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瞻基进屋,纪纲和庄敬两人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抱拳行礼。“臣纪纲,庄敬,见过殿下。”
“不用多礼,可是前往日本的准备已做好?坐……”
屋内没有其他人,纪纲也就不卖关子,待朱瞻基坐在了椅子上,他也坐下说道:“此次随内监商船前往,臣倒是不必费心。臣今日来,只为了锦衣卫如今策反的数十日本学子与外交使员。如今日本内情已清,这些人除留十余人于我带路,其余人等该如何处置?”
如今的大明是天朝上国,久慕天朝文化的日奸多不胜数。许多日本学子到了大明以后,穿大明衣,说大明话,并以身为日本人为耻。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住在应天府的日本人已经超过五千,他们大多是日本的贵族,有些甚至是阖家定居应天府,以各种理由不再返回日本。
所以想要从这些人里面找一些日奸,带路党出来,简直是轻松之极。
许多日本贵族甚至是哭着喊着要大明去“解放”日本,比大明人还热情。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这些人不能杀,待日本大事已成,还要南门立木,千金市骨。让所有的日本人都知道,只要投靠了我大明,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想了想,朱瞻基又透露了一点信息给纪纲。“日本除了矿产丰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苦楚。但是,日本的人口却是我大明如今紧缺的。以后我大明开发海外荒岛,还需要大量的人手,每一个日本人对大明来说,都是有用的。”
纪纲有些明白了过来,说道:“臣明白了,待殿下大事已成,就可以日本人为我大明驱使,征略海外。那么,这些日本学子与使臣,就大有用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此番潜入日本,且不可心急,重要的是促成日本倭寇团伙对我大明的扰掠。除此之外,就是要联络虾夷地土人,对我大明臣服。”
纪纲躬身施礼道:“臣定不负重托。”
虾夷地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如今这个大岛与日本一点关系也没有,上面的人口也很少,只有一些阿伊努族人在岛上生活。
阿伊努族与东方人种相差较大,但是人口稀少,所以不难同化。
朱瞻基对日本没有兴趣,因为日本除了关东平原,几乎都是山地。那里土地贫瘠,人口又多,即使把那里打下来,也是一个负担。
但是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对这个国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正式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向往大陆之心。
只要成长起来,那里就是一匹恶狼。
虽然不想打下来,嫌那边的人口是负担,但是朱瞻基同时又想利用这些人来帮大明做事,所以,进行有条件的遏制和利用,才是真正有利大明的。
占据了北海道,只给日本留下本州三岛,然后从北有北海道,从南有大明最忠实的小弟琉球,西边再有大明,三面将他们包围起来,他们就翻不了天。
穷困的生活会让他们的年轻人一代一代为大明效力,赚取他们的人口红利,却不用接受他们的负担。
当然,大明也可以放开一条通道,对立了大功的日本人进行归化,这样就能让他们起不了一点抗争之心。
北海道在朱瞻基的计划里是非常重要的,那里除了人少地广,还有大明目前最紧缺的硫磺。
如今大明在烧制水泥修路,包括北明山铜矿的开发,还有日益扩大的神机营,都需要大量的火药。
硫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大明最重要的军事物资之一。
朱瞻基正准备再跟纪纲说一些日本的事情,却见小太监魏明在李亮的带领下进了会客室。
魏明是在兴庆宫值守的小太监,这个时候出来找朱瞻基,显然是因为出了事。不过他脸色正常,所以朱瞻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些太监从小生活在皇宫里,察言观色绝对是什么人都比不上的。他们往往一个表情,走路的神态,都能直接透露出许多信息来。
见到朱瞻基,魏明躬身禀报道:“太孙殿下,金尚书去了,陛下念其家无人主持,故命太子殿下主持葬礼,殿下幼年曾受金尚书教导,也应登门吊唁一番。”
“好,孤知道了,素色衣裳带来了吗?”
