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宋璟传》记载说,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而宋璟则是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从前边宋璟不赏边臣、限制内臣来看,宋璟不仅是个深谋远虑的人,而且是个坚持原则的人。
正所谓:边臣内臣,臣臣限制;活人死人,人人把关!
上述这句话可以作为上联,事实上在宋璟为相的四年里,还可以整出一副下联,那就是:大官小官,官官严查;大员要员,个个不放!
横批:刚烈持正!
在扳倒姜氏兄弟、成功阻止王守一垒坟之后,宋璟刚烈持正的事迹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经过了两个月的沉寂之后,宋璟继续开始发飙。
开元七年(719年)十一月,李隆基下诏擢升岐山县令王仁琛为五品官。地方县令属于七品官,从七品提升到五品属于越级提拔,王仁琛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之所以得到越级提拔,是因为李隆基在当太子时,王仁琛是东宫的旧僚。
仗着这样一种身份,李隆基越级提拔他,明显是带有一种念旧的色彩,这明显违背了姚崇当年在《十事要说》提到的“一视同仁”的原则,现在姚崇虽然已经退休,但宋璟还在,当李隆基刚刚颁布诏令后,宋璟便又站了出来。
“王仁琛现在县令的职位就是曾经提拔得到的,现在陛下又要提拔,这肯定会让人在背后非议,臣建议将陛下的诏书先叫给吏部,审查一下王仁琛晋升的资格,如果不够资格,就不能晋升。”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李隆基亦不能反驳。
事实上白痴都知道吏部在宋璟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王仁琛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将诏令交给吏部,等于是宣告王仁琛升迁无望。
王仁琛在得知消息后,恨的咬牙切齿。不过相信他要是知道宋璟如何不给宁王李成器的面子,他的心里会很平衡。
在王仁琛事件的十天后,宁王李成器替一个打扫祭庙的清洁人员在李隆基面前谋一个小官。对于李成器的请求,李隆基没有拒绝,前边我们说过,李隆基和兄弟们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更何况当年李成器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
不过这一次李隆基并没爽快的答应李成器,因为从先前的很多经验来看,如果自己贸然答应,那个刚正的宋璟说不定又会站出来,并且找到一些看似十分恰当的理由,然后像唐僧一样在自己身边翻来覆去的进言,为了省去啰嗦的环节,李隆基试探的将那个人的个人简历下发到中书、门下二省,让宋璟等人讨论该给什么官职。
李隆基知道,以宋璟的性格,看完这份简历,一定会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证明,果不其然正中了李隆基的猜想,宋璟看完简历后,立即拍案而起。
一个清洁工,又没有什么能力和功绩,还想做官?想钱想疯了吧?
于是,宋璟继续上奏疏,继续找理由,不过这一次他的口气似乎强硬了很多。
“这个人在祭庙做过祭郎(祭庙清洁工),本身并无过人之处,臣认为先交给吏部研究一下吧!这等小事儿请陛下不要再过问了啊?”
只要到了吏部,那就是石沉大海!
面对宋璟的做法,李隆基不禁大笑起来,在他看来,这个屡次阻谏自己的人,还确实颇有些当年魏徵的风范,李隆基暗暗庆幸自己当初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宋璟并没有私心。
虽然他得罪了很多人,但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他甘愿受到责难和非议。
不经意间,李隆基被宋璟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宋璟担任宰相的三年多来,自己从未给予过这位刚正的宰相以名誉上的奖励。
对于宋璟这样的人,李隆基明白他并不缺物质奖励,他最在意的是是皇帝对自己的评价。
想来想去,李隆基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准确的说是一种略带幽默色彩的方式,来奖励这位日常非常严肃认真的宰相。
而礼物就是自己日常所用的一双金箸(金筷子)!
这个礼物的意义并不在于这双筷子含有多少K金,而是在于他的寓意。
正像李隆基所说的:“所赐之物,并非赐金,赐卿之箸,表卿之直”。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具象的物质能够像筷子那样,能够代表宋璟的刚正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