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仝这个人,对晁盖和宋江皆有救命的大恩。
而且,朱仝情愿自己顶着私放杀人犯的罪名,将打死县令情妇白秀英的雷横放跑了,最后自己被流配沧州。
可见,在自己的利益和朋友的利益面前,朱仝选择了朋友的利益。不夸张地说,朱仝不仅可以为朋友放弃利益,有时候甚至可以为朋友放弃生命。
朱仝,在朋友眼里,是一个义薄云天的汉子。
很多人在发配沧州的路上,都去求见柴进,但朱仝没有。也许正是这个没有,引起了柴进的些许不快,并最终成为朱仝悲剧的伏笔之一。
朱仝和梁山渊源深厚,何尝会不知道柴进的为人,何尝会不知道“发配沧州、拜访柴进”可以让自己的牢狱生活减少很多麻烦。但朱仝没去,因为他是一个傲骨嶙峋的人,他不仅仅是想走正路。
走正路的朱仝,傲骨嶙峋的朱仝,不是没有别的出路。
若朱仝上山,他将是梁山好汉做人的榜样,同时,他不愿意为非作歹,所以,肯定想早日招安。——这是宋江的想法。
宋江同学真够意思,为了全面拉朱仝同志入伙,实现梁山发展的战略发展,本着从大局出发的立场,他坚决地,义无反顾地出卖了朋友朱仝,让朱仝这个义薄云天的汉子,陷入了终生的悔恨和愧疚之中。
事情要从朱仝被流放时慢慢说起。
话说沧州知府看见朱仝仪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便教:
“这个犯人休发下牢城营里,只留在本府听候使唤。”
有些人相交,不需要语言,仅仅靠对方一个眼神,就认定对方是自己的朋友,是值得托付大事的朋友。
和朱仝非亲非故,知府待朱仝如此,就是这样的关系。
在门下听差的朱仝,再次遇到他生命中第二个贵人——小衙内。
……只见屏风背后转出一个小衙内来,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乃是知府亲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那小衙内见了朱仝,径走过来便要他抱。朱仝只得抱起小衙内在怀里。那小衙内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说道:“我只要这胡子抱!”知府道:“孩儿快放了手,休要罗唣!”小衙内又道:“我只要这胡子抱!和我去耍!”朱仝禀道:“小人抱衙内去府前闲走,耍一回了来。”知府道:“孩儿既是要你抱,你和他去耍一回了来。”朱仝抱了小衙内,出府衙前来,买些细糖果子与他吃;转了一遭,再抱入府里来。知府看见,问衙内道:“孩儿那里去来?”小衙内道:“这胡子和我街上看耍,又买糖和果子请我吃。”知府说道:“你那里得钱买物事与孩儿吃?”朱仝禀道:“微表小人孝顺之心,何足挂齿。”知府教取酒来与朱仝吃。府里侍婢捧着银瓶果盒筛酒,连与朱仝吃了三大赏钟。知府道:“早晚孩儿要你耍时,你可自行去抱他耍去。”朱仝道:“恩相台旨,怎敢有违。”自此为始,每日来和小衙内上街闲耍。朱仝囊箧又有,只要本官见喜,小衙内面上,尽自赔费。
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视朱仝如父兄,而出去带孩子玩耍的朱仝,常常自己掏钱给孩子买吃的玩的——“尽自赔费”。
朱仝膝下无子,《水浒》中,他和小衙内的这段亲昵的描写,有如一幅膝下承欢图,多么其乐融融。
此时,朱仝对知府感恩戴德,对小衙内,爱若己出。
一天,朱仝带着孩子去街上闲逛,遇到了雷横和吴用。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就在眼前。可是,朱仝同志太不像话了,竟然吃了一惊。难道他瞧不起这些在梁山成名立万的好汉吗?
何况,吴用和雷横都表现出强烈的壮大梁山组织的冲动,反复劝说朱仝加盟梁山,不断展望日后的辉煌前景。
朱仝太不识相了,他在婉言拒绝了吴用的邀请之后,对雷横的好意,还大加驳斥:
“兄弟,你是甚么言语!你不想,我为你母老家寒上放了你去,今日你到来陷为不义!”
突然,朱仝发现小衙内不见了,待雷横告诉他,是李逵同学带走小衙内时,他按照吴用和雷横的指点,来到了小衙内身边。
朱仝趁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当是时,“杀人狂魔”李逵兴高采烈,毕竟,杀一个五岁的顽童,虽然不是他的成名作,也不是他的处女作,却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朱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不顾一切地追向李逵。
究竟是谁杀了小衙内?
元凶并非李逵!
晁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百姓性命都不想伤害,何况一个五岁的顽童?