“奴婢带来了,还有太庙的典仪。”
金忠此人也算个奇人。此人出身宁波望族,但是幼年家道中落,历经艰辛。他自小对对易经算卜钻研颇深,三十三岁才得到当了军户的二哥的消息,带着妻子离开家投靠这位二哥。
但是他这个二哥很快就去世,他被朱棣补了他大哥的军户,后又转为燕王府长史文书。
后来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
后来他又辅佐朱高炽,在朱瞻基十岁的时候,专门教导了朱瞻基两年。
他对儒家不以为然,崇尚道家,偏又跟佛家的姚广孝关系很好。
而且此人可谓是明初难得的清官,他当兵部尚书时五十多岁了,无儿无女,家里就一个男侍仆,侍女、小妾均无,平时老夫人自己操持家务,居住、生活都很简朴,有余钱就用来赈灾济贫。
一直到去年,朱棣怜他无子,用下圣旨的方式强迫他纳妾。
金忠只好遵旨,找了个贤淑很会持家的赵氏做偏房。直到前几个月,赵氏为他生了个儿子金达。朱瞻基当时还上门恭贺过,不曾想今日听到了他的死讯。
此时天热,朱瞻基在两个小太监帮忙下换上了一套素面青色长袍,除了头顶金冠能代表他的身份,与一般学子没有多大区别。
他跟纪纲交代说道:“今日你先回去,带你出发千日,我再专门为你践行。另……你挑选几位可靠的日本学子,我也顺便见上一面,让他们更用心为你办事。”
纪纲本来就有此意,只是不敢跟朱瞻基提。朱瞻基是太孙,而那些日本学子,使臣虽然是贵族,但是身为外族就低人一等,跟朱瞻基这个太孙的身份相差太远。
见朱瞻基主动提起,他连忙拜谢,只要朱瞻基露一面,那些日本人怕不是要掏心掏肺为他出力。
“臣与金尚书也多有来往,今日该去为他上一炷香。”
他们一起出了海军总部,骑马前往位于鼓楼不远的金宅。这里靠近国子监,也是应天府热闹之地,众侍卫不敢马虎,将警戒线远远拉开。
金宅并不大,看起来有些寒酸,一点也不像二品大员的住宅。
因为金家并无主事之人,朱棣已经诏命有司负责治丧。虽然朱高炽挂了一个名,但是他一国太子,当然不会亲自来负责一切,何况,他那身体也受不了这些。
看到金家如此寒酸,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片悲戚。只有出生才几个月的金达,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父亲,在道士们的念经声中,睡的香喷喷的。
金忠的老妻也已经六十多了,不过身体看起来还好。朱瞻基宽慰了她一番说道:“不知尚书大人去前可曾安排好家事?”
金妻泣道:“不敢劳殿下关心,外子突发恶疾,并无留下只言片语。不过自有达儿,家中略有积蓄,倒也能撑到达儿成年。”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赵氏。赵氏年岁不大,见识不多,此时抱着金达只顾哭泣。
朱瞻基看她像个本分人,便说道:“金尚书一生为公,乃百官楷模。他就此离世,金家却不能因此衰落。有孤一日,便可照顾金家一日,待丧事治完,我在城外农庄与你家留一小院,让你们安心抚养金达成年。待他长大,不论想要读书,还是习武,孤都照管好他。”
这个承诺可不轻,虽然金达现在还小,但是只要他不夭折,以后定当飞黄腾达。
一屋子人都跪了下来像朱瞻基叩谢,朱瞻基又跟赵氏说道:“你且安心抚养金达,待他断奶,不论你要给金尚书守制,还是愿再配一夫,只要你照拂好金达,孤也不会置你不管。”
赵氏也是连连叩谢,口不能言。
这个时代,像赵氏这样的小媳妇,想要再嫁不容易,想要守寡也不容易。
一般的农户,女人死了丈夫,是必须再嫁的,不允许守寡。他是尚书小妾,不是正妻,没人撑腰的话,什么可能都会出现。
金夫人或者还好,要是金夫人死了,她不想再嫁,也有可能被逼着再嫁,或者她想再嫁,也有人不允许她再嫁。
给她们吃了定心丸,一些前来拜祭的致仕官员也都夸赞朱瞻基这样做仁义,记念旧情。
又吩咐了礼部的官员用心做事,照顾好金氏一家。朱瞻基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屋外进来了几位身穿官服官员。
今天不是休沐日,现在也没有到下堂时间,所以朱瞻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领先一人相貌有些熟悉,但是朱瞻基却没有太深的印象。反倒是此人见到朱瞻基,愣了一下,率先向朱瞻基行礼道:“吏部员外郎陈诚拜见太孙殿下。”