没出嫁,按照唐朝的习惯,女儿出嫁时是要分割财产的。武元庆和武元爽一想到这儿,便对三个妹妹心生厌恶。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武氏是个大家族。一般来讲,在中国古代,族人在处理这种家庭矛盾时,通常是向男不向女。男孩算是自家人,传香火,振家业,是男人的事;而女孩子迟早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事。
武氏族人对杨夫人母女百般挑剔,特别是两个堂哥,一个叫作武惟良,一个叫作武怀运,对杨氏母女的态度极其恶劣。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孤儿寡母赶紧卷铺盖走人。
武士彟的离世,让杨氏母女陷入生活的窘境。武则天从养尊处优的高干子女一下子沦落为任人欺凌的弱势女子,这让少年时代的她充满了怨恨,而这种怨恨像毒草的种子一样播散于内心,一旦条件合适,便会破土而出。
武则天和母亲杨氏并没有分得多少家产,她们只得忍气吞声寄居在兄长武元庆的屋檐下。不久,武则天的大姐不堪兄长的欺侮就早早地嫁人了。大姐嫁给了越王府曹贺兰越石,不免让人想起袁天罡当年的那句话,此女将来不利其夫。
如果这个贺兰越石要是知道袁大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狠话,估计就是给他倒贴钱他也不愿意做武则天的姐夫。大姐嫁人后,武则天和母亲杨氏便前往京城投靠亲戚。
武士彟之死给予杨氏以沉重的打击,置身于如此险恶的家庭环境之中,她连挣扎都是多余的。这时候的她已经年近六旬,她与武士彟的婚姻是高祖皇帝一手撮合的,再嫁已无可能。她就这样被命运抛入到绝望的处境当中,在生与死之间游荡徘徊。
于是她转向佛门,心揭宝偈,手写金言。她甚至想过,在武士彟的墓旁,结一佛庐,了却残生。只是因为对女儿的爱,才让她最终放弃了这种想法。
武则天后来信佛,受母亲杨氏的影响最多。家族内部的矛盾锤炼了武则天的性格,在她的血液中,有两种成分,略微沉淀下去的庶族血液的成分与高贵的士族血液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武则天算两种不同阶层的混血儿,这也就注定了她要比一些身份纯粹的人思想更为复杂。其中忍辱负重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里形成的,逆境并没有将她打倒。
也就在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广选天下美女、才女充实掖庭。虽然说这时候李世民的三宫六院已经人满为患,可后宫编制还是一再扩充。
没有哪个皇帝会嫌后宫佳丽多,都是想娶几个就娶几个。看着青春勃发的女子在眼前晃荡,也能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年轻。对等待机会的武则天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杨氏见武则天已铁下心要进宫,想想自己夫君早逝,又没有支撑门户的儿子,而眼前的二女儿小小的年纪就如此刚毅果敢,杨氏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
过了几天杨氏便带着武则天进宫找堂侄女杨妃帮忙。杨妃倒也是个热心肠,一口答应了杨氏的要求,并留她们在宫中吃饭。武则天由此进入了一个强有力的人际关系圈,杨氏在皇族中的亲戚,不止杨妃,还有桂阳公主等人。时候一到,这个关系圈子就会发生作用,而且很可能会发生奇异的“蝴蝶效应”。
在她们母女返京这一年,也就是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的六月,宫中发生了一件事,给武则天的命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这件事,就是太宗皇帝的贤内助长孙皇后病殁了。
长孙皇后是个好皇后,她在政治上起的作用,就是辅佐丈夫当个好皇帝。她死后,太宗很伤感,甚至觉得长孙皇后是古往今来第一贤后。由于各种原因,此后中宫就一直虚位,没有再立别人当皇后。
长孙皇后死后,后宫的人事问题看来要解决一下了。首先是妃嫔人数太少,与制度不合。按唐制,皇帝有一后四妃九嫔,这14个女人是皇帝正式的老婆。下面还有九婕妤,掌妇学及礼仪。再下有四美人、五才人,掌祭祀、饮宴、服饰及车驾随行等。婕妤以下诸妇实际上是掌管宫中各种事务的女官,属低级妃嫔。这支庞大的老婆兼女官队伍的名额现在严重不满。其次,是整个宫女队伍也缺员,因过去有好几次放归令嫁,走了不少人,所以亟须补充。
于是内侍省就开始着手为皇帝后宫补充人员。找宫女是从民间女子中挑选,找低级妃嫔是从官宦之家挑选。由于宫中的情况特殊,对妃嫔的要求很严,她们不但要侍奉皇帝起居,还要能够胜任管理工作,因此要求有貌、有才、有较高的门第出身。
据说,杨氏带女儿见到了齐王、杨妃和桂阳公主,武则天的美丽和才华便在唐宫流传开来,甚至在长安城也传开了。当时还有个无聊的文人编了一首赞美武则天的歌谣,在长安的闾里街巷传唱,歌词是:十年寒窗前,读书破万卷。不羡状元郎,要娶武媚娘。仙容销人魂,秀色更可餐。一夜百日思,暴死也心甘。