这一切,显然是宋江和吴用一手策划的。
李逵固然可恨,但宋江和吴用则更可鄙。
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们一步步给朱仝下套,一步步把朱仝逼上绝境。
绝境有很多种。
当你人生陷入低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是生存上的。
当你陷入人生低谷之后,不但无路可走,还要陷入内心无尽的自责和悔恨中,以致死不瞑目,这是心灵上的。
第一种绝境,受难的是你的身体,你仅仅是因为自己而痛苦,无关他者。
第二种绝境,受难的是你的情感和思想,你不仅仅因为自己而痛苦,你还因为伤害了他人而痛苦,要命的是这种伤害,你无法偿还。
朱仝最终陷入的绝境,不仅仅是生存上的,而且是心灵上的。
只有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才会陷入到这样的绝境中。
朱仝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为了帮助那些梁山好汉,才最终有了牢狱之灾。为了朋友,他愿意这样选择,愿意付出一些,愿意……
他最不愿意的是什么?对……对不起朋友,为了普通朋友,他都可以不惜身家性命,何况对自己有恩,于自己有情的知府父子?
当年,他一个人孤零零流配沧州,脑海里能够想象的,是千辛万苦的牢狱生活,不想,他碰到一个爱自己并不需要理由的知府。
这是知遇之恩。
他更没有想到,知府的孩子,对自己十分喜爱,日日不离,一片天真烂漫情。朱仝在流配生涯不但没有感受到寂寞和痛苦,还感受到人伦大乐、人间至爱。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施恩的人,最终从自己的手中,杀死了自己的恩公。
当这种噩梦一般的现实来到朱仝眼前时,他想到了什么?
悔恨,无穷无尽的悔恨。
假如当年他没有放走晁盖七人?
假如当年他没有放走宋江?
假如当年他没有放走雷横?
朱仝错了吗?
错了!
但罪责不在朱仝。
在效忠朝廷,还是亲近朋友之间,他选择了朋友。
晁盖等人打劫的是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他们的生命与所谓的国家法度比起来,重要得多。所以,他放走晁盖!因为国家的法度是给蔡京这样的权贵用的,当国家的法度就是蔡京这样的权贵的金钱时,并没有公理可言。
宋江为了保命,情急之下杀了阎婆惜,杀人固然应当偿命,可是朱仝和宋江同为小吏,朝夕相处,他不忍让宋江死在自己的手中,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公理可言。
雷横打死白秀英,为的是母亲不受其辱。白秀英不是一个弱女子,而是一个和县令有裙带关系的二奶,朱仝成全的是雷横的孝道。
在朱仝的心中,正义就是人情,是人真实的情感感受,这比效忠朝廷的确要真实得多。
但这样的伦理能支撑他走完一生吗?能让他合理地做人,幸福地度日吗?
不能!
但朱仝没有条件选择更高级的伦理,只要他还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生存。
有一种社会,让悲剧的人生,不但无法避免,还要一再重演。几千年来,中国人不就是在这样的悲剧轮回中,悄无声息地感受着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吗?
当权力凌驾在法律之上的时候,比如蔡京和高俅以权谋私时,法律对他们又算个屁呢?
权力凌驾在法律之上,是为了侵犯更多人的利益。这时候,人情站起来,保护那些被法律侵害的人,何尝不是底气十足?
我们不是看不到,有些人,为了朋友、为了家人、为了爱情,铤而走险,他在法律的层面输了,但在做人的层面赢了,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是,朱仝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却将自己推入了生存的深渊!
这是一种比死更折磨人的感受!
为什么像朱仝这样一个希望自己对得起任何人的义士,依然不能心安理得地活着?
一个社会,如果不能驯服权力,一定是一个没有规则可言的社会。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你能选择有规则的生活吗?
在具体的事件中,朱仝错了,因为他没有料到宋江等人有一天,会让他陷入不仁不义的绝境!
为了逼他上山,达到自己的政治需要,他们杀死了知府的孩子,也剥夺了朱仝心安理得活下去的权利。
但从整个社会的规则层面考虑,朱仝又不能承担这样的罪责,他已经努力了,他一直想做个好人!
一个权大于法的社会,就是一个很多人想做好人而做不得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每个人都可能侵犯别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感,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被侵犯。
《水浒》中的生存智慧,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在一个权力社会中钻营,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反思如何才能建造一个正常的社会。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宋江,可以是吴用,可以是李逵,也可以是朱仝。
朱仝最终在柴进的庄上,追到了杀人犯李逵!
李逵理直气壮,这都是宋江的主意,关我屁事!
就在他们相争相搏的时候,柴进出场了!
柴进只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他有资本。柴进的意思是,你朱仝不是不知道我的大名,来沧州发配,连个招呼都不打,看不起我吗?
好,你清高是吧,现在宋江要送你上梁山,我就不客气了。你不到我庄上打个照面,失礼在先,现在我出来给打个圆场,你不给我个面子?
就这样,朱仝让步了。
朱仝活了下来,加入了梁山,他跟扈三娘一样,不是为了壮大梁山,而是为了毁灭梁山,只有这样,他才对得起小衙内的在天之灵。
碍于面子,李逵留在了柴进庄上,朱仝则悲愤交加地上了梁山。
毁灭梁山的办法,不就是让朝廷剿灭梁山吗?如果剿灭不掉,招安也未尝不是等而下之的办法。
宋江要的不是朱仝,要的是支持招安的朱仝。
宋江,真的很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