据称是这首无聊俚曲传到了唐太宗耳中,于是他便宣武则天进宫,并让她做了自己的才人。
也有人认为,是杨妃和桂阳公主向太宗皇帝大力推荐,唐太宗才直接让武则天进了宫。见到武则天貌美而有才华,便宣她为才人,并当即给她起了“媚娘”的名字。
武则天到底有多美,我们只能根据那个时代的标准画像去想象。那个时代的女子,就如我们今天从唐代壁画和陶俑中看到的,丰润而鲜活,有开阔疏朗的眉宇和雍容自信的笑容,嘴角眉梢都盈满了生命的元气和充沛的活力。
不久,杨氏母女三人又回到了文水老家。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皇宫那边还是没有消息。杨氏和武则天心里常常惴惴难安。不知杨妃和桂阳公主是否忘了这事。事情到底进展得如何了。
为了平复焦急等待的心情,武则天这天又女扮男装,骑马到西边的土山上去玩,她时而按辔徐行、时而打马飞奔。
这时的天空掠过一只苍鹰,时而均匀地扇动翅膀,时而又在空中盘旋,好像在有意识地配合着地面上的女孩。仰首望天,少女的心一时间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恨不得化成苍鹰,飞到广阔的天空中,飞到可触可摸的未来生活中……
直到中午,武则天才牵着马意兴阑珊地往家赶,刚一进村,就听见鼓乐喧天,家门口的北横街上人群拥挤得水泄不通。武元庆等几个堂兄弟救火似的跑过来,把她团团围住,有扑通跪下磕头的,有不住作揖的。
武则天面无表情,她知道这些时日以来等待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她在内心默然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这叹息像是把几年的耻辱、几年的重荷,全部从精神上卸了下来,然后再从心里发射出一种带有光芒的暖暖的红潮,疾速地流遍全身。
武家门口热闹非凡,一帮官家的鼓乐手正在摇头晃脑,起劲地吹吹打打。锣声、唢呐声响成一片。门前停靠着的香车宝马,看上去煞是绚丽灿烂。十几个虎背熊腰的皇宫警卫守卫在车轿旁,虎视眈眈地看着热闹的人群。
热闹的场景里,只有一个伤心人,那就是杨氏夫人,她虽然同意了女儿的打算,千方百计地进宫找表妹杨妃帮忙说情,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她又不禁为女儿的未来担心。这位饱经沧桑,从小生在王侯家的前朝宰相之女,怎么能不知道那九重宫阙是怎样的地方?虽然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但那三宫六院、繁花似锦的外表下,又何尝不是险恶难测的大旋涡?
杨氏不禁悲从中来。武则天面无半点悲色,在一旁像个没事人似的收拾自己的行李。平日喜爱的《史记》等帝王列传,都被她捆扎起来,打成包裹。收拾妥当后,武则天见母亲还在那里哭哭啼啼,只好安慰道:“见天子庸知非福,何须作儿女悲态?”被选作君王妇,有可能是灾难,但14岁的武则天已经做好了避祸趋福、逢凶化吉的思想准备。
武则天对入宫的前途并不悲观,相反,隐然有家里也不见得比宫中好之意。与其留在家里受气,倒不如入宫,即使将来深锁宫墙之内,也可以赌一赌运气,或许能够开拓一番新天地。少年时期的武则天深陷命运的不公,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人生。
时辰到,众女眷一起拥出门来,当中给新贵人让出一个空地。但见武则天头戴紫金凤冠,鬓旁珠翠连环,身穿玫瑰紫绣凤朝服,雍容华贵,耀人耳目。她款步走到大门口的台阶前,停了停,面对涌上前来看热闹的人群,突然仰天大笑。
这充满激情奔放的笑声,有压抑之后的宣泄快感,它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又像疾风扫过落叶,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撼动着大唐王朝深秋的天空。
有人根据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存在于基因,而谋杀动机存在于大脑前叶。人生经验会为大脑重新配线,而早期经验似乎特别强而有力。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遭受诸如虐待、忽视、恐怖的伤害,脑子就会起物质变化,紧张的化学物质不断地涌入,就会使大脑里“攻击/逃避”的荷尔蒙重组,让它们一触即发,容易起犯意。还有一种孩子,因为经常暴露于痛苦和暴力中,紧张的荷尔蒙系统因而变得没有反应,会出现反社会人格,害怕受到伤害的敏感度高,往往会产生虐待心理。
武则天后来以剧烈甚至非常规手段当了皇后,杀人甚多,精神和心理似乎经常处于敏感和紧张状态,所以很多时候会求助于神佛巫术。
不论武氏子弟对杨氏母女是“失礼”也好,“不尽礼”或“薄礼”也好,起码表示他们受到了忽视、轻视甚至可能被虐待的遭遇,生活上的不愉快、情绪紧张乃至可能痛苦,因此才会衔怨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